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学生都来自农村,有较好的劳动习惯和技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六大部分,构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它是学生自主翱翔的世界,也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起点.在这个世界里,学生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家政类的手缝、洗涤、烹饪、编织、家用电器、种植等内容,学习技术类的纸工、泥工以及其他多种材料制作等项目。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必备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基础,本册教材正是以此为出发点而编排的。
三、教学目的
1、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养成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2、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3、通劳动技术教育课的教学与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精神。
5、增强学生的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五、教学措施。
1、强调具有开放性,尽量加大容量,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在劳动实践中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体会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并在劳动实践中学会观察世界、认识世界。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第二周 (始业教育)纸制收纳盒之一 第三周 纸制收纳盒之二:插接式收纳盒的设计与制作 第四周 纸制收纳盒之三:组合式收纳盒的设计与制作 第五周 绳编动物之一:认识玉米结 第六周 绳编动物之二:变化玉米结 第七周 绳编动物之三:编织小狗
第八周 投石机的制作之一:投石机原理和结构认识 第九周 投石机的制作之二:创意投石机制作 第十周 投石机的制作之三:创意投石机的发射 第十一周 桥梁结构的认识与简单设计 第十二周 桥梁模型的制作 第十三周 桥梁模型的测试与优化
第十四周 纸板凳的设计 第十五周 纸板凳的制作 第十六周 纸板凳的测试与改进 第十七周 统计同学父母的职业分布 第十八周 调查家乡主要行业及发展 第十九周
“行行出状元”调查汇报
(总第1课时)
课 题 日 期 教 学目 标 1、简易收纳盒的设计与制作 课 型 教 具 新授 各色纸盒、彩色纸、双面胶等 2014年 月 日 午 第 节 了解纸制收纳盒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实用价值,掌握简易收纳盒的设计和制作的方法,进行制作与评比。 重 课前准备:准备工具,收集不同的纸盒,并向女性家长请教,点 难 以促进孩子们的掌握。 点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一、课件出示,谈话导入。 玲玲生日那天,收到了妈妈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收纳盒。她发现这个收纳盒是用包装盒制作成的。她灵机一动,找来了家里的纸盒,打算自己动手做收纳盒。 你觉得制作简单的收纳盒,要准备哪些东西? 二、讨论收纳盒的各自特点及实用价值 1、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的收纳盒,说说以下这些收纳盒都有什么时候特点,什么用途?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三、讨论各自简单的收纳盒的设计方案并动手进行设计。 你又打算设计一个怎样的收纳盒呢?(同桌互说) 并请你通过灵巧的双手把它画在图纸上。 可以发动男女学生之间互帮,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同时让对制作内容感兴趣的学生走得更快。 四、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制作。可以互相帮助,合作完成。 五、交流、评价:制作是否仔细;技术设计是否有创意;美观实用如何;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学习兴趣是否浓厚。 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总第 2 课时)
课 题 日 期 教 学目 标 重 点 难 点 2、插接式收纳盒的设计与制作 2014年 月 日 午 第 节 课 型 教 具 新授 各色纸盒、彩色纸、双面胶等 1、了解插接式收纳盒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实用价值, 2、 掌握插接式收纳盒的设计和制作的方法,进行制作与评比。 3、激发学生进行设计及创造的积极性。 1.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插接式收纳盒的设计和制作的方法。 2.教学的难点是收纳盒的设计和制作的方法 。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一、课件出示,谈话导入。 玲玲有一头长发,发饰可多了,零零星星地占满了梳妆台。这些发饰大小不一,每当她取一些细小的绳子和发夹时,时常会将头发等其他饰品连带摘取。有没有办法让它们各居一室,分割开来呢? 你觉得制作简单的收纳盒,要准备哪些东西? 二、讨论收纳盒的各自特点及实用价值 1、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的收纳盒,说说以下这些收纳盒都有什么时候特点,什么用途? 说说它们是怎么紧紧地连在一起的呢?
