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湖北省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

2025-04-30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题60分)

1.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

A.蛋白质 B.核苷酸 C.DNA D.RNA 2.下图所示的核酸中,所含核苷酸的种类和碱基的种类分别是

A.4种和5种 B.5种和5种 C.8种和5种 D.8种和4种 3.信使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它从细胞核中出来与核糖体结合的过程中,要通过几层选择透过性膜 A.0层

B.1层

C.2层

D.3层

4.下列物质中不是由DNA分子的遗传信息控制合成的是 A.尿激酶

B.卵清蛋白 C.甲肝抗体

D.雌性激素

5.某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生殖细胞里DNA总计约有7×109个脱氧 核苷酸对,假设每个基因中平均含有脱氧核苷酸1.4×104个,则该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平均每个染色体含有的基因数目不可能超过 A.5×104

B.1×105 C.1.4×110 D.2.8×1010

6.在一个DNA分子中,胞嘧啶与鸟嘌呤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46%,其中一条链中腺嘌 呤与胞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8%和22%,那么由它转录的RNA中腺嘌呤与胞嘧 啶分别占碱基总数的 A.22%、28%

B.23%、27% C.26%、24%

D.54%、6%

7.下述关于双链DNA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一条链中A和T的数量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量也相等 B.一条链中G为C的2倍,则互补链中G为C的0.5倍

C.一条链中A︰T︰G︰C = 1︰2︰3︰4,则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为2︰1︰4︰3 D.一条链的G︰T = 1︰2,则互补链的C︰A = 2︰1

1

8.图中A→B→C表示哺乳动物的DNA分子复制片段。(图中黑点表示复制起点,双向箭头表示复制方向,单向箭头表示时间顺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DNA复制过程中还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的参与 B.多起点复制,大大缩短了复制所需要的时间 C.复制后所形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

D.复制所产生的每一个DNA片段需要DNA连接酶参与“缝合” 9.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错误的是( )

A.①—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②—腺嘌呤

C.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④—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10.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11.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腺嘌呤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为

A.15(a-m) B.16(a-m) C.15[(1/2)a-m] D.16(2a-m)

12.美国科学家艾弗里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把它们分 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了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中的一部分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型细菌的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B.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其DNA决定的 C.不需设置蛋白质和多糖的转化实验

D.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R型细菌的细胞中 13.关于制作玻片标本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 A.脂肪鉴定:切取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现象: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还原糖的鉴定:向试管内注入苹果组织样液→注入刚配制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观察 14.仅考虑核DNA,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 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B.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C.卵原细胞和卵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 15.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向应是顺时针的 B.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 C.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反光,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多,但细胞更小 D.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来的RNA能使烟草感染病毒,证明RNA是遗传物质,而DNA不是遗传质

D.生物体内的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17、在DNA分子的一条链中,(G+C)/(A+T)=9/11,那么其互补链中(G+C)/(A+T)的比例是 ( )

A.9/11 B.11/9 C.11/20 D.1 18.在双链DNA的分子中,有腺嘌呤P个,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N/M(M>2N),则该DNA分子中鸟嘌呤的个数为

A.PM/(N-P) B.PM/2N-P C.PM/2N D.P

3

19.实验室内模拟DNA复制所需的一组条件是

①相关的酶 ②能量 ③DNA模板 ④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⑤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 ⑥适宜的光照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⑥ 20.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形成的第一代噬菌体中

A.含32P和35S B.不含32P和35S C.含32P,不含35S D.含35S,不含32P

21.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 A.32、16、64、64 C.16、8、32、32

B.32、32、64、64 D.16、0、32、32

22.下图中(一)代表某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图中(二);哪个图不可能是这种生物所产生的 配子

23.某生物有二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各图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五个细胞。表示次级卵母细胞的是()

24.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是 ①染色体复制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④联会 ⑤出现四分体

A.①⑤④② B.①④⑤② 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⑤ 25.如图为动物细胞示意图,它属于

