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核动力】201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恒定电流章末综
合检测
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功率为6 W的发光二极管(LED灯)的亮度与功率为36 W的白炽灯相当.根据国家节能战略,2016年前普通白炽灯应被淘汰.假设每户家庭有2只36 W的白炽灯,均用6 W的LED灯替代,估算出全国一年节省的电能最接近( )
810
A.4×10 kW·h B.4×10 kW·h
1113
C.4×10 kW·h D.4×10 kW·h
-3
【解析】 假设每户每天只亮灯5个小时,每户每年节电E=2×(36-6)×10×5×365
8
kW·h=109.5 kW·h.假设每户有3口人,全国有4亿户左右.节电总量为E总=4×10×109.5
10
kW·h=4.38×10 kW·h,故B正确.
【答案】 B
2.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4 V,内阻为1 Ω,电阻R1=3 Ω,R2=R3=4 Ω,电流表的内阻不计,闭合S,电路达到稳定状态后,电容器两板间电压为( )
A.0 B.2.3 V C.3 V D.3.2 V
【解析】 由于电流表的内阻不计,故电阻R2、R3被短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EI=, 解得I=1 A,故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为U=IR1=3 V,选项C正确. R1+r【答案】 C
3.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下移动时,则( )
A.A灯变亮、B灯变亮、C灯变亮 B.A灯变亮、B灯变亮、C灯变暗 C.A灯变亮、B灯变暗、C灯变暗 D.A灯变亮、B灯变暗、C灯变亮
【解析】 滑片P向下移动,滑动变阻器电阻减小,外电路总电阻减小,根据I=
ER+r知,电路电流增大,灯A因两端电压UA增大而变亮,根据U=E-Ir,路端电压变小,U=UA
1
+UB,所以UB减小,灯B电阻不变,所以灯B电流IB减小,灯B变暗.干路电流I=IB+IC,因为I增大,IB减小,所以IC增大,灯C应变亮,选项D正确.
【答案】 D
4.如图是一个将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的电路示意图,此欧姆表已经调零,用此欧姆表测一阻值为R的电阻时,指针偏转至满刻度4/5处,现用该表测一未知电阻,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1/5处,则该电阻的阻值为( )
A.4R B.5R C.10R D.16R
【解析】 设电动势为E,内阻为R内,满偏电流为Ig,欧姆表调零即待测电阻为零,此时由闭合回路欧姆定律有,Ig=
E4E1,测阻值为R的电阻时,Ig=.测未知电阻时,R内5R内+R5
EIg=,联立以上三式解得Rx=16R,故D项对.
Rx+R内
【答案】 D
5.如图所示,为一比较两个电源输出功率的实验电路图,两个电源的电动势分别为E1
和E2,内阻分别为r1和r2.单刀双掷开关置1或2时,调节电阻箱的阻值相同,两电源可能有相同的输出功率的是( )
A.E1>E2、r1>r2 B.E1=E2、r1>r2 C.E1>E2、r1=r2 D.E1>E2、r1 【答案】 A 6.如图所示,R1和R2是同种材料、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形的导体,但R1的尺寸比R2 的尺寸大.在两导体上加相同的电压,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 A.R1中的电流小于R2中的电流 B.R1中的电流等于R2中的电流 C.R1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大于R2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 D.R1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小于R2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 【解析】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L、导体厚度为d,则I=,R=ρ=ρ URLSLL·dρ =,则Id=,故R1、R2中的电流相等,A错误,B正确;由I=nqSv=nqLdv得,L大则v就小,Cρ错误,D正确. 【答案】 BD 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在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上,两电表为理想电表.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为I和U.当滑动变阻器向左滑动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量为ΔI、ΔU,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Ud A.I增大,U增加 B.I减小,U增加 C. ΔUΔU不变 D.增大 ΔIΔI【解析】 将定值电阻等效为电源的内阻,电压表的示数为路端电压.当滑片向左滑动到某个位置时,总电阻增加,总电流减小,由U=E-Ir知,电压表的示数增加,B项对;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量ΔU,既等于R两端电压变化,又等于等效电源内阻两端电压变化,则ΔU=R1+r保持不变,C项对. ΔI【答案】 C 8.如图所示,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池与定值电阻R0、滑动变阻器R串联,已知R0=r,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r.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端向b端滑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B.电源的输出功率先变大后变小 C.