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完成书本第68页16-18题。
第15题点拨,估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把底和高分别看作3分米和2分米,估计面积大约是6平方分米。保留近似值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值。 第18题点拨,先观察盘秤上指针的位置,确定每种水果的质量,再计算。 (二)专项练习
做书本第68页第14题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计算每道题的结果。
2.观察每组算式,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发现了什么? 3.他们的大小和第二个数有关吗?有什么关系? 小组交流
说说每题的积与两个乘数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的特点:
每一组的第一个乘数都相等,第二个乘数一个大于1,一个等于1,一个小于1。 提醒:与哪个因数比较,只要看另一个因数比1大还是比1小。 变式练习
做书本第68页第15题。 独立练习,小组互批。
先让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判断每次相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判断。 (三)拓展练习
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2.17,那么它原来最大是多少? 点拨:四舍五入后是2.17,那么原来的三位小数的千分位上是几就该入1变为7,是几就该舍去变为7。
三、整体练习,拓展提高(预设9分钟)
出示练习单二 (一)选择:
1.和6.98×7.12最接近的算式是( ) ① 6×7 ② 7×7 ③7×8 2.与0.3×1.21的积相等的式子是( )。
①3×1.21 ②12.1×0.003 ③ 0.03×0.121 3、不计算,根据你的经验选择正确答案50.6×1.8( )
2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①.91.08 ②.46.05 ③.40.08
4.4.5×a ,当a大于1时,所得的积( )4.5。 ①大于 ②等于 ③小于
5. 如果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8,那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 ① 3.75 ② 3.85 ③ 3.84 (二)解决问题
1.一份报纸的批发价是2.45元,零售价是2.8元,小明星期天卖了120份报纸,这一天他盈利多少元?
点拨:盈利指零售价减去批发价的差。
2.一块梯形麦田,上底是400米,下底是500米,高是400米。如果每公顷能收小麦约4.5吨,这块麦田大约能收小麦多少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22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一个数除以小数(1)
教学内容:
课本第6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进一步培养清楚地表达思考过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3')
1.口算练习。
2.6÷2= 0.49÷7= 0.24÷6= 0.75÷25= 3.9÷3= 4÷50=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选择1-2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突出试商的方法,重点是商中小数点的位置。 2、揭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预设12')
(一)情境引入教学例10,小明的妈妈去超市购买鸡蛋,鸡蛋每千克4.2元,妈妈用7.98元能买到2千克鸡蛋吗?
提问:要求妈妈买了多少千克鸡蛋应该用什么方法?7.98÷4.2 1、自学,学生完成导学单一。
23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让学生板演到黑板上。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算式,估算结果。
(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能不能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3)怎样把小数转化成整数?依据是什么? (4)独立完成竖式,指名板演。 2.小组交流。
说说怎样算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7.98和4.2都乘10,也可以把7.98和4.2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一位,转化成79.8÷42 3.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学生自学中出现的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5')
1.基本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在书上直接填数,说说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几主要根据谁的小数位数来决定的?为什么?。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强调商里必须有整数部分,整数部分不够商1的要商0,商中小数点的位置与被除数对齐。 2、专项练习
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说说每道题错误的原因,强调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 3.应用练习
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
说说是怎么想的?渗透“路程÷速度=时间” 变式:蜗牛25分钟能爬行多少厘米?合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24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一个数除以小数(2)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页。
教学目标:
1.探索一个数除以小数时,当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少于除数位数时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分析、观察、比较、归纳,发展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
一个数除以小数时,当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少于除数位数时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时,当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少于除数位数时的计算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揭示课题。(预设 3 分钟)
1.口答 4.68 ÷ 1.2= □÷12 2.38 ÷ 0.34=□÷□ 5.24 ÷ 0.32=□÷32 1.61 ÷ 0.46=□÷□ 这样答题的依据是什么? 2.揭示课题。
引出课题:今天继续学习一个数除以小数。
二、自主学习例11(15分钟左右)
(一)自主探索(教学例11) 出示例11,读题后让生列式
25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小数乘整数(1)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5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正确率达到75%。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及合理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自主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计算方法的推导,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揭示课题。(4分钟左右)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476×12= 103×25=
说说整数乘法是怎样乘的?要注意什么?
2.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算出结果: 0.8+0.8+0.8=0.8 ×( )=( ) 3.明确课题。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1)个问题该如何列式?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引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问题。 导入: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有几种列法?
