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万只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坩埚项目可研报告09

2025-07-06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散流器顶部送风,夏季、春秋季送室外新鲜空气,冬季室外空气经过加热后送至车间内。送风机组包括:新风初效过滤段,风机段,中间段,加热段,中间段,加湿段,消声段,中效出风段等。排风设备采用屋顶式排风机,由于本地区处于季风大陆性气候地区,冬季屋顶排风机只开启一半。

(2)所有的卫生间均设有排风系统,排风机采用卫生间通风器。其他工艺需要通风的场所均设置合理的通风系统。

(3)通风管道均采用镀锌钢板制做。 (4)空调系统设计

项目办公楼空调采用中央空调系统,检测工作室设置独立空调设备,室内设计参数如下:

表7-7 项目空调系统参数

房间名称 入口大厅 公共休息空间 办公室、宿舍 会议室、餐厅 门厅、走道 检测工作室 生产车间 空调 温度(℃) 相对湿度(%) 27 ≤65 27 ≤65 26 ≤65 26 ≤65 27 ≤65 27 ≤65 27 ≤65 新风量标准 (m3/m2.P) 10 15 30 25 10 20 30 备注 主要设置通风系统 项目空调采用大金4MAX外机1套和GMVR-R28P格力空调2套,主要针对办公环境应用。

5、防雷设计

本地区年雷暴日为20.8天。凡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的厂房、站房及公共建筑物均应采取相应防雷措施。采用避雷带或金属屋面做接闪器,钢筋或钢柱做引下线,基础钢筋网做接地极。采用低压避雷器或安装避雷间隙防止高电位引入。

保护接地: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制,PE线引入建筑物处应按规程重复接地。车间内尽量利用穿线钢管、吊车轨道作PE线,高、低压电气设备在正常条件下与带电部分绝缘的外露金属部分进行保护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1Ω。其它类型的接地:仪器、仪表、计算机等按设备说明书进行接地。需设防静电接地的建筑物与建筑专业配合设计防静电接地。

36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防尘设计

本项目的防尘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源头控制、过程可控、综合治理”的原则;对生产工艺进行危害辨识,在设计、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提出防尘基本要求。特别从厂房的选址、布局、建(构)筑物方面、生产过程提出防尘工程技术措施的要求,涉及材料储存与运输、工艺与设备、操作、废物处置,通风净化系统,个人防护和强化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要求通过绩效监测,随时监测现场动态变化来达到保护工人健康的目的。

7、维修及仓储设施

项目在检测工作室建筑设有一间机电设备及维修设备存放间,用于维修设备存放,可以满足厂区生产设备的维修需要。

项目仓储设施包括原料库、成品库、车间内部的中间品暂存区,可以满足项目仓储需求。

37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八、节能措施

(一)节能措施

1、节能规范

本项目节能措施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建设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精神进行设计编制,参考规范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主席令第90号],1997年11月1日施行。

(2)《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3)《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3号]。 (4)《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晋发改办室发[2010]15号)。

(5)《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6)《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3485)。 (7)《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3486)。 (8)《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GB7119)。 (9)《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4272)。

(10)《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2010年第6号令。

2、设计原则

本设计贯彻下列主要原则: ① 合理选择和利用能源原则;

a. 采用的能源种类、品位与质量、耗量,必须符合国家、地区、行业颁布的能源政策、法规、通则、规范及标准。

b. 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区选择能源品种,有条件可利用时,则充分利用社会集中供能,尽可能减少自产能源的种类和数量。

② 能源综合利用的原则; ③ 坚持专业化协作的原则;

38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④ 工艺设计及设备选用要先进合理的原则。新增设备优先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产品,严禁采用国家规定的淘汰产品。

3、节能方案

3.1总图运输节能措施

⑴ 本项目位于胶州市工业园区,交通条件良好。

⑵ 厂区总图平面设计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物料顺行,利用生产工艺流程,完成近距离的物料运输,减少了厂内运输货物周转量、缩短了运输距离。

