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评价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教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评价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教学案饶水知音 古代诗歌鉴赏之评价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教学案 一、课前预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问题:请写出本诗诗眼并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其作为诗眼的理由。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牛泊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 西江:古称从今天的南京至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牛渚就在其中。谢将军:即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孤贫的袁宏在运租船中吟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非常赞赏,于是邀袁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
(1)在“谢尚闻袁宏咏史”的古事中,寄托了诗人怎样的美好理想? (2)尾联在描绘情景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读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赤壁) 辛弃疾
雪堂迁客[注],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注】 雪堂迁客:即苏轼。
认为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相同,你认为呢?试作简要分析。 二、整合与点拨: (一)考点剖析 考点1
怎样评价诗歌主旨内容?
分类整理,把握特点对诗歌分类复习,是备考“评价古诗主旨内容”类题目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尽管古诗数量庞大,诗歌的思想内容多种多样,但同一类型的诗歌还是具有一些“共性”,只要平时复习把握了这些“共性”,考试时从确定考查的诗歌所属类型入手,解题的针对性无疑会更强。
不同类型诗歌的内容和感情态度对应表: 内容分类 感情态度 咏史 怀古
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曲折反映对现实的关注 送别 悼亡
思念之情、深厚的情谊、对友人的关注、劝勉友人的豁达乐观、别后寂寞伤感、表明自己的志向 思乡 怀人
羁旅愁思、思乡思亲、客居异地的孤寂无奈、前途渺茫的失望、怀才不遇的感慨、忧国忧民的情愫 咏物 抒怀
志向追求(报效国家、清白人格、高尚情操:不媚世俗,坚持个性)、命运坎坷(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生活凄苦)、生活哲理、人生感悟 山水 田园
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喜爱田园、淡泊名利、揭示生活哲理 边塞 征戎
对战争(战乱)的厌倦、对人们遭遇的同情、对朝廷的不满;将士思归;守边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驰骋疆场、为国捐躯的悲壮 爱情 怨妇
对丈夫的思念期盼、独居闺中的孤独哀怨、月明难眠的凄凉、对爱情的忠贞执著 考点2 怎样评价思想感情?
四看一品,概括感情。评价思想感情,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要做到“四看一品”,即:看标题、看、看序注、看诗眼、品意象。 (1).看标题
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喜)《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愁) 《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怜) (2).看(知人论世)
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3).看序注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如: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4).找诗眼
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5).品意象
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考点3 怎样评价的观点态度? 点面照应,抓关键点
作为设题较为规范的高考古诗鉴赏题,一般都会遵循文学鉴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基本规律。因此,由“点”及“面”应是我们鉴赏古诗的可行方法。这里的“面”,指的是的观点态度;这里的“点”,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关键点”:
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句子,它体现了的观点。
(二) 常用来评价观点态度的词语:
喜爱、向往、追求、同情、厌弃、憎恶、不满、痛恨、指责、揭露等 三、课内训练
4.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泊公安县[注] 陆 游
秦关蜀道何辽哉!公安渡头今始回。 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 船窗帘卷萤火闹,沙渚露下萍花开。 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舵楼长笛哀。
【注】陆游经公安入蜀已辗转八年,今回京“廷对”停泊公安。
(1)颔联与颈联的景物层次分明,互为一体,简要分析写景角度的特点及作用。 (2)有人说,尾联与《诉衷情》中的词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说明两者共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注]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 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中的“笑”是豁达的笑,也有人认为是愁苦的笑。你的看法怎样?请联系全词说明。 四、课堂小结: 五、课外巩固: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此诗“构思独特”,请从首联赏析说明“构思独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