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预设:0.8+0.8+0.8= 或 0.8×3=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0.8×3其实就表示什么意思?所以可以看作( )+( )+( ),用加法竖式计算。
(2)还可以先将0.8元转化成( ),再算出结果是( )。
(3)“小数乘整数”如果列竖式计算的话,应该怎么列呢?为什么要这么列? a.相同数位对齐( ) b.末尾对齐 ( )
(4)“小数乘整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关系怎样? (5)计算2.35×3时,你现在会计算这个算式的结果吗?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 为什么这两题既可以列成加法算式也可以列成乘法算式? (2) 说说你是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小数乘整数的? (3)积的小数位数又是如何确定的? 导学要点:
先末位对齐,再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去计算,最后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一样。
三、练习(13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试一试”,利用计算器快速找出答案,进一步验证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点拨:你觉得小数乘整数时最应该注意的地方是什么?进一步强调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方法。
2.练一练第1题,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0.23= 1.48×23=
提示:其实都可以先当成148×23,再在结果的相应位置上点上小数点。 3.练一练第2题。
第2小题,0.18是两位小数,要在乘得的90左边先点上小数点,再在整数部分补上0;乘得的积是小数,而且小数的末尾有0时,通常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二)口答练习。
1.练习十第1题中的6道题。
快速得出结果的方法:先当整数来口算,再点小数点。 (三)整合练习。 1.练习十第3题。
这里闪电离小华的距离其实就是谁3秒钟走的路程? 2.练习十第4题。
可以比较路程,也可以比较汽油的升数。 (四)创编练习。
2.5×□=20,方框里可以填整数几?看来小数乘整数的结果也不一定是小数,也有可能是整数。
归纳:在小数乘整数时,根据情况积的末尾有可能会产生“0”,这时我们往往要根据小数的性质对积进行化简,因此最后的积也可能是整数。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教学反思:
3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小数乘整数(2)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应用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一个小数乘10、100、1000所引起的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数点位置的右移引起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揭题。(2分钟左右)
1.出示:
0.08 ×10 2.6×100 3.74×10 0.005×1000 7.2×100 100×0.18 2.明确课题。
今天就一起来探索一个小数乘10、100、1000所引起的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
二、自学例2、3。(15分钟左右)
1.自学例2。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3题。 5.04×10= 5.04×100= 5.04×1000= (2)观察这3题小数点位置变化的情况:
4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乘10,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 )乘100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 ( )乘1000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 从中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3)再任意举几个小数分别乘10、100、1000来验证得出的结论,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点拨:
5.04都乘了哪些数?看来只有乘像10、100、1000……这类整数时,才可以直接把小数点移到相应的位置上。
通过刚才的探索,你发现了一个怎样的规律?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吗? 2.自学例3。
出示例3。根据表中的信息,说说从表格中知道了什么? 预设:①0.351×1000=351(克) ②0.351千克=351克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把0.351千克改写成用“克”作单位的数,可以怎么办? (2)把你的想法跟同学交流交流。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 一个小数乘( )时,可以直接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 (2) 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你觉得跟什么有关系? 导学要点:
一个小数乘10、100、1000……时,可以直接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移动的位数正好跟1后面0的个数一致。
三、练习。(14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第57页“试一试”。
点拨:能不能根据今天学习的小数点移动引起的变化规律,直接移动小数点,得出结果。
2.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选一道在黑板上演示小数点移的过程,特别是小数点移动时位数不够时用“0”来不足的那种情况。 3.练一练第2题。
5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提示:先观察仔细小数点的移动情况,再想扩大的倍数。 (二)口答练习。
1.练习十第5题中的6道题。 2.练习十第6题。
提示:先思考单位之间的进率,再填空。 (三)整合练习。 练习十第8题。
点拨:两个不同的问题,各需要哪些不同的条件呢,在计算时又要注意些什么? (四)创编练习。
1.把( )的小数点去掉后,这个数就扩大了100倍,变成2.1。 点拨: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去掉是什么意思?