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变小 D.定值电阻R0上消耗的功率先变大后变小 【解析】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端向b端滑动时,外电路电阻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当滑片位于b端时,r=R外,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选项A对,B错;当把定值电阻R0看做电源内阻时,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a端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 2 由a端向b端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变小,选项C对;由P=IR0知,定值电阻R0上消耗的功率变大,选项D错. 【答案】 AC 第Ⅱ卷 (综合应用) 3 评卷人 得分 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18分) 9.(2014·广东理综,34(1))某同学设计的可调电源电路如图(a)所示,R0为保护电阻,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闭合电键S. ①用电压表测量A、B两端的电压:将电压表调零,选择0~3 V挡,示数如图(b),电压值为________V. ②在接通外电路之前,为了保证外电路的安全,滑片P应先置于________端. ③要使输出电压U变大,滑片P应向____端滑动. ④若电源电路中不接入R0,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________的风险(填“断路”或“短路”). 【解析】 ①由图(b)知电压表0~3 V挡的最小分度为0.1 V,故由“十分之一”估读法可得读数为1.30 V.②因外电路并联在AP间,要使外电路接通时获得的电压最小以保证电路安全,应使滑片P先置于A端.③输出电压U等于A、P间的电压,故P向B端滑动时A、P间获得的电压增大,输出电压增大.④当P滑到B端时,若输出电路所接负载的阻值极小,则电源就有可能被短路. 【答案】 ①1.30 ②A ③B ④短路(每空2分) 10.(2014·安徽理综,21)某同学为了测量一个量程为3 V的电压表的内阻,进行了如下实验. (1)他先用多用表进行了正确的测量,测量时指针位置如图1所示,得出电压表的内阻 3 为3.00×10 Ω,此时电压表的指针也偏转了.已知多用表欧姆挡表盘中央刻度值为“15”,表内电池电动势为1.5 V,则电压表的示数应为________V(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为了更准确地测量该电压表的内阻RV,该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的电路图,实验步骤如下: 4 A.断开开关S,按图2连接好电路; B.把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滑到b端; C.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零; D.闭合开关S; E.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3 V位置; F.保持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R0的阻值使电压表指针指到1.5 V位置,读出此时电阻箱R0的阻值,此值即为电压表内阻RV的测量值; G.断开开关S.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有: a.待测电压表 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 000 Ω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 Ω d.电阻箱:最大阻值9 999.9 Ω,阻值最小改变量为0.1 Ω e.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 Ω,阻值最小改变量为0.1 Ω f.电池组:电动势约6 V,内阻可忽略 g.开关,导线若干 按照这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①要使测量更精确,除了选用电池组、导线、开关和待测电压表外,还应从提供的滑动变阻器中选用________(填“b”或“c”),电阻箱中选用________(填“d”或“e”). ②电压表内阻RV的测量值R测和真实值R真相比,R测________R真(填“>”或“<”);若 RV越大,则 |R测-R真| 越________(填“大”或“小”). R真 【解析】 (1)由图1知所选用的倍率挡为“×100”,故在该倍率下多用表欧姆挡的内阻R=15×100 Ω=1 500 Ω.由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为U=1.53 3×3.00×10 V=1.0 V. 1.5×10+3.00×10 3 ER+RV RV= (2)①本实验测电压表内阻的实验原理为“恒压半偏”,即实验中要求电路中bP间电压恒定不变,则在不移动P的情况下调节R0时就要求bP间总阻值恒定.而并联电路中总阻值取决于小电阻,即滑动变阻器bP间的阻值比RV小得越多,相对误差越小,故滑动变阻器选用总阻值较小的c.因在实验中需调节R0使电压表由满偏至半偏,则R0的最大值应不小于电压表的内阻,故只能选用d. ②在实际调节R0的过程中,由于bP间的阻值增大,故电压表半偏时bP间实际电压已大于电压表的满偏电压,即此时R0两端电压大于RV两端电压,故R测>R真.当RV越大时R0越大,调节R0时bP间总阻值变化越小,bP间电压越趋近于恒定,相对误差越小. 【答案】 (1)1.0 (2)①c d ②> 小 评卷人 得分 三、计算题(共3小题,共54分) 5 11.(16分)大气中存在可自由运动的带电粒子,其密度随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可以把离地面50 km以下的大气看做是具有一定程度漏电的均匀绝缘体(即电阻率较大的物质);离地面50 km以上的大气则可看做是带电粒子密度非常高的良导体,地球本身带负电, 5 其周围空间存在电场.离地面l=50 km处与地面之间的电势差约为U=3.0×10 V.