⑶ 生产车间及厂房布置按照物料流程方向顺序布置,物料的输送顺畅、短捷,减少了货物周转量。

⑷ 在优化总平面布置的同时,合理安排了管线走向。优化布线、线路顺直、路径短捷。

⑸ 地坪标高的确定,满足自然排水及排水的回收利用。

⑹ 合理布置了厂区路网,采用优质路面材料,改善道路运行条件。 3.2工艺流程节能措施

(1)合理选用设备的电机容量,提高设备传动效率。 (2)进厂和进车间的原料、水电燃气等均配备计量装置。 (3)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生产和管理系统。

(4)各类生产用电机在工艺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使用了相控及变频技术进行经济运行,无功补偿率达到70%。

3.3建筑节能 ①节能设计标准

厂房、办公楼、宿舍楼、仓库节能设计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根据GB4272-84《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为减少设备、管道及其附件的冷(热)损失,节省能源,对冷(热)水管道采取增设保温层的措施,按《管道及设备保冷》(98T902)确定保温层厚度。

体形系数:按照公建节能规范中建筑气候分区,胶州市属于季风大陆性气候地区,规范规定如下: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3;

外窗保温:玻璃幕墙采用Low-E低辐射镀膜中空玻璃,保温性能为I级

39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K≤2.0,R≥0.5),即玻璃结构为6mm+12A+6c,透光率为39%,遮蔽系数为0.31,传热系数K冬为1.66,K夏为1.7(6c为6mm透明玻璃,12A为中空玻璃间距,气体为氩气);

外墙保温:本工程外墙保温采用外保温做法,均采用45厚挤塑聚苯板(XPS); 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热阻:地面:周边地面热阻R≥1.5;非周边地面热阻R≥1.5;采暖地下室外墙热阻(与土壤接触的墙)热阻R≥1.5;

屋面保温:建筑屋面的总传热系数为≤0.55。保温层置于防水层上面的倒置式屋面做法有利于屋面保温,保温层吸水率应较低,抗压强度应较高,本工程的屋面保温材料均采用60厚挤塑聚苯板(XPS)。

项目建设地属季风大陆性气候地区,夏热冬冷地区。 ② 建筑围护结构

加气混凝土有非常好的可加工能力和隔热和保温能力,而且可塑性非常的强,可铇可锯,有非常好的加工特性。具有如下优点:

质轻:孔隙达60%~80%,体积密度一般为450~700kg/m3,为普通混凝土的1/4,粘土砖的1/3,空心砖的1/2,与木质差不多,能浮于水。可减轻建筑物自重,大幅度降低建筑物的综合造价。

防火:主要原材料大多为无机材料,因而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并且遇火不散发有害气体。耐火700度,为一级耐火材料,100mm厚墙体耐火性能达225分钟,200mm厚墙体耐火性能达480分钟。

隔音:因具有特有的多孔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吸声能力。10mm厚墙体可达到41分贝。

保温:由于材料内部具有大量的气孔和微孔,因而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导热系数为0.19-0.22W/(m.K),是粘土砖的1/4-1/5。通常20cm厚的加气混凝土墙的保温隔热效果,相当于49cm厚的普通实心粘土砖墙。在墙体材料选择中采用蒸汽加压混凝土砌块作为外墙体材料。

3.4空调节能

本项目综合办公楼按照中央空调机设计,其他按独立空调设计,主要采取以下节能措施:

①减少空调的冷、热负荷。主要措施: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与光学性能;采用高效冷光光源,选择合适的照度,采用钥匙控制开关来控制室内主

40

青岛百顿坩埚有限公司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上勤普慧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八月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青岛百顿坩埚有限公司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负责人:齐宪臣 注册咨询工程师 参加人员: 郑东芳 注册咨询工程师

胡冰月 注册咨询工程师 王子奇 高 级 经 济 师 杜翔宇 高 级 工 程 师

项目审核人:张智宏 注册咨询工程师

北京上勤普慧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八月

1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一、总 论 ................................................................................................. 1

