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一 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及其规律
一、思考题
1.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2.名观察对象,通过皮下注射某种菌苗进行免疫,2天后观察结果分别采用3种原始记录
形式,见表1。
表1 用某菌苗对20名观察对象作皮下注射的免疫结果
观察 抗体 目测判断免疫效 观察 对象 滴度 水平 果分类 对象 1 1:40 ++ 有效 11 2 1:20 + 无效 12 3 1:160 ++++ 有效 13 4 1:40 ++ 有效 14 5 1:320 ++++ 有效 15 6 1:80 +++ 有效 16 7 <1:20 ? 无效 17 8 <1:20 ? 无效 18 9 1:40 ++ 有效 19 10 1:40 ++ 有效 20 (1) 以上3种记录各属于何种类型的资料? (2) 怎样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3.反映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主要有哪几种?它们的适用范围有何异同? 4.表示计量资料的变异程度的指标有几种? 5.什么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抗体 滴度 1:80 1:160 1:160 1:80 1:40 1:40 1:20 1:80 1:80 1:160 目测判断水平 +++ ++++ ++++ +++ ++ ++ + +++ ++ ++++ 免疫效果分类 有效 有效 有效 有效 有效 有效 无效 有效 有效 有效 二、最佳选择题
1 利用频数分布表及公式M?L?A. 数据分布对称
2
in(??fL)计算中位数时,要求: f2
B.数据成正态分布 D.分布末端有确定数据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D.两者均改变 B.极差(R) D.变异系数(CV) B.标准差(S)
D.四分未间距(Qu-QL) C.47.5% D.97.5%
C.i是中位数所在组段的组距 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A. 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C.两者均不变
3
A. 方差(S2) C.标准差(S)
4
A. 极差(R)
5
欲比较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值这两组数据的变异程度,宜采用:
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程度,较好的指标是:
C.变异系数(CV)
A.95%
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u到u+1.96S之间的面积是:
B.45%
6 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μ与σ,曲线形状越扁平,意味着:。
A.μ越大 B.σ越大 C.μ与σ越接近 D.σ越小
7
一些以儿童为主的传染病,患者年龄分布的集中位置偏向年龄小的一侧,称为: A.正偏态分布 B.负偏态分布 C.正态分布 D.以上均不是
8 用百分位数确定医学正常值范围,适用于如下分布:
A.任何分布型 B.偏态分布 C.正态分布 D.以上均不是 9 调查测定某地49名正常人尿铅含量(mg/L)见表2.2。 表2. 49名正常人尿铅含量(mg/L) 尿铅含量: 0~ 4~ 8~ 12~ 16~ 20~ 24~ 合计 例 数: 4 12 19 8 4 1 1 49
若描述其集中趋势,应采用:
A.均数 B.四分位间距 C.几何均数 D.中位数
10 某疗养院测得1096名飞行员的红细胞数(1012/L),经检验该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其均数为4.141,标准差为0.428,求得的区间(4.141-2.58×0.428,4.141+2.58×0.428),称为红细胞的:
A.99%正常值范围 B.95%正常值范围 C.99%可信区间 D.95%可信区间
三、必做题
1 《护理杂志》1998年登载“会阴侧切术针刺麻醉”一文,对10名产妇在针麻前测痛阈,
针麻诱导20分钟后再测痛阈,测得值见表2.6。
表3 10名产妇在针麻前后测得的痛阈值
针麻前痛阈:2.5 2.2 2.9 3.5 2.5 2.2 3.0 1.9 1.9 3.5 针麻后痛阈:3.5 2.7 4.2 3.7 3.6 2.6 3.4 3.0 3.5 3.5 试分别求出针麻前后痛阈的均数、标准差与标准误。
2 调查测定某地107名正常人尿铅含量(mg/L)见表2.15。 表4 某地107名正常人尿铅含量(mg/L) 尿铅含量: 0~ 4~ 8~ 12~ 16~ 20~ 24~ 28~ 合计 例 数: 14 22 29 18 15 6 1 2 107 (1) 简述其分布特征; (2) 描述其集中趋势;
(3) 选用何种指标描述其离散趋势好?
(4) 求正常人尿铅含量的95%正常值范围。
3 某地101例30~49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值(mmol/L)测定结果见表2.4。
表5 某地101例30~49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值(mmol/L)
4.77 4.56 5.18 4.38 4.03 5.16 4.88 4.52
3.37 4.37 5.77 4.89 5.85 5.10 5.55 4.38
6.14 5.39 4.79 6.25 4.09 5.86 3.04 4.31
3.95 6.30 5.12 5.32 3.35 4.79 4.55 4.58
3.56 5.21 5.20 4.50 4.08 5.34 3.35 5.72
4.23 7.22 5.10 4.63 4.79 4.24 4.87 6.55
4.31 5.54 4.70 3.61 5.30 4.32 4.17 4.76
4.71 3.93 4.74 4.44 4.97 4.77 5.85 4.61
5.69 5.21 3.50 4.43 3.18 6.36 5.16 4.17
4.12 6.51 4.69 4.25 3.97 6.38 5.09 4.03
4.47 5.38 3.05
3.40 3.89
3.91 4.60
2.70 4.47
4.60 3.64
4.09 4.34
5.96 5.18
5.48 6.14
4.40 3.24
4.55 4.90
(1) 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简述其分布特征; (2) 计算均数X、标准差(S)、变异系数(CV); (3) 计算中位数M,并与均数X比较;
(4) 分别计算P2.5及P97.5,并与X?1.96S的范围比较;
(5) 分别考察X?1S,X?1.96S及X?2.58S范围内的实际频率与理论分布是否基
本一致? (6)
现测得一名40岁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值为6.993mmol/L,若按95%正常值范围估
计,其血清总胆固醇值是否正常?估计该地30~49岁健康男子中,还有百分之几的人血清总胆固醇比他高?
