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长情况1

2025-04-30

跨国公司全球增长情况及在中国的增长情况

全球十大制药巨头2007 年表现平平,全球业绩普遍滑坡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大跨国药企在中国的业绩全线飘红。数据显示各大跨国制药巨头2007 年在中国销售收入的平均增长幅度达到了20%,比2006 年高出5个百分点。个别公司在华表现远远超出我国内医药行业整体增长速度(2007 年我国医药行业完成销售收入6392.69 亿元,同比增长24.90%),如罗氏公司去年的全球销售额仅增长10%,而中国市场增幅却高达30%。诺华公司在华表现更为突出,其全球制药业销售额增幅仅6%,但在中国的销售额增幅却高达24.5%

显然,投资中国的冲动是有充分理由。面对国际市场的疲软,国际巨头只能通过拓展具有潜力的海外市场、控制成本来消化不利因素,中国市场符合这一战略调整的方向。首先,中国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中国的医药行业正在积极整理整顿,行业将步入一个良性的快速发展周期,即将实施的新医改政策可能 会给带来巨大的市场扩容,而且跨国药企在华享受自主定价等政策优势,因此跨过药企可以通过部署技术合作和营销队伍充分挖掘市场,获得丰厚回报。其次,为了弥补在国际发达市场的损失,跨国药企必需控制成本,通过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研发甚至市场推广等业务来降低成本,保持盈利。由于中国又具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先进的科研技术,因此国际制药巨头正逐步从生产转移过渡到新药筛选、临床试验等研发转移,未来将进一步发展到全面合作。

1、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2007年:从全年来看,辉瑞2007 年全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1%,为486 亿美元。净收益下跌57%,为83 亿美元。(行业分析2008)

辉瑞在美国2008年:

辉瑞公司 2008 年销售总收入为 483 亿美元,同 2007 年相比变化不大。连续 3 年销售额超过 480 亿美元,虽然这个销售额在医药企业中仍然居于榜首,但低增长率甚至零增长率远低于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长速度,为公司未来发展带来不明朗因素。

辉瑞主打产品 LIPITOR(立普妥,阿伐他汀),2008 年销售额仍然维持在 120 亿美元以上,占公司销售收入的 25%,但当该产品专利到期后,辉瑞的销售额可能出现大幅下滑,所以寻找新产品,减低对 LIPITOR 的过分依赖已成辉瑞公司当务之急。近年公司产品链中最大的增长点是抗癫痫药 LYRICA,2008 年销售额达到 25.7 亿美元,同比增长 41%。销售额超过 10 亿美元的产品有 10 个。不过有超过一半的产品增长率低于 5%或者是负增长,这令辉瑞未来的前景蒙上不少的阴影。

2009 年 1 月,辉瑞宣布收购惠氏的消息在整个医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辉瑞对此的诠释是,收购惠氏将会使公司的经营方式多样化。由于辉瑞公司出色的资产负债表和资金流动能力,合并后的辉瑞-惠氏在诸如阿尔茨海默病、肿瘤、镇痛和精神病治疗等关键领域的专利产品数量将会增加。辉瑞正在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生物制药和疫苗领域的顶级参与者。辉瑞宣布,在公司的重组计划中,生物制药将成为公司的一个重点。在此之前,2008 年,辉瑞先后收购了生物科技企业 Serenex、Encysive 制药公司和 Coley制药公司。(中国医药行业报告2009)

辉瑞2009:

辉瑞制药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制药企业,它和惠氏制药公司的兼并已经基本获得批准。2009年上半年收入达到218.51亿美元,同比下降9%;其中汇率影响达到7%。纯利润49.90亿美元,同比下降10%。2009年和惠氏公司并购后,销售可能达到740亿美圆。

辉瑞2011:http://www.zyzhan.com/news/detail/17057.html

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辉瑞制药本周二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得益于营业收入7.5%的增长,该公司今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实现了大幅增长。与此同时,辉瑞制药还上调了2011年的业绩预期。