4

A.第二极体 B.卵原细胞 C.第一极体 D.卵细胞 26.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②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 ⑤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⑤ D.⑥⑦

27.如图表示DNA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a、b、c、d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一般地说,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a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b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 B.a链中(A+C)/(G+T)的比值与d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C.a链中(A+T)/(G+C)的比值与b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D.a链中(G+T)/(A+C)的比值与c链中同项比值不同

28.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B.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C.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35S D.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29.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30.人的卵原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不考虑交叉互换),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可能形成的卵细胞种类数和实际形成的种类数分别是

5

A.222和23 B.222和1 C.223和1 D.223和46

31.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对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让其中一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1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有98个噬菌体的DNA含32P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32.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置入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

A.使细胞中的DNA解旋成脱氧核苷酸单链 B.使细胞中的蛋白质全部水解,DNA能游离出来 C.利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

33.将一个细胞的磷脂全部抽提出来,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面积的两倍。这个细胞很可能是 A.人的白细胞 C.蛔虫的体细胞

B.鸡的红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

34.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若线粒体DNA受破坏,则下列细胞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C.神经细胞吸收K+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 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35.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RnaseP酶,是由20%的蛋白质和80%的RNA组成。如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提高Mg2+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这种酶相同的活性。这一结果表明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C.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D.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36.在4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不同的化学物质和酵母菌细胞制备物。经过一段时间保温后,会产生CO2的试管是 A.葡萄糖+加热杀死的细胞

6

B.葡萄糖+线粒体

C.丙酮酸+线粒体

37.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哺乳动物成熟的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D.丙酮酸+内质网

B.酿酒过程中,以密封为好,这是为了促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C.细胞呼吸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是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纽带 D.长跑时,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38.下列关于细胞凋亡、衰老和癌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是细胞受到侵害后的结果 B.细胞衰老是细胞生命周期中的一部分 C.癌细胞能分裂并且能正常分化

D.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细胞容易转移

39.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呈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那么,组成甲型流感病毒的物质彻底水解后的主要产物是 A.脱氧核糖、葡萄糖、氨基酸、含氮碱基、磷酸 B.核糖、葡萄糖、氨基酸、含氮碱基、磷酸 C.脱氧核苷酸、葡萄糖、氨基酸、含氮碱基 D.核糖核苷酸、葡萄糖、多肽、含氮碱基、磷酸 40.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淀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D.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

第II卷非选择题(3小题,共30分)

7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30分)

41、(10分)下图是DNA复制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DNA复制的时期是细胞分裂___________期。

(2)DNA复制的结构基础与保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DNA复制所需的模板是___________,原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培养基上培养,复制三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_______,标记的链占全部DNA单链的_________。 (5)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分子子链是() A.是DNA母链的片段 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C.和DNA母链相同,但T被U所取代 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

(6)由第(5)题可见,DNA分子复制特点之一是___________复制。从图上可知另一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14分)下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__________,其内的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32P?___________。 (2)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①测定发现在搅拌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___________,仍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

8

制增殖后的噬菌体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 a)和

15

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只含

15

N-DNA的亲代大肠杆菌

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Ⅱ代细菌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___________。 ②预计Ⅲ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

43、(6分)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2中的乙,该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BCADB 6——10 CDAAA 11——15 CCBDD

9

16——20 BABCC 21——25 AAABC 26——30 CCAAC 31——35 DCDCC 36——40 CDBBB

41、(1)间期 (2)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解开的双链 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 (4)1/4 1/8 (5)B (6)半保留 边解旋边复制 42、(1)大肠杆菌不含有 (2)①没有侵入大肠杆菌 培养液中(或上清液)②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 (3)①1/2 ②(7a+b)/8 43、(1)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着丝点分裂 (2)8 减数第一次 后 次级卵细胞和第一极体

10


【生物】湖北省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谈谈中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