研 学 过 程 三、让我们先来试试分割时常用的几种插接、粘接方法吧! 思考与调整 1、教师出示课件并讲解 2、学生练习。 四、讨论各自简单的收纳盒的设计方案并动手进行设计。你又打算设计一个怎样的收纳盒呢?(同桌互说) 并请你通过灵巧的双手把它画在图纸上。 可以发动男女学生之间互帮,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同时让对制作内容感兴趣的学生走得更快。 五、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制作。可以互相帮助,合作完成。 六、交流、评价:制作是否仔细;技术设计是否有创意;美观实用如何;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学习兴趣是否浓厚。 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总第 3 课时)
课 题 日 期 3、组合式收纳盒的设计与制作 课 型 新授 2014年 月 日 午 第 节 各色纸盒、彩教 具 色纸、双面胶等 教 学 综合运用分割、组合、插接等多种方法制作多功能的收纳盒。 目 标 重 点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设计与制作。 难 点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一、 情境设定,引出课题。 玲玲还发现,讲台上大小不同的控制器以及“无家可归”的学习用品总是居无定所,横七竖八的摆放既影响了班级的形象,也不利于寻找。 你觉得她应该怎么办?(制作多功能收纳盒) 你觉得制作多功能的收纳盒,要准备哪些东西? 二、引导学生讨论。 1、引导学生从大小、种类、轻重、拿取方便等角度进行讨论:准备怎样进行制作组合式多功能收纳盒。 可组织小组讨论。 2、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考虑将重的物体放在下面,轻的物体放在上面。 三、学习借鉴 自学P10中“巧手站”中的设计,如果有条件的也可参照或仿制。 四、小组活动 1、请四人小组合作,根据学生收集的各色纸盒和所需收纳物品的特点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组合式收纳盒。
研 学 过 程 2、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评价 组织学生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评价: 1、设计新颖; 2、组合合理; 3、美观实用; 4、操作安全。 六、课堂小结 你掌握了制作收纳盒的哪些技术要点?你认为自己的设计与制作有哪些优点?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怎样改进? 七、课外实践 回家看看有什么东西还需要收纳,找些废旧盒子,再做一个收纳盒。 思考与调整 板书设计 3、组合式收纳盒的设计与制作 1、借鉴与设计 2、动手制作 3、交流改进 4、相互评价 课后回顾
(总第 4 课时)
课 题 日 期 4、认识玉米结 2014年 月 日 午 第 节 课 型 教 具 新授 多媒体、中国结绳等 教 1、了解玉米结的特点、作用及蕴含的意义; 学2、掌握圆形玉米结和方形玉米结的编织技术; 目 3、运用玉米结的编织方法编一串小鞭炮。 标 重 重点:学会玉米结编织方法; 点 难 难点:掌握看织形确定绳子的编织方向。 点 研 学 过 程 一、情景引入 思考与调整 多媒体投影出示十二生肖图,介绍相关中国文化。 师:如果能用中国绳结来编织自己的生肖,那多好。引入活动主题。 二、学习玉米结的知识 1、意义:玉米结也叫步步高升结,因其下面为“十” 字,故也称十字结,“十”字含有满足的意思,其背面为方形,故以称“方结”、“四方结”。 2、特点:结形简单、编织迅速,可当作装饰结使用。 3、作用:常用于立体编织,是中国结的基本结之一。 三、观察学习 多媒体投影两种玉米结,教师引导学生从结形、花纹、颜色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 1、圆形玉米结; 2、方形玉米结。 3、 四、编织训练 一)、圆形玉米结 1、学书本第13页至14页,看懂编织步骤。 2、编织时,要求学生注意用手捏紧绳子的交叉点,避免绳子松散,抽绳的时候,要均匀用力于四根绳子。 3、编织方向必须一致。