4 美国公共卫生总署所做HANES研究(1976~1980期间国人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
中,年龄为8岁的男孩平均身高为146cm,标准差约为6cm。试估计在该研究中有多少百分数的8岁男孩的身高在138cm与154cm之间?又有多少在130cm与162cm之间?
5 某医院心电图室对141例病人描绘心电图的时间进行了统计,数据见表2.17。 表6 141例病人心电图时间和频数
───────────────────────────────────── 时 间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频 数 5 8 10 18 24 28 20 15 9 4 ─────────────────────────────────────
试求出平均描绘时间、标准差与标准误。
6 从某地20岁男青年中随机抽查120名,根据他们的身高和体重测量结果计算均数和标
准差,算得身高X(cm)为166.06±4.95,体重Y(Kg)为53.72±4.47。试回答下列问题:
(1) 选择适当统计指标直观判断两者离散程度的大小; (2) 该地区全部20岁男青年的平均身高是多少(P=0.95)?
(3) 从该地区任意抽取一名20岁男青年,测得他的体重为70Kg,问能否怀疑他的体重异常(P=0.99)?
四、选做题
1. 在一个N=50000的人群内,从正常人中随机抽查了n=500的样本。假定某项生理指标数值X服从正态分布,且其他因素的影响均可忽略,并假定X超过双侧95%正常值范围时怀疑有某病。已知X=143.10,S=5.67。若在该总体中抽查一人,其x=127,问他(她)是否为怀疑对象?
表7 某市大其中SO2的日平均浓度的频数分布
浓度(ug/m3)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325~ 合计
天数 39 67 64 63 45 30 17 9 7 6 5 3 6 361
2. 假定正常成年女性红细胞数(1012/L)近似服从均值为4.18,标准差为0.29的正态分
布。令X代表任何一名正常成年女性的红细胞数,求: (1) 变量X落在区间(4.00,4.50)内的概率; (2) 95%的正常成年女性红细胞数所在的范围。
练习二 计量资料的区间估计与t检验
一、思考题
1 以t检验为例, 简述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2 配对资料有哪几种情形?请举例说明。 3 标准差与标准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4 可信区间与正常值范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5 试述统计推断包括的主要内容。
6 如果配对设计的资料用成组设计的方法处理假设检验,结果如何?
二、最佳选择题
1减少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可行方法之一是:
A. 严格执行随机抽样 B .增大样本含量
C. 设立对照 D. 选一些处于中间状态的个体
2 增大样本含量,理论上可使其变小的是:
A. 样本的变异系数 B. 样本的标准差 C. 均数的抽样误差 D. 样本均数 3 两小样本均数比较,当方差不齐时,可选择:
A.t’检验 B.t检验 C.F检验 D.?2检验
4 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P<0.05,按α=0.05水准,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此时若推断有错,
则犯第Ⅰ类错误的概率P:
A. P>0.05 B. P<0.05 C. P=0.05 D. P=β, 而β未知 5 由t分布可知,自由度υ越小,t分布的峰越矮,尾部翘得越高,故正确的是:
A. t0.05,5>t0.05,1 B. t0.05,5=t0.05,1 C. t0.05,1>t0.01,1 D. t0.05,1>t0.05,5 6 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时,若采用t检验的方法,则会出现的情况是:
A. 结果与q检验相同 B. 结果比q检验更合理 C. 可能出现假阴性的结果 D. 可能出现假阳性的结果
7 两组数据中的每个变量值减去同一常数后作两个样本均数差异的t检验, A. t值变小 B. t值变大 C. t值不变 D. t值变小或变大 8 对于配对(或成对)t检验和成组t检验,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 对于配对设计的资料应作配对t检验,如果作成组t检验,不但不合理,而且
平均起来统计效率降低
B. 成组设计的资料用配对t检验,不但合理,而且平均起来可以提高统计效率 C. 成组设计的资料,无法用配对t检验
D. 作配对或成组t检验,应根据原始资料的统计设计类型而定
9 在两样本均数差别的t检验中,事先估计并确定合适的样本含量的一个重要作用是: A. 控制Ⅰ型错误概率的大小 B. 可以消除Ⅰ型错误 C. 控制Ⅱ型错误概率的大小 D. 可以消除Ⅱ型错误
三、必选题
1 测得贫血儿童治疗一个疗程前后血色素(g/L)含量,资料见表1 ,试比较治疗前后患者
血色素含量有无差别?
表1 贫血儿童治疗一定时期前后血色素(g/L)含量
组 别 患者号:1 2 3 4 5 6 7 8 9 10
治疗前 9.8 10.2 8.3 10.1 9.6 9.4 11.3 8.1 7.4 8.3
一个疗程后 12.8 13.6 11.4 12.9 13.1 13.4 13.0 11.9 12.1 11.8
2 某职防所测定了某工厂不同工种的两个车间的氟作业工人的尿氟含量(μmol/L),资
料如下,问两车间的氟作业工人的尿氟含量有无差别?
甲车间:126.12 143.20 139.41 161.11 123.21 110.33 98.06 151.44 86.76
131.56
乙车间:86.71 93.14 106.51 90.11 121.32 116.14 56.92 78.78 61.14 100.30
3 随机将20只雌体中年大鼠均分为甲、乙两组,乙组中的每只大鼠接受3mg/kg的内
毒素,分别测得两组大鼠的肌酐(mg/L)如下:
甲(对照)组: 6.2 3.7 5.8 2.7 3.9 6.1 6.7 7.8 3.8 6.9
乙(处理)组: 8.5 6.8 11.3 9.4 9.3 7.3 5.6 7.9 7.2 8.2
试检验两总体均值之间有无差别?
