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A. 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 富集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 C. 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 D. 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2.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 B. 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 C. 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无需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 D. 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只是作为反应底物
3.下列哪些方法能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
①纸层析法 ②同位素标记法 ③染色排除法 ④凝胶色谱法 ⑤电泳法 ⑥离心法. A. ①②④⑥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⑤⑥ D. ①④⑤⑥
4.以下关于生物技术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A. 采用平板计数法获得的菌落数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 B. DNA连接酶可用于DNA片段的拼接 C. 凝胶色谱法是根据蛋白质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来分离蛋白质的 D. 用电泳法分离纯化蛋白质或DNA
5.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技术将导致定向变异
②该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载体
③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依据 ④限制酶只用于获得目的基因
⑤重组质粒的形成是在细胞内完成的
⑥只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 ⑦该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⑧天然质粒可直接应用于基因工程的操作
⑨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能生产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A. ①②③⑤ B. ①④⑧⑨ C. ②⑤⑥⑦ D. ①③⑦⑨
6.生长激素在医学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治疗垂体性侏儒症等.为了批量生产生长激素,可以借助
转基因技术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其他生物体(细胞)内.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表示从人体组织细胞(比如肌肉组织细胞)中获取人生长激素mRNA B. 图中③过程可同时使用HindⅢ和PstⅠ两种酶切割含人生长激素基因的DNA分子 C.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中④过程形成的末端种类为黏性末端 D. 图中⑥⑦⑧过程,所用方法分别为钙离子处理、显微注射和基因枪法
7.利用鸡血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大 B. 调节NaCl溶液浓度或加入木瓜蛋白酶,都可以去除部分杂质 C. 将丝状物溶解在2mol/L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即变蓝色 D. 若用菜花替代鸡血,需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
8.抗菌肽对治疗癌症有一定作用,图表示抗菌肽合成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PCR克隆目的基因不需要DNA解旋酶 B. 基因表达载体包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C. 用显微注射法导入基因表达载体 D. 筛选菌种时用抗原﹣﹣抗体杂交检测相关蛋白质
二、非选择题 9.(16分)用新鲜苹果榨取果汁并制作果酒,其流程如下:
(1)若榨取的果汁非常浑浊,解决方法是.
(2)根据培养基的功能特点,分离酵母菌应使用培养基,固定化酵母细胞常采用法,若想使这些酵母细胞能反复使用,需注意.
(3)若想检测果酒中酵母菌的密度,可采用法. (4)欲长久保留酵母菌,可将菌液保存.
(5)通常情况下可用来检测发酵产物中是否有酒精产生.
(6)若果酒放置一段时间后,有明显酸味,最可能的原因是. 10.(16分)某质粒上有SalⅠ、HindⅢ、BamHⅠ三种限制酶切割位点,同时还含有抗四环素基因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利用此质粒获得转基因抗盐烟草的过程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抗盐基因导入烟草细胞内,使烟草植株产生抗盐性状,这种新性状(变异性状)的来源属于.
(2)在构建重组质粒时,应选用和两种酶对和进行切割,以保证重组DNA序列的唯一性. (3)基因工程中的检测筛选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为筛选出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图2表示运用影印培养法(使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能出现相同菌落的一种接种培养方法)检测基因表达载体是否导入了农杆菌.
培养基除了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成分外,培养基A和培养基B分别还含有、.从检测筛选的结果分析,含有目的基因的是菌落中的细菌.为了确定抗盐烟草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作探针进行分子水平检测,又要用的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烟草植株的耐盐性.
11.如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装置或操作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我们通常选用猪、牛、羊等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
(2)如图甲表示过程,该操作目的是去除样品中分子量(大或小)的杂质. (3)如图乙,往色谱柱中加样的正确操作顺序是(用序号表示).在进行④操作前,应该等样品,且要(填“打开”或“关闭”)下端出口.
(4)如图丙,a、b均为蛋白质分子,其中先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的是,原因是.
12.生物技术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生物技术也正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
(1)无菌技术是实验室获得纯净培养物的重要措施,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可以;实验过程中如何防止被其他外来微生物的污染?.(至少答2点)
(2)通过改变某些位点上的氨基酸,可显著提高酶的活性,此技术属工程. (3)月季的花药培养一般选择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13.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中规定生活饮用水中细菌总数不得大于100个/mL,总大肠菌群不得大于3个/L.
(1)检验大肠杆菌的含量时,通常将水样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水样用涂布器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记录菌落数量,这种方法称为. (2)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为什么?
