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说课稿

2025-04-30

《丰碑》说课设计

语言与情感同步 工具共人文齐飞

一、教材分析

《丰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用朴实的语言叙述了风雪交加的长征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而牺牲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虽然相对于学生耳熟能详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飞身堵枪眼,他的牺牲稍显平凡,但在作者的笔下依然熠熠生辉。经过认真阅读文本,我觉得这篇课文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侧面烘托的表达方法。文章的主人公是军需处长,但文章却用了大量的笔墨细致地描写了将军的神态和动作,有力地烘托起了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二是情感上欲扬先抑,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单元训练的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感知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

2、体会文章“烘托”的表达手法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军需处长的“悲壮”和将军的情感变化。 要达成教学目标,必须突出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难点在于:深刻理解“丰碑”的含义,领会“烘托”的表现手法。 二、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理应回归语文,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的根本,离开了语言文字人文性便成为空谈。本课教学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的重点词句进行品读赏析,透过文章质朴的语言深入文本,走进人物内心,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把握文本内容,领悟文章情感,并读练结合,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教学设计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的课堂教学活动将这样展开: (一)情境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文中故事与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为此,我激情朗读《长征》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梳理学过的有关长征的文章,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作基础,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板书“丰碑”,学生谈谈理解,补充“碑者,悲也”,确立本课的情感基调,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品读文本——一言一语悟真情

有了情境做铺垫,学生进入文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难从文中找出“丰碑”指的是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虽然这一理解并不深刻,却是解读文本

1

《丰碑》说课设计

的切入点,

1.树立“丰碑”,领悟处长的情 找准了切入点,我引导学生直入重点段——即集中描写军需处长的第七自然段。让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整体感受一种悲的情绪。学生可能会说感到悲伤或悲痛。仅仅是悲伤或悲痛吗?我引导学生继续研读课文,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穿着的词句。议一议: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教师进行点拨,让学生抓住“单薄破旧、贴”等词语,感受他穿着的单薄。随机补充军需处长的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质疑:作为掌管整个部队给养的长官,他穿得如此的单薄破旧说明了什么?他冻僵时为什么那样镇定、安详?这一环节为文章补白,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展开合理想象,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品读中明白:军需处长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从而在学生心中初步树立起一座高大的丰碑形象。再指导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用沉重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突出了教学重点。

2.烘托“丰碑”,揣摩将军的心

然后,我话锋一转:本文的主人公是军需处长,课文为什么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将军?一石击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知道,将军是让军需处长形象变得更加高大丰满的重要烘托。那如何让学生明白“烘托”这种写法呢?

首先我让学生抓住描写将军的段落,画出表现将军情感变化的重点词句。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比较阅读来揣摩将军的内心世界。如“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和“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同样是“愣”,但“愣”的原因是否一样?传达的感情是否一样?让学生抓住这些词句重点品读,设身处地的揣摩将军的内心世界。从而理清将军的情感变化,明白文章的叙述顺序。

接着,出示一组填空训练:

将军由忧虑变得坚定是因为( );将军由愤怒变得敬仰是因为( )。这组训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更由此让学生领会到写将军是为了烘托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突破了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有了“烘托”的概念。再指导学生举一反三,放手让学生体会文章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进一步夯实本课训练的重点——“烘托”的表达方法。有了对文本充分的品读体验,学生再来根据将军情感的变化而读进行朗读就变得容易多了,如:“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敬了一个

2

《丰碑》说课设计

军礼”这个句子,准确的传达出将军复杂心情,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其中的震惊、自责和敬仰。而“胜利如果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个句子就不能读得过于昂扬,而要深沉而坚定。才能表达出军需处长的牺牲给部队带来的无穷精神力量,表达出军需处长牺牲的“悲壮”。

理解了文本的内容,把握了文本的情感,再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几对词语的妙用。比如“严峻的考验”与“脸色严峻”以及“抽动”与“抖动”, 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真正一言一语悟真情,使学生情感与文章达成和谐统一。同时也积累和训练了学生的语言。 (三)情动辞发——读写结合升感情

在将军情感的变化中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的烘托下,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了,为把无字之碑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教育,我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情动辞发,为他“树碑立传”:去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假如老将军重回云中山,为军需处长建立纪念碑,他会写下什么?假如是军需处长家乡的人们来到纪念碑前,又会说些什么?假如我们在座的同学也来到碑前,又会有什么感想呢?所谓“有口皆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表达方式中真情流露崇敬之意,内化文章的教育因素。 (四)联系拓展——情真意切情未了

最后,为有效拓宽语文课堂,播放红军爬雪山的悲壮场面。让学生明白,丰碑在红军队伍中随处可见。也因为有了许多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丰碑”,才铸就了长征的胜利,才有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豪迈。整节课也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旋律中缓缓降下帷幕,留给学生无穷的回味和思考。

以上教学设计,浓缩在这份板书中: 四、板书设计

22 丰碑

碑 悲伤 树碑立传 者 悲痛 有口皆碑

悲 悲壮 也板书说明: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因此,我认为板书的设计不应过分追求形象,而应浓缩文章之“神”,为此,我以“碑者,悲也”作为文章情感基调,让学生的情感随着文本阅读由悲伤至悲痛,最后达致悲壮。升至与文章的和谐统一。又以“碑”字唤起学生语文知识积累,也为扩展文本提供契机。板书

3

《丰碑》说课设计

朴素实用,意味深长。 五、设计特色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语言是文章的血肉。我用朴实的课堂,不仅让学生在文章中得“意”,还要让学生得“言”。本课教学,我把《长征》旋律贯穿全课,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进行品析,透过质朴的语言,进入到作者的心灵深处,从而达到在语言中领悟感情,在阅读中发展语言,整课教学立足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营造浓浓的语文味,体现语文的本色。最终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4


《丰碑》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湘雅医院感染管理进修总结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