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教案及教学

2025-04-27

位置关系的认识在人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认识,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同时培养学生描述事物的好习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左右”比认识“上下”与“前后”要困难一些,有关的研究表明,学生常常在判断物体的左右位置时将左右颠倒。为了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本知识的切入口是放在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习惯上,特别重视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情境和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物体相对位置关系的认识。

1.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让学生学会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 让学生学会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4. 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5.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2. 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3. 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 前后 1课时 2 上下 1课时 3 左右 1课时 4 教室 1课时

前后。(教材第62~63页)

1. 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中,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2. 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重点: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难点:学会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得到一个好消息,动物们正在开“森林运动会”,我们一块儿去看看吧!(出示课件:森林运动会)

师:你们一边观察一边交流,画面上有些什么?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学生喜爱的“森林运动会”创设故事情境,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导入自然。

1. 创设情境。

学生先自己说,然后让同桌相互说说。

师:谁能把你看见的情境完整地说出来?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 组织交流。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生1:瞧!跑道上的运动员在进行跑步比赛,小鹿跑在了最前面。 生2:小兔在小鹿的后面,蜗牛在乌龟的后面。 师:哪位同学还能说出谁的后面是谁? 生:小兔的后面是乌龟??

师:我们看小蜗牛现在虽然排在最后一个,可它还是怎么样? 生:一直在爬。

师:同学们要学习小蜗牛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赞同地点点头) 设计意图:教师能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机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师:现在我们从后往前观察,跑在小蜗牛前面的有谁? 生:乌龟、小兔、小松鼠、小鹿。

师:你们想不想扮演这几只动物?老师给同学们发头饰,请戴了头饰的同学说说这只动物跑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谁在它的前面,谁在它的后面?

生1:(扮小兔)小松鼠在小兔的前面,它的前面是小鹿??

生2:(扮小鹿)小鹿跑在第一,它的后面有小松鼠、小兔、乌龟、蜗牛。 设计意图:教师抓住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前后”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图中发现问题,学习描述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建立起扎实的前后位置概念。

师:同学们,赛跑马上就要结束啦!猜一猜动物们继续跑下去,它们前后的顺序有没有可能改变?

生1:小松鼠可能会跑第一。

生2:我猜小兔可能会跑到小松鼠的前面。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最后的结果,赶紧给你喜欢的动物加油吧! (屏幕出现:动物奔跑冲刺后,动物的前后顺序变了。) 师:赛场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说说它们现在的前后位置吗? 生:小松鼠落在小兔的后面、蜗牛爬到了乌龟的前面??

师:你喜欢的动物它的前后位置变了吗?现在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教师鼓励学生猜测比赛结果,达到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深化认识的目的,同时渗透了猜疑与验证的数学思想。

师:刚才我们说了很多前面和后面,这就是今天的新内容。(出示课题:前 后)

师:下面,谁愿意把你座位前面、后面的同学介绍给大家? 师:你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师:再请大家向后转一下,看看现在坐在你前面、后面的又是谁,发生了变化吗。

生:我前面原来有2个人,后面有3个人;转过身后,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2个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从学生身边找数学问题,通过指出座位前后的同学加以体验,既便于教师组织和学生操作,又能让学生很好地体会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物体的前后位置具有相对性,这是本课的目标之一。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们一块儿来做做课间操吧。 拍拍前面同学的肩,握握后面同学的手,大家都是好朋友。. 3. 进一步体会。

师:好,我们回到运动场上。大家看,赛车又开始啦!(出示森林运动会赛车场景)认真观察,能不能把你看到的完整地说给大家听?

生:第一名是2号车,4号车在2号车的后面、3号车的前面。

师:谁能根据画面提一个问题?试一试。

生:3号车在几号车的前面?4号车的前面是几号车?

师:你很会动脑筋。现在请同桌合作,一人提问另一人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能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条件,使学生在观察、讲述中进一步体会前后的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直观提问能力。

师:今天的数学课感到有趣吗?在观察实际情境的过程中,你能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吗?在实际情境中你会说物体间的“前后”关系吗?