2
(3)如分别取0.1mL已稀释10倍的水样分别涂布到四个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培养基记录到大肠杆菌的菌落数分别为161、155、158、170,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
(4)纯化大肠杆菌时使用的培养基一般用法灭菌.
14.重铬酸钾(含六价铬)0.1~0.5μg/kg可使细胞产生变异.某医院为确诊一摄入过量重铬酸钾患者的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切取了一小块肿瘤组织进行培养.欲判断新型药物X对此类肿瘤是否有疗效,现提供以下实验材料:培养瓶、CO2培养箱、含有肿瘤细胞的培养液、生理盐水、光学显微镜、药物X等,请完成相关实验. (1)步骤一:取两只培养瓶,编号1号、2号,装入等量的. 步骤二:1号加入一定量的药物X,2号加入.
步骤三:充分振荡摇匀后将培养瓶放入中,在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 步骤四:一段时间后取出,用观察并记录细胞分裂生长情况. (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则说明药物X对此肿瘤有疗效. ②若,则说明药物X对此肿瘤无疗效.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A. 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 富集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 C. 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 D. 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考点: 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及其应用价值;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实验流程为: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解答: 解:A、经选择培养后,再经梯度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A错误;
B、富集培养可省略,但培养分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B正确;
C、经稀释培养后,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色进行鉴别,C正确; D、设置对照能证明经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微生物,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过程,意在强化学生该实验流程的理解与运用.
2.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 B. 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 C. 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无需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 D. 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只是作为反应底物
考点: 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分析: 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 固定化酶 固定化细胞 酶的种类 一种 一系列酶 制作方法 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 吸附法、包埋法 是否需要营养物质 否 是 缺点 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反应物不宜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 优点 ①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②可以反复利用 成本低,操作简单
解答: 解:A、固定化细胞技术固定的是一系列酶,所以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A正确;
B、固定化酶的应用中,酶不需要营养物质,但需要适宜的pH、温度,B正确;
C、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磷农药,是酶促反应,没有生物参与,所以不需提供营养条件,C正确;
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时,糖类除了作为反应底物外,还为酵母菌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固定化酶技术和细胞固定化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下列哪些方法能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
①纸层析法 ②同位素标记法 ③染色排除法 ④凝胶色谱法 ⑤电泳法 ⑥离心法. A. ①②④⑥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⑤⑥ D. ①④⑤⑥
考点: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分析: 联系课本的相关内容,分析各种科学方法的功能,做出判断. 解答: 解:①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②同位素标记法:目标物质示踪,定位,无分离功能;
③染色排除法:细胞是否被大分子染色剂着色,判断细胞是否失去活性; ④凝胶色谱法和⑤电泳法:分离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的方法; ⑥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科学方法的功能.本题设计较为巧妙,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知识必须扎实.
4.以下关于生物技术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A. 采用平板计数法获得的菌落数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 B. DNA连接酶可用于DNA片段的拼接 C. 凝胶色谱法是根据蛋白质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来分离蛋白质的 D. 用电泳法分离纯化蛋白质或DNA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分析: 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若要对微生物进行取样计数,接种方法只能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凝胶色谱法的原理: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
4、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性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解答: 解:A、采用平板计数法获得的菌落有可能是由多个细菌形成的,所以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A正确;
B、DNA连接酶可用于DNA片段的拼接,在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B正确; C、凝胶色谱法是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C错误;
D、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性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DNA带负电,电泳向正极移动,由于不同DNA片段的大小不同,电泳时移动速度不同,因此可以分离.不同的蛋白质在不同的缓冲液中所带电荷一般不同,分子质量也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利用以上两方
面的差别,电泳时不同蛋白质移动方向,移动速度不同,可以彼此分开利用此方法可以分离纯化蛋白质或DNA,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基因工程、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及其作用;识记微生物培养和分离的方法;识记凝胶色谱法和电泳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技术将导致定向变异
②该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载体
③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依据 ④限制酶只用于获得目的基因
⑤重组质粒的形成是在细胞内完成的
⑥只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 ⑦该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⑧天然质粒可直接应用于基因工程的操作
⑨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能生产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A. ①②③⑤ B. ①④⑧⑨ C. ②⑤⑥⑦ D. ①③⑦⑨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蛋白质工程. 分析: 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关系 蛋白质工程 基因工程 区别 过程 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实质 定向改造或生产人类所需的蛋白质 结果 可产生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 联系 (1)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2)基因工程中所利用的某些酶需要通过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
解答: 解:①基因工程能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①正确; ②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载体不是酶,②错误; ③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依据,③正确; ④限制酶用于获取目的基因和切割运载体,④错误; ⑤重组质粒的形成是在细胞外完成的,⑤错误;
⑥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不一定能成功实现表达,⑥错误; ⑦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⑦正确;
⑧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需要限制酶切割位点、标记基因等条件,而天然质粒不会同时具有这些条件,需要经过人工改造后才能用于基因工程,⑧错误;
⑨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能生产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⑨正确. 故选:D.
