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精品导学案

2025-09-22

1 《文言文两则》

学习内容:1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点: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参考注释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重点学习《学奕》,能根据课后注释理解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明白“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或一心二用”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为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一定很熟悉,谁来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一篇文言文----《学奕》(板书课题)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对学生读书习惯进行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4、对照相应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5、自主学习,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各小组代表把自己最不认识的生字和最不理解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2、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和句意。 3、学生相互解疑答难。

4、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仍存在的字、词、句理解疑难进行点拨和指导,并与学生一起探究解决。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范读,注意朗读节奏。 4、教师对难理解的词句进行点拨。

如:(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亦。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的理解。 (2)“之”的多个意思。 五、自测反馈:

1、说说你对下词、句的理解。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亦。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之”的多个意思。

通国之善弈者也。( ) 惟弈秋之为听。 ( ) 一人虽听之。( ) 思援弓缴而射之。( )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亦。( )( )

2、《学奕》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了一个什么道理”? 六、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两小儿辩日》,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对,他是古时候一位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天,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孩子的一个简单的问题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被什么难题难住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围绕课题质疑

预设:(1)他们为什么争辩?(2)各自的观点是什么?(3)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二、自学体验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难读处多读几遍; 2、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3、自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回答课文开始提出的问题: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到底是谁近谁远呢?

三、合作展示

1、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2、教师范读课文,重点强调难读的句子; 3、学生练读。

4、小组交流,共同理解课文。

学生在班内交流小组内学习成果,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理解 (2)“孰为如多知乎”的理解 四、归纳提升

1、学生自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交流所感悟的内容,并相互评价、补充、完善。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自测反馈

1、学生解答课文开始提出的问题。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到底是谁近谁远呢? 教师适时补充材料:“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远的”原因。 2、学习了这个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 3、熟读成诵。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把自己的感悟和同学交流一下。

5、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一儿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孰为如多知乎? 六、反思总结:

2 《匆匆》

学习内容:2 《匆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难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了解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190万字的作品;他晚年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一篇散文《匆匆》。板书课题,读题。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分组交流自学情况(语言叙述)

2、各小组代表把自己最不认识的生字和最不理解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

4、学生相互教读生字,组词,相互做自己出的预习题。 5、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生字带入句中,句子带入文中,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采取提学生读、整体朗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让学生进行评价。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抄写生字和自己觉得好的词语。

2、对生字词语的书写进行重点指导,教师先教写,再让学生写在写字本上。 3、让学生对写字情况进行评价。

4、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在书上做上记号。 六、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2.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导入: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从《匆匆》一文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2、质疑:默读课文,有什么其他问题?

二、自学体验

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简要批注,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和老师、同学交流。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再开的时候” 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在默默地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A、思考:为什么“头涔涔,泪潸潸”?

“我”算着“八千多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其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B、从“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C、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D、指导朗读。

(3)“于是—洗手的时候??溜走了一日” A、读句子,说说作者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 B、联系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不注意时消逝的。 C、仿写句子。在_____时候,时光_____溜走了。 (4)“过去的日子??游丝样的痕迹呢?” A、指名读,谈感受,理解重点词。 B、感情朗读。 C、写话练习。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我能做,我还能做____。过去的日子如______,被____,如____,被____。

三、合作展示

1.学生就自己刚才自主学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2.派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并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完善。 四、归纳提升:

1、学生自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交流所感悟的内容,并相互评价、补充、完善。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照样子写词语。

泪(潸潸) 轻轻(悄悄)

2、背诵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仿照课文中写法,再写几句。

六、总结反思: 阅读链接:

和时间赛跑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

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3、《桃花心木》

学习内容:3、《桃花心木》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物喻人说明的深刻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在品读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生活的大海并非永远风平浪静,人生的旅途也决非平原纵马,永远一路顺风。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再不幸与磨难中,有的人悲观消沉,最后被困难所击倒。而有的人却不甘沉沦,将腰杆挺的更直,从而成为杰出的人才。正如种桃花心木的人,不定期地照看桃花心木一样,有的桃花心木在自然界的考验中枯萎了,有的却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这节课我们欣赏和学习台湾当代名作林清玄的《桃花心木》。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如: 莫名其妙: 无缘无故: 语重心长: 从从容容: 勃勃生机: 优雅: 2、各小组代表把自己最不认识的生字和最不理解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

4、学生相互教读生字,组词,相互做自己出的预习题。 5、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生字带入句中,句子带入文中,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先范读,再提学生读来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让学生进行评价。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就学生汇报的生字进行再次的认读巩固;

2、对生字的书写进行重点指导,教师先找学生上黑板展写,若不正确,师生订正后,再让学生写在写字本上。

3、让学生对写字情况进行评价。 4、我会做。

①给这些字注音并读准:

萎 锻 空 种 ②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写两遍: 番 锻 雅 勃

③我会读会写:插秧 枯萎 基业 幸而 一番 考验 锻炼 转化 优雅 5、我知道课文主要讲的是 六、反思总结: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了解桃花心木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树?我们从桃花心木身上会得到什么启示?

