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2——声现象、物态变化(知识点+试卷)

2025-09-21

1

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2——声现象、物态变化

第二章 声现象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2.声音的传播

(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2)介质: 固体 、 液体 、 气体 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

(1)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种类 有关。 (2)大小:15℃空气中声速为 340m/s 。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 大于 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 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即: V固>V液>V气 。

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

名 称 音 调 响 度 音 色 声音的 大小(强弱), 常用分贝(dB)表示。 声音的品质。 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体的发声方式决定。 概 念 声音的 高低 。 影 响 因 素 相 关 关 系 发声体的频率。 频率大,则音调 高 ; 频率小,则音调 低 。 振幅大,则响度 大; 振幅小,则响度 小。 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 发出的声音一般音色 不同 。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 音色 、 响度 和 音调 。 考点三 噪声及噪声的控制 1.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 妨害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

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 (1) 在声源处减弱 ;(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在人耳处减弱 。 考点四 声的利用

1.超声波(频率高于 20 000Hz 的声音)

(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 2.次声波(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音)

(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2)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3.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如:回声定位,B超。 (2)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如:超声波碎石。

2

1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 水可以在98℃时沸腾

C. 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

D.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 2.《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周末墨墨在家看节目时说,我一听就知道是歌手平安在唱歌,这是因为每个人发出声音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振幅不同 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 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声音叫超声波 C. 音色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D.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4.由于人类还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因此地震发生时常导致很多人在灾害中丧生。但一些小动物对地震的预警却比人类要好的多,其原因是小动物( ) A. 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较高 B. 能听到地震中的次声波 C. 能听到地震中的超声波 D. 能听到响度很小的声音

5.在“动手动脑学物理”中,提出用大小相同的瓶子装上不同量的液体,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能产生有规则的声音.其中发声音调最低的可能是( )

A.盛水最少的 B.盛水到中间 C.盛水到处 D.盛水最多的 6.

7.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烧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烧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 A. 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 第一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2

1

C. 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 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当 8.下列数据中,符合事实的是( ) A.盐城夏天最高气温可达50℃ B.家用电能表的额定电压为380V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3m/s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9.在制造云和雨的活动中,小东对以下几个位置进行观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杯底湿沙子变干,是发生汽化现象 B. 烧杯中出现“白气”,也是发生汽化现象 C. 铁盘底部有水滴,是发生液化现象

D. 铁盘内部冰少了,有水出现,是发生熔化现象

10.现代城市里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检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显示的示数为53.26的数据,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当有重型卡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考试铃声敲响时,我们听到了铃声,这是由于铜铃 产生的,它是通过 传到人耳的.我们是根据 来判断是铃声而不是锣声.

12.当你打开收音机时。听到的声一音是由广播电台发出靠______传来的.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得越剧烈.说明物体的______越大, 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13.填出下列有关的语句中,所包含的物理含义: (1)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鼓声的 大.(2)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声的 好. 14.我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在200米的基础上新增实心球、立定跳远等自选项目。 (1)体育考试中,小明听见小华喊他“加油”,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是小华。 (2)小明跑200m,所用时间刚好是25s,则他跑步的平均速度为 m/s

(3)小刚在跑200m时,看到跑道旁边的树木往后退,这种情景是以 作为参照物。 15.据北京电视台12月6日《今日天气》报道:北京市区今天白天:多云转阴,早晨有雾,南风4-5级,最高气温12度,南风5-6级,相对湿度60%-95%。由于早晨有雾,请司机朋友们注意行车安全。

2

1

(1)找出文中的一处物理方面的错误并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文中涉及到物态变化的知识,请找出原文中的1个词句,并指出发生了何种物态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华路过街头蒸包子的早点店铺发现在室外的液化石油气罐外表面上部布满小水珠,下部覆盖有一层厚厚的冰层(如图甲),因此他想探究是什么原因使得气罐表面出现这些现象呢?他马上通过手机天气功能查询到此时的天气情况(如图乙).

(1)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可以得知:气罐上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下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两类物态变化都需要_____热量.

(2)由当时天气情况可知,此时环境温度为_____,该现象分析可知液化石油气罐的温度应_____(低于/等于/高于)环境温度,可见液化石油气在使用的过程中_____热量,导致气罐内的液化气的温度降低,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

(3)同样时间在家庭使用中该现象却很少出现,针对该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在家庭里使用时环境温度比较高,环境中的水蒸气含量比较少

B.店铺中液化气燃烧使用比较多,因此吸收热量多,内部液化气降温较大

C.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包子铺周围空气湿度较小,水蒸气更容易发生物态变化 D.上部和下部现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气罐内液化气的温度分布不均匀.

17.常用液体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

18.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瓶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_______。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_______。

19.在东北,人们冬季里喜欢做“冻豆腐”.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 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20.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下列做法中没有用到这种思想的( )

2

1

A. 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由乒乓球的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B. 在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观察纸屑的跳起高度

C. 在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直尺,听音调的变化

D. 通过温度计毛细管中液面高度变化测量温度的高低

21.在做“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如图(a)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她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有关。小明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b)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有关。

22.

(1)在图甲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存在的错误之处是 。

(2)小芳同学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并根据数据画出了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而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

(3)从乙图中还可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23.汽车距离峭壁400米,当它鸣笛后继续向前匀速行驶,经过2秒后,听到回声,求该汽

2

1

车行驶的速度为多大?(4分)

24.列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在它的正前方有一个隧道,列车驶入隧道前必须鸣笛,司机鸣笛1.2s后,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那么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还有多少米?(声速是340m/s).

25.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 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 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 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凝华 吃冰棒解热 升华

26.明明有一支次品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很均匀,标度(最小标度1℃)却不准确。用此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示数是5℃, 放在一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温度示数是95℃。据此推算(1)此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多少?(2)测得的温度是32℃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2

1

车行驶的速度为多大?(4分)

24.列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在它的正前方有一个隧道,列车驶入隧道前必须鸣笛,司机鸣笛1.2s后,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那么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还有多少米?(声速是340m/s).

25.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 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 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 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凝华 吃冰棒解热 升华

26.明明有一支次品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很均匀,标度(最小标度1℃)却不准确。用此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示数是5℃, 放在一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温度示数是95℃。据此推算(1)此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多少?(2)测得的温度是32℃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2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2——声现象、物态变化(知识点+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6 一封信 公开课教学设计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