前 后

我的前面是( ),我的后面是( )。 ( )在( )的前面,( )在( )的后面。

1.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课是空间方位的概念教学,一年级小朋友在学前对此有些模糊认识,为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师借助“森林运动会”的场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留给学生自由思考和表现自我的空间。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让他们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自主学习中建立“前后”概念,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体现了新课标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

3. 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由于一年级学生还没有较系统的思维方式,教师很好地注意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如有序观察、完整描述、猜测与验证等,使学生从小建立起数学思想,学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A类

算一算,摆一摆。(把得数小的排在前面) 5+2 7-3 8-0 4-2 1+2 8-2 1+9 4+5 2+3 6-5

(考查知识点: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能力要求:会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B类

1.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讲数学故事——龟兔赛跑。.

2. 在生活中寻找含有“前后”的例子,并用上“前后”写出一句话。 (考查知识点: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能力要求: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6-5 4-2 1+2 7-3 2+3 8-2 5+2 8-0 4+5 1+9 B类:略 教材习题

教材第63页“练一练”: 1、2. 略 3. 3

4. 去动物园还有3站,下一站是太平路。 5. 略

上下。(教材第64~65页)

1.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2.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 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重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获得有关上下的体验及其相对性,能用语言描述物体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难点:体会在描述物体位置前,必须先确定参照物,从而体验上和下的相对性。

课件,书,文具盒。

今天天气晴朗,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今天是大树爷爷的生日,可是小兔把请帖放到一个盒子里找不到了,你们愿意帮助它找到请帖吗?(出示盒子)

师:那你们猜猜它在哪个盒子里?这可是一个神奇的盒子,只能打开一次。不过有两条提示:①请帖在1号盒子的下面,它有可能在哪?②请帖在3号盒子的上面,它在哪?

生:2号盒子里。. 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因为请帖在1号盒子下面,它有可能在2号、3号盒子里;请帖在3号盒子上面,它就只能在2号盒子里。

师:那我们来看有没有呢?(教师打开2号盒子拿出请帖)你们真能干,都能当小警察了。刚才我们一起寻找请帖的过程就是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上 下)

设计意图:由生动活泼的动脑筋故事引入并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兴致很浓。通过看、说、问,初步掌握对“上下”相对位置的认识。

师:小兔子拿着请帖和小鸟最先到达大树爷爷的家,给大树爷爷庆祝生日。 (一)出示小鸟和小兔子的情境图。 师:谁来说说小鸟和小兔子的上下位置?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生1:小鸟在上面,小兔子在下面。 生2:小鸟在树上,小兔子在树下。 ??

师:不一会儿大树爷爷的好朋友——小松鼠(出示小松鼠图)也赶来了。你能说说小松鼠在哪里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生1:小松鼠在中间。

生2:小松鼠在小兔子的上面。 生3: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

师:老师想说,小松鼠在上面,你们觉得怎样?

(这时需要给学生一点时间思考后,再指名学生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

生1:我认为不正确,因为小松鼠是在中间。

生2:不够准确,因为小松鼠跟小兔子比,小松鼠是在小兔子的上面,但是跟小鸟比,小松鼠是在小鸟的下面。

(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都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体验上和下的相对性。 (二)操作体验、理解位置。 1. 游戏(找一找)。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学得多认真哪!能很快地说出小动物的位置。老师看有些小朋友有点累了。现在,我们来活动活动一下双手,好吗?请跟老师一起做:嘴巴、鼻子、眼睛、眼睛、嘴巴。(边说边用手指)

小朋友看看同桌的眼睛、鼻子和嘴巴,说一说它们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设计意图:加深对“上下”相对位置关系的理解。 2. 我说你摆。

学生按照老师说的要求摆放数学书、铅笔盒、橡皮。摆好后用“上下”进行描述。

3. 我摆你说。(同桌互相合作,一个摆一个说。)

师:按自己喜欢的方法摆好书、文具盒、橡皮的位置,然后请同桌说。摆错了,帮助改正。

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在摆玩具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上下”的位置关系。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动物及其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也体验到一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位置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眼睛去发现身边的数学吧!

上 下

在的 面;

在的 面;

在的 面;

在的 面。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教案及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普陀小学补习机构:三年级 语文 专题一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