(一)项目背景 .................................................................................................... 1

1、项目名称 .................................................................................................. 1 2、建设单位概况 .......................................................................................... 1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1 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 2 (二)项目概况 .................................................................................................... 2

1、拟建项目 .................................................................................................. 2 2、建设规模与目标 ...................................................................................... 2 3、主要建设条件 .......................................................................................... 3 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 3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3 (三)主要问题说明 ............................................................................................ 5

1、项目资金来源问题 .................................................................................. 5 2、项目技术设备问题 .................................................................................. 5 3、项目供电供水保障问题 .......................................................................... 5

二、市场预测............................................................................................. 6

(一)坩埚市场分析 ............................................................................................ 6

1、国际市场 .................................................................................................. 6 2、国内市场 .................................................................................................. 6 (二)主要竞争企业分析 .................................................................................... 7 (三)目标市场分析 ............................................................................................ 8

1、目标市场调查 .......................................................................................... 8 2、价格现状与预测 ...................................................................................... 8 (四)营销策略 .................................................................................................... 9

1、销售队伍建设 .......................................................................................... 9 2、销售网络建设 .......................................................................................... 9

2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销售策略 .................................................................................................. 9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0

(一)建设规模 .................................................................................................. 10 (二)产品方案 .................................................................................................. 10

四、场址选择...........................................................................................12

(一)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 12

1、地点与地理位置 .................................................................................... 12 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 13 3、土地利用现状 ........................................................................................ 13 (二)场址建设条件 .......................................................................................... 13

1、地理环境位置 ........................................................................................ 13 2、地形、地貌 ............................................................................................ 13 3、气候、水文 ............................................................................................ 13 4、交通运输条件 ........................................................................................ 14 5、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 ........................................................................ 14 6、环境保护条件 ........................................................................................ 14 7、法律支持条件 ........................................................................................ 15 8、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条件 ................................................................ 15 9、施工条件 ................................................................................................ 15

五、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16

(一)技术方案 .................................................................................................. 16

1、生产方法 ................................................................................................ 16 2、工艺流程 ................................................................................................ 16 (二)主要设备方案 .......................................................................................... 17

1、设备选配原则 ........................................................................................ 17 2、设备选型表 ............................................................................................ 17 (三)工程方案 .................................................................................................. 18

1、土建工程设计方案 ................................................................................ 18 2、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结构及面积方案 ................................ 20

3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建筑及安装工程量及造价 .................................................................... 20

六、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 ..................................................................22

(一)主要原料材料供应 .................................................................................. 22 (二)燃料及动力供应 ...................................................................................... 22 (三)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 .............................................................. 22 (四)主要原材料、燃料年需要量表 .............................................................. 23

七、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24

(一)总图布置 .................................................................................................. 24

1、平面布置 ................................................................................................ 24 2、竖向布置及道路 .................................................................................... 24 3、总平面图 ................................................................................................ 24 4、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 26 (二)场内外运输 .............................................................................................. 26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 26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 26 3、场外运输设施及设备 ............................................................................ 26 (三)公共辅助工程 .......................................................................................... 27

1、供水工程 ................................................................................................ 27 2、供电工程 ................................................................................................ 28 3、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 34 4、通风采暖工程 ........................................................................................ 35 5、防雷设计 ................................................................................................ 36 6、防尘设计 ................................................................................................ 37 7、维修及仓储设施 .................................................................................... 37

八、节能措施...........................................................................................38

(一)节能措施 .................................................................................................. 38

1、节能规范 ................................................................................................ 38 2、设计原则 ................................................................................................ 38 3、节能方案 ................................................................................................ 39

