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201X届高三月考
地理试题 09.10
一、选择题(24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亮跑。”重温童谣,回答1~3题:1.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恒星、行星、卫星 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 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2.童谣中出现的天体属于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⑤总星系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
3.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图1是“沿北纬38o纬线亚欧大陆东岸地区的剖面示意图”,图中a、b为低空等压面。读图回答4~5题。
4.图示季节,甲地的天气特征是A.炎热干燥 大陆 海洋 B.高温多雨
C.寒冷湿润
b D.寒冷干燥甲 a 5.图示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天山雪线达一年中最高 B.巴西高原草木一片枯黄C.北印度洋海水向东流动
图1 D.江苏各地盛行西北季风
图2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30度,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在东半球。据此完成6~8题。
6.此时,B点的地方时是( )A.4时 B.8时
C.10时 D.14时
7.此时,B点位于( )
A.晨线,昼长8小时 B.昏线,昼长8小时
C.昏线,夜长8小时
图2
D.晨线,夜长8小时
8.该日,下列地点最先见到日出的是( )A.成都 B.昆明 C.新加坡 D.新西兰
图3是“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10.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A.地壳张裂作用 B.地层沉陷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作用 图3
读图4“年降水量与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按纬度分布图”回答11~12题11.A纬度带年降水量多的原因是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②受信风带控制
③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 ④锋面、气旋活动频繁 ⑤锋面、反气旋活动频繁 ⑥高压和锋面活动频繁A.①④ B.②⑤C.③④
图4 D.①⑥
12.A纬度带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比E纬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A.A纬度带海洋表面降水比E纬度多B.A纬度带海洋带表面蒸发量比E纬度小
C.A纬度带陆地面积比E纬度大,A纬度带河流注入淡水多D.A纬度带陆地面比E纬度大,E纬度带西风强盛
砂岩 岩浆岩 洞穴 石灰岩 岩浆岩
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7年12月11日顺利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执行中国2007至2008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当中山站的各项工作步入平稳轨道后,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综合队将乘坐“雪龙”号再次启程前往中国南极长城站。读图5,完成13~14题。
13.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4. 若某科考队员于某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
在M地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当他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 A.19小时 图5 B.21小时
C.22小时 D.24小时
读图6“黄河流域图”回答15~18题15.黄河凌汛发生的地区是 A.发源地至①地段 B.①至②地段
C.②至旧孟津地段 D.③至入海口地段
16.①以上黄河源头的水源主要靠 A.雨水补给 B.地下水补给 C.湖泊水补给 D.冰川融水补给 图6 17.黄河在②处河流特征是 A.水流湍急,输沙能力强 B.含沙量大,流量增加 C.水流平缓,流量增加 D.汛期长,结冰期短
18.黄河下游在九十年代发生了比较比较的断流现象,其主要原因是①流域内不合理用水 ②全球气候变暖 ③下游为地上河,河流渗透严重 ④泥沙淤积,河床抬高⑤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④
图7表示某一时刻地面(a线)和大气上界(b线)的太阳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据图完成19~20题。 19.形成图中a、b两线太阳辐射强度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正午太阳高度 B.大气状况
C.地面状况 D.人类活动
20.人类大量燃烧煤炭,会使( ) A.①部分增大 B.②部分缩小
图7
C.③部分增大 D.③部分缩小
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雅丹地貌。读“雅丹地貌示意图”8,回答21~2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