由于电场的作用,地球处于放电状态.但大气中频繁发生雷暴又对地球充电,从而保证了地球周围电场恒定不变,统计表明,雷暴每秒带给地球的平均电荷量约为q=1 800 C.试估算大气电阻率ρ和地球漏电功率P.(已知地球半径r= 6 400 km,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 本题中把50 km厚的漏电均匀绝缘体视为一个导体,其长度为50 km,横截 5 面积为地球的表面积,所加电压为U=3.0×10 V 则由题意得I==1 800 A qtU3×10513R== Ω=×10 Ω I1 8006lρl又由电阻定律R=ρ= S4πr2 1623 4×3.14×?6.4×10?××102 64πrR12 得ρ== Ω·m≈1.7×10 Ω·m 3 l50×10 地球漏电功率为P=UI=3×10×1 800 W≈5×10 W 128 【答案】 1.7×10 Ω·m 5×10 W 12.(18分)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E=5 V,内阻r=2 Ω,定值电阻R1=0.5 Ω,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范围为0~10 Ω.求: (1)当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为多大时,电阻R1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是多少? 5 8 (2)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多大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是多少? (3)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多大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最大功率是多少? E2R1 【解析】 (1)定值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P1=IR1=2,可见当滑动变阻?R1+R2+r? 2 E2R1 器的阻值R2=0时,R1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为P1m=2=2 W. ?R1+r? (2)将定值电阻R1看做电源内阻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则电源的等效内阻r′=R1+r=2.5 Ω,故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2=r′=2.5 Ω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功 E2 率为P2m==2.5 W. 4r′ 6 11.(16分)大气中存在可自由运动的带电粒子,其密度随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可以把离地面50 km以下的大气看做是具有一定程度漏电的均匀绝缘体(即电阻率较大的物质);离地面50 km以上的大气则可看做是带电粒子密度非常高的良导体,地球本身带负电, 5 其周围空间存在电场.离地面l=50 km处与地面之间的电势差约为U=3.0×10 V.由于电场的作用,地球处于放电状态.但大气中频繁发生雷暴又对地球充电,从而保证了地球周围电场恒定不变,统计表明,雷暴每秒带给地球的平均电荷量约为q=1 800 C.试估算大气电阻率ρ和地球漏电功率P.(已知地球半径r= 6 400 km,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 本题中把50 km厚的漏电均匀绝缘体视为一个导体,其长度为50 km,横截 5 面积为地球的表面积,所加电压为U=3.0×10 V 则由题意得I==1 800 A qtU3×10513R== Ω=×10 Ω I1 8006lρl又由电阻定律R=ρ= S4πr2 1623 4×3.14×?6.4×10?××102 64πrR12 得ρ== Ω·m≈1.7×10 Ω·m 3 l50×10 地球漏电功率为P=UI=3×10×1 800 W≈5×10 W 128 【答案】 1.7×10 Ω·m 5×10 W 12.(18分)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E=5 V,内阻r=2 Ω,定值电阻R1=0.5 Ω,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范围为0~10 Ω.求: (1)当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为多大时,电阻R1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是多少? 5 8 (2)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多大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是多少? (3)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多大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最大功率是多少? E2R1 【解析】 (1)定值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P1=IR1=2,可见当滑动变阻?R1+R2+r? 2 E2R1 器的阻值R2=0时,R1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为P1m=2=2 W. ?R1+r? (2)将定值电阻R1看做电源内阻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则电源的等效内阻r′=R1+r=2.5 Ω,故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2=r′=2.5 Ω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功 E2 率为P2m==2.5 W. 4r′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