4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表7-3 项目主要用电设备负荷测算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设备名称 干燥箱 磨砂机 切割机 喷淋装置 控制台 清洗设备 成型磨具 吸附塔 电阻炉 冷却装置 破碎机 分筛装置 搅拌机 反应釜 分析检测设备 熔制炉 离心机 水浴加热器 隔音房 合计 单位 台 台 台 套 套 台 台 个 个 套 台 套 台 个 台 个 台 个 套 数量 12 6 10 8 15 18 12 16 22 6 15 12 8 12 16 20 6 12 18 功率(kw) 3 12 5.5 8 6.2 7.5 22 18 3 40 25 6 25 4 5 6.5 14 3.5 11.5 设备容量 36.00 72.00 55.00 64.00 93.00 135.00 264.00 288.00 66.00 240.00 375.00 72.00 200.00 48.00 80.00 130.00 84.00 42 207.00 2551.00 需要系数 0.75 0.75 0.75 0.60 0.50 0.60 0.50 0.54 0.72 0.60 0.35 0.50 0.50 0.51 0.60 0.57 0.64 0.72 0.68 tanφ 0.42 0.45 0.56 0.53 0.57 0.78 0.72 0.78 0.65 0.70 0.68 0.48 0.54 0.45 0.74 0.71 0.69 0.74 0.77 有功功率 27.00 54.00 41.25 38.40 46.50 81.00 132.00 155.52 47.52 144.00 132.39 36.00 100.00 24.29 48.00 74.10 53.76 30.24 140.76 1406.73 无功功率 11.34 24.30 23.10 20.35 26.51 63.18 95.04 121.31 30.89 100.80 90.03 17.28 54.00 10.93 35.52 52.61 37.09 22.38 108.39 945.04 视在功率 29.28 59.22 47.28 43.46 53.52 102.73 162.65 197.23 56.68 175.77 160.10 39.93 113.65 26.63 59.71 90.88 65.32 37.62 177.65 1699.33 31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按照2班制,每班8小时,250个工作日核算设备年时基数。

表7-4 项目主要用电设备用电量

项目 设备用电容量 2551.00 同时系数 乘以同时系数 无功补偿 补偿后负荷 设备年时基数 理论用电量 理论电量合计 不可预见用电量 年耗电量 有功功率 1406.73 0.91 1280.13 1280.13 4000 512.05 617.52 61.75 679.27 无功功率 945.04 0.93 878.88 -615.22 263.67 4000 105.47 视在功率 1699.33 设备用电 3、项目总用电量 经估算,项目电能消耗情况如下:

表7-5 项目总用电量表

设备用电 建筑照明用电 合计 设备用电容量 年耗电量 设备用电容量 年耗电量 设备用电容量 年耗电量 2551.00 679.27 780.00 156.00 3331.00 835.27 kW 万kWh kW 万kWh kW 万kWh 本项目用电设备电力总容量为Pe=3331.00 kW,其中动力用电2551.00kW,照明用电780.00kW;全车间用电均为三级负荷。

(3)供电回路及电压等级

根据工艺设备位置、系统组成等考虑供配电,项目设1个10kV变电站房,与胶州工业园区10kV供电线路相连接对生产区域进行双回路供电及控制。动力用电电压为380V,照明用电电压为220V。

无功功率补偿在高压侧补偿。

从厂区配电所,以放射方式向车间各变电所供电,电缆截面均为YJV22—8.7/10—3×70mm2,直埋地敷设。

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或放射树干混合式,形成环形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

32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电源选择及配置

本项目变电所低压供电主接线采用2台315kVA变压器分段运行,中间加母联开关的运行方式,放射式供电,供电电压10kV。此外,项目设有备用柴油发电机一台(型号:三相同步D2X150),可以短时间满足厂区用电。相关能耗不做考虑。

(5)弱电方案 (1)设计范围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电话、计算机)(不涉及网络设备)。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项目主体为工业厂房。火灾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就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定为一级,采用集中报警系统的形式。系统采用二总线地址编码、全智能、环保产品。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系统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消防专用电话系统、消防电源及消防接地系统。

火灾探测器在建筑内除特殊说明外,均采用智能型光电感烟探测器;在厨房等平时烟尘较大的场所设置感温探测器。建筑内各层均设编码型手动报警按钮,从各楼层或各防火分区的任何位置到最近的一个手动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小于30m。