获取目的基因→构定向改造生物的遗只能生产自然界已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能够区分基因工程的工具和工具酶;能够区分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获得的蛋白质;明确质粒作为运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6.生长激素在医学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治疗垂体性侏儒症等.为了批量生产生长激素,可以借助
转基因技术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其他生物体(细胞)内.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表示从人体组织细胞(比如肌肉组织细胞)中获取人生长激素mRNA B. 图中③过程可同时使用HindⅢ和PstⅠ两种酶切割含人生长激素基因的DNA分子 C.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中④过程形成的末端种类为黏性末端 D. 图中⑥⑦⑧过程,所用方法分别为钙离子处理、显微注射和基因枪法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分析图解可知,图中过程①从人体组织细胞中获取人生长激素mRNA,②表示逆转录合成目的基因,③表示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④表示同种限制酶切割质粒,⑤表示利用DNA连接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⑥⑦⑧表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解答: 解:A、基因在细胞中选择性表达,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只在垂体细胞中表达,A错误;
B、如果同时使用HindⅢ和PstⅠ两种酶切割含人生长激素基因的DNA分子,那就需要用这两种酶切割质粒,而这两种限制酶切割位点存在于两个抗性基因上,这会导致质粒丢失标记基因,B错误;
C、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中目的基因经过限制酶切割形成的是黏性末端,质粒和目的基因需要相同的黏性末端进行重组,因此图中④过程形成的末端种类为黏性末端,C正确; D、图中⑥⑦⑧过程,所用方法分别为钙离子处理、显微注射法和显微注射法,基因枪法一般用于导入植物细胞,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识记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明确生长激素基因只在垂体细胞中表达;识记并区分目的基因导入不同细胞的方法;明确目的基因和质粒需要同种限制酶切割.
7.利用鸡血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大 B. 调节NaCl溶液浓度或加入木瓜蛋白酶,都可以去除部分杂质 C. 将丝状物溶解在2mol/L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即变蓝色 D. 若用菜花替代鸡血,需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
考点: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分析: 1、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2、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
(1)动物细胞的破碎比较容易,以鸡血细胞为例,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
(2)如果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需要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例如,提取洋葱的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 解答: 解:A、DNA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A错误; B、根据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以及酶的专一性原理(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不能水解DNA),调节NaCl溶液浓度或加入木瓜蛋白酶,都可以去除部分杂质,B正确; C、将丝状物溶解在2mol/L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进行沸水浴加热后才变蓝色,C错误;
D、若用菜花替代鸡血,需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研磨,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DNA的粗提取和提纯,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8.抗菌肽对治疗癌症有一定作用,图表示抗菌肽合成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PCR克隆目的基因不需要DNA解旋酶 B. 基因表达载体包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C. 用显微注射法导入基因表达载体 D. 筛选菌种时用抗原﹣﹣抗体杂交检测相关蛋白质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 解:A、PCR技术中采用的是高温变性,因此用PCR克隆目的基因不需要DNA解旋酶,A正确;
B、基因表达载体包含启动子和终止子,而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在mRNA上,B错误; C、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酵母菌细胞时应用感受态细胞法,C错误; D、筛选菌种时用抗原﹣﹣抗体杂交检测相关蛋白质,D正确.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二、非选择题 9.(16分)用新鲜苹果榨取果汁并制作果酒,其流程如下:
(1)若榨取的果汁非常浑浊,解决方法是用果胶酶处理.
(2)根据培养基的功能特点,分离酵母菌应使用选择培养基,固定化酵母细胞常采用包埋法,若想使这些酵母细胞能反复使用,需注意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3)若想检测果酒中酵母菌的密度,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4)欲长久保留酵母菌,可将菌液与等体积的灭菌后的甘油混合均匀后于冷冻箱内保存. (5)通常情况下可用重铬酸钾来检测发酵产物中是否有酒精产生.
(6)若果酒放置一段时间后,有明显酸味,最可能的原因是容器密闭不严,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将果酒转变成果醋.