4 某市测定健康成年男女各20人尿中δ-ALA含量(mg/L)结果如下:试问,两组尿
中δ-氨基乙酰丙酸(即δ-ALA)含量的是否有差异?
男性: 0.21 0.42 1.15 1.30 1.56 1.75 1.77 1.96
2.36 2.39 2.44 2.65 2.76 2.82 3.28 3.44 3.46 3.89 5.00 5.08
女性:0.54 0.68 0.77 1.21 1.23 1.24 1.27 1.53
1.66 1.78 2.20 2.24 2.26 2.38 2.39 2.44
2.57 2.57 2.65 5.16
5今测得成年男性浸润型肺结核病人30名的平均脉率为84次/min, 标准差为6次/min,试比较病人的平均脉率与健康成年男子的平均脉率(72次/min)有无差别。
6 在一个实验中,10名失眠病人第一晚被随机分配药物或安慰剂,一个星期后每人给予另一种药片,用服药后的睡眠时间减去服安慰剂的睡眠时间,即为病人睡眠时间的增加值,结果见表
表2 10名病人睡眠时间的增加值
病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增加值 0.7 –1.1 –0.2 –1.2 –0.1 3.4 3.7 0.8 1.8 2.0
试在5%的水平检验零假设。
四、选做题
1 用甲、乙两种药物治疗高血脂胆固醇病人,治疗前、后变化见表3.19。试比较两种药
物的疗效有无差异?
表3 两种药物治疗血脂病前后血清胆固醇变化(mmol/l)
──────────────────────────────────── 甲 药 物 乙 药 物 编 号 ───────────── ─────────── 治 疗 前 治 疗 后 治 疗 前 治 疗 后 ───────────────────────────────────── 1 6.78 6.27 6.80 5.44 2 7.38 6.48 6.50 5.40 3 6.62 5.77 7.34 5.03 4 6.15 5.55 7.15 5.04 5 6.00 5.30 6.10 5.97 6 7.10 7.10 6.35 4.68 7 6.45 5.80 7.50 6.08 8 0.14 6.27 6.15 5.71 9 6.00 6.95 10 6.45 5.01 11 6.70 6.10 12 6.17 6.45 ─────────────────────────────────── 2 测定100例青年和100例老年健康人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u/ gHb)见表4,问青年与老年人的红细胞内SOD水平有无差异? 表4 两组人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 组 别 例数 平均年龄 均数 标准差
青年组 100 25.5 1562 226 老年组 100 65.8 1376 270
练习三 相对数
一、思考题
1 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有哪些?在意义和计算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能以比代率? 2 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 如何计算多个率的平均率?
4 “某医师收治了4名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用秘方治疗一年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则
该医师用祖传秘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率为100%。”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5 在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中,调查了药物的皮肤过敏反应,结果见表1 表1 药物的皮肤过敏反应监测结果
药物 用药病人数 过敏反应人数 构成比(%) 过敏反应率(%) 半合成青霉素 760 27 31.0 35.5 人全血 908 32 36.8 35.2 硫酸庆大霉素 607 10 11.5 16.5 奎尼丁 652 8 9.2 12.3 安乃近 876 10 11.5 11.4 合计 3803 87 100.0 22.9 可否认为人全血的皮肤过敏反应最多,奎尼丁反应最少?
二、最佳选择
1 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
A. 麻疹易感患儿 B. 麻疹患儿
C. 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 麻疹疫苗接种后阳转人数 2 在新药试验中,要计算服药后某项指标转正常率,其分母应为:
A. 所有服药对象 B. 服药前该指标为正常者
C. 服药前该指标为异常者 D. 服药后某项指标正常者
3 在某药试验中欲计算试验病人理化指标的异常发生率时,其分母应为:
A. 所有试验病人 B. 服药前该指标为正常者 C. 服药前该指标为异常者 D. 服药后该项指标异常者 4 在计算某新药的疗效时,其分母应为:
A. 参加试验的所有受试对象 B. 去除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者后的受试对象 C. 服药前为正常人 D. 以上都不对 5 在计算某新药的不良反应率时,其分母应:
A. 不包括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者 B. 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试验者 C. 参加试验的所有受试对象 D. A,B,C都对。 6 当各组例数不等,要计算几个率的平均率时,可以用:
A. 求几个率的平均率 B. 用各个率的分子之和除各个率的分母之和 C. 取各个率的中位数 D. 用各个率的分子之和除以各个率的分母之和 7 在新药临床试验中,欲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均衡性时,可以用相对数指标中的:
A. 率 B. 构成比 C. 相对比 D. 定基比
8 在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中,为说明事物随时间发展的变化趋势时,宜采用动态相对
数指标中的:
A. 率 B. 构成比 C. 相对比 D. 定基比
9 某人为了研究某药物的疗效,用该药治疗了5例病人,其中4例治愈,其疗效最好表示为:
A. 4/5 B. 80% C. 4 D. 0.8
三、必做题
1 某地区某医院对其所属的社区家庭护理新生儿患病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某医院对其所属社区家庭护理新生儿患病情况统计结果 疾病种类 黄疸 窒息 肺炎 发热 腹泄 ABO溶血 合计 患病例数 65 36 23 12 8 8 152
试求该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新生儿所患各种疾病的构成比。 2 1970~1976年世界人口数(不包括中国)资料见表3
表3 1970~1976年世界人口数(不包括中国)资料
年份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人口数(万人) 285,397 289,421 295,004 300,664 306,504 312,920 319,287
试作历年人口数的动态分析。(提示:包括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增减速度、环比增减速度)
3 某人为了解某厂在新、旧车间工作的工人慢性气管炎患病率情况,对两个车间工作
的工人进行检查,记录慢性气管炎患病资料如表5.9。其根据表中资料得出结论:新车间工人的慢性气管炎患病率(7%)比旧车间工人慢性气管炎患病率(5%)高。你认为如何?用何种方法分析这份资料更为合理? 表4 新旧车间工人慢性气管炎患病情况
工龄 新车间 旧车间
(年) 检查人数 患者数 患病率(%) 检查人数 患者数 患病率(%) 两年以上 100 2 2.00 400 10 2.50 三年以上 400 33 8.25 100 15 15.0 合计 500 35 7.00 500 25 5.0 4 某人调查某企业不同年龄心脏病情况见表5
表5 某企业不同年龄心脏病调查情况
年龄 男 女
(岁) 检查人数 病例数 检查人数 病例数 20~ 421 9 611 5 30~ 305 5 221 12 40~ 517 64 185 27 50~ 586 103 78 11 ≥60 12 10 合计 1841 191 1095 55 (1)该资料可计算什么相对数指标? (2)该企业总的心脏病患病率为多少?心脏病与年龄、性别有无相关?该企业心脏病患
者主要分布在那些年龄?