消防控制中心内设置联动控制器,其控制方式分为自动/手动控制、手动硬接线直接控制。通过控制中心联动控制台,可实现对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等的监视及控制。火灾发生时可手动/自动切断空调机组、通风机及其它非消防电源。

(4)综合布线系统(电话、网络)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网络传输平台,是将语音信号、数据信号的配线,经过统一的规范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配线系统上。它既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又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点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

33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系统是整个建筑群的各智能化系统的通用平台,是向所有具有通讯要求的设备提供通讯线路最底层的系统,布线系统应具有先进性、灵活性、适用性和可扩充能力。

本项目全厂局域网采用星型结构、六类非屏蔽系统,建筑群总配线架设置在综合楼,并与其它建筑物呈星型连接,至各建筑物后再由建筑物配线架引至具体使用点。

本项目办公部分按每四个办公桌四个信息点两个语音点考虑;会议室按每间会议室一个信息点考虑;其它场所根据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信息点和语音点。综合布线系统由工作区、水平布线子系统、主干子系统、电信间和设备间组成。

① 全厂综合布线设备间设置在综合楼内,用来连接所有建筑物电信间的主干缆线,室内设有架空防静电活动地板。整个厂区内的所有信息的发送与交换都在此进行,这些通信设施可以支持电话、数据、图像业务应用。厂区内主干缆线使用的语音和数据业务主配线架、计算机网络设备、交换机、服务器等相关设备均设置在此地。

② 工作区:按照需要在各办公室及会议室设置语音及数据通用的信息插座。末端支线采用六类电缆;出线端口采用六类连接器件。

③ 水平布线:采用铜芯非屏蔽4对对绞线(UTP)按E级6类的标准布线到楼内每个使用单元。

④ 楼层电信间:楼层电信间要满足安装下述系统和设备的需求:水平布线的终端配线设备;交换机设备和其它弱电设备安装。楼层配线架选用落地标准机柜。

⑤ 主干子系统:建筑物共分为三个配线区;从楼层电信间至设备间的主干电、光缆终接于相应的配线设备。语音和数据主干缆线分别设置。

网络和语音采用非屏蔽综合布线系统,水平选用六类电缆,沿金属线槽敷设或穿镀锌钢管敷设。网络垂直干线选择多模光纤,电话垂直干线选择大对数电缆。

3、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1)参考标准及法规

1)(GBT/T 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2)(JBJ/T16-92) 《通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34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ISO/IEC11801) 建筑通用布线国际标准 。 4)(EIA/TIA TSB67) 非屏蔽双绞线传输性能标准。 (2)有线通信系统设计 系统组成:

本次设计电话容量60门,引15对电话电缆。 4、通风采暖工程 (1)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机械工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JBJ 10-96)。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

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 6)《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2)采暖系统设计

本地区处于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地区,各车间及辅助工程采暖温度14~18℃,采用2台燃气锅炉的热水通过管网进入各个建筑暖顶部散热器供热。各个厂房和建筑的供热管道埋入地下。

项目职工宿舍、食堂、办公楼热水均通过独立的供热管道将燃气锅炉热水导入。

表7-6 项目供热及天然气用量表

序号 1 天然气数量用量 (台) (m3/h) 1.6 2 使用需求年用量 天数 时数 (m3) (d) (h) 120 24 9000.00 9000.00 设备 燃油/燃气常压蒸汽锅炉 合计 型号 LHS0.1-0.7尚亿热能 (3)通风系统设计

(1)各车间全面通风换气,为保证空气的清洁度,厂房内需微正压,送风设备采用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机组安装于车间中部空调平台上。送风方式采用

