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

2025-04-28

评析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

摘要:2012年对中国来说是极为特别的一年,年初两会的时候国家总理温家宝将今年的GDP增速目标设立为8.5%。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第一次把GDP增速减缓到9%以下,标志着改革开放34年来,以加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导的中国已经面临着巨大的发展难题。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中国如果还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着”世界加工厂”的角色,那么未来中国的发展势必会走向衰退。坚持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品牌,才是中国在未来国际贸易中能否取胜的关键。

关键词: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每年的进出口贸易量不断增加,巨大的贸易顺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GDP的增长。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是,外贸增加带来的仅仅是GDP的增量,却没有带来企业生产技术的升级,产业的升级换代。相反,2008年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冲击表明,这种长期依赖加工生产以扩大出口从而拉动GDP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如果不改变这种模式,那么中国的经济将变得越来越脆弱。

一, 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点——围绕价值链展开的国际分工形式

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理论也不甚相同。从古典的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到新古典的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秉赋论,以及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理论都在不断发展。随着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时至今日,国际分工已经突破了垂直分工甚至水平分工的主要国际分工形式,转而向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形式发展,并随着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增长,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形式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

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是一种产品内的分工,在这种模式下,一国的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产业、产品上,更多的是体现在价值链上,这种国际分工形式具有一下几个特征:

(一) 作为当今世界国际分工的主要推动者,跨国公司在价值链分工中起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

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建立在全球战略的基础之上的。为了创造最大的效益,在竞争中获得优势,跨国公司按照不同地区的要素特征,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建立横跨全球的采购——生产——销售网络。跨国公司的一个产品往往包含了许多国家生产的零部件,产品的设计、生产、组装、以及销售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充分利用了区位优势,实现了资源、信息、技术、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共享。这种生产环节的安置就形成了如今的国际分工形式——即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国际分工。

(二) 一个国家或企业的比较优势由其在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决定,发达国家

由于处于产业链的顶端,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获得较多的利益。

在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链条中,由于各个环节的增值能力不同,造成了处于不同环节的国家或企业的受益也不同。下面使用常见的微笑曲线对产业链进行解释:

图1 : 全球产业链微笑曲线

从图1可以看出,在全球的产业链条中,产品研发和售后服务两端的增值能力大大高于中间的加工制造环节,上游关键零部件开发和中间环节的增值能力又高于下游的生产与组装环节,这种随着生产环节的进行增值能力先下降后上升的规律被成为微笑曲线规律。

跨国公司往往专注于核心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服务环节,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则采用垂直一体化的方式,而非核心的生产加工环节则采用“外包”的方式给其他生产厂商或进行全球采购。这样,跨国公司不仅发挥了要素生产的优势,还创造了技术领先的核心竞争优势,并且可以利用全球范围内生产环节的低成本要素优势,从而获得高额的利润。

(三) 规模经济、垄断竞争与差别化需求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国际价值的

分配

在当今的经济中,由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和需求差别的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是不存在的,垄断竞争和垄断是国际贸易结构的常态。这样的国际贸易形势对后进国家并不公平。根据克鲁格曼的国际分工理论分析,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因为规模经济的存在,发达国家多生产工业产品,而相对落后的国家生产农产品或者初级产品。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发达国家的生产的产品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而相对落后国家生产的产品则进入了恶性循环。发达国家凭借规模经济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使得相对落后国家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创造的垄断实力,可以将产品国际价格定的高于国际水平,并且可以借助国际直接投资中的转移价格,压低相对落

后国家出口产品的价格,使之低于国际水平,使得相对落后的国家蒙受双重损失。 二, 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

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让中国加入到世界分工中来。中国当时的经济现状是:劳动力资源丰富,资本稀缺。因此,廉价的劳动力成为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加入世界分工的一个巨大竞争优势。落后的生产技术,充足且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得发达国家很快就发现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国也从此踏上了“世界加工厂”的征途。