(3)本例结论是否要作假设检验?为什么?
四、选做题
1 某医院对62例可疑肝癌患者作超声波检查,并将结果与病理切片诊断对比,见表6。如果以病理切片诊断为准,超声波检查有检出、误诊和漏诊三种可能,求超声波检查的检出率、误诊率和漏诊率。
表6 可疑疑肝癌患者作超声波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 病理切片 超声波诊断 合计 + - + 55 4 59 - 3 0 3 合计 58 4 62 2 某人为了解某厂在新、旧车间工作的工人慢性气管炎患病率情况,对两个车间工作的
工人进行检查,记录慢性气管炎患病资料如表5.9。其根据表中资料得出结论:新车间工人的慢性气管炎患病率(7%)比旧车间工人慢性气管炎患病率(5%)高。你认为如何?用何种方法分析这份资料更为合理? 表7 新旧车间工人慢性气管炎患病情况
工龄 新车间 旧车间
(年) 检查人数 患者数 患病率(%) 检查人数 患者数 患病率(%) 两年以上 100 2 2.00 400 10 2.50 三年以上 400 33 8.25 100 15 15.0 合计 500 35 7.00 500 25 5.0
练习四 总体率的估计和?2检验
一、思考题
1. 描述率的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什么?其意义是什么?如何计算? 2. 总体率的可信区间含义是什么?总体率的区间估计方法有几种?如何计算?
3. 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方法有几种?这些假设检验可用于解决什么问题?其适宜处理的
资料有什么特点?这些假设检验的步骤是什么?其在使用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4. 多组率比较的χ2检验方法有几种?这些假设检验可用于解决什么问题?其适宜处理的
资料有什么特点?这些假设检验步骤是什么?其在使用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5. 某人为了观察治疗某病的两种疗法的疗效,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病人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并将疗效进行分组统计,数据整理如表.1所示。现欲对甲、乙两组疗效的优劣进行比较,适宜用什么假设检验方法?对于此资料χ2 检验结果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表.1 某病两治疗组疗效的比较
组别 显效 有效 好转 无效 合计 甲组 5 7 12 4 28 乙组 12 10 7 1 30 合计 17 17 19 5 58 二、最佳选择题
1. 四格表资料,且n>40,有一个理论数小于5大于1,其他理论数都大于5。此数据宜作何种假设检验。
A. 可以作校正χ2 检验 B. 不能作χ2 检验 C. 作χ2 检验,但不必校正 D. 以上都不对
2. 已知治疗某病的新方法的疗效不会低于常规方法。为确定新疗法可否取代常规方法,试
验者将两疗法进行平行观察后,应选择:
A. 单侧检验 B. 双侧检验 C. χ2 检验 D. t检验
23. 四格表χ2 检验中,χ2 <χ0.05(v) , 可以认为:
A. 两样本率不同 B. 两样本率相同 C. 两总体率不同 D. 两总体率相同
4. 假定有两种检测方法,两者检测结果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都很低。现有50份血样用
甲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25份,用乙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35份,其中两法检测结果同为阳性和同为阴性的分别有23份和13份。为检验两种方法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别是否有显著性意义,应选用:
A. 配对t检验 B. 2×3表χ2检验 C. 配对χ2 检验 D. U检验
5. 为了观测用大剂量Vit.E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并以安慰剂为对照。资料如下:Vit.E组:有效12例,无效6例;安慰剂组:有效3例,无效9例。问Vit.E是否有效?应选择:
A. χ2 检验 B. t检验 C. F检验 D.Fisher的精确概率检验
三、必做题
1. 某医生用复合氨基酸胶囊治疗肝硬化病人,观察其对改善实验室指标的效果,见表2。试对两组的改善及恢复正常率进行比较。
表2 复合氨基酸胶囊对改善实验室指标的效果
分组 改善 未改善 合计
试验组 23 2 25 对照组 11 6 17
合计 34 8 42
2. 为比较两种检验方法(中和法与血凝法)检测关节痛病人之抗 “O”结果,观测105例关节痛患者,结果如表3。问:两种检验方法有无相关?其检验结果有无差别?
表3 中和法与血凝法检验结果的比较
中和法 血 凝 法 合计 + -
+ 54 8 62 - 4 39 43 合计 58 47 105
3. 某人用3种不同的检验方法检查结核杆菌(抗酸杆菌), 所得结果见表4。问:3种方法的检出率有无差别?
表4 3种不同检验方法检出结核菌(抗酸杆菌)的比较
检验方法 阳性 阴性 合计 漂浮集菌法 30 10 40 沉淀集菌法 26 16 42 直接涂片法 11 24 35 合 计 67 50 117
4. 某院调查了临床诊断为慢性迁延型及慢性活动型肝炎病人的肝电阻图,数据见表5。试问慢性迁延型及慢性活动型肝炎病人的肝电阻图的图形分布上有无差异?
