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aishiedu.com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科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百 时 教 育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宗教的虚伪性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
www.baishiedu.com
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行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节选自《西游记〈前言〉》)
1、关于神佛妖魔故事,以下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传统积累型小说中,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百 时 教 育
B.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但主要还是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而形成的。
C.佛、菩萨、魔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逐渐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D.佛教传入中国后,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百 时 教 育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而 又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B、因为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颠覆了神的神圣,所以人们不再认为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
C、《西游记》中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来却成为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
D、孙悟空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他的个性放纵,他受紧箍咒时让人同情,他有时妖性复发也让人欣喜。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承恩为了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在《西游记》中平等对待神与魔,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
www.baishiedu.com
B、《西游记》里的各种艺术形象其实是艺术虚构的产物,这些超人间幻想组成的神魔世界,宣告了宗教的创造也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C、《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百 时 教 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寒 色
龙应台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 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却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烫的便当盒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在身上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听见锅铲轻快的歌声,饭菜的香气一阵阵争前恐后地钻进我的鼻子里。晚上,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夜晚的甜蜜时刻。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松软的被褥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百 时 教 育
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还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后,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上,被推出去,也可能是被一张白布盖着,抬出去的。
www.baishiedu.com
和一个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用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厨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个的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百 时 教 育
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但更多的是,很快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盒塞进他的书包里。周末,你骑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百 时 教 育
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选自龙应台《目送》) 【注】开头两句选自李煜词《望江梅》,这首词写于李煜被俘到汴京之后。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寒色》开头引用读者的问题,既是引入话题,也是启发读者思考,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形成一种心的互动。
B.本文以《寒色》为题,使得全文笼罩上一层浓郁的伤感况味,让读者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对“家”的认识因此也充满悲剧色彩。
C.文中三次出现“栀子花”,第一处和第三处分别从儿女和父母角度表现家的温馨,第二处象征夫妻间相濡以沫之爱,也衬托了夫妻生死离别的孤寂。
D.结尾段含蓄地指出家的内涵与永恒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唤醒我们对亲情的珍视。 5、文章善用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对比的内容及作用。
www.baishiedu.com
6、文章三次出现“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有何效果?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央视的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彻底火了。它一改往日博物馆严肃权威的形象,《国家宝藏》大受欢迎的原因,一定程度打破了多年来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感,引入诸多娱乐化的呈现方式,成功引起普通观众对博物馆、对文物、对节目背后延伸出来的传统文化的关注。
但博物馆作为承载着文化脉络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如何在年轻的互联网时代,既要与颇受欢迎的娱乐产业竞争,又要保证它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知识和精神内涵,却依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百 时 教 育
在强调要塑造民族的文化自信的背景之下,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国家宝藏》也成了央视和最具传统文化精神的博物馆的一场联姻。国家级博物馆背后代表着一种国家和民族身份认同,这种强调中华文化强盛和引导民族自豪感的设置可以在节目中多处看到。
(节选自《国家宝藏》火爆背后,博物馆与综艺娱乐,《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一期) 材料二:
“文物海选”的过程并不轻松,而编剧将文物转化成有趣的故事,由明星表演,还原文物“前世传奇”的段落,则代表着节目组希望成为博物馆“讲解器”的初衷。
“基于史实合理虚构”的剧本,是由编剧组和专家顾问团共同完成的,曾经操作过历史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咱们穿越吧》的编剧团队负责撰写剧本,顾问专家团则负责提出建议并“挑错”。顾问专家团与传统的文博、历史、考古学研究者不同,他们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又知道怎么吸引年轻网民的注意力。
