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只有一个地球 课时 1 教学时间 10.24 总课时 40 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课件、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导入,明确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今天我们要展开学习的《只有一个地1、学生明确目标。 球》一文以科学小品文的形式,采用举例 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分别从教师谈话导入 “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地球的资 源十分有限”、“人类无法移居的事实”发出“人类应保护地球”的号召,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设开门见山,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计?、默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释。 意 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图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宇航员(图片)、遨游、遥望、晶莹透亮、水蓝、和蔼可亲、半径、 一叶扁舟、恩赐、甚至、再生、生态、基地、火星(图片)、月球(图片) 1、学生默读,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释。 学生汇报。 设计意 图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出示自学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自学指导一:理解句子 (?)为什么作者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在量词的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小? 小结:这一段从三个方面介绍地球:一是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二是地球的大小。三是人类生活的陆地在地球中的比例。这一段主要是强调它的小,说明我们要更加爱护它。 自学指导二:?理解句子 (?)请找出第四自然段的关联词语,理解句与句之间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比较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a.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了吗? b.再说?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单击课前预习--答问辅导--问题?、?、?。 问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 问题?:矿产资源为什么不能不加节制地开采? 问题?:人们毁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药品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小结:这一段从两个方面介绍地球的资源1、指名读句子,理解:为什么作者把地球比?母亲和摇篮?体会在量词的使用上的不同?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结合关联词,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全班交流课前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理清文章层次,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关注文题的作用。 情况,一是地球的自然资源形成困难,如果对矿产资源不加节制开采,资源必将越来越少。二是人类生活需要的某些资源本来可以不断再生,因为人类滥用化学药品,破坏生态,给人类带来威胁。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保护自然资源。 设计意 图 四、 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通过自读,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为细读作准备 引言:通过上面的学习及你的课前搜集内容,你知道什么是“生态灾难”吗?能举例说说嘛? 投影展示:表明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我国的环境状况) 全班交流:生态灾难,并学习作者说明文的举例说明。 一些说明方法。 设计意 图 板书设 计 教学 巩固拓展练习,加深认识。 太空遥望 渺小相片周资源有限 只有一个地球 别无去处 精心保护 精彩之处: 同学们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交流讨论。 反 不足之处: 思 对文章的中心句,还需结合文章,进一步体会、感悟。 课只有一个地球 课时 2 教学时间 10.25 总课时 41 题 教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学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目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课件、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一、 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设计意 图 教师活动 1、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你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学习目标。 开门见山,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二、 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自学指导一 (1)自读1~2自然段,思考: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2)练习朗读,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 自学指导一 (1)自读1~2自然段,思考: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2)练习朗读,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 设计意 图 三、 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出示自学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3~4自然段。 (1)思考:地球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请同学们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画出重点句、关键词语,然后谈自己的理解。说话时要按课文的先后顺序。) (2)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考虑: 地球的特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 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a.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资源会越来越少。 b.重点理解这两句话,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投影。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就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 自学指导三 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3~4自然段。 (1)请同学们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画出重点句、关键词语,然后谈自己的理解。说话时要按课文的先后顺序。 (2)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考虑:地球的特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 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a.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资源会越来越少。 b.重点理解这两句话,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投影。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就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 理清文章层次,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关注文题的作用。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积累优美的语言。
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引导学生从这几处考虑: a.科学家证明,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 b.去火星和月球的设想也是不可能的。 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做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 自学指导三 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引导学生从这几处考虑: a.科学家证明,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 设计意 图 四、 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设计意 图 通过自读,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为细读作准备 我们这个地球既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这个地球,我们都行动起来,谢谢保护地球的标语吧! (可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 巩固拓展练习,加深认识。 板书设 计 太空遥望 渺小、自然资源有限 只有一个地球 别无去处 精心保护 精彩之处: 教学生在品读中体会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学习了一些说明方法。 学 反 不足之处: 思 对重点语句的体会还需进一步的品析、感悟。 ????课题 14鹿和狼的故事 课时 1 教学时间 10.28 总课时 42 教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目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标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教学重点 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让学生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是本课教学的重教学难点 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故事导入:? 板书:狼的故事? 