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钩: 下笔梢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写戈钩关键是要保持一定的弧度,太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如图:
例:民、氏、成、我。
36
第三课 卧钩、横折弯钩、竖折折钩的写法 卧钩: 下笔稍轻,先向右下(笔画由轻到重),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如图:
例:心、必、志、思。
横折弯钩: 下笔写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尔后圆转向右写横,到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注意弯处要圆转,下面的横要平,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例:九、几、凡、旭。
37
竖折折钩: 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再顿笔折向左下写竖钩。注意竖钩既不能太直,也不能太斜,钩要小。如图:
例:弓、马、鸟、引。
38
第四课 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向右钩
的写法
横撇弯钩: 下笔写短横,转折处略顿笔后写短撇,接着笔尖不离纸写小弯钩,钩的方向往左上。如图:
例:除、院、都、那。
横折折折钩: 下笔写短横,右边稍高些,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短横,再折向左下写弯钩。注意最后的弯钩要稍有弧度。如图:
例:乃、奶、仍、扔。
39
竖提(又称向右钩): 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如图:
例:长、民、良、衣。
40
一年级校本教材
硬笔书法教材
1
编写说明
教育部在《关于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中国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于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汉字书写的美学价值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因此,写字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文化的理解,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
《语文课程标准》也对于不同学段的写字教学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我们开展以“硬笔书法教学”为基础的“书法教育”,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加强写字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 我们以硬笔书法教育为抓手和切入口,使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有步骤地掌握书法知识技能,发展写字的感知、欣赏、表现、创造等能力,接受书法艺术熏陶,提升文化艺术修养。
俗话说:“字如其人”。我们提出“端端正正写字,
2
堂堂正正做人”。在书法教育中,以人为本,鲜明人文色彩,突出人文价值,重在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册书重点介绍书法入门知识及基本笔画的特点、写法。
本册教材编委会成员: 主 编:齐孝云
副主编:王天庆 王玉萍
编 辑:惠静宜 张玉玲 赵丽梅 李雪梅 李铁刚
3
目 录
第一章 学习书法的意义- - - - - - - - - - 6 第二章 学习书法的基本技法
第一节 写字的姿势- - - - - - - - - - - - 10 第二节 写字握笔的方法- - - - - - - - - - 13 第三节 写字的运笔过程- - - - - - - - - - 16 第四节 笔顺规则- - - - - - - - - - - - - 18 第三章 基本笔画的写法及应用
第一节 点的写法- - - - - - - - - - - - - 20 第二节 横的写法- - - - - - - - - - - - - 22 第三节 竖的写法- - - - - - - - - - - - - 24 第四节 撇的写法- - - - - - - - - - - - - 26 第五节 捺的写法- - - - - - - - - - - - - 28 第六节 提的写法- - - - - - - - - - - - - 30 第七节 折的写法- - - - - - - - - - - - - 31 第八节 钩的写法
第一课 横钩、横折钩、竖钩的写法- - - - 33
4
第二课 竖弯钩、弧弯钩、戈钩的写法- - - 35 第三课 卧钩、横折弯钩、竖折折钩的写法- -37 第四课 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向右钩- - -39 第九节 其它笔画的写法
第一课 竖弯、横折弯、横撇的写法- - - - 41 第二课 竖折折撇、横折折撇、横折提- - - 43 附字表 (152字)- - - - - - - - - - - - - 45
5
第七节 折的写法
折大体有横折、竖折、撇折、斜折4种。 横折: 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转折处稍驻后向右上微昂转而向下顿笔,然后,提笔直下最后回锋收笔。注意折要一笔写成。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如图:
例:日、只、回、田。
竖折: 下笔写竖(有长、短之分),顿笔后向右写横,收笔较重。注意竖要直,横要平,一笔写成。如图:
例:山、凶、画、区。
31
撇折: 下笔写短撇,不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上写提,注意折处要顿笔,收笔要出尖。如图:
例:去、云、参、私。
斜折(又称撇点): 下笔写撇,不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下写长点,右上回锋收笔。注意上部撇和下部长点的角度要恰当。如图: 例:女、始、如、好。
32
第八节 钩的写法
第一课 横钩、横折钩、竖钩的写法 横钩: 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注意钩不宜太大,要把力量送到笔尖。如图:
例:皮、欠、买、卖。
横折钩: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折向下,有时稍稍向左倾斜一点,到起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方钩出,一笔写成。如图:
例:习、司、句、匀。
33
竖钩: 下笔写竖,到起钩处,稍停向左上钩出,出尖收笔,钩的尖角约为45度,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如图:
例:小、水、寸、示。
34
第二课 竖弯钩、弧弯钩、戈钩的写法 竖弯钩: 起笔与竖画相同,行笔至折笔处,圆转向右平移,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要圆滑不能有棱角。如图:
例:儿、元、见、也。