《国家宝藏》节目录制现场的观众都是“90后”,在博物馆领域,必须谨慎回避影响观众准确认知、理解知识的娱乐手法。
(节选自凤凰网《如何解读国家宝藏》)
材料三:百 时 教 育
更核心的,是节目中的创新意识,将纪录片和综艺巧妙应用,以小戏院情势讲述文物的前世此生,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势。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
其实,《国家宝藏》的火,勿宁说是国人的一种告白:富足了,向文化之心日炽,就看咱文化人
www.baishiedu.com
有没有好东西拿出来。曾经,我们为凭票购买的粮、油、蔬菜排队,我们为紧俏的冰箱、彩电排队,眼下,我们还愿意排起长龙,只为片刻的精神享受。从上海中国馆蜿蜒的“世博长龙”到争睹国宝的“故宫跑”,再到眼下的老少争看《国家宝藏》,都在向我们的文化人提出挑战,国人正嗷嗷待哺呢,还有什么“宝藏”,请一一捧出……
这里面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整个社会对博物馆价值的认识,博物馆不应仅仅是展示文物的地方。现代公共博物馆的基本精神是民主科学,是用人的眼光认识世界,不仅应该传播现代社会知识和基本理念,也应该探讨人和世界、自然的关系。
西方博物馆对观众进行现代社会认知模式的培养,就是教观众怎么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思维能力去认识世界,去追求真理。但在中国,很多博物馆依然被视为收藏和展示文物的地方,并给观众们营造出这些文物非常珍贵,一般人很难看得到的感觉。
(节选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物馆学宋向光教授就《国家宝藏》节目答记者问) 7.下列对上述三段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宝藏》是央视和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博物馆的一场联姻。
B. 《国家宝藏》的剧本创作是由负责撰写剧本的编剧团和负责提出建议并“挑错”的专家顾问团共同完成的。
C. 博物馆最基本的底线是“真实”,影响观众准确认知、理解知识的娱乐手法不宜出现在博物馆类节目中。百 时 教 育
D. 在中国,很多博物馆不光让观众去看文物,去学知识,也对观众进行现代社会认知模式培养。 8.下列对上述三段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 博物馆不应仅仅是展示文物的地方,还应该传播现代社会知识和基本理念,探讨人和世界、自然的关系。
B. 《国家宝藏》节目彻底打破了多年来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感,以诸多娱乐化的呈现方式,成功引起了普通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C. 《国家宝藏》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表达,体现了节目组的创新精神。
D. 《国家宝藏》剧本创作的顾问专家,有别于传统的文博、历史、考古学研究者,他们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又知道怎么吸引年轻网民的注意力。
E. 西方博物馆对观众进行现代社会认知模式的培养,不怎么走通俗化、大众化路线,它的地位和影响力都不及中国博物馆。
www.baishiedu.com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家宝藏》大受欢迎的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复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镛请豫选妃嫔备六宫。迁上言:“山陵未毕,礼当有待。祥禫①之期,岁亦不远。陛下富于春秋,请俟谅阴②既终,徐议未晚。”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帝居东宫时,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八年,诏同李东阳入内阁参与机务。迁时居忧,力辞,服除始拜命。进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尚书马文升以大同边警,饷馈不足,请加南方两税折银。迁曰:“先朝以南方赋重,故折银以宽之。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百 时 教 育百 时 教 育
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而内府诸库及仓场、马坊中官作奸骫法,不可究诘。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禁军不隶兵部,率空名支饷,其弊尤甚。迁乘间言之,帝令拟旨禁约。迁曰:“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帝允之。世宗即位,遣使存问,迁乃遣子正入谢。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嘉靖二年复诏有司存问。六年,大学士费宏举迁自代。帝乃遣人赍诏书即家起之。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迁竟以次年三月辞归。十年卒于家,年八十有三。赠太傅,谥文正。 .
(《明史》列传七十二,有删改)
【注】①祥禫(xiáng dàn):丧祭名。②谅阴:居丧时所住的房子。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 B、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 C、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 D、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制中,最高级别考试称殿试,皇帝在朝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生亲自考核,以定甲第。考中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www.baishiedu.com
B、服除,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守丧期满除去丧服称“服除”。 C、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D.赠,是古代皇帝为在任或已故官员及其亲属赐予官爵或荣誉称号,以示恩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迁奉守礼法。因先皇陵墓尚未完工,居丧期限未满,他建议孝宗居丧期满后再商议选妃嫔充实六宫。
B.谢迁关心百姓疾苦。大同发生战事,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遭谢迁和尚书倪岳反对而作罢。百 时 教 育
C.谢迁有政治才干。孝宗晚年想刷新朝政,治理弊政。谢迁向孝宗报告并提出治理弊端的策略,得到皇帝同意,收效明显。
D.谢迁晚年宠命优渥。天寒时不用上朝参见,除夕赐诗,生病派医送药,死后赠谥,极尽荣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 ②六年,大学士费宏举迁自代。帝乃遣人赍诏书即家起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百 时 教 育
立 春①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②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③,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①本诗为杜甫困居夔州时所做,当时国家局势仍动荡不安。古代立春有做“春盘”的习俗:取韭菜、春饼等置于盘中作为食品,寓迎新之意。②两京:指唐代的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③行白玉:行,赐予。古代立春前皇帝会向大臣赐春盘。④那:“通挪”,移动。对眼,双眼。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人看着眼前的“春盘”,忽然想起往年长安、洛阳立春时节的美好情景。 B.颔联写诗人想象此时京城里庆祝立春的热闹,突出了眼前客居他乡的冷清。 C.颈联视线又回到现实,诗人看着巫蛱中那滚滚而来的冰冷江水,悲愁满怀。 D.“呼儿觅纸一题诗”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悲苦处境。 E.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www.baishiedu.com
15.“杜陵远客不胜悲”,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悲伤的原因。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