表5 慢性迁延型及慢性活动型肝炎病人的肝电阻图分布情况 组别 Ⅰ Ⅱ Ⅲ 合 计 慢性迁延型 70 30 2 102 慢性活动型 3 74 28 105 合 计 73 104 30 207
5. 新生儿窒息常由于分娩时产程过长而产生。某护士欲研究心理护理(激励式心理护理)对降低产妇分娩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作用,其将378例产妇分成心理护理和一般护理两组。心理护理组176例产妇中发生新生儿窒息的为2例;一般护理202例产妇中发生新生儿窒息的为13例。试分析心理护理能否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6. 胃残存容量大,食管反流率也增高,某作者从胃充盈度与呕吐有关的角度考虑,对42例患者采取早餐清淡的食物,食量取平时食量的1/2,3~4h后进行静脉化疗(试验组)。另一组对44例进行静脉化疗患者不受任何限制(对照组)。化疗时间两组相同,化疗后对呕吐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为:试验组有4例发生呕吐,对照组有20例发生呕吐。问:两组患者化疗后呕吐率有无差异。
四、选做题
1 有56份咽喉涂抹标本,把每份标本依同样的条件分别接种于两种白喉杆菌培养基上,观察白喉杆菌生长情况,观察结果为:甲培养基阳性率为42.86%;乙培养基阳性率为71.43%;两种培养基一致阳性率为39.29%。问两种培养基的阳性结果有无差异?
2. 某医生分析各种缓慢心率失常与心肌梗死部位的关系,资料见表6。问:各种缓慢心率在心肌梗死的部位分布方面有无不同?
表6 缓慢心律失常种类与心肌梗死部位关系
缓慢心率 梗 死 部 位 (例) 合计 失常种类 下壁 前壁 直后壁 心内膜下
窦性过缓 8 7 2 1 18 被动性交界性心律 1 1 0 0 2 房室阻滞 6 3 1 1 11 束支阻滞 1 16 1 0 18 合 计 16 27 4 2 49
练习五 有序列联表资料的统计分析
一、思考题
1 Ridit分析标准组的选取方法?
2 何时需用t检验比较两组等级资料之间的差异性?
3 对于双向有序属性不同的列联表资料用Spearmen秩相关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4 对于双向有序属性不同的列联表资料,除了可用Spearmen秩相关分析外,还可用什么方法?
5 Kappa一致性检验用于分析何种资料?
二、单项选择题
1 作Ridit分析时,标准组在各等级下Ridit值的均值一定为:
A. 1.0 B. 0.0 C. >0 D. 0.5 2 作Ridit分析时,标准组例数一定具有:
A. 在各等级下的例数较大且合计数也较大 B. 至少有1个等级下例数为0 C. 可任意选一个组作为标准组 D. 只能选合计作为标准组 3 作Spearmen秩相关分析的列联表资料,
A. 行数一定等于列数 B. 行数不一定等于列数 C. 行数是2 D. 列数是2
4 作Ridit分析的等级资料,
A. 只能是两组 B. 必须是 3组及以上 C. 两组或两组以上 D. 一组也可以
5 作Ridit分析的列联表资料,行和列两个属性:
A. 只能有一个是有序的 B. 必须两个都有序 C. 可以是两个均无序 D. 至少有一个是有序的 6 作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的列联表资料,
A. 行数一定等于列数 B. 行数不一定等于列数 C. 行数是2 D. 列数是2
7 作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的列联表资料,行和列两个属性:
A. 只能有一个是有序的 B. 必须两个都有序 C. 可以是两个均无序 D. 至少有一个是有序的 8 对于表7.1资料,若问不同家庭住址的青年,其文化程度有无差异,可采用的假设检验方法最好是: 检验
9 89名肝癌患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结果见表1。
表1 89名肝癌患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
临床诊断
阳性
阳性
32
病理诊断(例 数)
可疑 4
阴性 6
A.Ridit分析 B. Spearmen秩相关分析 C. ?检验 D. Kappa一致性
2可疑 阴性
15 3
7 4
6 12
为检验两种诊断结果之间是否一致,应选用:
A. Kappa一致性检验 B. 配对卡方检验 C. 成组t检验 D. R×C表卡方检验
10 为研究慢性气管炎与过敏性疾病史的关系,调查了男女病人和随机对照组(健康人)
年幼时反复发荨麻疹的病史,资料见表2,如果想同时分析性别和患荨麻疹史是否是受试者患慢性气管炎的危险因素,比较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是:
表2 病人和对照组年幼时反复发荨麻疹史
━━━━━━━━━━━━━━━━━━━━━━━━━━━━━━━━━━━━━━━━━━━━
患荨麻 例 数
诊病史 男:病人组 对照组 小计 女:病人组 对照组 小计 合计
────────────────────────────────────────────
阳 性 30 15 45 20 11 31 76
阴 性 138 153 291 90 99 189 480
───────────────────────────────────────
合计 168 168 336 110 110 220 556
━━━━━━━━━━━━━━━━━━━━━━━━━━━━━━━━━━━━━━━━━━━━
A.对数线性模型 B.加权χ检验 C.Ridit分析 D.一般χ检验
2
2
三、分析计算题
1 某医院比较急性黄疸型肝炎与正常人在超波波型上的表现,资料见表3,问两种波形分布
的差别有无显著性?