研 学 过 程 二)、方形玉米结。 教学方法如上。 五、编织小鞭炮 1、教师示范小鞭炮的编织方法;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 思考与调整 六、交流评价 1、学生交流编织心得; 2、展示学生作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看懂图例、方法正确、绳结紧密、编织熟练。 七、课堂总结 圆形玉米结与方形玉米结的编织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怎样才能使绳结编得紧密均匀? 板书设计 4、认识玉米结 一、什么是“玉米结”? 二、圆形玉米结 方形玉米结 三、米结的编织 四、编织小鞭炮 课后回顾
(总第 5 课时)
课 题 日 期 5、变化玉米结 2014年 月 日 午 第 节 课 型 教 具 新授 教 学学会运用加、减绳子的方法来表现玉米结的粗细变化,会编玉米小挂件。 目 标 重 点 重点:玉米结加、减绳子的编织方法。 难 难点:玉米小挂件的编织。 点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一、情景引入 情景导语,使学生明白可通过加、减绳子的数量来调节玉米结的粗细。 展示一些不同粗细的玉米结,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玉米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粗细变化? 二、学习玉米结变化的编织方法 1、增加每股绳子的条数。 编织方法与单股玉米结的编织方法相同,只是每股只增加了一条绳子。 2、增加绳子的股数。 由2条绳子十字交叉,变成3条绳子十字交叉,这样绳子就变成了6股,同理可变成8股、10股等。 3、思考:如果在编织的过程中减少绳子的数量,玉米结会有什么变化呢? 四、编织玉米挂件 1、编2次玉米结,添加1条绳子; 2、编1次玉米结,再添加1条绳子; 3、编5次玉米结,减去2根绳子; 4、编2次玉米结,再减去2根绳子;
研 学 过 程 5、编4次玉米结; 思考与调整 6、 用刻刀解散线头; 7、剪去余线,烧粘线头,配上挂饰。 强调刻刀的安全使用及爱护桌面。 五、交流评价 (略) 六、课堂总结 在多股绳线的编织过程中,要想使线排列整齐,有什么好办法?在增、减绳子的编织过程中,是怎样藏线头的? 5、变化玉米结 板书设计 1、增加每股绳子的条数。 2、增加绳子的股数。 课后回顾
(总第 6 课时)
课 题 日 期 6、编织小狗 课 型 教 具 新授 2014年 月 日 午 第 节 教 学 通过玉米结的变化编织和创新组合来设计作品,能自由组合运用玉米结表现动物特目 征,会编小狗等。 标 重 点 重点:小狗的编织; 难 难点:动物身体各部分的连接。 点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一、情景导入 从玲玲的生肖谈起,引出本节课的编织内容——小狗。 二、设计编织方案 1、教师:怎样使动物身体的各部位连接起来? 尽量用一根绳子编到头。 2、观察课本中的小狗图片,思考:小狗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每一个部分可用什么结来进行编织? 交流讨论:可以用玉米结来编小狗的头和身体,再用秘鲁结来编小狗的耳朵和四肢。 3、学生绘制设计草图。 交流设计草图。 三、学习秘鲁结的编织 1、教师边讲边示范。 2、学生练习。 四、学习制作小狗 1、学习课本中的制作步骤。
研 学 过 程 2、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制作。 3、教师巡回指导。 五、拓展 观察课本23页内容,有能力的学生挑战一下。 六、课堂总结 1、怎样使动物的四条腿站得更稳些? 2、在编织动物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一部分最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思考与调整 板书设计 6、编织小狗 1、秘鲁结的编织 2、小狗的编织步骤 课后回顾
