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实验4-3 含氯消毒液性质、作用的探究
一、选择题
1. 自来水养金鱼时,通常先将自来水日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 A.利用紫外线杀死水中的细菌 B.提高水温,有利金鱼生长 C.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D.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答案:D 解析:
解答:自来水常用Cl2做消毒剂,Cl2溶于水会与水反应生成HClO,HClO是强氧化剂,影响金鱼的生长,而HClO见光能分解,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氯气与水的反应、次氯酸的强氧化性等,题目难度不大。
2.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二氧化氯(Cl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由此可判断二氧化氯( ) A.是强氧化剂 B.是强还原剂 C.是离子化合物 D.分子中氯元素为-1价 答案:A 解析:
解答:ClO2中氯元素为+4价,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用于消毒、食品保鲜。
分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熟练掌握根据化合价变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3.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的是( )
①漂白粉②苯酚③水玻璃④硫酸钠⑤烧碱⑥亚硫酸钠⑦胆矾⑧硬化油⑨Vc A.除④⑦⑧外B.除④⑦外
C.除⑥⑦⑧外 D.全部易变质 答案:A 解析:
1
解答:苯酚和亚硫酸钠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漂白粉、水玻璃、烧碱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只有硫酸钠、胆矾和硬化油在空气中是稳定的。
分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在空气中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4. 一定条件下新制的氯水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能使HClO的浓度增大的是( ) ①CaCO3(固)②AgNO3(1 mol·L)③蒸馏水 A.①② B.② C.②③ D.① 答案:A 解析:
解答:Cl2+H2O=H+Cl+HClO
加 ①:CaCO3+2H=Ca+H2O+CO2↑,酸性H2CO3>HClO;加②:Ag+Cl=AgCl↓,平衡移动;加③:平衡移动,但HClO的浓度降低。
分析:本题考查氯气与水反应的可逆反应平衡的移动影响因素,熟练掌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5. 常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某学生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变质的是( )
A.石蕊B.硝酸银
C.亚硫酸钠 D.氯化铝 答案:D 解析:
解答:Cl2溶于水会部分发生下列反应:Cl2+H2O=HCl+HClO。HClO可使石蕊氧化褪色;HCl跟AgNO3反应:AgNO3+HCl=AgCl↓+HNO3;Cl2氧化Na2SO3即Cl2+Na2SO3+H2O=2HCl+Na2SO4;Cl2不跟AlCl3反应。
分析:本题考查氯水中复杂的成分组成,熟练掌握氯气与水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6. 2003年,全国发生了严重的非典型肺炎疫情,消毒液一时成为抢购商品。“84”消毒液是市售主力军,其商标注明:①本品为无色液体,呈碱性,②使用时加水稀释,③可对餐具、衣物消毒,可漂白浅色衣物。其有效成分是( )。 A.CH3CH2OH B.KMnO4 C.NaClO D.C6H5OH
+
2+
+
-
+
-
-1
2
答案:C 解析:
解答:根据无色溶液可排除KMnO4,根据对餐具、衣物消毒,可漂白浅色衣物可排除CH3CH2OH和C6H2OH,所以答案选C。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推断,根据对“84”消毒液的性质叙述判断其有效成分,熟练掌握次氯酸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二氧化氯(Cl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由此可判断二氧化氯( )。 A.是强氧化剂 B.是强还原剂 C.是离子化合物 D.分子中氯为负1价 答案:A 解析:
解答:选A。ClO2中氯元素为+4价,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用于消毒、食品保鲜。 分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常见氧化剂和常见还原剂的判断,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8. 某学生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为使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右图的装置,对此,下列有关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正极,b为负极;NaClO和NaCl B.a为负极,b为正极;NaClO和NaCl C.a为阳极,b为阴极;HClO和NaCl D.a为阴极,b为阳极;HClO和NaCl 答案:B
3
解析:
解答:电解氯化钠溶液时,阳极是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的过程,阴极是氢离子的电子生成氢气的过程,为使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所以一定要让氯气在d电极产生,所以d电极是阳极,c电极是阴极,即a为负极,b为正极,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了利用电解NaCl溶液的产物制取消毒液的装置,题目难度不大. 9. 浓盐酸与次氯酸钙能发生如下反应:
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用贮存较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①CO2 ② HCl ③水蒸气 ④O2中的(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A 解析:
解答:选A。浓盐酸易挥发,故可能有HCl气体,漂白粉中含有CaCO3,故与盐酸反应产生CO2
分析: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漂白粉的成分以及变质的原理,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10. 在制Cl2的反应中,若0.048 mol RO
-4
与 100 mL 12 mol/L的盐酸恰好完全反
应,得Cl2标准状况下体积2.688 L,在还原产物中R的化合价为( )。 A.+4 B.+3 C.+2 D.0 答案:C 解析:
解答:设在还原产物中R的化合价为n。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是
2688L=0.12mol,由
22.4L/mol-
于盐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又因为RO4 中R的化合价设+7价,所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0.12mol×2=0.048mol×(7-n),解得n=+2,答案选C。
分析:本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该题主要是训练如何利用电子的得失守恒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的,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
11. 用氯气消毒的水常有异味,长期食用氯气处理过的食物可能导致人体摄自食物的不饱和脂肪酸活性减弱,产生活性毒素,对人造成潜在危害。约从40年代起,国外就有用ClO2来消毒饮用水的。ClO2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这个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1 C.1∶2D.2∶3 答案:B 解析:
解答: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4价,得到1个电子;Na2SO3中S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升高到+6价,失去2个电子,所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答案选B。 分析:本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该题主要是训练如何利用电子的得失守恒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的,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2. 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糯米中的淀粉一经发生水解反应,就酿造成酒 B.福尔马林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但不可用来消毒饮用水 C.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D.室内装饰材料中缓慢释放出的甲醛、甲苯等有机物会污染空气 答案:A 解析:
解答:选A。A项淀粉水解首先生成葡萄糖,并不生成乙醇。
分析:本题考查淀粉、蛋白质的性质及生活中有毒的物质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甲醛、甲苯等有机物有毒会污染室内空气。
13. 2008年5月17日,在“5. 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现场,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防疫人员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当时他们正在喷洒“含氯消毒液”.“含氯消毒液”中的“氯”在这里指的是( ) A.元素 答案:A
解析:物质的宏观组成是指元素.故选A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5
分析:了解元素的概念及应用范围是解题的关键
14. 湿润的KI-淀粉试纸接触某气体而显蓝色,该气体中可能有( ) ①Cl2②NO2③H2S④SO2⑤HCl⑥溴蒸气 A.①③④ C.①②⑥ 答案:C 解析:
解答: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将I氧化为I2,从而与淀粉溶液作用,使试纸显蓝色。
分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桂良恶应用,熟练掌握淀粉碘化钾试纸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5. 在实验室利用浓盐酸和MnO2制氯气,制备装置中应安装分液漏斗而不能使用长颈漏斗,有关理由叙述错误的是( ) A.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B.便于控制加入盐酸的量 C.长颈漏斗不便于添加液体 D.尽量避免HCl挥发到空气中 答案:C 解析:
解答:分液漏斗的作用是防止氯气扩散,防止浓盐酸挥发,可以控制浓盐酸的加入量;长颈漏斗可以添加液体,但不能控制加入量,易造成氯化氢和生成的氯气气体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室中氯气的制取方法,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分液漏斗和长颈漏斗的区别。
16. 下列对氯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氯气的密度是3.17 g·L B.实验室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l2
C.液氯不导电是非电解质,氯水能导电是电解质 D.湿润的氯气遇二氧化硫其漂白性减弱 答案:C 解析:
解答:标准状况下,氯气密度为71 g·mol÷22.4 L·mol=3.17 g·L;氯气溶于水
-1
-1
-1
-1
-
B.①②⑤ D.②④⑤
6
分析:了解元素的概念及应用范围是解题的关键
14. 湿润的KI-淀粉试纸接触某气体而显蓝色,该气体中可能有( ) ①Cl2②NO2③H2S④SO2⑤HCl⑥溴蒸气 A.①③④ C.①②⑥ 答案:C 解析:
解答: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将I氧化为I2,从而与淀粉溶液作用,使试纸显蓝色。
分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桂良恶应用,熟练掌握淀粉碘化钾试纸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5. 在实验室利用浓盐酸和MnO2制氯气,制备装置中应安装分液漏斗而不能使用长颈漏斗,有关理由叙述错误的是( ) A.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B.便于控制加入盐酸的量 C.长颈漏斗不便于添加液体 D.尽量避免HCl挥发到空气中 答案:C 解析:
解答:分液漏斗的作用是防止氯气扩散,防止浓盐酸挥发,可以控制浓盐酸的加入量;长颈漏斗可以添加液体,但不能控制加入量,易造成氯化氢和生成的氯气气体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室中氯气的制取方法,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分液漏斗和长颈漏斗的区别。
16. 下列对氯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氯气的密度是3.17 g·L B.实验室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l2
C.液氯不导电是非电解质,氯水能导电是电解质 D.湿润的氯气遇二氧化硫其漂白性减弱 答案:C 解析:
解答:标准状况下,氯气密度为71 g·mol÷22.4 L·mol=3.17 g·L;氯气溶于水
-1
-1
-1
-1
-
B.①②⑤ D.②④⑤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