表3 两组超波波型表现情况
分组 正常波 可疑波 较密波 合计 肝炎组 12 43 232 287 正常组 277 39 61 327 合计 289 82 293 614
2 某医生回顾分析了1989-1995年间某院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29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就其临床分期和手术病理分期进行比较,其中选取手术前后组织学分级的资料,见表4。
表4 手术前后组织学分级的比较
手术前 总 手术后组织学分级(例数) 分级改变 改变率 组织学 例 分级 数 G1 G2 G3 降低(%) 升高(%) (%) G1 135 112 23 0 0 23 17.0 G2 60 9 41 10 9 10 31.7 G3 20 0 9 11 9 0 45.0 合计 215 121 73 21 18 33 23.7
注:54例缺术前组织学分级,21例缺术后组织学分级,均未计
问:手术前后组织学分级是否具有一致性?
3 某地区防疫站碘酊局部注射治疗126例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资料见表5,各年龄组的
疗效有无不同?
表5 不同年龄组的碘酊局部注射治疗疗效
年龄组 治愈 有效 无效 合计 10~ 35 2 3 40 20~ 32 17 2 51 30~ 15 2 18 35 合计 82 21 23 126
4《实用护理杂志》1985,1(5):38登载“扑热息痛加冷生理盐水保留灌肠降温效果的观察”, 作者以此法为高热病儿降温, 并与其它疗法相比较, 效果见表6,问:三法退热效果有无差异?
表6 三法退热效果
──────────────────────────────────── 各 组 例 数
疗效等级 ───────────────────────────── 冷盐水加扑热息痛灌肠 口服小儿退热片 肌注安痛定 ──────────────────────────────────── 无 效 5 7 16 有 效 37 23 9 显 效 64 24 21
───────────────────────────── 合 计 106 54 46
──────────────────────────────────── 5某医院用复方石苇冲剂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病人,不同病型病人的疗效见表7,试比较各组疗
效的差异性。
表7 石苇冲剂治疗慢性气管炎与疗效的关系
─────────────────────────────────────── 病 型
疗 效 ────────────────────────────── 合计 1组 2组 3组 4组
单纯性 喘息性 单纯性合并肺气肿 喘息性合并肺气肿
─────────────────────────────────────── 控 制 65 77 42 94 278 显 效 18 16 6 11 51 有 效 30 36 23 47 136 无 效 13 18 11 36 78 ────────────────────────────────── 合 计 126 147 82 108 543 ───────────────────────────────────────
6 某医院在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切除髓核摘除术后,实施膜外灌洗法的研究,并与
64例同期同样手术未行灌洗的病人对比,术后需用止痛剂的次数见表8。试分析两
组患者在止痛剂使用次数方面有无差异。
表8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
──────────────────────────────────── 用 止 痛 剂 次 数
组 别 例 数 ─────────────────────── 0 1 2 3
──────────────────────────────────── 灌洗组 65 33 25 7 0 对照组 64 12 29 16 7
──────────────────────────────────── 7 540名青年恋爱年龄与择偶首要条件的交叉表资料见表9,问:不同择偶首要条件的年龄
有无差异?
表9 恋爱年龄与择偶首要条件的关系 恋 爱 择偶首要条件
年 龄 经济条件 社会地位 情趣爱好 外貌 道德品质 ≤16 4 4 28 10 71 17~ 10 2 62 16 128 19~ 8 3 20 2 123 ≥21 5 0 12 2 30
四、选做题
1 两位眼科医生独立检查100例可疑视网膜病病例,病情分为4个等级,结果见表10
请检验两位眼科医生的诊断结果是否一致?
表10 两位眼科医生对100例可疑视网膜病病例独立检查结果 甲医生 乙医生
无 轻度 中度 重度 合计 无 24 5 2 0 31 轻度 4 18 2 1 25 中度 1 3 18 2 24 重度 1 2 5 12 20 合计 30 28 27 15 100 2 从278例尸解记录得到表11资料,问年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有无关系?
表11 年龄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
冠状动脉 年龄(岁)
硬化等级 21~ 31~ 41~ 51及以上
— 70 27 16 9 122 + 22 24 23 20 89 ++ 4 9 13 15 41 +++ 2 3 7 14 26 合计 98 63 59 58 278
合计
练习六 秩和检验
一、思考题
1 什么是非参数检验?与参数检验相比,非参数检验的特点是什么?
2 在什么情况下,应选用非参数检验?运用非参数检验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3 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Wilcoxon配对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其主要步骤 是什么?
4 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其 主要步骤是什么?
5 为什么秩和检验的编秩在不同对比组间出现相同数据要给予“平均秩次”,而同一组数据
不必计算“平均秩次”?
6 对同一资料,出自同一研究目的,且假设检验条件均满足,则用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
所得结果不一致时宜以何为准?
