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D 应急预案的编制格式和要求

2025-04-27

附录D应急预案的编制格式和要求

(规范性附录)

应急预案采用国内标准型管理办法的格式制定。一般包含有封面、批准页、目录、正文和附件等内容。

1、应急预案的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部门)名称、颁布日期、修订日期等内容。具体模板见D-1。

2、应急预案的批准页为批准该预案发布的文件或签字。具体模板见D-2。 3、应急预案应设置目录,目次中所列的内容及次序如下: (1) 1级标题的编号、标题名称; (2) 2级标题的编号、标题名称; (3) 附件,用序号表明其顺序。

4、应急预案正文按照各预案模板编制具体模板见D-3至D-5,主要文本格式如下: (1) 预案名称采用宋体,二号字体; (2) 1、2级标题采用黑体,小四字体

(3) 其他标题和正文内容均采用宋体,小四字体,

(4) 全文采用1.5倍行距,段前、段后无空行(即空0行),用五号阿拉伯数字编连续码,页码位于页脚居中,页面边距均为3cm。

D-1 封面模板

编号: Q/CSG ×.××.××-××××-×

应急预案名称

预案版本: ××××版 编制部门: 颁布日期: 年月

D-2 批准页模板

批准页

预案名称 预案编码 版次 编制与修订概要 完成日期 状 态 角色 编写 初审 会签 审核 批准

人 员

D-3 公司系统各级单位总体应急预案编制模板

XXXX(单位名称)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明确总体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和作用。 1.2 编制依据

明确编制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的管理规定和指导意见,行业管理标准和规章,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或上级单位制定的规定、标准、规程和应急预案等。引用法规或国家行政部门发布的文件时,应列出文件名称、文号等。

1.3 适用范围

明确总体应急预案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 1.4 工作原则

明确本单位应急处置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总体思路,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2 风险和资源分析 2.1 单位概况

明确本单位与应急处置工作相关的基本情况。一般应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生产规模、主设备型号等。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存在或潜在的危险源或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价,包括对地理位置、气象及地质条件、设备状况、生产特点以及可能突发的事件种类、后果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估和归类,确定危害目标。

2.3 应急资源分析

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应急所需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 2.4 突发事件分级

公司系统突发事件分级统一由公司各专业管理部门制定,在公司专项应急预

案中具体明确,在公司总体应急预案中汇总。各级单位专业管理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分级原则和标准可沿用公司标准,也可在不低于公司标准的基础上自行分级。分级标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要求。

3 预案体系

明确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构成情况,并在附件中列出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图和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名称目录、编制责任部门。

4 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本单位的应急组织体系构成,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日常管理机构以及各专业管理部门的应急工作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可以根据应急工作需要设置相应的应急专业工作组,并明确专业工作组的工作任务和职责。

5 预防与预警 5.1 预警分级

明确本单位四级预警的分级标准。 5.2 预警监测

明确本单位各类预警监测的责任部门、方式方法、信息传递报告途径等。 5.3 预警发布及行动

明确本单位发布预警的条件、对象、程序和相应的预防措施、行动要求等。 5.4 预警调整与解除

明确本单位预警调整与解除的条件、程序和相关要求等。 6 应急响应与处置 6.1 应急响应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结合本单位控制事态和应急处置能力确定响应分级原则和标准。各级单位响应分级应不低于公司要求。

6.2 信息报告

明确本单位发生突发事件后信息报告与处置工作的基本要求。包括本单位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单位内部应急信息报告和处置程序以及向政府有关部门、电力监管机构和相关单位进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方式、内容、时限、职能部门等。

6.3 响应程序

针对不同级别的响应,分别明确启动条件、应急指挥、应急处置和现场救援、应急资源调配、扩大应急等应急响应程序的总体要求。

6.4 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结束的条件和相关事项。应急结束的条件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突发事件得以控制,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并经应急指挥部批准。应急结束后的相关事项应包括需要向有关单位和部门上报的突发事件情况报告以及应急工作总结报告等。

6.5 信息发布

明确应急处置期间相关信息的发布原则、发布时限、发布部门和发布程序等。 6.5 后期处置

明确应急结束后,突发事件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污染物处理、善后理赔、应急能力评估、对应急预案的评价和改进等方面的后期处置工作要求。

7 应急保障

明确本单位应急队伍、应急经费、应急物资装备、通信与信息等方面的应急资源和保障措施。

8演练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应急培训的计划、方式和周期要求,明确本单位应急演练的频度、范围和主要内容。

9 附则

明确总体应急预案的备案、修订、解释和实施等要求。 10 附件

总体应急预案包含的主要附件(不限于)如下: (1)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图和应急预案目录; (2)应急组织体系和相关人员联系方式;

(3)应急工作需要联系的政府部门、电力监管机构等相关单位的联系方式; (4)应急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流程图;

(5)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忘录。

D-4 公司系统各级单位专项应急预案编制模板

XXXX(单位名称)XXXX(事件名称)

