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某城市局部微规划示意图。图中砂层和砾石层由上部砂层和下部砂石层两层组成。该地区一次降水过程中,土层含水量一般未达到饱和。入渗率是指一次降水过程中从地表渗入土层的水量占本次降水总量的百分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区域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大小的排序正确的是 A. 坡地>浅凹绿地>停车场 B. 停车场>浅凹绿地>坡地 C. 浅凹绿地>停车场>坡地 D. 浅凹绿地>坡地>停车场 2. 若其他条件相同,下列关于图中坡地入渗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降水强度越大,入渗率越大 B. 降水时间越长,入渗率越大 C. 土壤湿度越大,入渗率越大 D. 土壤粘度越大,入渗率越大 3. 下列关于该城市微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布置浅凹绿地主要是为了绿化城市环境 B. 布置浅凹绿地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 C. 砂层和砾石层对下渗雨水净化作用明显 D. 土层和砂层对下渗雨水净化作用较明显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 图示区域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大小与土壤入渗率有关,绿地的入渗率最高,可蒸发水分充足。坡地其次,停车场是水泥地,入渗率最低,可蒸发水分最少。所以实际蒸发量是浅凹绿地>坡地>停车场,D对。A、B、C错。
2. 若其他条件相同,图中坡地入渗率状况是降水强度越大,径流快,入渗率越小,A错。降水时间越长,入渗率越大,B对。土壤湿度越大,入渗率越小,C错。土壤粘度越大,水不易下渗,入渗率越小,D错。
3. 该城市微规划布置浅凹绿地主要是为了增加下渗,减少城市内涝,A错。城市地表硬化,水土流失问题少,B错。砾石层对下渗雨水净化作用差,C错。土层和砂层对下渗雨水净化作用较明显,D对。
过去,在崇山峻岭中,交通线顺山势盘旋,这种迂回展长的路线叫展线。现代高铁则是逢山开道,遇沟架桥。2017年12月6日,我国首条穿越秦岭山脉的西成(西安至成都)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该线路桥隧比(桥梁隧道占全线的比重)高达94%,西安到成都仅需4小时。从此,蜀道之难不再“难于上青天”。左图为穿行在某低山中的“灯泡”型展线,右图为西成高铁某段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 图中的“灯泡”型展线
A. 降低了线路坡度 B. 减轻了地质灾害
C. 提高了列车速度 D. 增加了施工难度 5. 西成高铁桥隧比高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有
①缩短线路距离 ②保护生态环境 ③节约建设成本 ④保证运营安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西成高铁沿线
A. 经过的地形区有渭河平原、秦岭、大巴山脉、四川盆地 B. 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地方剧种有秦腔、昆曲、川剧、评剧 D. 地方特色美食有羊肉泡馍、水煮鱼、大盘鸡 【答案】4. A 5. B 6. A 【解析】
4. 图中的“灯泡”型展线,交通线顺山势盘旋,降低了线路坡度,增加了长度,A对。线路长增加了地质灾害,B错。降低了列车速度,C错。开凿隧道少,降低了施工难度,D错。 5. 西成高铁桥隧比高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有缩短线路距离,①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②错。开凿隧道多,增加了建设成本,③错。有利于保证运营安全,④对。B对,A、C、D错。 6. 西成高铁沿线经过的地形区有渭河平原、秦岭、大巴山脉、四川盆地,A对。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错。地方剧种没有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C错。地方特色美食没有大盘鸡,是新疆地区名菜,D错。
下图示意1982年和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注: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摹本特点是 A. 东部最密,西部昂稀 B. 中部最密,东部最稀 C. 中部最密,西部最稀 D. 东部最密,中部次之
8. 1982年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比,人口级别 A. 没有提升 B. 显著提高
C. 中部提升明显 D. 提升幅度不明显 9. 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区人口级别提高快的原心是
①临近港澳 ②基础设施好 ③经济发展水平高 ④自然增长率高 ⑤就业机会多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答案】7. C 8. B 9. D 【解析】
7. 据右图可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2010年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主要在中部地区,人口小 于50万的城市主要在西部地区,因此其人口分布的摹本特点是中部最密,西部最稀。故选C。8. 据两幅图的对比分析可知,1982年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比,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而西部提升不明显。故选B。
9. 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区人口级别提高快的原因是主要是迁入人口多,而迁入人口多的原因主要是地理位置优越,临近港澳,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等,而不是因为自然增长率高。故选D。
屋顶绿化,一般是指以建筑物或构筑物顶部平台为依托,通过一定的装置和技艺种植相应植物、建造绿色景观的一种形式。在建筑屋顶有限的特殊空间里,屋项生长的植物形成独特的生物生态学特征。而确保屋顶不满水和屋顶排水的通畅,是屋顶绿化工程的关键所在。据此并结合“屋顶绿化集水管原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关于屋顶绿化集水管原理判断确的是
A. 合成土主要功能是排水 B. 过滤层要求防止水土流失 C. 碎石主要功能是蓄水 D. 防护层要求防止主根刺穿 11. 屋顶绿化对城市环境影响的合理推断是
A. 屋顶反射率降低,城市光照减弱 B. 屋顶吸热率增加,城市气温上升 C. 屋顶蒸发量增加,城市湿度加大 D. 屋顶径流量增加,城市内涝加剧 【答案】10. D 11. C 【解析】
10. 屋顶绿化集水管原理中,合成土主要功能是生长植物,为植物提供肥力,A错。过滤层要求透水保土,B错。碎石主要功能是利于下渗、汇集排水,C错。防护层要求防止主根刺穿屋顶,D正确。
点睛:根据各层的分布位置,合成土主要功能是生长植物,为植物提供肥力。过滤层不阻止水下渗。屋顶绿化对城市环境影响是屋顶蒸发、蒸腾量增加,城市湿度加大。绿色屋顶升温
