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一中高2014级高三第二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A市某地铁站,王女士将空矿泉水瓶投到“饮料瓶回收机”中,随后,在“手机话费、一卡通充值、优惠券”等“返利”方式中,王女士选择了“0.1元手机话费”。饮料瓶回收后会实现“瓶到瓶的循环”,即可加工为再生瓶,进入市场流通。这一“互联网+回收”的模式 ①倡导循环经济理念,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②决定消费方式,提升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③创新商品价值实现方式,促进绿色消费 ④创造消费动力,引导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这一“互联网十回收”的模式实现了“瓶到瓶的循环”,倡导了循环经济理念,提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①正确;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这一“互联网十回收”的模式并不决定消费方式,②不选;材料中的空矿泉水瓶经过这一模式实现了再生利用,这说明“互联网十回收”的模式创新了商品价值实现方式,促进了绿色消费,③正确;这一模式并不能创造消费动力,也不能引导产业结构不断升级,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2. 家用旅行车越来越多地走进百姓家庭。某品牌家用旅行车 的供求曲线变化如右图所示(D代表需求曲线,S代表供给曲线)。不考虑价格等其他条件,下列直接影响右图中供给曲线变化的可能因素是
A. 物流成本增加导致钢材价格上升
B. 股市上涨增加了人们的投资理财收入
C. 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致使孩子出生数量增加
D. 工程师开发出用于家用旅行车生产的更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器 【答案】D
【解析】物流成本增加导致钢材价格上涨,致使旅行车造价上升,需求减少。故A项与题意不符;股市上涨增加了人们投资理财收入,人们会把更多资金投向股市,从而会抑制旅行车的需求量,导致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减少,故B项与题意不符;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致使孩子出生数量增加,能家庭带来负担,会抑制旅行车后需求量,故C项与题意不符;工程师开发出用于家用旅行车生产的更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器,会刺激消费扩大需求,增加供给,故D项与题意相符;正确选项为D。
3. 2017年1月10日,我国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宣布,该公司已具备圆珠笔笔头“笔尖钢”的批量生产能力,未来两年将有望占据国内市场,替代进口。“硬币钢”、“电工钢”、“耐候钢”、“笔尖钢”的陆续问世,为去产能背景下的钢铁行业乃至“中国制造”升级大大提了气,这表明
A. 中国制造的“圆珠笔头”将占据国际市场 B. 中国制造在核心技术方面不断地取得突破 C. 我国钢铁行业在去产能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D. 自主创新将会有效缓解钢铁产业库存压力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产和消费中的供给侧改革的知识点。A不合题意,中国制造的“圆珠笔头”仍然存在竞争压力,占据国际市场,说法绝对。B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中国制造在核心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C不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我国钢铁行业在去产能方面取得明显成效。D不合题意,自主创新可以改进新生产钢材的质量,不会有效缓解钢铁产业库存压力。 故答案:B
4.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2016年8月11—13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贬值幅度达4.66%。美元持续升值有利于扩大中国商品出口的优势,但会增加我国对外投资的压力
②2011年至今,我国煤炭价格持续下跌,有人据此建议下调电力价格,原因是电力和煤炭作为互补商品价格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③中共中央连续11年发布“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对种粮农民实施直接财政补贴,这种
财政补贴政策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④2017年3月1 日,国务院公布《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明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发挥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美元持续升值有利于扩大中国商品出口的优势,但不利于我国对外投资,①正确;电力和煤炭不是互补品,②错误;对粮农民实施直接财政补贴,这种财政补贴政策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③正确;公布《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明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是要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不是要发挥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从材料关键词分辨财政的作用:看到财政支持社会保障、社会公共服务类的材料,一般可认定为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看到财政支持某类产业、行业建设类的材料,一般可认定为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看到财政政策、税率调整等一类的材料,一般可认定为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用的作用。
5.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法总则。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个人信息。此举旨在
①明确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维权的法律依据 ②有效遏制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 ③发挥人民大会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④不断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切实保护公民合法利益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民法总则关于公民个人信息方面的明确规定,旨在明确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维权的法律依据,①正确;材料中民法总则的相关规定能有效遏制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②正确;此举不是为了要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③不选;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说法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不能说政府的权力或公民的权利“扩大”或“缩小”。政府的权力或公民的政治权利是由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其范围也是法定的。近年来的高考题相继出现类似的迷惑项,需引起注意。
6.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播出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权力需要监督的思考。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加强党内监督有利于
①强化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 ②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③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④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党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党内监督也不是法律监督,①不选;加强党内监督有利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②④正确;材料中的党内监督是党内部之间的监督,不是党对政府的监督,加强党内监督与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无关,③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我国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它负责“行政”工作;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它负责“执政”领导。不能把政府的“行政”看作是“执政”,也不能把党的“执政”看作是“行政”。
7. 为了促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某地进行了“河长制”的探索,从多个层面提出了系统要求。
“河长制”成为治水行之有效的制度,是因为它
①最大程度整合了党委和政府的执行力,弥补了多头治水的不足 ②克服了单一部门行政权限不够的限制,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能 ③利于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 ④通过对行政权力进行全面的制约监督,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提高行政效率的知识点。①符合题意,“河长制”的推行最大程度整合了党委和政府的执行力,弥补了多头治水的不足。②符合题意,“河长制”的推行确实克服了单一部门行政权限不够的限制,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能。③不合题意,不属于决策的问题。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行政监督。 故答案:A
8. 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见字如面》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从这一现象中可以体味到 ①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应该与时俱进地发展 ③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取决于其传播的广度 ④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根基,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通过书信带领人们重温记忆,汲取养料,这说明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正确;书信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②不选;通过电视节目来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这说明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取决于其传播的广度,③正确;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并不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文化传播的手段与文化传播的途径不同。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及大到政治经济活动小到家庭聚会等,而文化传播的手段在现代主要是大众传媒。在做题中这二者绝对不能混淆。
9. “羽毛跨越性别、年龄和文化,每片脱落的羽毛背后,都讲述着鸟儿成长的故事。每一次的蜕变,都是温暖、成长、转化的过程”。一位艺术家用从动物园以及私人鸟舍收集而来的各种美丽的羽毛,进行了一系列充满创意的创作,雕琢出了一幅幅生动而有趣的作品。(见下图)。这表明
①发扬课堂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如利用语文课欣赏中华好诗词;利用历史课带领学生领略我国杰出的历史人物,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通过设专栏、办板报,利用学校广播站、络教育平台等载体,介绑、宣传、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和巾华传统美德;
③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娱、体育活动。(答出其中两条即可)
【解析】本题以党中央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特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辩证否定观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对人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延续民族文化血脉能为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延续民族文化血脉能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延续民族文化血脉有利于我们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角度进行说明。 (2)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否定观的原理来回答。考生可从题目中的观点有其合理性,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必须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题目中的观点又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对传统文化中消极的、不合理的因素进行否定,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要提出自己的态度,即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既要坚守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在坚守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和不断创新的角度进行说明。 (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要发散思维,从发扬课堂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多种渠道介绍、宣传、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开展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娱、体育活动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