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明确专项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和作用。 1.2 编制依据

明确编制的主要依据。应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的管理规定和指导意见,行业管理标准和规章,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或上级单位制定的规定、标准、规程和应急预案等。引用法规或国家行政部门发布的文件时,应列出文件名称、文号等。

1.3 适用范围

明确专项应急预案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 1.4 工作原则

明确本专项应急预案应急处置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总体思路,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1.5 与其他预案的关系

明确本专项应急预案与政府及上、下级预案的衔接关系。 2风险与资源分析

概述本预案应对的突发事件风险分布、来源、特性等,明确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的紧急情况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分析本单位可用于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类资源。

3 突发事件分级

公司系统突发事件分级统一由公司各专业管理部门制定,在公司专项应急预案中具体明确,在公司总体应急预案中汇总。各级单位专业管理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分级原则和标准可沿用公司标准,也可在不低于公司标准的基础上自行分级。分级标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要求。

4 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本预案各级响应下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可以根据应急工作需要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和职责。

5 预防与预警(可选)

可预防与预警的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应编制此部分内容。 5.1 预警分级

公司系统预警分级统一与突发事件分级对应,以四色标识。各专项应急预案应明确具体的预警分级标准,发布条件等。

5.2 预警监测

明确所负责应对事件的预警监测责任部门、方式方法、信息传递报告途径等。 5.3 预警发布及行动

明确发布预警的条件、对象、程序和相应的预防措施、行动要求等。 5.4 预警调整与解除

明确预警调整与解除的条件、程序和相关要求等。 6 应急响应与处置 6.1 应急响应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结合本单位控制事态和应急处置能力确定响应分级原则和标准。各级单位专项应急预案响应分级应符合公司要求,并不得低于公司相应专项应急预案分级标准。

6.2 信息报告

明确本预案应对的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报告与处置工作的基本要求。包括相关应急值守电话、单位内部应急信息报告和处置程序以及向政府有关部门、电力监管机构和相关单位进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方式、内容、时限、职能部门等。

6.3 响应程序

针对不同级别的响应,分别明确启动条件、应急指挥、应急处置和现场救援、应急资源调配、扩大应急等应急响应程序的具体要求。

6.4 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结束的条件和相关事项。 6.5 信息发布

明确应急处置期间相关信息的发布原则、发布时限、发布部门和发布程序等。

6.6 后期处置

明确应急结束后,突发事件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污染物处理、善后理赔、应急能力评估、对应急预案的评价和改进等方面的后期处置工作要求。

7 应急保障

明确本预案应急队伍、应急经费、应急物资装备、通信与信息等方面的应急资源和保障措施。

8 附则

明确应急预案的备案、修订、解释和实施等要求。 9 附件

专项应急预案包含的主要附件(不限于)如下: (1)应急组织体系和相关人员联系方式;

(2)应急工作需要联系的政府部门、电力监管机构等相关单位的联系方式; (3)应急工作所需报表、信息模板等

(4)应急工作涉及的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清单等; (5)应急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流程图;

(6)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忘录。

D-5 公司系统各级单位现场处置方案编制模板

XXXX(单位名称)XXXX(生产经营现场名称)

XXXX(事件名称)现场处置方案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明确本方案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 1.2. 与其他预案的关系

明确与本单位专项应急预案、其他现场处置方案的衔接关系。 2. 事件特征

2.1. 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型; 2.2. 事件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2.3. 事件可能发生的季节(时间)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2.4. 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3. 应急组织及职责

3.1. 基层单位(部门)应急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3.2.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应同基层单位或部门、班组人员的工作

职责紧密配合,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应急工作职责。 4. 应急处置

4.1.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典型事件类别及现场情况

明确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件扩大时与相关应急预案衔接的程序; 4.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人身、电网、设备、火灾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措施应符合有关操作规程和事故处置规程规定; 4.3. 事件报告流程。

明确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件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5. 注意事项

5.1.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5.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5.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5.4. 现场自救和互救的注意事项;

5.5.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5.6.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5.7.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6. 附件

6.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6.2. 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按需要列出现场处置方案涉及的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等。

6.3.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按需要给出下列路线、标识和图纸:

(1)现场处置方案所适用的场所、设备一览表、分布图; (2)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3)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

(4)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6.4. 相关文件

(1) 按需要列出与现场处置方案相关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 (2) 相关操作规程或事故处置规程的名称和版本。 6.5. 其他附件

5. 注意事项

5.1.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5.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5.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5.4. 现场自救和互救的注意事项;

5.5.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5.6.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5.7.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6. 附件

6.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6.2. 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按需要列出现场处置方案涉及的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等。

6.3.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按需要给出下列路线、标识和图纸:

(1)现场处置方案所适用的场所、设备一览表、分布图; (2)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3)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

(4)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6.4. 相关文件

(1) 按需要列出与现场处置方案相关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 (2) 相关操作规程或事故处置规程的名称和版本。 6.5. 其他附件


附录D 应急预案的编制格式和要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新题库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