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树先锋 夯实基础解民忧
----新厂村党总支创先争优活动经验做法
一、 村基本情况
耈街乡新厂村位于昌宁县东北部,国土面积70.57平方公里,地处三洲五县结合部,距县城42公里,东与本乡阿干村山水相连;南与凤庆县诗礼乡毗邻;西与本县的漭水镇隔江相望;北和大理州永平县水泄乡划河为界,是典型的贫困山区村之一。全村辖31个村民组,现有人口3510人,村党总支下设四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32人。全村有耕地面积5036多亩,其中水田569多亩、旱地4467多亩。一直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帮助下,我村严格按照创建先进党支部的要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跟进,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为目标,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力争带领广大党员、群众齐争创优,开创产业快速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发挥“村两委”核心作用。 村党总支坚持高标准、选能人、用强手的工作要求,协助把好村干部人口关,从入党积极分子、致富能手中选出工作能力强和责任心强,并且具有开拓精神的后备干部进入党支部班子,对村委班子进行优化结构,注重发挥村级配套组织作用,建立和完善党建维护稳定、计划生育、经济发展等制度。明确各自责任,
- 1 -
真正做到:工作有领导、工作有计划、工作有落实。党总支在组织建设、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
三、“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
村党总支作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示范村,继续创先争优,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扎实开展村“创先争优”活动。
1、及时召开村“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部署工作,并邀请乡领导干部参加会议作指导;
2、通过印宣传单、出黑板报、制作宣传栏等方式,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3、积极配合上级抓加强党建工作、提高村干部工作和理论水平;
4、开展党支部、党员星级评定量化活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评定,并对创建工作建言献策,使创新活动得到广泛好评。
四、党员队伍不断扩展
村党总支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结合“争创”活动,以“五个好党组织和五星共产党员”为内容,狠抓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首先,突出党建工作,设立了党务公开栏,及时将总支工作情况和自身建设情况定期公开,并能广泛听取、征集群众对党务公开的意见,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建设。同时密切联系群众,结合实际确定每位党总支成员联系2―3名党员、每位党员联系1―2名入
- 2 -
党积极分子或生活困难群众,向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村上优秀青年入党意愿高涨,村党组织每年吸纳新党员不少于六名。
五、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一)村总支带头示范,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群化建设持续推进。村党总支带领干部群众始终坚持发展农业不放松,扎实肯干,做了大量 “实打实”的工作。
1、以短效收益促进长效利益,党支部、烟草合作社根据我村资源优势和地理环境,大力动员群众种植烤烟,积极推广种植示范基地。同时聘请专家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协助烟农解决生产中的一些困难。2011年全村种植烤烟2400亩,总收入约600万元,实现人均收入1581元,2011年全村发展新烟农136户,目前初步计算可创收益84万元。为了使烤烟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村支部进组入户,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向规模化方向探索,实现村民本村就业。
2、种植业是多数村民的主要发展方式,但找准种植什么作物能增收是一大难题,我村产业党支部想尽办法帮助村民找适合经营的种植项目。2011年全村共计种植泡核桃320亩,按当前价格,将来可增收入 260 万元,实现人均增收750 元左右。
- 3 -
3、加强养殖业发展力度也是让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由于2010年下半年养殖市场行情幅度较大,很多养殖大户都放弃有养殖的念头,全村党员实行一人联系5至10户群众,维持养殖业发展。2011年第一季度已出栏育肥猪500头,仔猪200余头。据现在的状况预计年底可出栏肥猪3000头,仔猪2500头,创收可达350万元。同时,由党员带头创办纯种黄山羊养殖基地,年初结合县招商局共建立养殖大户3户。现全村共存栏520余头肥羊,年底每头育肥羊约收益1000元,共计创收52万元。
4、利用劳动力资源,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环节,今年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利用信息平台,计划有序劳务输出500人次,就地就近务工300人次,为了使这些务工人员能获得更好地效益,村两委邀请乡有关部门技能培训师来村集中进行技能指导,还定期开展技能知识阅读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我村务工人员的整体职业技能水平。初步估计2011年劳务输出收入达350万元。
5、以地方产业收入推进长效效益为基础,村党支部重视茶叶产业发展。我村现有茶园1350余亩,但至今未建一处茶叶加工厂。2010年冬党总支部通过引进外商来村投资,现流转茶园300余亩,准备年底新建茶叶加工厂一处,对摘采的茶叶进行深加工,增加茶叶附加值,逐步提高茶农的收入。
- 4 -
6、在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的同时,继续加大我村个体工商户、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前期党支部经统计,我村有个体工商户60余户,运输车辆30余辆,预计这些常规产业收入约360万元。
(二)上争下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活动开展以来,村党总支团结带领全村人民群众,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向下酬工酬劳,通过不懈的努力,确保完成多项惠及全体村民的基础设施建设。1、为方便村民通行和保障村民通行安全,2010年年初开始,对全村竹麻箐、上刺、下刺、新寨、汪家组及“立尾岗”等公路进行扩修,同时对蚂蝗箐、山头两条村民小组公路进行拓宽硬化,总投资210万元,自筹资金36万元;2、通过村党总支带头协调,全体村民参与的村级民主治理机制,组织修建了自来水工程一处,彻底解决了阿度路集镇及140余户村民多年的吃水困难,为村民干旱期间放水灌溉提供了便利;3、由于河边、马鹿塘组部分村民耕种田地的灌溉大沟被“昌永二级公路”隔断,交通不便,村支部通过项目支持和自筹新架新厂大河至岔河坡输水管道一条,有效解决了两个村民小组的灌溉问题。
(三)步步为营,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2010年以来,按照乡党委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要求,我村相继完成村委会办公及活动场所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整治工作。通过“一步一脚印”推进新农村建设,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村庄之间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热情空前高涨。参加农村
- 5 -
合作医疗3450人,参合率达98%以上,有效地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看病难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组织形象,顺应了民意、凝聚了人心。
(四)树文明新风,提文明素质。针对农民日夜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村党总支组建了农家书屋,涉及到政策、法规、科技等各类报刊书籍达两千多种,配备专职管理员,为村民读书学习提供服务。
(四)积极创建,村庄和谐安定。1、村总支及时建立了村级公共安全防范体系,成立了一支由村“两委”及党员组成的义务巡逻队,配备防控器械,定期不定期组织队员对辖区街道及村组治安隐患地段进行巡逻,及时防控各类案件和调处化解矛盾纠纷,为村民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2、全村未发生信访、越级上访事件,无治安刑事案件发生,村互助小组记录齐全、各类村民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3、由于计生宣传工作到位,全村计划生育率100%,无计划外生育发生,计生奖励优惠兑现到户,育龄妇女三查率保持在98%以上。和谐创建工作取得突出成就,和谐村落、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群众和邻友爱,团结互助气氛浓厚,村民素质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五)带头陷阵,移民工作有条不紊。地处澜沧江畔的新厂村属小湾库区淹没影响区,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中的650人涉
- 6 -
及移民搬迁。村党总支深知移民工作的重要性和艰难性。为进一步开展好移民工作,村党总支带领党员干部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及时召开移民工作动员会,冲锋带头陷阵,本着“想尽千方百计、踏遍千山万水、走尽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的工作宗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彻底解决了大多数移民搬迁户的后顾之忧,移民搬迁前期工作得以圆满结束,目前该项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开展中。
近年来,新厂村以组织建设先进村为目标,围绕中心工作配班子、选干部、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充分发挥干部工作的引擎作用、党内民主激励作用、人才工作支撑作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保障化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加快实现新厂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中共耈街乡新厂村总支委员会
2011年9月20日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