35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表5-3 项目建筑、安装及装修工程费估算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一 二 项目名称 缸径1250mm生产线1 缸径1250mm生产线2 缸径1250mm生产线3 缸径1600mm生产线4 缸径1600mm生产线5 缸径1950mm生产线6 研发中心 原料库 成品库 综合办公楼 职工宿舍 食堂 门卫(2个) 环保消防中心 配电房 循环水池 公共活动区及运动场地 道路 绿地 建筑工程费合计 安装及装修工程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单价(元/㎡) 小计(万元) 6500 6500 6500 6500 6500 6500 3500 4500 4500 3000 2300 2000 250 200 300 450 6908.63 18425.13 21333.44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17500 9000 9000 9000 4600 2000 250 200 300 150 1820 1820 1820 1820 1820 1820 1650 1820 1820 1400 1400 1150 1150 1150 1150 1150 100 80 52.05 2366.00 2366.00 2366.00 2366.00 2366.00 2366.00 2887.50 1638.00 1638.00 1260.00 644.00 230.00 28.75 23.00 34.50 17.25 69.09 147.40 111.03 22924.52 9169.81 21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六、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

(一)主要原料材料供应

项目主要原材料为石墨、碳化硅、结合剂、添加剂等,从国内市场采购即可,供货商众多。

(二)燃料及动力供应

项目燃料主要是电力、燃油、天然气,胶州市工业园区内设施统一供应。

表6-1 主要燃料及动力种类及供应标准

燃料种类 天然气 燃油 电 水 规格 38931千焦(9310千卡)/m3 汽油 220V/380V,50HZ 生活及生产饮用水 供应方 园区所属燃气公司 社会加油站 胶州市工业园变电站 园区自来水公司 (三)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

下面是各种原材料及燃料动力获取价格(含税):

表6-2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

一 1 2 3 4 二 1 2 3 4 原辅材料 石墨 碳化硅 结合剂 添加剂 燃料及动力 天然气 燃油 电 水 用量(t/a) 14000 5300 2100 1700 用量 9000.00m3 120.0t 835.27万kWh 45000m3 价格(万元/t) 0.78 0.80 1.30 7.70 价格 3.9元/ m3 8000元/t 0.69元/kWh 3.8元/ m3 22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主要原材料、燃料年需要量表

项目主要原材料及燃料动力需要量表如下:

表6-3 主要原材料及燃料需要量表

一 1 2 3 4 二 1 2 3 4 三 原辅材料 石墨 碳化硅 结合剂 添加剂 原辅材料合计 燃料及动力 燃气 燃油 电 水 燃料及动力费合计 用量(t/a) 14000 5300 2100 1700 23100 用量 8000.00m3 120.0t 835.27万kWh 45000m3 直接成本合计 价格(万元/t) 0.78 0.80 1.30 7.70 价格 3.9元/ m3 8000元/t 0.69元kWh 3.8元/ m3 合计(万元) 10920.00 4240.00 2730.00 13090.00 30980.00 合计(万元) 3.51 96.00 576.34 17.10 692.95 由上表可以计算出,项目原材料成本总计30980.00万元,燃料及动力费692.95万元,则项目正常年份直接成本为31672.95万元。

23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七、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一)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

厂区总占地160.00亩,总平面布置要以生产要求为原则,首先要保证迳直而短捷的生产作业线,各车间布置要按工艺流程顺序,尽量避免交叉和迂回,使各种物料的输送距离为最小。同时将公用系统耗量大的车间尽量集中布置,以形成负荷中心,并与供应来源靠近,使各种公用系统介质的输送距离为最小。厂区的交通路线布置要直而短,不同货流之间、货流与人流之间都要尽可能避免交叉和迂回。

厂区布置要充分考虑安全,严格遵守防火、卫生等安全规范,要考虑消防水源和给水管网,按规范布置消防车车道。

为美化环境与减少污染,对工厂周围和工厂道路两侧空地进行绿化,选择成活率高的树种,同时是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的方式种植。厂前区以常青树、绿地、观赏树种为主,生产区种植防尘树种,以达到减弱噪声、防风固沙、调节气温、保持水土、改良气候的作用。

