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燕《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2025-04-29

《比的应用》 教学设计 科翔小学 徐海燕

教学内容:课本第4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准备: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2。(1)出示例2: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说说自己对题意的理解。

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生自由回答)

(4)生独立解决,小组交流。 汇报(预设):

① 500÷5=100(ml) 100×1=100(ml) 100×4=400(ml) ② 500×(1/1+4)=100(ml) 500×(4/1+4)=400(ml) ③ 解:设浓缩液是x毫升,水是4x毫升。 x+4x=500 x=100 4x=4×100=400(ml)

(生自由汇报想法,补充完善)

总结:把一个总数按一定的比来分配,可以把各部分数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出每一份;也可以把各部分数的比转化为总数的几分之几,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前一种方法用整数除法、乘法解决问题,后一种方法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5)如何检验解答结果是否正确?。

总结: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2、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补充练习: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某班下午要开座谈会,需要从这袋糖果中选出红糖和绿糖共30颗,再搭配一些水果,拼成果盘,可以按怎样的比例选择呢?(小组合作解决,填写下面表格) 组数糖果的总颗数红、绿糖的比红糖的数量绿糖的数量

130 230 330 4 30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第2题。(由两个数的比迁移到三个数的比。) 2、练习十二第2、4、5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延伸:

甲数和乙数的比是2:3,乙数和丙数的比是4:5。甲数和丙数的比是多少?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①500÷5=100(ml) 100×1=100(ml) 100×4=400(ml) ②500×(1/1+4)=100(ml) 500×(4/1+4)=400(ml)


徐海燕《比的应用》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幼儿教资国考《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预测卷5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