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804真题

2025-04-28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804真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题,15分)

1、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 A、年初商品库存额 B、月商品销售额 C、季工业增加值 D、年国内生产总值 答案:A

解析:时期指标:反映研究对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累计发生数值。时点指标:反映研究对象在某个时点上的数值。A选项是“年初”这一时点的值,属于时点指标。

2、将居民家庭按人口数分类,可分为1,2,3,…,这种分类称为( ) A、单值分类 B、组距分类 C、异距分类 D、等距分类 答案:A

解析:分类方法主要有:

单值分类:能取的值很少,能取几个值就分几类;如按人口数对家庭分类:1,2,3,4等。 组距分类:能取的值很多,把取值分成几个区间分类;如按人数对企业分类:99以下,100~999,1000以上。

3、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是( ) A、设备台数 B、企业产值 C、税收收入 D、家庭收入 答案:A 解析:按变量的取值是否连续可以将变量分为:连续变量、离散变量;设备台数是不连续的,也就是离散变量。

4、下列属于非随机抽样调查方法的是( ) A、整群抽样 B、等距抽样 C、分层抽样 D、任意抽样 答案:D

解析:非随机抽样调查:凭调查人员的主观判断抽取样本,样本被抽中的机会无法计算出来。 ①任意抽样:调查人员随意选取,如电视台记者在街头随意采访行人 ②立意抽样:由专家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

③配额抽样:给总体中不同群体分配固定数额,在每个群体中由调查人员主观抽取样本

5、变量的各个取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称为( )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平均差 答案:C

解析:标准差是变量的各个取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是最常用的离散程度指标。

6、已知两个变量高度正相关,其相关系数的取值最可能落入( ) A、0.2~0.4 B、0.5~0.6 C、0.8~1.0 D、1.1~2.0 答案:C

解析:用r表示相关系数,则?1≤r≤1,r>0:变量之间正线性相关,|r|=1:变量完全相关,所以高等正相关意味着相关系数接近1。

7、下列选项中,属于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是( ) A、两点分布 B、指数分布 C、二项分布 D、超几何分布 答案:B

解析: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主要有:①正态分布;②均匀分布;③指数分布;④卡方分布;⑤t分布;⑥F分布

8、PPI指的是( ) A、工业品产量指数 B、股票价格指数 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D、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答案:D

解析:生产者价格指数,缩写为PPI,是反映生产企业所生产产品的产出价格以及为生产而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投入价格随时间变化的比率指标,有生产者产出价格指数和生产者投入价格指数两种。

9、当两个变量的散点图近似一条直线时,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称为(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线性相关 D、非线性相关 答案:C 解析:若散点图近似为一条直线,则称变量之间线性相关(此时变量关系可表示为??=????+??,且a>0表示正相关,a<0表示负相关)

10、某地区年生产总值2012年为200亿元,2017年为300亿元,则这一时期该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是( ) A、10% B、50% C、100% D、200% 答案:B

解析:增长速度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对比的结果,反映现象增长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 增长速度=

增长量基期水平

=

300?200200

=50%

11、一天中各个不同时刻相对于摄氏0度的气温,可以用温度精确地测量出,这种测量计量尺度是(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答案:C

解析:测度计量尺度:①定类尺度:对个体进行类别划分;如按性别将人口划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类。

②定序尺度:对个体进行排序或分等级;如将红酒分为上中下三等。 ③定距尺度:对个体特征的差距进行测量;如山峰相对于地面的高度。 ④定比尺度:对个体特征的绝对数量大小进行测量;如工厂产品的数量。

12、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 A、食品加工业 B、建筑业 C、玩具制造业 D、商品零售业

答案:D

解析:(1)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不含相关服务业)(2)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不含相关服务业,如设备维修)(3)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不产出实物的产业)ABC均属于第二产业。

13、失业率的计算公式是( ) A、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 B、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 C、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D、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答案:B

解析:劳动力人口:即经济活动人口,指已经参加、或要求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失业人员、不包括学生)失业人员:在法定劳动年龄以上、没有工作、正在寻找工作、随时可以工作的人员。失业率=

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

14、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而从承租人处得到的出租收入称为( ) A、红利 B、地租 C、利息 D、规费 答案:B

解析:财产性收入:将资产使用权让渡给其他单位使用而获得的报酬,包括: ①利息:资金借贷获得的收入;②红利:资本投资获得的收入;③地租,即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而从承租人处得到的出租收入。

15、下列选项中,不是由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是( ) A、再贷款利率 B、民间借贷利率 C、各种债券利率 D、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答案:A

解析:金融市场利率:①银行同业拆借利率;②债券利率;③民间借贷利率。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5题,10分)

16、下列属于统计指标设计原则的有( ) A、目的性 B、科学性 C、可行性 D、联系性 E、直观性 答案:ABCD 解析:设计原则:(1)目的性原则:围绕研究目的设计(2)科学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联系性原则:各个指标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17、按照相关方向,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可分为(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复相关 D、线性相关 E、非线性相关 答案:AB

解析:若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同,即一个增加另一个也增加,则称正相关;若两个变量变动方向相反,则称负相关。