二、自学体验:

1、朗读课文,画出育苗人让人感到奇怪举动的句段,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请用疑惑的语气朗读描写育苗人奇怪的举动的语句。 3 、⑴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

⑵ 这是作者的猜想,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

⑶ 假如那位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问他什么呢?

⑷ 找出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蕴含的道理。

如:①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 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 ②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三、合作展示

1、学生就自己自主学习情况,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 2、在全班交流展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完善。

四、归纳提升

1、学到这儿,你们还觉得种树人这样种树是不是不懂关爱、不知规律吗?此时,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3、我们现在明白了作者在这里不光是说树的成长,也告诉了我们人的成长经历一些挫折、一些磨难,会成长的更快,更坚强。你想对我们这些家庭中“小皇帝”、“掌上明珠”说: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抄写词语:莫名其妙、无缘无故、模仿、狂风暴雨、勃勃生机、枯萎。 2、请把文中描写桃花心木的样子的句子抄下来。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 ,会 ,在不确定中,就能 ,努力生长。这是作者跟种树人谈话后的 ,借 喻 ,蕴涵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2)桃花心木不会枯萎是因为 。“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 六、总结反思:

4《顶碗少年》

学习内容:4《顶碗少年》

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我会借用工具书正确读记“不失风度、不知所措、座无虚席、惊心动魄、附和”等词语。

3.我能说说课文内容,明白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人。 4.我会找出作者对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少年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2、难点是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1)我能读准并能正确的写下来。

一摞 喝彩 歉疚 肩胛 不知所措 陶醉 附和 惊羡:

(2)我会理解。

不失风度: 惊心动魄: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萦绕于心: 附和: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交流自学体验的4、5两个问题,意见不同的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并选派代表汇报交流。

3、教师若对学生的汇报交流觉得不完整或有误,就引导点拨,直到妥当为止。 四、归纳提升:

1、作者从顶碗少年身上悟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温馨提示: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要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写成一段话把自己想到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2、假如你就是那位顶碗少年,在2次表演失败以后,你会有什么表现?把它写下来。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 我还会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作者采用( )的方式描写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 )顺序写了顶碗少年顶了( )次碗,( )次失败,第( )次成功了。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老者对他的( ),再加上他自己( )。作者从中悟出了( )道理。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 请用一句格言表达你的感悟: 六、反思总结:

5《手指》

学习内容:5《手指》 学习目标:

1.我能读准“搔痒、窈窕、爱憎、冒险、薄弱、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并能理解窈窕、养尊处优、附庸、堂皇的词义。

2.我能通过读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通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用心做好老师布置的每一道题目。通过观察、诵读体会文章内容和感悟作者写法。

4.我能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学习难点: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时数:1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我们今天走进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2. 板题,读题。交流课外查阅的有关资料。 二、自学体验:

1.快速读一读课前的自学提示,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学法提示: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

(1)字词:

读音:搔( )痒 窈( )窕( ) 爱憎( ) 附( )庸 养尊( )处( )优

解词:①养尊处优: ②附庸: ③堂皇: ④窈窕: (2)、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默读批划重点语句,填写下面表格,并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想想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手指名称 大拇指 姿态(形状) 性格特点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在描写手指时采用了哪些方法?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哲理,受到了怎样的启迪?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交流自学体验的4个问题,意见不同的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并选派代表汇报交流。 3、教师若对学生的汇报交流觉得不完整或有误,就引导点拨,直到妥当为止。 四、归纳提升:

1、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______身体最长,__________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微扶衬而已。

(1) 联系上下文,理解“养尊处优”一词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短文中的中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活中你见过类似“中指”这样的人吗? 3、课外积累:有了五指的团结与配合,我们的手在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于是就有了许多关于“手”的成语。请你填写下列带“手”字的成语。

形容敏捷(手疾眼快) 形容聪颖(心灵手巧) 形容高兴(手舞足蹈 ) 形容勤奋-(手不释卷)

形容高明(手到病除) 形容冷淡(袖手旁观) 形容无能(手足无措) 形容亲密(情同手足)

六、反思总结:

语文园地一

学习内容: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课前准备: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学习时间:五课时


最新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精品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东财0908考试批次《施工企业会计》课程模拟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