厂区消防工作由县消防部门承担,同时设计要充分考虑消防通道和中、小型必备的消防器材。

2、竖向布置及道路

新建装置的地坪标高根据周围现有设施及道路标高确定,以顺应厂区竖向布置方式,保证场地雨水排除顺畅。项目区设环形道路,厂区主道路宽15米,次级道路宽6和9米两种,可以满足运输、消防及检修的需要,路面采用混凝土面层。

研发中心标高20.0米,宿舍高8.0米,综合办公楼高12.0米,厂房高度8.0米,原料库及成品库高度8.0米,职工宿舍8.0米,其他建筑物均不超过8.0米。

3、总平面图 项目总平面图如下:

24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图7-1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25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项目总用地面积106667.20平米(160.00亩),建筑占地面积60000.00平米,建筑总面积130000.00平米,绿地面积21333.44平米。项目绿化率20.00%,建筑密度56.25%,容积率1.22,行政办公建筑占比6.84%。

表7-1 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项目 用地面积 建筑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绿地面积 办公生活用地面积 容积率 建筑密度 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绿化率 办公生活用地占比 控规指标 106667.20 60000.00 130000.00 21333.44 7300.00 1.22 56.25% 332.70 20.00% 6.84% (二)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项目的场外运入/运出量分别为23125.42t/a和23078.45t/a。运输方式主要是汽车运输。

表7-2 项目运量表

序号 1 2 3 4 5 6 名称 石墨 碳化硅 结合剂 添加剂 生活物资 合计 运入 14000 5300 2100 1700 25.42 23125.42 名称 新型石墨碳化硅坩埚 尾料余料 生活垃圾 运出 23000 60 18.45 23078.45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本项目在生产工程中均采用自动化流水线,原材料、中间品等主要是通过传送带运输。因此项目的场内运输主要是发生在车间内元器件转运,合计总运量约为23100t/a。场内运输主要是叉车、平板车运输等。

3、场外运输设施及设备

项目场外运输主要依靠社会力量运输。

26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公共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1)设计依据

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 (2)设计内容

室内外给排水系统设计,雨水系统设计,消防系统设计。 (3)给水工程 1、供水水源

项目供水水源为外部自来水供水管网供水。 2、给水系统 (1)给水技术要求

a. 生活生活饮用水、生产用水应符合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3749-85)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

b. 生产用水采用地下冷却循环水。 (2)给水系统

厂区给水管网分为生活给水管网、生产与消防给水管网两个独立部分。生产及消防用水用于厂房内清洁、生产、绿化等用水。生活供水主要是职工宿舍、食堂、厕所及综合办公楼等建筑用水。全部由胶州市工业园区管网提供。

a. 给水流程:

生活供水系统:胶州市工业园管网→厂区生活给水管网→用水设施。 生产消防供水系统:胶州市工业园管网→厂区车间及消防给水管网→用水设施。

b、管网布置

厂区给水管网,沿主要道路环状敷设,埋深1~2米,管网上间隔120米设置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其保护半径不大于150米。

c、给水管网管材及设施

27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给水管网管道:埋地管道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柔性连接;明装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螺纹或卡箍连接。

消火栓给水管网管道:埋地管道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柔性连接;明装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螺纹或卡箍连接。

循环水系统管材采用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卡箍、法兰连接。 所有卫生器具采用感应式给水洁具。饮用水采用电开水器供水。 4、用水量

项目年用水总量45000.00m3,其中循环水9000.00m3,新水用量36000.00 m3,具体用量如下:

生产、消防、绿化用水合计40000.00 m3,其中9000.00 m3为循环水。 生活及其他用水合计5000.00 m3。 (4)排水工程

排水总量、排水水质、排放方式和泵站管网设施:

(1) 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场内设有化粪池、雨水收集、废水净化设施; (2) 雨水和洁净废水经厂区雨水管网排入园区排污管网。