考点: 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用新鲜苹果榨取果汁并制作果酒的果醋,首先获取新鲜苹果洗净后榨汁,然后制备固定化酵母菌,最后进行发酵产生果酒.据此答题. 解答: 解:(1)过程①榨取的果汁往往比较浑浊,可用果胶酶处理.
(2)可根据菌种的特点选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分离菌种.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包埋法,如果希望反复使用这些固定化酵母细胞,一定要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3)要检测菌种的密度,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4)欲长久保留酵母菌,可将培养的菌液与等体积灭菌后的甘油混合均匀后于冷冻箱内保存.
(5)酵母菌发酵产生的酒精可以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来检测.
(6)刚制作的果酒放置一段时间后,有时会出现酸味,其原因是. 故答案为:
(1)用果胶酶处理
(2)选择 包埋 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3)稀释涂布平板
(4)与等体积的灭菌后的甘油混合均匀后于冷冻箱内 (5)重铬酸钾
(6)容器密闭不严,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将果酒转变成果醋
点评: 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识记微生物培养和保持的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16分)某质粒上有SalⅠ、HindⅢ、BamHⅠ三种限制酶切割位点,同时还含有抗四环素基因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利用此质粒获得转基因抗盐烟草的过程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抗盐基因导入烟草细胞内,使烟草植株产生抗盐性状,这种新性状(变异性状)的来源属于基因重组. (2)在构建重组质粒时,应选用SalI和HindIII两种酶对质粒和抗盐基因的DNA进行切割,以保证重组DNA序列的唯一性.
(3)基因工程中的检测筛选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为筛选出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图2表示运用影印培养法(使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能出现相同菌落的一种接种培养方法)检测基因表达载体是否导入了农杆菌.
培养基除了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成分外,培养基A和培养基B分别还含有氨苄青霉素、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从检测筛选的结果分析,含有目的基因的是4和6菌落中的细菌.为了确定抗盐烟草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盐基因作探针进行分子水平检测,又要用一定浓度的盐水浇灌烟草植株(将烟草植株移栽到盐碱地中)的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烟草植株的耐盐性.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分析图1:图示为转基因抗盐烟草的培育过程,首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次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烟草细胞);再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烟草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抗盐烟草.
分析图2:图2是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的过程,培养基A和B中应该分别加入氨苄青霉素、四环素. 解答: 解:(1)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质粒和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上都含有SalI、Hindm、BamHI三种限制酶切割位点,其中BamHI的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上,用该酶切割会破坏目的基因;若只用SalI一种限制酶切割可能会导致目的基因与运载体反向连接;因此在构建重组质粒时,应选用SalI和HindIII两种限制酶对质粒和抗盐基因进行切割,以保证重组DNA序列的唯一性. (3)用SalI和HindIII两种限制酶对质粒进行切割时,会破会四环素抗性基因,但不会破坏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
存,但不能在含有四环素培养基上生存,所以培养基A和培养基B分别还含有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含目的基因的是4和6菌落中的细菌.探针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抗盐基因).除了从分子水平上进行检测,还可以从个体水平上进行鉴定,即用一定浓度的盐水浇灌烟草植株来鉴定烟草的耐盐性. 故答案为: (1)基因重组
(2)Sal I Hind III 质粒 抗盐基因的DNA
(3)氨苄青霉素 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 4和6 抗盐基因 一定浓度的盐水浇灌烟草植株(将烟草植株移栽到盐碱地中)
点评: 本题结合转基因抗盐烟草的培育过程图,考查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及操作步骤,能根据图中限制酶的位置及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的限制酶;能根据题中信息判断培养基中抗生素的名称;识记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及条件.
11.如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装置或操作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我们通常选用猪、牛、羊等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
(2)如图甲表示透析(粗分离)过程,该操作目的是去除样品中分子量(大或小)分子量较小的杂质.
(3)如图乙,往色谱柱中加样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②③④①(用序号表示).在进行④操作前,应该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且要关闭(填“打开”或“关闭”)下端出口.
(4)如图丙,a、b均为蛋白质分子,其中先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的是a,原因是a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考点: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分析: 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原理,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形状、大小、电荷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亲和力等千差万别,由此提取和分离各种蛋白质.凝胶色谱法原理: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 解答: 解:(1)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
(2)图甲表示血红蛋白的透析过程,即血红蛋白的粗分离,目的是去掉分子量较小的杂质. (3)正确的加样顺序可依据样品在色谱柱及凝胶层中的渗入量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是②③④①;在进行④操作前,应该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且要 关闭下端出口.