弧弯钩: 下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收笔要出尖。书写时下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如图:
例:了、子、手、象。
35
笔画 起笔 行笔 收笔 字 例
火 半 盖 首 长点:起笔轻,行笔渐用力向右下长按,行笔应慢一些,顿后向左上回带收笔。 例:以、头、不、食。
21
第二节 横的写法
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横、短横、斜横之分。
长横:向右下呈45°角落笔,后顿笔,逐渐提笔,使笔画由粗渐细的均匀行驶,行笔接近右端时,边行笔边逐渐加力按笔,使笔画由细渐粗,接近终端,略向右下方顿笔回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
例:上、下、五、土。
22
短横: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上方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收笔时顿笔回锋,笔画稍向右上仰。
例:三、二、王、天。
斜横:写法同长横,只是左低右高的斜度稍大些。
例:七、戈、斗、伐。 笔画 起笔 行笔 收笔 字 例
七 戈 斗 伐 23
第三节 竖的写法
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
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竖画在左,多用垂露竖,在中间或在右侧,多写悬针竖。除此之外,均属短竖的范围,因为短竖在汉字结构中分布的位臵不同,所以,它的形态各异。
垂露竖:下笔时用力按笔,稍顿后略提笔行笔, 垂直向下较轻,行至下端后用力顿笔回锋收笔。垂露竖要写得挺拔有力。
例:个、川、书、开。
悬针竖: 同垂露竖,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露锋不宜过长过细。
24
例:十、平、丰、半。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见下图: 例:口、旧、土、士。
25
第四节 撇的写法
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捺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平撇)之分。
斜撇(又称长撇):起笔稍顿,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最后迅速提笔出锋,整个笔画中
间部分略向右弓。如图: 例:人、八、入、友。
竖撇:起笔下顿,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整个笔画呈弧形。如图:
例:月、用、舟、风。
26
短撇(又称短直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运笔要明快锋利。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
例:生、禾、失、朱。
27
第五节 捺的写法
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平捺、反捺之分。
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且略微向右上方滑行,呈一小弧弯状,然后,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顿笔,转向右逐渐提笔出锋。斜度多为45°。如图:
例:大、夫、火、木。
平捺: 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右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多用于“走之旁”。如图:
例:之、边、这、近。
28
反捺:由长点变化而来,有时做长点的写法;有时在长点的尾部略向左下作势。一个字中出现两笔捺,要有一笔用反捺。如:“余”、“茶”等字。有时为取姿态,单独用反捺,如:“女”、“秧”等字。写法同长点。(此处不做图示)
29
第六节 提的写法
提(又称挑):起笔用力向右下顿笔,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要轻而疾,出锋收笔。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如图:
例:江、地、级、虫。
30
第九节 其它笔画的写法 第一课 竖弯、横折弯、横撇的写法 竖弯: 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如图:
例:四、酉、西、尊。
横折弯: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写短横,收笔较重。如图:
例:铅、船、设、没。
41
横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向左下写撇。注意横要稍向右上斜一点,撇要出尖,一笔写成。如图:
例:又、水、永、承。
42
第二课 竖折折撇、横折折撇、横折提的写法
竖折折撇: 下笔写斜竖,略顿笔折向右写短横,再顿笔向左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例:专、传、砖、转。
横折折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一小短横,最后折向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例:及、延、廷、建。
43
横折提: 下笔写短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再顿笔向右上写斜提。注意提要短一些斜一些,要出尖。如图:
例:说、语、词、诗。
从上面介绍的39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可以看出,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一般是:横、竖、撇的起笔较重,点、捺的起笔较轻;转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提和钩,开始要略顿笔、稍重,尔后逐渐转为轻快,收笔出尖;撇、捺要出尖。所有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不能重描。这些笔画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化,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多观察,把笔画形状写准确。
44
附例字:(152字)
主、义、六、文、小、怕、安、农、火、半、盖、首、以、头、不、食、上、下、五、土、三、二、王、天、七、戈、斗、伐、个、川、书、开、十、平、丰、半、口、旧、土、士、人、八、入、友、月、用、舟、风、生、禾、失、朱、大、夫、火、木、之、边、这、近、江、地、级、虫、日、只、回、田、山、凶、画、区、去、云、参、私、女、始、如、好、皮、欠、买、卖、习、司、句、匀、小、水、寸、示、儿、元、见、也、了、子、手、象、民、氏、成、我、心、必、志、思、九、几、凡、旭、弓、马、鸟、引、除、院、都、那、乃、奶、仍、扔、长、民、良、衣、四、酉、西、尊、铅、船、设、没、又、水、永、承、专、传、砖、转、及、延、廷、建、说、语、词、诗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