2.把3扩大1000,其实就是把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变成( )。 归纳:其实整数乘法中一个因数如果是10、100、1000……的,也可以用今天学的规律来做,这说明了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性。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教学反思:
6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提出目标要求。(预设2分钟)
1.交流预习作业,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 2.明确学习目标。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6分钟)
出示:例4。
提问:看了上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9.6÷3 12÷5、 5.7÷6 出示:自主学习导学单(时间:5分钟) 1.尝试完成9.6÷3。
交流自己的想法,找出错误的原因。
2.独立完成12÷5,5.6÷7,并检验计算的结果。 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要求: ① 组长组织,依次说说自己的方法。 ② 组员间相互检查并订正。 ③组长记录,组员及时补充完善。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2分钟)
7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点拨:计算小数除法你有什么体会?与整数除法比,计算时有哪些异同点? 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8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的计算规律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运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的商。 2.自主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口算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的商。尤其是位数不够时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提出目标要求。(预设2分钟)
交流预习作业,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出示: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运用规律正确计算。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6分钟)
出示:自主学习导学单 1.在小组、全班讨论交流: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归纳:通过刚才的探索,你发现了一个怎样的规律?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吗?
9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追问:能说说你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吗?
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小数应怎样做呢?(除以10、100、1000……) 2.完成例6.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小组交流,交流要求:
① 组长组织,依次说说自己的方法。 ② 组员间相互检查并订正。 ③组长记录,组员及时补充完善。
三、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0分钟)
1.基础题:完成“练一练”。
(1)独立完成第一题,说说自己是怎样想。 (2)独立完成第二题。 2.专项题:独立完成“试一试”。 提醒:你是怎样思考的。 3.整合题: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 小结:练习时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10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解答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计算方法,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提出目标要求。(预设1分钟)
明确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追问: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自主练习,交流提炼。(10分钟)
练习单:
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1)基本练习。
1.完成书本第62页第8题。
根据错误情况,相机指出,并让学生说说,在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完成书本第62页第9题。 想办法验证你的答案,确保做对。
针对学生计算中的错误情况,让学生一起分析错误原因,及时订正。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2)创编题。
1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菜市场有一种母鸡,每千克卖12.8元。王师傅带了100元钱,够买8千克这种母鸡吗?
思考:解答以上题目关键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时间:6分钟) 小组交流:
(1)组内核对,让做错的说说算法。 (2)共同分析组内错题的错误原因。
三、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7分钟)
专项练习。
1.完成书本第63页第10题下三题。 2. 完成书本第63页第11题。 3. 完成书本第63页第12题。 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提示: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特点进行计算。 3.整合练习。
1. 完成书本第63页第13题。 2. 完成书本第63页第14题。
提示:第13、14题提醒学生充分利用第一问求出结果连贯的思考。 3. 完成书本第63页第15题。 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来解答。 提问:每一步算出的表示什么? 4. 完成书本第63页第16题。 5. 拓展题。
完成书本第63页思考题。
提示:如果把甲数看作1份,那么乙数就是这样的10份,甲、乙两的和就是这样的11份。由此可求出1份数甲。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 计算时的注意点 错例
教学反思:
12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小数乘小数(1)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75%。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初步掌握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
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揭示课题。(4分钟左右)
1.用竖式计算:
0.57×23 = 2.5×44=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根据13 × 12 = 156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3 × 12 = 13 × 1.2= 1.3 × 1.2 =
说说你的想法?(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如:因为13 × 12 = 156,而1.3× 12中13缩小了十倍,所以积就要缩小十倍是15.6) 3.明确课题。
提问:我们以前学习了小数乘整数,那么 1.3 × 1.2是小数乘小数,它的结果你们说的对吗?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了(导入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自学例7。(15分钟左右)
13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明确例7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引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问题。
导入: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1)(时间:5分钟)
(1) 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 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 说说你怎么估算的? (2)哪种答案正确,说说理由。 (3) 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 导学要点:
把两个小数看作整数后,再联系积的变化规律确定得数的多少。
三、练习(13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试一试”。 2.思考:
(1) 让学生说说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2)小数乘乘法应该怎么计算?
小结方法:第一,先要把小数乘小数当作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看乘法中几位小数,就从乘得的积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第二,当乘得的积的末尾有0时,要先点上小数点,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化简。 3.(1)解决1.3×1.2=1.56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2) 练一练1、2。 学生独立完成。 怎么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提示:在积里点上小数点之后,要去小数末尾的0. (二) 专项练习。 1.练习十二第1题。
交流突出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过程。
14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练习十二第2题。
找出错误所在,分析错误原因,订正。 (三)整合练习。 练习十二第3题。 提示:估算方法可以不同。
可以把58.5元看成60元,5.2米看成5米,估算到大约300元;或者58.5看成60元,60× 5.2=312,估算到最多312元。还可以要求学生进一步比较计算和估算结果,以更好的感受估算的价值。 (四)创编练习。
根据48×67=3216,你能填一填吗? ( )×( )=0.3216 ( )×( )=0.3216 ( )×( )=0.3216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15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小数乘小数(2)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比较、概括、类比迁移的数学思维能力,初步的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积里小数点的位置。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教学难点:
数学思维方法的指导。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出示书上的挂图,交流预习作业 (1)获得哪些信息?