(2)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百 时 教 育
17、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党的十九大是凝心聚力、振奋人心、万众期待的盛会。会上,各位与会代表推心置腹,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好建议。
②那里土匪多,并无重兵防御,治安混乱,但只要大军一到,这种情形自然就如汤沃雪了。 ③他的天赋很高,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④理想中是“铿锵玫瑰”,现实里是无人关心的“野草花”,女子3大球缺关注,收入与男子判若云泥。这已不是一两天的问题了。
⑤他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⑥近年来高校频频曝光的学术造假现象暴露了中国为数众多的高层科研工作人员缺乏坐而论道的浮夸风气。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是否要让公众知道发生在临武县城的“瓜农死亡”事件的真相,取决于官方的态度,取决于有关部门真正用良心说话。百 时 教 育
B、在落实新课标教学目标中,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围绕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
C、 朗读不仅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手段,更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式。央视《朗读者》以其精美的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好评如潮。
D、综艺节目《中华百家姓》用姓氏作纽带,以亲情和地缘的家族文化为载体,激活了全体华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共同情感。
www.baishiedu.com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1985年我搬迁新居,秦老前来作客时,特赠裱制精良的对联一副为补壁,那对子上写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奉上力作一本,鄙人才学尚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C、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予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百 时 教 育
D、他在一封介绍信中写道: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那么, ① ?首先,② ,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 ③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赢与食、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1、下面是某辩论会决赛辩词,请根据提示作答。
正方: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谎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谎言就是欺骗,欺骗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这些都是打小师长们就谆谆教诲过的。但我们扪心自问,又有谁没有说过谎言呢? 不管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是不相识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种,但当我们给谎言加上善意时,恍如大家都能接受,这正是人性的弱点的集中表现。
反方:善意的谎言是为了保护对方的情感,维护对方的心理健康和愉悦,是一种人文精神。所以,这是两个不同领域的道德准则,不会相互冲突,相互矛盾,善意的谎言不会妨碍诚信,因而善意的谎言不是欺骗,是符合道德的。
(1)正方的辩论立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双方的辩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百 时 教 育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真正的勇敢,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敢做”,而是“敢不”。“不敢”或许是胆怯,“敢不”却需要智慧和勇气。事实上,“不敢”大多出于本能,“敢不”才是境界。勇于“不敢”,也许才是最大的勇敢。用苏东坡的话说,就叫“大勇若怯”
www.baishiedu.com
针对上述一段话,你怎么看?请结合你的生活或阅读体会,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你的感悟。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百 时 教 育
www.baishiedu.com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科试卷
1、D A明朝四大奇书不全是传统积累型小说。B主要。C不能确定佛、菩萨、魔是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2、B 吴承恩的态度不能决定人们对神魔的看法,强加因果 3、A 吴承恩为了抛弃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错 4、B
5、如父母健在子女绕膝的温馨与父母垂暮儿女离巢时的凄清、夫妻相亲相爱时家的温暖与相离相弃时家的寂寞这两组对比,表现出家的美好而易碎的特点。(答案合理即可)
6、内容上:文中这一唱三叹的追问,传达出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和对家、亲情、人生的深沉感悟,使文章显得含蓄深沉,引人遐思。
结构上:照应文章题目,使文章首尾照应,前后勾连,结构匀称,同时一唱三叹,富有一种音乐的韵律美。百 时 教 育
7、D D项所讲的内容是西方博物馆的作法。
8、BE B 一定程度上。 E 西方博物馆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及中国博物馆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依据。 9、(1)节目具有创新意识,创造了全新的表达,将纪录片和综艺巧妙结合,这样的呈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2)节目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感,使普通民众对它有了亲近感。(3)国家政策助力,在国家倡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这档节目激起人们的国家和民族身份认同。(4)国人生活富足后,向文化之心日益炽烈,追求精神享受,对文化有了新的期待。 10、B百 时 教 育
11、D 赠,是针对已故的官员及其亲属
12、C“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误,无中生有。 13、(1)假如又增加,恐怕百姓不能忍受。况且使国家富足的方式在于节省费用,花费无节制,即使增加赋税又有什么用?(堪:承受、忍受;足:使…富足;虽:即使;奚:什么 (2)六年,大学士费宏推举谢迁代替自己,世宗于是派人带着诏书到谢迁家去起用他。(自代:宾语前置,代替自己;赍:持;即:到,有成语“若即若离”;起:起用。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B.D(5分,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5.参考答案:①因国家的处境而悲伤。以往立春时,两京热闹美好,时过境迁,国家动荡不安,让诗人悲伤不巳。②因自己的处境和前途而悲伤。自己历经战乱,漂泊他乡,“此身未知归定处”,自己萍踪难定,前途渺茫,这让诗人感到真切的悲苦。 16、(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17、A百 时 教 育
www.baishiedu.com
18、D
19、 D A 补壁”本是一个谦词。书画家在向别人赠送自己的作品时,往往会用“补壁”一词以示谦,言下之意我的作品只能为你糊糊墙壁。此处作者把它用在别人身上,显然是大错特错了。
B、力作应改为拙作百 时 教 育
20、1、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
2、 阴阳是互相对立的 3、阴阳是互相统一的 21、【答案】 ①善意的谎言也是欺骗,是不道德的。 ②善意的谎言能说吗? (或:善意的谎言算不算欺骗)。
百时教育名校题库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