(总第 7 课时)
日 期 2014年 月 日 午 第 节 教 具 教 学 1、了解投石机的历史,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投石机的组成结构; 目 2、了解投石机的原理并进行设计展示。 标 重 点 重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了解 投石机的原理、结构组成;难点是设计新颖、难 稳固的投石机。 点 研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一、情境引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魔戒”片断,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学习主题。 多媒体投影投石机的结构视频,让学生对其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二、了解投石机的原理 1、观察书本P26中的图3-2和图3-3,让学生说说投石机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2、学生交流讨论。 3、教师: 两种投石机主要是由支架、投射架组成。 4、让学生在上面两图中找找支架和投射架。 5、请学生在图3-4中标出投石机的动力作用点、支点、阻力作用点的位置。之后,组织交流讨论。 交流时,教师说明该投石机有发投石机射原理: 运用杠杆原理,一端装有重物,另一端装有待发射的石弹。发射前须先将放置弹药的一端用绞盘、滑轮或人力拉下,而附有重物的另一端也在此时上升。放好石弹后放开绳索,让附有重物的另一端落下,石弹趁势抛出。 5、你知道图3-5中投得最远的圆球是哪一个吗? 指名学生回答。 集体讨论原因。
研 学 过 程 三、设计投石机 根据投石机的原理和组成部分,请你设计一个投石机,并画出草图。 学生尝试设计,可参考P27图3—6和图3-7。 相互交流学习。 集体讨论比较评价。 四、课堂总结 1、你设计的投石机有哪些创新之处? 2、怎样设计才能使你的投石机结构牢固、射程远? 思考与调整 板书设计 投石机原理和结构认识 一、原理 杠杆的作用 二、结构 动力作用点、支点、阻力作用点 课后回顾
(总第8课时)
课 题 日 期 创意投石机制作 2014年 月 日 午 第 节 课 型 教 具 新授 教 1、能根据设计方案开展制作活动; 学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目 标 重 点 重点:运用皮筋绑扎进行制作; 难 难点:合理掌握皮筋弹力,并使投石机连接稳固。 点 研 学 过 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引导复习投石机的原理和结构等知识,组织学生回顾自己的投石机设计方案。 2、提出制作要求; 二、皮筋绑扎练习 1、教师:投石机的牢固程度,与皮筋有密切联系,在制作时,皮筋不要一下子拉得太紧,否则会引起结构变形,缠绕的圈数要保持基本一致。 2、让学生玩玩皮筋,熟悉皮筋的特性。 三、学习参考 1、阅读P28中图3-8和图3-9,了解两种设计的特点。 2、交流讨论学习心得。 3、教师提出注意事项,特别提醒学生在剪刀使用时要注意操作安全。 四、制作投石机 根据学生自己选定的制作方案,开始制作。 制作前,先了解制作步骤: 1、支架制作 思考与调整
研 学 过 程 2、投射架制作 3、组装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学生有创意的点子,请学生介绍交流。 五、交流评价 1、你的投石机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方面? 2、如果绑扎皮筋时投石机的结构发生变形,应该如何解决? 3、投石机经过调整后,还是无法稳固摆放,可采用什么办法? 六、课堂总结 思考与调整 创意投石机制作 板书设计 制作步骤 1、设计方案 2、支架制作 3、投射架制作 4、组装 课后回顾
(总第 9 课时)
