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四)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龙岩模拟)福利制度被称为“社会减震器”,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下列图示信息是1971年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以下对于下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实行福利制度 B.1971年意大利经济在四国中最发达 C.福利制度增加了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 D.社会保险是各国福利支出的主要表现
2.(2012·福州模拟)1946年至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这表明当时法国 ( ) A.运用了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
B.强化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 C.采用了斯大林的计划经济模式 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3.(2012·南京、盐城一模)2011年11月30日,英国逾200万公务员举行“世纪大罢工”,以抗议政府进一步提高养老金保障门槛的计划,由此引发了人们对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再思考。下列有关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增加了企业和国家的负担 B.福利范围仅是社会低收入人群 C.实施前提是全面实行国有化政策 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4. 1981年里根发表就职演说时说道:“就目前的(经济)危机而言,政府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进一步提高福利开支预算 C.降低税率、缩减福利开支 D.提出大力发展知识经济
5.(2012·三明模拟)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评出的“战后美国总统经济成就”的排名,克林顿排名首位。以下属于克林顿时期经济增长原因的是 ( )
A.以“新边疆”为施政纲领
B.以“伟大社会”为施政纲领 C.经济繁荣,通货膨胀与失业率走低 D.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6.(2012·三明模拟)iphone 4S是苹果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时尚智能手机,备受年轻人的追捧。美国90年代的经济繁荣正得益于这类高新科技的推动。以下关于这类经济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它被称为“新经济” B.它的发展动力是科技创新 C.它是可持续发展经济 D.它在二战后迅速兴起与发展
7.(易错题)到现在为止,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下面对“新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 B.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 C.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福利国家” D.新经济出现,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8.(2012·武汉模拟)下表是《剑桥美国经济史》中统计的“美国计算机公司数据处理业务的收入(百万美元)”表。该表最能反映 ( )
公司 国际商用机器1244 公司(IBM)
1963年 1973年 8695 1983年 31500 1986年 49 591 1993年 62 716 惠普公司 NCR公司 31 165 726 2 165 3 173 4 500 4 378 15 600 9860 A.高科技推动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成为美国经济的主导 C.大公司已经垄断美国经济的命脉 D.美国经济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一枝独秀
9.(预测题)“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费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 ( ) A.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C.促使一些国家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导致了经济“滞胀”问题的出现
10.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政府将800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这表明 ( ) 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 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D.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
11.某国在二战后的经济政策是: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实
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这个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12.下图是“1955~2000年日本GDP增长率变化表”。下列关于图中圈出时段日本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采取了“多市场,少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 B.由于“泡沫经济”破灭,发展速度开始下降 C.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D.日本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
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在高福利的瑞典,失业工人领取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原工资收入的90%,而且可以领取300天)。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二 2010年6月,德国柏林和斯图加特多达3万名示威者响应在野党、工会和社会组织的号召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撤回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计划。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实施的主要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计划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背景。(6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如何认识。(6分)
14.(探究题)民生问题自古有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方式不尽相同。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 我们比前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我们对农民的政策不是前苏联的政策,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毛泽东《论
十大关系》
材料三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
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失业者参加劳动。其中最宏伟的工程是田纳西流域的水利工程。
材料四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
小平文选》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解决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民生问题的?在当时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4分)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4分)
(4)依据上述西方社会和中国的民生政策,说说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4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图片是1971年社会保险在日本、联邦徳国、英国、意大利四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社会保险是社会福利的体现之一,故A、C、D三项是正确的。社会保险占的比重大并不能说明意大利经济最发达。故选B。
【变式备选】二战后,英国发展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发展计划指导型经济、联邦德国发展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发展政府主导型经济。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虽然不同,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很多共同点,主要包括 ( )
①都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性质 ②各国政府都对本国经济进行干预 ③都大力推行国有化 ④都大力提高社会福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20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并且削减社会福利以减少财政赤字。但是,在二战后上述各国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干预,各国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都不会发生变化。 2.【解析】选B。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材料中描述的主要就是这种现象,故选B。
3.【解析】选A。“福利国家”实际上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及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经济安全,保证公民享受较好的社会服务,无法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前提还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范围不仅仅是社会低收入人群,故B、C、D均不正确。 4.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别二战后美国几位总统信奉的
经济思想和采取的经济措施。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20世纪70年代出现经济“滞胀”现象,80年代美国开始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其主要手段是降低税率、缩减福利开支等。
5.【解析】选D。A项是肯尼迪政府的经济政策,B项是约翰逊政府的经济政策,C项是经济增长的表现。
6.【解析】选D。iphone 4S是高新科技的产物,是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发展的结果,这种经济是“新经济”。它是美国政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成功体现。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故D项错误。
7.【解析】选B。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国家不是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故B项表述错误。A、C、D三项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8.【解析】选A。分析材料,美国的计算机公司业务收入自1963年至1993年的三十年间呈高速发展态势,结合各选项,反映了高科技推动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其他B、C、D三项说法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9.【解析】选C。从题中材料“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可知选C项。
10.【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中涉及的“国有化法案”、“收归国有”、“推行国有化”,可以明确其实质是C项。 11.【解析】选C。题干的意思是典型的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
间的“社会市场经济”。故选C。
12.【解题指南】注意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的变化、纵轴表示百分比的变化。圈出时间段是80年代。结合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的发展阶段特征思考。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点。分析各选项,A项说法存在错误,日本经济发展中实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政府的作用较大;B项90年代日本才出现“泡沫经济”,经济发展速度开始下降;D项5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87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符合图中圈出时段的时间限制,本题选C项。
13.【解析】第(1)题,是内涵式问题,首先依据材料信息总结欧洲福利国家的特点,然后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多角度分析其原因。第(2)题,是内涵和外延结合式问题,要根据材料说明社会福利制度遇到了很多问题,背景应从多角度分析。第(3)题依据图片信息,说明我国福利制度的特点;然后谈谈对福利制度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特点:社会保障覆盖面宽,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设置全面;社会保障项目资助金额高。
原因:①经济: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社会物质财富剧增;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营,获得巨额利润。②政治:战后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导致的贫富分化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资产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③思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的盛行;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
(2)背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趋缓;全球化造成资本外流,税源减少;老年人的比例加大;欧洲一体化的挑战等。
(3)现象:我国养老保险事业持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认识:社会福利措施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措施的前提;实施社会福利措施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调动全社会的福利意识,拓宽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结合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材料一中的信息“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社会福利”等分析归纳;原因从资本主义自身的调节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罗斯福新政中关于解决民生的措施进行分析。第(3)题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分析民生的措施。第(4)题应将民生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相结合。 答案:(1)发展变化: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社会福利制度发生变化(或答出现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也可)。原因: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以顺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战后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加强。
(2)措施:推行“以工代赈”。作用: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
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使农民得到实惠和利益。
(4)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