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B.或师焉,或不焉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C.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D.相与枕藉乎舟中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3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哀吾生之须臾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吾从而师之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襟危坐(高高地) 金石可镂 (雕刻)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简直) 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跟) ..B.举酒属客(劝酒) 纵一苇之所如(往) ..恒惴栗(常常) 萦青绕白,外与天际(交会) ..C.士大夫之族(类) 过湘江,缘染溪(沿着) ..圣人无常师(平常,平庸)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先前) ..D.假舆马者(凭借,利用) 而致千里(达到) ..
而绝江河(横渡)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会,善) ..13. 下列句子中,与“句读之不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凌万顷之茫然 B.徘徊于斗牛之间 C.渺渺兮予怀 D.而今安在哉 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侣鱼虾而友麋鹿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B.不知东方之既白 萦青缭白 ..
C.渔樵于江渚之上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到则披草而坐 B.日与其徒上高山 ..
觉而起,起而归 其声呜呜然 ... C.郁乎苍苍 D.驾一叶之扁舟 .. 知不可乎骤得 纵一苇之所如 ..二、填空题(常识每空0.5分,名句每小题1分,共11分)
16.《获得教养的途径》作者是 ,曾于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像山那样思考》选自《沙乡年鉴》,作者是美国生态学家 。
17.《想北平》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曾因话剧《 》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我心归去》作者韩少功,代表作品有《爸爸爸》《 》。
4
18.《劝学》的作者是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 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师说》选自《 》,作者韩愈,与柳宗元都是“ ”的倡导者。“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 》、《易》、《春秋》。
19.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师者, 。 21. ,而不知其所止。 22.舞幽壑之潜蛟, 。
23.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 三、阅读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江南的冬景》选文,完成24—27题。(10分)
①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②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穿;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③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也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
④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
5
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⑤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24. 第一、二两段都没有正面描写“江南的冬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