(3) 澡堂、厕所、办公楼污水经厂区各自排水管道排放化粪池净化处理,经处理达到标准后经污水泵排放至园区污水管网。

(4) 排水量估算

项目污水排放主要是职工宿舍、食堂、厕所、办公、雨水,按照全部用水量40%排污需求计算,项目年排水总量为3600.00 m3。

2、供电工程 (1)设计依据

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2)《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92); 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2-94); 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6)《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0217-94)。

28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供电负荷及用电量

设备电力负荷计算采用需要系数法,照明安装容量按单位面积容量法估算,各级负荷计算时考虑了同时系数。

① 建筑及车间照明用电负荷及用电量

项目照明电压220V,危险场所照明电压24V,特别危险场所为12V。 车间内采用插接母线向用电设备、非标柜、动力箱配电,站房采用电缆以放射方式沿桥架敷设至用电设备、非标柜和动力箱。

由动力箱、非标柜引出的管线采用铜芯塑料线穿管和金属线槽敷设,或采用电缆沿桥架、地沟敷设。生活间、办公楼采用铜芯塑料穿线管暗敷。

车间照明干线采用电缆,由变电所引出沿桥架敷设,以环链(或T接)的方式向照明箱供电。车间内配电设备采用XL—21、XL—05型动力箱,照明箱采用PZ30型。

设计中优先采用直接启动方式,37kW以上电机启动压降不能满足要求时考虑降压启动方式。车间在适当位置设检修插座盘。

车间设正常照明、值班照明和疏散指示照明,值班照明作为正常照明的一部分使用,电源与正常照明引自不同的变压器,疏散指示照明由正常照明箱就近供电,采用荧光灯具,应急时间不低于90分钟,值班照明利用正常照明能单独控制的一部分。

项目照明光源主要采用T5节能灯,疏散指示照明采用荧光灯。车间照明和疏散指示照明在照明箱上集中控制,生活间、办公楼采用跷板开关就地控制。

用电量计算

根据《工业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各类建筑能耗统计计算标准,建议各类建筑电耗初步估算指标如下:

本项目计入容积率总建筑面积130000.00m2,建筑照明用电按6W/ m2,需用系数0.50计算,日均使用时间(h)16,年运行天数250天。

故该项目的电耗主要为建筑用电

130000.00×6W/m2×0.50×16×250/10000/1000=156.00万kWh。所需用电总负荷为679.27kW。

② 生产办公及其他设备用电负荷及用电量

项目车间配电电压380/220V,由变电所引出沿桥架敷设,以环链(或T接)的方式向车间配电箱供电。本项目按照单项能源消耗核算方法核算用电需求。

29

20万只/年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容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a. 核算体系边界确定

本项目电力核算边界从园区变电所开始计算,中间各生产工序和办公系统都在核算范围内。

b. 电力能源消耗核算 项目负荷计算

(1)负荷计算系数选取原则

本项目负荷计算中采用需用系数法,设备需用系数选取根据《能源管理培训教材》中用电设备需用系数表中提供数据。

有功无功同时系数取值范围:Kp=0.85~0.95、Kq=0.9~0.97 本项目Kp=0.91,Kq=0.93 (2)用电负荷计算

各工序装机容量、有功计算参数参考《电力变压器手册》和《能源管理培训教材》。

A.无功补充量计算

本项目采用无功功率补充技术,各系统无功补尝量计算如下:

S=P2?Q2

式中:P-计算负荷有功功率kW;Q-计算负荷无功功率kvar。

COSφ=P/S

式中:P-计算负荷有功功率kW;S-计算负荷有功功率kVA。 使功率因素从COSφ1,提高到 COSφ2所需的补偿容量计算如下:

Qc= P (tanφ1- tanφ2)= P (

1-COS2φ1COSφ1Sinφ1Sinφ2-)

COSφ1COSφ2)

= P (-

1-COS2φ2COSφ2Qc=无功补偿量

项目用能主要为设备的用能,建筑照明(单独核算)计算用电需求。

30


年产20万只有色金属用新型复合节能坩埚项目可研报告0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电工基础自测练习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