二、最佳选择题
1 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当采用u检验时,此时检验属于:
A.参数检验 B.非参数检验 C.既是参数检验,也是非参数检验 D.都不是
2 以下对非参数检验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参数检验方法不依赖于总体的分布类型
B.应用非参数检验时不考虑被研究对象的分布类型 C.非参数的检验效能低于参数检验
D.一般情况下非参数检验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小于参数检验
3 当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时,秩和检验与t检验、u检验相比,它们检验效率关系正确的是:
A.t检验>u检验>秩和检验 B.u检验>秩和检验>t检验
C.t检验>秩和检验>u检验 D.t检验>u检验>秩和检验
4 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如果检验假设成立,则对样本来说:
A.正秩和的绝对值小于负秩和的绝对值 B.正秩和的绝对值大于负秩和的绝对值
C.正秩和的绝对值与负秩和的绝对值不会相差很大 D.正秩和的绝对值与负秩和的绝对值相等
5 配对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确定P值时,可利用查表法的样本例数n的范围为:
A.50≥n≥5 B.30≥n≥5 C.30≥n≥3 D.50≥n≥3
6 多样本计量资料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选择
A. t检验 B. u检验
2
C. 秩和检验 D. χ检验
7 设配对设计资料的变量值为X1和X2,则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
A.把X1和X2的差数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B.把X1和X2综合从小到大编秩
C.把X1和X2综合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D.把X1和X2的差数从小到大编秩
8 针对食管癌的某大型调查,获得了几十万份资料,所选的危险因素有二百余个,现对该资料作初步分析,筛选出一部分危险因素为进一步的统计分析作准备,宜采用:
A. Logistic回归 B. 多元线性回归 C. 方差分析 D. 非参数检验
9 某研究实验组用新药“胃灵丹”,对照组用公认的“胃苏冲剂”,并将胃炎患者分成三个年龄段,随机分配至新药组或对照组,现拟采用非参数检验,此时,H0假设为:
A.差值的总体均数为0 B.差值的总体中位数为0 C.μA=μB D.两总体分布相同
10 Wilcoxon两样本比较检验(两样本例数分别为n1、n2,且n1 A.H0成立,则例数较少样本的秩和T与平均秩和n1(n1+1)/2一般相差不大。 B.H0成立,则例数较多样本的秩和T与平均秩和n2(n2+1)/2一般相差不大。 C.H0成立,则例数较少样本的秩和T与平均秩和n1(n1+n2+1)/2一般相差不大。 D.H0成立,则例数较多样本的秩和T与平均秩和n1(n1+n2+1)/2一般相差不大。 三、必做题 1 某研究者观察维吾尔族中青年唾液中微量元素Zn含量与龋病关系的研究,收集资料见表1,问龋患组与正常组唾液中微量元素Zn(W(B)/10-6)的含量有无不同? 表1 唾液中微量元素Zn的含量(W(B)/10-6) 分组 人数 微量元素Zn的含量(W(B)/10-6) 9 0.586 0.434 0.235 0.847 0.791 0.130 0.706 0.362 0.270 龋患组 12 1.127 1.032 1.091 1.255 1.430 1.176 1.209 1.384 1.313 1.263 1.401 1.023 正常组 2 测得铅作业与非铅作业工人的血铅值(μmol/L)见表2,请问两组工人的血铅值有无差别? 表2 两组工人血铅测定值(μmol/L) 组 别 血铅测定值 铅作业 0.82 0.87 0.97 1.21 1.64 2.08 2.13 非铅作业 0.24 0.24 0.29 0.33 0.44 0.58 0.63 0.72 0.87 1.01 3 某项食管癌研究,在对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对所选病例和对照作均衡性检验,数据如表3,问病例与对照组居住年限是否均衡。 表3 食管癌病例与对照的居住年限 例数 居住年限 病例组 10~ 25~ 35~ ≥40 总计 11 17 31 60 119 对照组 12 30 26 50 118 4 某研究者对吹氧联合干扰素法治疗器官移植术,肿瘤化疗,放疗中常见并发症口腔溃疡进行研究。其将病人随机分成3组,I组为传统的锡类散,Ⅱ组单纯用干扰素,Ⅲ组吻氧疗法联合应用干扰素,其疗效见表4。问:三组疗效有无差异? 表4 三组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好转 无效 Ⅰ Ⅱ Ⅲ 合计 19 21 20 60 1 5 12 18 9 12 7 28 9 4 1 14 四、选做题 8.3.11 在一项老年人视网膜黄斑变性患者的心理问题研究中,观察到的结果见表5,试对 其进行分析。 表5 老年人视网膜黄斑变性患者的焦虑评分情况 视力等级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焦虑评分 69.0 66.0 70.0 82.0 68.0 64.0 62.4 65.0 67.0 66.0 70.0 81.0 67.9 62.0 62.4 64.9 视力等级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焦虑评分 81.0 67.9 61.9 62.3 66.9 52.8 56.9 52.9 55.7 52.1 54.0 56.8 53.0 55.7 52.1 52.8 视力等级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焦虑评分 40.6 51.3 40.3 51.3 42.0 51.3 47.8 38.0 37.0 45.0 37.0 47.1 39.0 37.0 45.0 37.8 视力等级 1 1 1 1 1 1 1 1 1 1 1 焦虑评分 69.0 66.0 70.0 82.0 68.0 64.0 62.4 65.0 67.0 66.0 70.0 视力等级 2 2 2 2 2 2 2 2 2 3 3 焦虑评分 56.9 52.9 55.7 52.1 54.0 56.8 53.1 55.8 52.1 40.6 51.3 视力等级 4 4 4 4 4 4 4 4 4 4 焦虑评分 47.8 37.9 36.8 45.0 37.0 47.1 39.0 37.0 43.0 37.6 注:视力评分等级越高越接近正常。 练习七 统计表与统计图 一、思考题 1 2 3 4 5 6 统计表、统计图在表达资料中有何特殊作用? 绘制统计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针对实际资料应如何选择统计图形? 为什么半对数线图可描述发展速度的变化? 常用的统计图有哪几种?它们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线图和半对数线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直方图的绘制要点是什么? 二、最佳选择题 1 关于制作统计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列统计表的原则是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B. 标题应能概括说明统计表的内容 C. 线条只能有顶线和底线 D. 