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2025-04-28

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当代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教育也越来越关注的是怎样培养青少年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怎样开发青少年的潜能,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下面我来谈谈开展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

然而,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第一,孩子学习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内容与实践活动的增多,他们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往往被我们忽视。 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钢\的高期望值下,高强度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激烈竞争,频繁的考核、竞赛,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挫伤;满负荷的课余安排造成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班级中学困生,由于在学习、行为等方面表现的不如人意,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第二,学校教育中忽视学生人格素质的整体培养,教育中过多强调的是思想、道德教育,结果容易把学生认识上、思想上、行为上一些偏差都归结为品德问题,严重忽视学生内在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同样也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心

理问题当然不是品德问题,但长时期的心理困惑得不到正确的疏导,也将会发展为品德问题,这类问题教育实践中屡见不鲜。相当一部分班主任老师重品德轻心理的问题相当严重,把学生心理问题等同于品德问题,而草率下结论“品德差”。

这些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都使学生产生种种消极心理因素,心理因素的消极作用恰恰是阻碍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最大隐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小学重新开设一门课,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班主任工作中。

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领班人,不仅要抓好班风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且要注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

1、合理安排,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团辅功能

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班主任上班会心理课,要注重每次活动的实效性,使每次活动都让学生得到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留下深刻印象,并能调整自己的心态,指导自己以后的言行。其主题可以根据社会影响、学生思想动向以及偶发事件拟定。比如在期中、期末复习迎考阶段,针对学生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钢\的高期望值下产生的精神紧张,心情压抑的心理,开展以《学习的苦与乐》为话题的班会心理课,让学生尽情倾诉学习的“苦”,在交流中体验学习的

“乐”,从而以乐观心态正确面对学习生活;对依赖性强,缺乏恒心、毅力,产生懒惰心理的学生,开展以《动手又动脑》《我是“小医生”》等为主题的班会心理课,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觉纠正不良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逆反的心理特点,可开展《“两面人”》《我是谁》等为主题的班会心理课,对学生进行人格辅导。

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要认同学生的想法,然后有意识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自然地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但同时必须注意,避免揭露学生隐私,防止出现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畅谈自己看法的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互补,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

2、见缝插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但是,我们的日常教学安排很紧凑,以至于班主任老师们经常抱怨没有时间和学生交流,更谈不上通过集体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了。可是,只要我们能见缝插针,可以为我们所利用的时间还是很多的。比如:晨会课、午休、午锻时间,甚至代课等这些“片断”时间,班主任可以经过整合,用来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只要班主任老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就会有所收获。如讲故事、猜谜、文体活动等所营造的轻松氛围,能让学生因学习负担带来的紧张心情得到放松;小品表演、讨论活动等,让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生动的情境再现中,更清楚地看到问题,从而知道怎样克服

懒惰心理;角色游戏、趣味小测试等,让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有所感受,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从而消除逆反心理。应该注意的是,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项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同时,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教师能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主动出击,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必须主动争取本班学生家长的配合,使家校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高度重视,进行一些家庭教育心理指导,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利用现代信息通讯,与家长打电话、建立班级博客交流平台、发e-mail等,能及时了解学生校外情况,灵活指导家长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探讨教育新方法,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 4、倾听心声,建立师生间亦师亦友的关系。

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这一条件,在教育教学的自然情境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境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管理者角色与心理辅导员角色的冲突问题。比如,有些班主任遇到班里的某个学生违犯校规的事情,常常出于维护班级名誉,给以较严厉的批评,但这样可能忽视心理问题的疏导。其实角色冲突的矛盾隐含着角色互补的统一。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认真分析出现

的问题,倾听学生的解释,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流,,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效,师生的心灵才会相通。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各项活动的开展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因此,要解决这些不利因素,使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成效,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当然,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项持之以恒才能见效的工作。因此需要班主任要有耐心、爱心、细心和恒心。


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新概念英语二习题Lesson 91-92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