课 题 日 期 教 学目 标 创意投石机的发射 课 型 教 具 新授 2014年 月 日 午 第 节 1、对学生制作完成的投石机进行实践测试; 2、根据试验要求进行合理调整,达成试验目标。 重 点 重点:投石机能进行远距离准确发射; 难 难点:根据试验要求进行合理调整,达成试验目标。 点 研 学 过 程 一、谈话引入 思考与调整 1、在古代战争中,人们用投石机互相攻打,努力使其击中对方目标。那么,我们制作的投石机击中目标的准确度有多高,需要进行试验。 2、教师提出试验要求 在试验时,要调整发射角度、载物台与支点的距离等因素,恰当运用下压力度,根据发射结果及时调整。 二、尝试操作 1、教师示范指导:将乒乓球放入载物台后,用食指压住载物台前端,缓缓施力将投射杆下压,直至适当位置,瞄准、松开手指即可。 2、学生尝试练习。 三、试验活动 试验目的:测试投石机如何投得远,投得准。 试验准备:标靶、投石机、乒乓球。 试验过程: 1、调整载物台与支点的距离。 2、测试连接投射杆的皮筋数量。 3、测试投射的距离和准确度。
研 学 过 程 6、进一步改进自己的作品。 5、学生自学“金点子”。 三、交流讨论 四、课堂总结 在设计制作过程中,你有什么规律或窍门要和大家交流吗? 思考与调整 板书设计 曲线绣 四分之三绣法 课后回顾
课 题 日 期 平面绣 课 型 教 具 新授 多媒体、相关材料 2015 年 月 日 午 第 节 教 学运用回针勾边针法,尝试设计与制作平面十字绣作品。 目 标 重 点 重点:学会设计与创作平面十字绣作品。 难 难点:掌握回针勾边的一刺绣技术。 点 研 学 过 程 一、谈话引入 玲玲发现生活中很多十字绣作品色彩丰富,层次感强。 师:要突出十字绣作品的层次感,需要进行平面绣,同时还要注意绣线的色彩搭配。 二、学习活动 1、出示爱心形图案。 学生观察,了解特点。 说说可以用书上图1-14中的哪几种线? 2、3、4号线。当然,根据设计作品的特点,也可能选择其它的线。 3、尝试设计制作平面十字绣作品。 既可模仿书上图1-15中的范本,也可以自己进行设计。 4、学习回针勾边法 (1)观察书本P6图1-16,根据图例所示学生尝试练习,教师来回指导。 (2)教师示范并讲解。 (3)请绣得好的学生谈谈心得。 思考与调整
研 学 过 程 5、根据设计图运用回针勾边法制作平面十字绣作品。 三、交流讨论 从针法、色彩、设计、装饰等四个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四、课堂总结 思考与调整 板书设计 平面绣 回针勾边绣法 课后回顾
课 题 日 期 让小风扇转起来 课 型 教 具 新授 多媒体、相关材料 2015 年 月 日 午 第 节 教 1、了解电动机,能根据电路图,把电池、导线、电动机连接起来,让风扇转起来。 学2、学会观察风扇扇出风情况来判断电动机转轴的旋转方向。 目 3、学会用回形针制作简易开关,并正确接入电路。 标 重 点 重点:简单电路的连接,让叶片转起来。 难 难点:改变小风扇的风向。 点 研 学 过 程 一、生活情景引入 “风扇转一转,凉风阵阵来”,在炎炎夏日,它送出的凉风会帮助我们迅速赶跑暑意。今天,我们就用熟悉的材料来制作一台小风扇。 二、学习活动 1、介绍制作小风扇的材料: 小电动机、电池、小叶片、导线若干,回形针、细铁丝、透明胶等。 制作工具:尖嘴钳。。 2、认识电动机 小风扇要能吹出风来,关键是要让电动机能够带着叶片转起来。 电动机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和,它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从书中第12页图2-2和2-3中了解电动机的实物和电路图,重点是让学生看懂电路图。 3、动手制作 (1)将2根导线的一端分别接在电动机的2片金属片上。。 (2)把2根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一节电池的两端上。观察电动机中间的轴有没有转起来。 (3)将叶片安装在电动机的转轴上,让叶片也能跟着转起来。 思考与调整
研 学 过 程 4、制作简易开关 (1)认识电路图中的开关符号 (2)、用回形针制作一个小风扇的电源开关 (3)根据嵊2-6所示将开关接入小风扇的电路中。 三、交流讨论 观察小风扇的风向,如果是向后吹的话,说明什么?可以怎么改变? 让学生根据情况作出调整,使风扇的风向正确。 四、课堂总结 思考与调整 板书设计 让小风扇转起来 1、 连接电池、导线和电动机; 2、连接叶片; 3、连接开关; 4、调整风向。 课后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