表内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2 关于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一项为 : A. 统计图应有标题,一般写在图的下方 B. 按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可选用适合的图形 C. 条图、散点图、线图、和直方图都有纵轴和横轴 D. 条图和直方图纵坐标可不从0开始 3 关于统计图的选择,正确的是: A. 表示相互独立的各指标的大小可用百分条图 B. 表示全体中各部分的比重可用圆图 C. 表示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可用条图 D. 表示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可用条图 4 统计地图可用于表示: A. 某现象的频数分布 B. 某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况 5 6 7 8 C. 某现象的数量的地域分布 D. 某现象的内部构成情况 比较某年某地三种传染病的病死率可选用: A. 线图 B. 直方图 C. 散点图 D. 条图 关于半对数线图,错误的一项是: A. 半对数线图用于表示事物的发展速度 B. 纵坐标没有零点 C. 由相对比来反映发展速度 D. 通过绝对差值来反映发展速度 对于计数资料,可选用哪些统计图形? A. 条图 B. 直方图 C. 散点图 D. 线图 某地1968~1976年两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见表1。 1976 17.6 0.5 表1 某地1968~1976年两种传染病的发病率 年份 1968 1970 1972 1974 甲病发病率(‰) 18.1 16.1 16.7 19.1 甲病发病率(‰) 1.1 1.3 0.9 0.7 为了形象表达该资料,适合绘制: A. 普通线图 B. 百分条图 C. 直方图 D. 圆图 9 某地1900~1940年伤寒、副伤寒与呼吸系统结核病死亡专率(1/10万人)见表2。 表2 1900~1940年伤寒、副伤寒与呼吸系统结核病死亡专率 年份 1900 1905 1910 1915 1920 1925 1930 1935 伤寒、副伤寒 31.3 2 2.4 18.0 9.2 5.0 3.8 1.6 0.8 肺结核 174.5 157.1 142.0 127.2 97.7 71.3 59.2 46.0 为了反映这两种疾病的死亡专率随时间推移的变化速度,应选用: A. 条图 B. 半对数线图 C. 直方图 D. 圆图 10 测得某工厂1000名工人血铅值的含量,编制成频数分布表,从表上可以看出资料呈正偏态分布。此时,如果想绘制统计图,应该选择的统计图是: A. 条图 B. 线图 C. 直方图 D. 圆图 三、必做题 1 在一项现况研究中,想探讨肝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整理成统计表1,请根据统计表制作的基本要求指出本统计表的错误,并对其进行修改。 表1 肝病患者职业与心理状态的关系 开 朗 恐 惧 忧 虑 心理状态 例数 职业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工人 48 20 41.7 14 29.1 14 31.2 干部 7 2 28.4 3 42.8 2 28.4 农民 15 2 13.3 2 13.3 11 73.5 学生 50 8 15 38 75 4 8.0 合计 120 2 某医院化验室为研究三种备皮法与术后伤口感染率之间的关系,收集以下资料并整理成统计表,按照统计表制作原则,对其进行修改。 表2 三种备皮法的术前皮肤培养结果与术后伤口感染率 6 某医师为研究10年来女性青少年的身高平均数有无变化,收集的数据见表7,请作统计分析。 表7 两个年份女性青少年身高均数(cm) 年 龄 1988年 1998年 7 117.4 118.6 8 121.5 123.1 9 126.3 128.7 10 132.2 133.8 11 135.6 140.5 12 140.5 145.6 13 148.9 150.7 14 151.8 157.2 15 153.0 157.7 16 154.4 157.3 17 155.8 158.2 18 156.4 158.7 四、选做题 1 某单位研究儿童生长发育情况,测量了30名三岁男童的六项基本体格指标,体重 X1(kg)、身高X2(cm)、胸围X3(cm)、上臂围X4(cm)、三头肌X5、肩胛下角X6,结果见表8,试作多元统计分析。 表8 30岁三岁男童六项体格指标测量结果 ───────────────────────────── 编 号 X1 X2 X3 X4 X5 X6 ───────────────────────────── 1 13.50 95.2 52.5 15.5 10 6 2 14.50 102.0 49.0 16.0 8 7 3 13.00 97.6 49.0 15.0 8 6 4 15.40 100.0 53.5 15.5 8 5 5 16.50 100.0 54.0 17.0 9 8 6 13.10 93.5 51.0 15.0 9 8 7 14.70 97.5 50.0 15.5 9 7 8 14.30 95.1 51.4 15.7 9 6 9 13.85 95.6 52.0 14.5 10 6 10 11.25 99.0 51.0 13.7 7 5 11 15.00 100.0 52.0 15.5 10 6 12 15.30 100.0 53.0 16.0 9 7 13 11.70 93.4 45.5 14.0 7 6 14 12.50 93.3 48.5 15.5 8 6 15 14.25 92.8 52.5 16.0 11 9 16 14.75 100.0 51.5 15.3 6 7 17 14.75 98.5 51.5 16.0 7 5 18 13.30 92.6 48.0 15.3 7 6 19 13.50 93.5 49.5 16.0 12 7 20 12.50 93.0 49.0 15.9 8 7 21 13.25 95.8 51.4 14.0 6 5 22 14.10 95.4 50.0 15.0 9 6 23 13.10 94.9 50.5 14.0 9 6 24 12.70 93.3 51.2 13.5 8 6 25 17.30 97.6 54.5 17.0 12 7 26 14.70 99.5 49.4 17.0 8 6 27 11.35 90.4 46.5 15.8 10 6 28 12.55 93.0 49.5 14.0 8 5 29 13.70 95.3 49.0 14.5 10 6 30 14.20 92.7 50.0 15.0 10 6 ───────────────────────────── 2 用一种新药治疗血吸虫病患者,疗程为三天,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定期测定受试者的血 清谷丙转氨酶(SGPT),以观察该药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见表9。试分析患者在不同阶段血清SGPT是否不同?又SGPT变化的趋势有无规律? 表9 血吸虫病患者接受某药治疗前后的SGPT值 ──────────────────────────────────── 患者 治 疗 后 治疗前 ───────────────────────── 编号 第三天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 1 63 36 188 138 63 54 2 90 200 238 220 188 144 3 54 36 300 83 100 92 4 45 72 140 213 144 100 5 54 54 175 150 100 36 6 72 63 300 163 144 90 7 64 77 207 185 122 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