谈话:同学们,你们都爱听故事吧,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狼的故事吗?在这些故事中你觉得狼是一种学生听故事,初步感知故事内什么样的动物呢?你觉得应该怎样容及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对待它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 新的课文《鹿和狼的故事》,在这篇课文中你们将会对狼有不同的认识,并懂得新的道理。(板书完整:鹿和狼的故事) 设计意 图 了解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二、 1、请学生读阅读提示,说说这篇课文要学习什么??(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你从这篇课文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将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3)、你还知道类似的故事吗?讲给大家听。)(4)、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学生读阅读提示,初步了解 内容。 2、学生自学课文。 阅读示,初读文。?设计意 图 借助预习提示,自主学习课文。 三、2、世纪中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检查没林间,狼是鹿的大敌,美国罗斯福的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四千只鹿出总统决定由政府雇猎人去消灭狼,森 自学林中的鹿成了宠儿,大量繁殖,十万只鹿开始啃食树皮,植被。结果森林效中的植被吃光了,鹿大量死亡,疾病流行,枯黄的森林中只剩下八千只病果。 鹿在苟延残喘。?3、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1、说说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引导学生概括课文讲 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学生说说文中感受最深的部分。 设计可以通过图片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能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意 图 内容,关注文题的作用。?1、引导学生结合思考提示: 四、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深入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2、学生分作交流讨论 学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3、汇报 4、什么原因使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假如你就是当时的狼或鹿你想对罗斯福说 习,么道理? 理解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样的结果的?假如你就是当时的狼或鹿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 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剧下降。) 5.汇报思考题: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课文4.什么原因使森林“宠儿”造成这些什么? 的内容。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 可以通过图片让5、全班交流,懂得故事揭示的学生有一个直观道理。 的认识。从而能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 够从整体上感知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6、结合板书回顾全文,加深对全文内容,关注文题的作用。? 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文章中心的理解。 设计意 图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留心和探究身边事物的习惯。 板书设 计 14鹿和狼的故事 狼吃鹿-----消灭狼------鹿吃植被-----林毁鹿死 精彩之处: 结合课件学生很直观的对生物界之间的联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教学反 思 不足之处: 还应该加强阅读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课题 教学目标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课时 1 教学时间 10.29 总课时 43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 2、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 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生字、课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上课伊始,应出示单元知识树。并明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1、通过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你是否感受到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如果我们人类不珍惜自然资源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生自由交?、学生交流人类不珍惜自然流、讨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西资源会带来的不良后果。?雅图的土地上,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 的留恋和眷顾,感受一下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 设计意 图 和学生玩古诗接龙的游戏,一起背诵一些写山的诗句,激发兴趣。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美国印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美 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 “神圣”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这识。 片土地是神圣的”?(仅留作悬念, 不必回答) 设计意 图 为感知全文作铺垫 1、请同学们各自放声把课文读一遍,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自告奋勇,分段试读。 三、大 教师随机指导易读错的字词的组汇读音。 互相指正纠错,互相报,教 同桌对读,指导。 师点2、默读思考,理清文脉 拨 默读课文,想一想西雅图的信中都讲了哪些内容? (土地是圣洁的──大地和人的关系──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热爱大地)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什么地方读明白了,什么地方还没读明白,做好标记。 设计意 图 感情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五、 课堂小结,单元回 归 ?、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1、学生放声读课文,想课通过反复品读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句,让学生整体2、默读思考,理清文脉。 感知全文内容,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关注文题的作用。 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找找答案。 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1、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 设计再读全文,再现画面,使学生完全融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 意 图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总写: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 善待河水 分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植物 总结: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精彩之处: 同学们能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受到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不足之处: 还应该加强阅读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课题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课时 2 教学时间 10.30 总课时 44 教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 学目标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生字、课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大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展开学习,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 爱护家园的重要性。 设计意 图 和学生玩古诗接龙的游戏,一起背诵一些写山的诗句,激发兴趣。 二、自学指1、默读全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导,合问题。 作探究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与后面1、默读全文,自己质疑。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重复的,可留等后面解决) 设计意 图 勾画、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正确识记理解生字词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课文的哪些段落讲到了“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 (2、3自然段) 2、学生读2、3自然段,共同交流难理解的句子。(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3、回应课题,再读全文 (1)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为什么说“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因为大地拥有着各种有利于生命成长的物质,人类的生命才能得以生存、延续。)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的含义。 (3)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诵。 1、引导学习2、3段 2、学生读2、3自然段,共同交流难理解的句子。(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3、回应课题,再读全文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答案,以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利用有感情朗读回到课文整体加深理解。 