18、时间数列的种类有( ) A、单值数列 B、组距数列

C、绝对数时间数列 D、相对数时间数列 E、平均数时间数列 答案:CDE

解析:时间数列的种类:(1)绝对数时间数列:反映总体数量绝对规模和水平,如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时间数列;时期指标时间数列:反映一定时间内的累计结果,如年产量时间数列;时点指标时间数列:反映某一时点上的水平,如年末职工人数时间数列;(2)相对数时间数列:反映经济现象之间相互数量关系的发展趋势,如年轻职工占比时间数列;(3)平均数时间数列:反映经济现象总体一般水平的发展趋势,如人均产量时间数列。

19、在劳动力统计中,一个人可以成为劳动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有( ) A、达到法定的可以被雇用的年龄 B、具有劳动的能力 C、有意愿参加生产劳动 D、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E、有一定工作经验 答案:ABC

解析:达到了法定的可以被雇用的年龄、具有劳动能力、有意愿参加生产劳动,是一个人成为劳动力的三个必备条件。

20、下列属于综合指数的有( ) A、拉氏指数 B、帕氏指数 C、杨格指数 D、马埃指数 E、费舍理想指数 答案:ABCDE

解析:综合指数就是将各个个体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数量分别总和然后相对比所得到的总合相对比率指标,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其编制方法则是编制总指数的基本方法。 综合指数包括:拉氏指数、帕氏指数、杨格指数、马埃指数、费舍理想指数。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5题,15分)

21、统计指标 解析:统计指标体系是指反映总体各个方面特征数量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体系。

22、次数分布

解析:次数分布是指变量的各个不同数值及每个不同数值的出现次数的顺序排列。

23、标准误差

解析:标准误差即样本估计量的标准差,简称标准误。

24、增长量

解析:增长量是指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较基期增长(或减少)的绝对数量。

25、劳动生产率、

解析:劳动生产率就是生产活动的总产出与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量或用工量之比,用来测度劳动力的生产效率。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题,18分)

26、简述变量的特征。 解析:(1)变量是用于研究总体和个体具有属性变异与数值变异的量化概念。 (2)变量是一个具有量化性质的概念或名称,它不是指具体的数字。 (3)变量的取值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时间上取值;二是在空间上取值。

27、简述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

解析:(1)确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 (2)确定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如散点图) (3)测定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如相关系数)

28、简述资产的分类并分别介绍其含义。

解析:资本的表现形式是资产,可划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两大类。

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形资产,包括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等。 流动资产:预计在一年内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如现金、存款、存货等。

五、计算分析题(第29、30小题5分,第31、32小题10分,共4题,30分)

29、某地区对居民用于电信消费的月支出额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共随机抽取了64户居民,调查得到平均每户月支出额?? =78元,标准差s=12元,要求:试以95.45% ????/2=2 的概率保证度对该地区平均每月电信消费支出额进行区间估计。 解析: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 ?? ?????/2,?? +????/2

?? ??1212即 78?2×,78+2×

64 64即 75,81

30、2015年至2017年某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为8%,资本投入的增长率为12%,劳动投入的增长率为1%,技术进步率为2.6%,已知该地区生产总值中资本所得份额为0.4,劳动所得份额为0.6。计算:资本投入、劳动投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解析:

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0.4×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0.6×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31、某车间工人日产零件数资料如下:

日产零件数分组(件)x 10 11 12 13 14 15 合计 工人数(人)f 4 8 10 18 8 2 50 12%

=60% 8%1%

=7.5% 8%2.6%

=32.5% 8%

计算工人的平均日产零件数、工人日产零件数的中位数和众数。 解析:

工人的平均日产零件数=

工人的平均日产零件数? ???? ??

=

?10×4+11×8+12×10+13×18+14×8+15×2

50

=

62450

=12.48(件)

?xf?f10?4?11?8?12?10?13?18?14?8?15?2624??12.48?件?

5050中位数的位置

??+12

=

512

=25.5

前三组有22人,前四组有40人,所以25.5这个位置位于第四组,所以中位数是13件

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有18人的第四组,所以众数也是13件。

32、某企业各种产品的产量和成本资料如表所示:

产量 单位成本(元) 总成本(万元) 产品 计量 名称 单位 基期??0 现期??1 基期??0 现期??1 基期??0??0 现期??1??1 假定??1??0 甲 乙 丙 合计 台 件 个 - 5400 3500 2600 - 6800 4200 3700 - 210 300 160 - 220 280 160 - 113.4 105.0 41.6 260.0 149.6 117.6 59.2 326.4 142.8 126.0 59.2 328.0

计算:

???? 、产量指数 ?? ?? 、单位成本指数(?? ??) 该企业三种产品的总成本指数 ??

????=11=总成本指数??=125.54% ????260.0

00

????326.4

680042003700

产量指数:????,甲=5400=125.93%,????,乙=3500=120%,????,丙=2600=142.31% 220280160

单位成本指数:??==104.76%,??==93.33%,??==100% ??,甲??,乙??,丙210300160

六、论述题(本题12分)

33、试述编制组距分组次数分布表的步骤。

解析:组距分组次数分布表:适用于连续性变量和取值较多的离散型变量。 编制步骤:①确定组数;

②确定组距:每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

③确定组限:即每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注意“上限不在内原则”,如:70属于[70,80]组,而不属于[60,70]组。 ④计算各组的次数;

⑤列出组距分组次数分布表。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804真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公共管理学简述题及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