(2)花架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0.28×0.28= 2.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掌握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预设15分钟)
1.自主学习导学单:(时间10分钟) 探讨0.28×0.28= (1)学生尝试练习。
出现什么问题?(不够四位)怎么解决呢?在小组内讨论,找出方法。 (2)展示学生作业,集体交流
(3)说说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么办?
16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追问:你怎样点上小数点?“0.28×0.28”的积应该是几位小数。 2.总结方法。
归纳:计算小数乘小数,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识。(预设12分钟)
基础题:“练一练”
1.集体交流,重点指出: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提醒学生积的小数末尾有0时,要先点小数点,然后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简化。
专项题:练习十二第4题。
学生直接根据每栏中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确定积得小数位数。 先示范比较表中第2栏与第1栏的因数,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因数分别等于第 1栏的两个因数除以10,所以积应该等于720除以100. 整合题:练习十二的第6、7题
第7题要求说说列式时所依据的数量关系。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17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积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要求正确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积的近似值。
2.初步了解求积的近似数时表示的精确程度,理解求得积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旧知和类比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积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求近似值过程中的连续进位。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让学生说说“精确到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是什么意思? 讨论:1.9736精确到十分位是2.0,这个0能不能省略? 精确到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就是利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这个0不能省略,因为它表示20个0.1. 2.明确学习目标。
正确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积的近似值。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预设15分钟)
出示例9。
追问:谁能来说说怎样来求积的近似值? 1.自主学习导学单:
(1)用竖式计算的正确答案是多少?
(2)求近似数时要保留几位,四舍五入求近似数时要看哪一位? (3)结果后面用什么等号,为什么?
18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说说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师结合板书小结:求积的近似值,要先算出相乘的积,然后看要保留的小数的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写横式得数时,注意要用约等于。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识。(预设12分钟)
基础题:
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说说做第⑵题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专项题:
完成练习十二的第8、9、第10、第11题。
教师充分让学生说说每一题的思考过程。纠正巡视中发现的错误。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19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练习十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68页。
教学目标:
1.熟练进行小数乘小数的口算和笔算,并在计算过程中初步感知小数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提高计算的灵活性。会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经历发现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 3.以规律的寻求为切入口,引领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熟练计算小数乘小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口算
0.7×0.7= 1.1×10= 0.24×0.2= 3.5×0.1= 0.2×0.4= 0.6×5=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选择1-2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重点是小数点的位置。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
二、分层练习, 优化结构(预设20分钟)
(一)练习单一 1.基本练习:
做书本第68页第13题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2.综合练习
20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5 ÷0.75
结合学习菜单,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出示导学单:
1.自主列式,并尝试计算
温馨提示:如果把除数转化为整数,0.75应乘多少,那么被除数该作怎样的转化?要注意些什么?
2.你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并验证你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3.你认为做这类题要注意些什么? (二)组织交流
小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组织交流探索成果,初步掌握当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少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要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练习(预设10分钟)
(一)适应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提问: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2.“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与同桌交流。
提问:当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少于除数时,怎么进行转化? 3.完成70页的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3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其中的一题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十三的第6~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全班组织交流。
提问:一个数除以小数该怎么计算,特别要注意些什么? 要提醒学生验算的格式,用商乘原来的除数验算。 (三)创编题:
鸵鸟和蜂鸟分别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鸟,鸵鸟体重90千克,蜂鸟体重0.0016千克,鸵鸟的体重是蜂鸟的多少倍?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26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7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商的近似值(1)
教学内容:
课本第71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在小数除法运算中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2.在计算过程中,能有条理地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并提高的计算能力。
3.经历探索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取值。在探索的过程中,能逐步学着将已有的知识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能较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计算下面各题:
7.3×0.315(保留两位小数) 0.27×0.45(保留三位小数) 0.54÷3.6 69.01÷0.67 2. 完成后集体交流。
说说小数乘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说说小数除小数的计算方法。 3.揭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例题12(预设7分钟)
出示例12的表格,学生根据导学单独立完成。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