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与《原野》的情爱观之比较(2)

2025-04-30

二、《原野》的情爱观

曹禺在谈到《原野》时,强调说:“(它)是讲人与人的极爱和极恨的感情”

?

,可见《原野》的主旨在于对人的仇爱之情的探索。虽然曹禺将著作命名为《原

野》,也象征着野性的破坏力,然而在这片原野上却横亘这一条象征着现实世俗的铁轨,这片原野已不是呼啸山庄那样纯粹的野性的住所了。它们各自显露的情爱观的不同也是源于此。由于《原野》是一部剧作,不可能将各自人物的性格形成的环境一一到来,《原野》的主人公仇虎和金子一出场野性的性格就已经定型了并伴随到剧作生命的终点。金子是一个充满原始野性的女人,她“长得很妖冶,乌黑的头发,厚嘴唇,长长的眉毛,一对明亮亮的黑眼睛里面蓄满魅力和强悍”金子的蓄满肉欲的魅力显出了金子是一个生理欲望极其旺盛的,她与一样具有强健的身体和肉欲的仇虎的相爱的开始便是这种肉体欲望的必然结果,但是这种肉欲的爱并非真正的情爱,金子与仇虎的真正情爱是随着两人和他们共同的敌人焦母的斗争的发展,特别在共同面对焦大星之死、小黑子之死等一系列变故之后,他们在黑林子里闯荡的那一夜,两人相互搀扶着四处狂奔、突围,共同抵抗着焦

?

田本相 《曹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8年版 464页

母仿佛来自冥界的叫魂声,共同企盼着原野的出现、黎明的到来,他们彼此扶持、相互依傍和最后生死诀别中走向高潮,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升华。由肉欲的统占升华为灵肉的统一。金子的情爱悲剧,并不像凯瑟琳那种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我毁灭,而是在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她是被焦阎王的威逼下被迫嫁给他的儿子焦大星作填房的,可以说,金子的悲剧的社会环境的压抑下的悲剧。

三、《呼啸山庄》和《原野》的情爱观之比较

由以上的文本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两者的情爱观,《呼啸山庄》自我毁灭的情爱观以及这种情爱悲剧是心灵的内在悲剧,是原始野性的“to be or not to be”的不可调和而最终走向死的永恒的悲剧。《原野》则是充满肉欲,在肉欲的基础上经过各种磨难后升华为灵肉一体的情爱观以及这种情爱悲剧是由于外在社会环境不可抗拒的力量压抑摧毁的悲剧。这种对情爱的不同理解认识,反映出中西文化的情爱观的不同,同时也反映了女性和男性对情爱的理解的天壤之别,西方文化和女性对情爱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无法琢磨的,纯洁高雅而又激动人心的,他们的情爱世界是丰满无比,震撼人心的顽强的生命力和毁灭力,而东方文化和男性对情爱的感受是充满肉欲的,却又是被强大的社会环境所压抑和扼杀的,表现出了一种极强的抗争的力量,但是遗憾的是,由于缺少了爱的复杂矛盾的认识,没能体察出爱本身的存在、毁灭的对立抗争,显出了干瘪单调。当我们还在为情爱能在外部的社会环境生存而斗争的时候,西方文化已经深入到了使情爱自身走向永恒的奥秘了。这自然是与整个社会环境有关的,中国几千年的集权专制统治使得中国人有着异常强大压抑扼杀人性自由发展的力量,这既体现在政治层面,同时也体现在文化心理层面,人性的畸形又如何能使一个人拥有超越肉欲的追求,只有在一个公平竞争,侵害他人的集权专制消失的政治、经济(特别是出版业)、教育,等等一切的社会领域里一个人的人性才能健康全面的发展,人对情爱的追求才有可能超越肉欲,精神世界才能丰满,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自由的人。假使你蜗居在畸形繁华的城市的一角,一道拆迁令下来,不迁你就只能葬身在废墟之中,这样的社会环境,再健康的人性也会被扼杀殆尽。

参考文献

[1]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张玲、张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2] 田本相 《曹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8年版

[3]黄爱 华陈漪《复仇·情爱·原野——〈原野〉》与〈呼啸山庄〉》比较阅读》中国文学研究 2005年第一期

[4]江银凤 黄叶青 欧阳德芳 《野性与文明的召唤——〈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双重爱情观透析》黑龙江史志2009.04

[5]范富平 《远古的呼唤——对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的原型分析》MOVIE LITERATURE 2008年第24期


《呼啸山庄》与《原野》的情爱观之比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第二学期期末高数下考试试卷及答案1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