《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2025-04-30

《成语故事》之《自相矛盾》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56人,这些孩子是我从三年级一直带上来的,通过前面四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口语交际?习作能力。整体学习氛围浓,自觉性强,集体荣誉感强烈,学习成绩良好。但是,我也注意到了,有一部分学生思维能力跟不上教材的教学密度和难度。而且,因为每学期都有一些新转来的学生,他们成绩不够理想,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要想办法在学习中补充、强化。《自相矛盾》选自第三单元“故事集锦”,要求同学们能读懂故事内容,并从中获得教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成语含义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

1、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好,那你能猜出这些图都是代表那些成语吗?(课件出示)

2、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今天我们就再学几个成语。板书课题:8 、成语故事。 3、引入《自相矛盾》。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课件出示《自相矛盾》课文内容。要求: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习生字:戳

(2)出示图片。矛与盾是什么样子的?(板书:矛盾)谁来介绍下? 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剑的牌。 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两种兵器是相互抵触,相互对立的,因此,便有了自相矛盾。(板书) 2、课文中还有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相机出示课件。 3、你想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能不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

4、卖矛与盾的人事怎样说的?(课件出示:“我的盾坚固的很,随你什么矛都能戳不穿它。”“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他是用什么语气说的?(夸口 板书)

5、竟有如此锐利的矛,如此坚固的盾!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6、文中的围观者又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7、拓展: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真用楚国人的矛去戳他的盾会发生什么? 8、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他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课件出示)

(因为他说的话相互抵触,前后不一致。)

9、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把课文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说话者的语气。(指名读)

10、通过学习课文,看了同学们的表演,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前后一致) 三、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故事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成语就出自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2、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么写的:(课件出示)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 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 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 如?”其人弗能应也。 (师范读)

3、自己小声读读课文 ,说说古文的意思。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1、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自相矛盾的?

2、把《自相矛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与家人分享。 3、课外阅读二至三个成语故事。

六、板书设计

8、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戳不穿————盾坚固 矛不锋利

戳得穿————矛锋利 盾不坚固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二年级阅读练习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