设计意 图 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四、课堂小片土地,但我们头顶是同一片生活在地球上,每一片土结,单元回蓝天,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地都是那么神圣,那么怎归 虽然我们脚踩的不是同一?、小结:我们共同 每一片土地都是那么神圣,那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 住这片圣洁呢? 设计意 图 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 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沙滩 耕地 山脉 河流 青草 绿叶 花朵 麋鹿 骏马 雄鹰 溪流 河水 木舟 (共同家园、热爱、保护) 精彩之处: 学生能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体会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眷恋。?教学反 思 不足之处: 还应该加强阅读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课题 16、青山不老 课时 1 教学时间 10.30 总课时 45 教1、认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学目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课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本组课文围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这一主题所选编排的四篇课文,我们 已经学习了3篇,同学们已深深地感受到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义,了解了人们为此5而作出的努力,文章。?今天,在这节课上,我们将一起去认 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就在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设计意 图 明确目标,导入课文。 二、 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思考下列问题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个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 迹?这个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设计意 图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引导学生学习1-5自然段 (1)“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1)展开想象,这是怎样的一 三、 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个奇迹? 去年冬天,他 大组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汇报,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2)说说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展开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体写到了这一奇迹? 教师电视机。2、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点拨 个奇迹? (2)自读课文1-5自然段,说说课造奇迹的?找出文中相应语句 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体会。 迹? 2、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找出文中相应语句。 (大环境——险恶。小环境——艰苦。) 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老的”。 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 图 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听老师结合板书总结全文,学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课堂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小结,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单元山是会老的! 回归 四、 理清文章层次,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关注文题的作用。学习作者说明文的一些说明方法。?? 设计意 图 总结谈话,回归整体。 板书设 计 教学反 思 景观引入: 杨柳、波浪、波光 大环境 16青山不老 背景介绍: 小环境 巨大贡献 补充 参观 我的感悟: 青山不会老的 生命的意义 人生的价值 精彩之处: 能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了大自然的美景。?不足之处: 还应该加强阅读的训练,进一步感悟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回顾·拓展四 课题 课时 1 教学时间 10.31 总课时 46 教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 学2、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目3、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标 教学重点 通过回顾,懂得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的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 教学准备 生字、课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 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环保,四篇课 文:《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 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和《青山不老》的文体还是蛮丰富的,有说明文,有演讲稿,有记事的,有写人的。引导思考:如何从自身做好环对于环保这个主题,大家已经很熟保。 悉,因为它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做好却是引人深思的。 设计意 图 二、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交流平台自学指导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日积月累自学指导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过渡:)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抽生背诵。 (2)自由吟诵日积月累中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幻灯片)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谈从内容方面的收获。 (2) 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指名背诵。 (4)自由吟诵日积月累中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5)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明确游戏方法与规则让学生知道怎样说清楚,怎样评得有效?? (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成语故事自学指导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学习成语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谈谈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设计教学循序渐进,遵循了学生的学习规则, 放手让孩子自己思考, 留足意 图 了空间, 让学生自主学习, 受到教育。 三、 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交流平台自学指导点拨: 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日积月累自学指导点拨: 总结学法 1、在学习过程中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读积累,结合理解感悟语句的意境,并练习背诵。 3、1、成语“竭泽而渔”来源于历史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意不作长远打算;而应该从长计思是说地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保议、合理规划。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根据学生实际,难理解的名句进行趣味性操练:同桌?互说。??? 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这是1999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意思是:人类在破坏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在毁灭着自己,要拯救人类自己的生命,唯一的途径就是拯救地球,减少破坏。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正如人类只有一次生命。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只希望留存这方寸之地,给子子孙孙以耕种之用。意味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保护好现今的土地。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意思是:人类生存的资源是有限的,却需要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因此要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不能随意浪费、破坏。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意思是说要共同行动起来,一起来珍惜、爱护有限的自然资源,不破坏、不毁坏,共同营造绿色家园,确保生命成长。 成语故事自学指导点拨: 1、成语“竭泽而渔”来源于历史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而应该从长计议、合理规划。 2、重点理解“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这句话,体会晋文公话中蕴含的深意: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目光短浅,而应该目光长远,从长计议。 设计意 图 2、重点理解“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这句话,体会晋文公话中蕴含的深意: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目光短浅,而应该目光长远,从长计议。 在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的同时,教师适当的予以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