(4)a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所以a先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 故答案为:
(1)防止血液凝固
(2)透析(粗分离) 分子量较小
(3)②③④①完全进入凝胶层 关闭
(4)aa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点评: 对于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纯过程及蛋白质的功能的综合理解、记忆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2.生物技术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生物技术也正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
(1)无菌技术是实验室获得纯净培养物的重要措施,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可以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污染;实验过程中如何防止被其他外来微生物的污染?对实验室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实验操作应该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接触..(至少答2点)
(2)通过改变某些位点上的氨基酸,可显著提高酶的活性,此技术属蛋白质工程. (3)月季的花药培养一般选择单核靠边期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考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植物的组织培养;蛋白质工程.
分析: 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技术,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实验室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实验操作应该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接触. 解答: 解:(1)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可以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污染.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实验室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实验操作应该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接触. (2)改变某些位点上的氨基酸而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属于蛋白质工程. (3)月季的花药培养一般选择单核靠边期的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故答案为:
(1)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污染 对实验室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实验操作应该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接触. (2)蛋白质 (3)单核靠边期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无菌技术、蛋白质工程及花药的组织培养等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掌握.
13.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中规定生活饮用水中细菌总数不得大于100个/mL,总大肠菌群不得大于3个/L.
(1)检验大肠杆菌的含量时,通常将水样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水样用涂布器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记录菌落数量,这种方法称为稀释涂布平板法.
(2)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为什么?需要,因为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2
(3)如分别取0.1mL已稀释10倍的水样分别涂布到四个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培养基记录到大肠杆菌的菌落数分别为161、155、158、170,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1.61×10个.
(4)纯化大肠杆菌时使用的培养基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考点: 用大肠杆菌为材料进行平面培养,分离菌落.
分析: 1、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梯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离,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获得由单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
2、对微生物进行分离、计数常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估算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数时,往往选取30~300的平板,取至少三个平板的平均值,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数=(平板的平均菌落数÷涂布的体积)×稀释的倍数. 解答: 解:(1)由题意知,检验大肠杆菌的含量时,通常将水样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水样用涂布器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记录菌落数量,这种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2)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需要设置对照组,因为因为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239
(3)由题意知,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161+155+158+170)÷4÷0.1×10×10=1.61×10个.
(4)培养基的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 故答案为:
(1)稀释涂布平板法
(2)需要,因为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9
(3)1.61×10个 (4)高压蒸汽灭菌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接种计数与培养,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14.重铬酸钾(含六价铬)0.1~0.5μg/kg可使细胞产生变异.某医院为确诊一摄入过量重铬酸钾患者的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切取了一小块肿瘤组织进行培养.欲判断新型药物X对此类肿瘤是否有疗效,现提供以下实验材料:培养瓶、CO2培养箱、含有肿瘤细胞的培养液、生理盐水、光学显微镜、药物X等,请完成相关实验.
(1)步骤一:取两只培养瓶,编号1号、2号,装入等量的含有肿瘤细胞的培养液. 步骤二:1号加入一定量的药物X,2号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步骤三:充分振荡摇匀后将培养瓶放入CO2培养箱中,在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 步骤四:一段时间后取出,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细胞分裂生长情况. (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1号培养瓶细胞分裂生长停滞,则说明药物X对此肿瘤有疗效.
②若1号培养瓶细胞分裂生长情况与2号瓶相似,则说明药物X对此肿瘤无疗效.
9
考点: 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恶性肿瘤的防治.
分析: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新型治癌药物X对此类肿瘤是否有疗效.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培养瓶中要加入等量的含有肿瘤细胞的培养液,1号培养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药物X,2号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根据实验过程中的一致性原则,应将两组置于CO2培养箱中,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细胞分裂生长情况,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
解答: 解:(1)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新型治癌药物X对此类肿瘤是否有疗效,所以培养瓶中要加入等量的含有肿瘤细胞的培养液.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1号培养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药物X,2号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为了让药物和生理盐水与细胞充分接触,要把培养瓶振荡摇匀.CO2可以维持培养液的PH,根据实验过程中的一致性原则,应在CO2培养箱中,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细胞分裂生长情况,要借助显微镜. (2)生理盐水对肿瘤细胞没有作用,药物X如果对肿瘤细胞没有作用,应该和对照组一样;药物X如果对肿瘤细胞有作用,细胞分裂生长停滞. 故答案为:
(1)含有肿瘤细胞的培养液 等量的生理盐水CO2培养箱光学显微镜 (2)①若1号培养瓶细胞分裂生长停滞
②若1号培养瓶细胞分裂生长情况与2号瓶相似
点评: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及应用、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