慢,城市气温下降。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交界处的塞罕坝,春季多大风,历史上曾是皇家避暑狩猎之所,后因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变为荒山秃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国土绿化。1962年,塞罕坝林场从1000km之外的黑龙江孟家岗林场运来树苗栽种,但成活率极低。随后,林场采用高床育苗(下图),使树苗成活率明显提高,栽种过程中发现南坡的成活率相对较低。经过50多年的发展,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的12%提高到如今的80%,当地的小气候得以改善,霜冻发生的频率显著减少。
林场的林下、路边蒿草茂密,可燃物多。而风大物躁,森林连片分布,一旦发生火灾,极易“火烧连营”,后采不堪设想。防火暸望员,吃住、工作都在这里,通过长年累月的细心观察,掌握了一套识别“烟”“雾”“沙尘暴”规律。
(1)说明塞罕坝林场建设初期,从孟家岗林场引进的苗木成活率低的原因。 (2)说明与平床育苗相比,寒罕坝高床育苗的优点。 (3)简述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不利条件。
(4)分析塞罕坝林场建成50多年后,当地霜冻发生频率减少的原因?你认为如何识别“烟”“雾”“沙尘暴”运动规律。
【答案】(1)距离较远,运输时间较长,苗木易失水受损导致质量下降;难以适应当地环境。 (2)增加土层厚度,提高土温,便于雨季排水。
(3)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水分条件差;暴雨频率较高,冲涮侵蚀较强,土层较薄
(4)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热容量增大,冬春季风力削弱,冬半年气温和土温较高,出现极端低温的概率减少。
“烟一般是上升状的,中间不断;雾是乳白色,会流动;沙尘暴是棕黑色,向前移动,速度快。
【解析】考查高床育苗的好处,植树造林的条件及生态效益。
根据图示分析,高床育苗增加土层厚度,利于提高土温,也便于雨季排水。南坡是阳坡,蒸发强、侵蚀强,土层较薄。植被覆盖率提高,冬半年气温和土温较高,霜冻减少。 (1)从孟家岗林场引进的苗木距离较远,运输时间较长,苗木易失水受损导致成活率下降。苗木难以适应当地环境,影响成活率。
(2)塞罕坝高床育苗能够增加土层厚度,提高土温,便于雨季排水,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3)南坡是阳坡,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水分条件差。南坡是夏季迎风坡,暴雨频率较高,冲涮侵蚀较强,土层较薄。
(4)根据材料,经过50多年的发展,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从12%提高到80%,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热容量增大,冬春季风力削弱,冬半年气温和土温较高,出现极端低温的概率减少。所以霜冻发生频率减少。识别“烟”“雾”“沙尘暴”运动规律:“烟一般是上升状的,中间不断;雾是乳白色,会流动;沙尘暴是棕黑色,向前移动,速度快。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马拉开波湖周边大部分地区年均温28℃,年降水量1 500毫米以上,为南美洲最湿热的地区之一。
(1)分别说明马拉开波湖区冬、夏半年降水都较多的原因。
(2)比较马拉开波湖湖水盐度的南北差异,并说明理由。 (3)分析马拉开波湖周边地区植被茂盛、土壤贫瘠的原因。
委内瑞拉石油工业在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主要以原油出口为主,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70%以上。全国可耕地面积约3000万公顷,其中种植面积约300万公顷,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工农业产品需要大量进口。
(4)指出委内瑞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答案】(1)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控制,降水充沛;冬半年,受东北信风影响,从海洋和湖泊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到湖泊四周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
(2)南部比北部湖水盐度低。与北部相比,南部降水多,入湖河流数量多(或流量大);北部湖区与海湾相连,盐度高。
(3)马拉开波湖周边高温多雨,水热充足,植被茂盛;生物循环旺盛,微生物分解作用强;雨水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植物根系发达,吸收强,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 (4)问题:经济结构单一,以原油出口为主;
措施: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农业、缓解农产品进口压力;由石油出口向深加工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调整工业结构,减少工业品进口;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发展旅游(或第三产业) 【解析】整体分析:东北信风来自海洋,从海洋和湖泊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到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多。马拉开波湖南部降水多,入湖河流数量多,流量大,淡水对南部稀释作用强。高温多雨地区,植被生长茂盛,养分在植物体中积累。生物循环旺盛,微生物分解作用强,雨水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
(1)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马拉开波湖盆地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属于热带地区。从海陆位置判断,北临加勒比海,位于委内瑞拉的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
(2) 该地纬度较低,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控制,降水充沛。冬半年,受东北信风影响,东北信风来自海洋,从海洋和湖泊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到湖泊四周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所以冬夏降水丰沛。
(3)与北部相比,南部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从图示水系分析,南部入湖河流数量多,流量大,淡水对南部稀释作用强。北部湖区与海湾相连,盐度高。所以湖泊南部比北部湖水盐度低。
(4)马拉开波湖周边地区高温多雨,水热充足,植被生长茂盛。生物循环旺盛,微生物分解作用强,雨水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植物根系发达,吸收强,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导致土壤中养分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