(一) 尴尬的“微笑曲线”

依赖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加工出口贸易。2003年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就超过了出口总量的90%,而加工贸易占了国际贸易的一半之多。中国突出的制造业能力使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但是,世界工厂也分三个等级:最初级的是原料加工型的世界工厂,它主要依赖自身廉价且丰富的劳动力优势,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和生产,将本国作为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中级的是以零部件生产为主的世界工厂,它虽然不是整个价值链的核心,但是相比于原料加工其拥有部分生产技术;最高级的是具有独立研发能力和品牌的世界工厂,它不仅掌握价值链的核心部分,还掌握全球的销售网络。

图 2 :表示利润率的微笑曲线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制造业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一些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装配环节。如纺织业、玩具制造业、家电组装等,还有一些非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很少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品牌和大型的跨国公司。从图2来看,中国的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处在两头的产业利润率在20%-25%之间,而中国随处的中间位置是加工组装,利润率只有5%。在整个产业利润里,外国企业获得了92%的利润,而中国企业仅仅得到最多8%的利润,与其说中国是“世界工厂”,不如说中国是“世界加工厂”。

三, 中国国际分工地位低的原因

(一) 技术创新能力低

与美国、日本、德国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制造业大部分技术和主要设备依赖于进口,教育水平的相对落后使得中国在引进国外技术和吸收创新的关系上没有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对于国外的先进技术仍然停留在仿制的初级阶段。并且中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都依赖于国外的直接投资,自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升级收到严重阻碍,导致了中国制造业市场发展之后,技术创新能力低下。

(二) 制造业产业集中度低

产业集中度常常用来表明市场中的大企业对该行业市场的影响能力和控制程度。只有产业集中度达到合理水平,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产业的生产力。目前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低,制造业的整体生产规模小。

(三) 研发能力弱,自主品牌匮乏

中国制造业自主品牌匮乏,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较少。这直接导致了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市场开拓能力差。根据《2011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显示,除去商业银行,电信商,石油化工类和航空企业,中国仅仅有联想(121)、海尔(127)、(华为)275、长虹(298)、青岛啤酒(390)这5个品牌在世界占有一席之位。

四,

改善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手段

(一) 推动教育发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就是日本政府有效地将国家经济项目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中国制造业想要引进并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转而研发属于自己的科学技术,使之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顶端,教育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二) 加快产业重组,推动产业升级

产业集中度低和规模不经济是中国制造业生产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中国政府应减少管制,让市场机制多发挥作用,让那些占用资源、效益低下的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竞争,转而扶植那些具有能力、活力的企业发展壮大,促进产业的不断升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社会竞争的发展;让有优势的企业收购那些分散的小企业,让同水平和企业进行并购,使之成为在国际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

(三) 鼓励自主研发,增强中国企业品牌影响力

政府要通过立法、监管等手段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中国企业要根据不同的企业特点积极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政府应扶植具有特色品牌的企业,引导资源流向优势产业和品牌企业,通过集群内企业联合品牌经营,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潜力大的名牌企业。

五, 结语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产业链国际分工模式让我们看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地位中所扮演的角色。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让发展中国家成为其雇佣工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世界大势,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承接了全球价值链转移中的生产制造环节,成为“世界加工厂”。但是,这并无法改变中国处在价值链底端的命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低廉的局面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下去,如何在这个基础上摆脱低级的国际分工地位,从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自主创新是唯一出路。自主创新有利于中国摆脱过分依赖劳动力密集优势的现状,打破跨国公司主导并受制于其战略定位的国际分工局面,激发本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潜力,催生出一批具有国际品牌效应的企业,才能占据国际价值链分工中的高附加值的位置,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而对于中国来说,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俊豪 产业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06 [2] 池元吉 世界经济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06 [3] 《2011年度世界品牌500强》


评析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农业部关于印发《跨省调运种禽产地检疫规程》及《跨省调运乳用种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