辉瑞制药在本周二的公告中表示,在截至今年9月份的三个月内,该公司实现净利润37.4亿美元,合每股48美分,两项数据较2010年同期增幅均超过了300%。2010年第三季度,辉瑞制药的净利润为8.66亿美元,合每股11美分。

按照调整后数据计算,辉瑞制药2011年第三季度的每股净利润为62美分。与此同时,辉瑞制药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达到171.9亿美元,而2010年同期为160亿美元。此次辉瑞制药的业绩,超出了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根据FactSetResearch的调查,分析师对于辉瑞制药报告期内调整后每股净利润的平均预期为55美分,对于该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平均预期为164.3亿美元。

与此同时,辉瑞制药还宣布上调2011年的业绩预期。根据该公司的最新估计,其2011年调整后每股净利润将达到2.24美元至2.29美元的区间,而其此前给出的估计区间为2.16美元至2.26美元。另外,华尔街分析师对辉瑞制药2011年调整后每股净利润的平均预期为2.25美元。 文章链接:中国制药机械设备网 http://www.zyzhan.com/news/detail/17057.html IMS健康的数据显示,辉瑞中国2011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5.65亿美元,同比增长24.6%。 http://news.cnlinfo.net/enterprise/2011/09/15/48087.htm

2、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2001~2002年

葛兰素史克中国区总裁夏德康表示,2001年,葛兰素史克制药集团合并后在中国的销售业绩已经达到了3亿美元。http://www.chinapharm.com.cn/html/scfx/2002122101328.html

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的业绩持续增长,2002年的总销售额比2001年增长了17%,处方药部、中美史克、疫苗部及消费保健品各占51%、29%、7%及13%的份额。

http://www.people.com.cn/GB/14739/26466/32821/32822/2423787.html

2007 年:全年葛兰素史克公司销售收入为227 亿英镑,上年同期为232 亿英镑(行业分析2008)

葛兰素史克中国(含香港)区2007年销售额增幅为24%,处方药部分增幅高达30%,而全球平均增幅仅为2%; http://info.pharm.hc360.com/2008/03/110929111191.shtml

2008年:葛兰素在美国: (中国医药行业报告2009)

2008 年,葛兰素史克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表现同样强劲,其红利增加了 8%。尽管畅销药文迪雅(Avandia)的销售额下滑,但公司开始对其业务模式进行变革,并宣布了如下三个优先战略:全球业务向多元化发展、为产品提供更多的价值和简化公司的运营模式。作为葛兰素史克公司的核心业务,制药业务的周转率为 164 亿美元,增幅为 10%;消费保健品业务增长了 3%,约 400 亿美元;口腔保健和营养保健的市场份额保持了持续增长。2008 年,美国 FDA 批准的新分子实体药物和疫苗中的 17%由葛兰素史克公司获得,同一年共有 5 个产品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中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药物磷脂酶 A2 抑制剂 darapladib 和 2 型糖尿病治疗新药 Syncria。但是 2009年,葛兰素史克公司将有 2 个拳头产品失去专利保护。

葛兰素2009年:

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2009年上半年销售达到135.16亿英镑,以不变汇率计下降了3%(以英镑计增长17%),其中药品部门收入112亿英镑,减少5%。消费品部门收入23亿英镑,增加7%。在新兴市场销售增长16%,达到14亿英镑;在亚太/日本市场销售增长9%,达到13亿英镑。税后利润为26.30亿英镑,和2008年同期基本持平26.36亿英镑)。由于世界范围的流感传播,公司的疫苗事业取的了很好的成绩。

2010年:

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近期公布了2010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在美国卫生保健改革、欧洲政府方节约医疗开支,以及糖尿病治疗药Avandia安全性问题相关开支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本季度葛兰素史克公司净收益下跌3.5%,为13亿英镑(合20亿美元)。整体而言,本季度销售收入增长不到1%,为68亿英镑(合107亿美元)。据了解,本季度葛兰素史克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的销售收入分别下跌了8%和9%,为19亿英镑(合30亿美元)和14亿英镑(合22亿美元)。 http://www.meinet.com.cn:8080/colligateNews/531a0f482c058f66012c06485f650008.html

2011年:

葛兰素史克公司公布的2011年年报显示,该公司2011年销售业绩增长率超过30%,连续3年销售业绩增长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在华业务的稳步推进为该公司整体业绩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http://www.yaoxie.net/yiyao/news/show-49704.html 3、阿斯利康 2005年: 8月26日,全球制药巨头阿斯利康公司公布了2005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业绩:2005年1—6月,阿斯利康中国销售收入超过11亿元,同比增长38%,列在华跨国药企处方药销售首位。 http://info.pharmacy.hc360.com/2005/08/29082334185.shtml 2007年:

阿斯利康是全球领先的跨国制药企业,2007年公司全球营业额超过296亿美元。销售收入增幅达到12%。 http://business.sohu.com/20080320/n255803463.shtml 2007年,阿斯利康在中国(含香港)区增幅则达25%; http://info.pharm.hc360.com/2008/03/110929111191.shtml 2008年:阿斯利康在中国

阿斯利康公司全球营业额超过316亿美元,中国贡献了6亿美元。不过即便如此,阿斯利康超越了传统的对手——辉瑞、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安万特,排在了跨国制药企业中国销售的冠军位置。从2001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仅为8500万美元,到2008年,阿斯利康的销售数字定格在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近30%。而阿斯利康未来10年在中国的年增长率定在22%,这意味着在2018年,销售额将翻三番达到48亿美元。中国将是阿斯利康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http://www.dxy.cn/bbs/thread/16285988#16285988

2008年:阿斯利康在美国((中国医药行业报告2009))

2008 年,在多个关键品牌的推动下,阿斯利康的销售额增长了 3%,为 316 亿美元。阿斯利康公司的现金流非常强劲,超过 12 亿美元。其拳头产品中,可定(Crestor)、布地奈德和福莫特罗的复方制剂吸入剂(Symbicort)、思瑞康(Seroquel)和瑞宁得(Arimidex)的销售额呈上升趋势,而耐信(Nexium)的销售额却下降了 2%。公司有 11 个产品的年销售额超过 10 亿美元。新兴市场的销售额为 42 亿美元,增幅为16%。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产品的数量与 2007 年持平,但是进入Ⅱ期临床的产品数量增幅超过了 50%。阿斯利康公司最近宣布了一项重大的重组计划,到 2010 年末,该计划将为公司节省 21 亿美元的支出。

2009年: 阿斯利康2009:

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在2009年7月30日公布了公司2009年上半年业绩。公司2009年上半年销售收入156.59亿美元,和上年同期持平;纯利润38.61亿美元,增加23.2%。利润有大幅度增加。

2009年上半年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在中国的销售达到3.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是在全球增长最快的区域。公司在美国,日本的销售也获得很好的增长,均超过10%,在日本的增长达到23%;然而,在欧洲,其他新兴国家和亚太地区的销售均有相当幅度的下降。 2010年:

据了解,阿斯利康2010年的全球销售额超过330亿元,其中在中国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2010年在华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http://www.bjp321.com/info/message/20120112100502.html

4、强生公司

2007年:强生公司2007 年全年强生公司净收益下跌4.3%,为106 亿美元;销售收入增长14.6%,为611 亿美元。 2008年:

强生在美国(中国医药行业报告2009)

强生公司:2007 年,强生公司的销售额增长了 7.5%;而 2008 年,公司销售额同比却下降了 1.2%。强生公司的拳头产品中,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Remicade)的销售额增长了 12.7%,为 37 亿美元。妥泰(Topamax)的销售额增长了 11.3%,为 27 亿美元。随着促红细胞生成素市场容量的下降,阿法依泊汀(epoetinalfa、Procrit)的销售额下降了 14.7%,为 25 亿美元。由于专利到期,维思通(Risperdal)的销售额骤降37.8%,为 21 亿美元。而强生公司的渗透型缓释哌甲酯复合制剂(Concerta)的销售额增长了

21.7%,为 12 亿美元。2008 年,强生公司的消费品业务与 2007 年同期相比增幅为 10.8%,达到 160 亿美元。非处方药和营养品的销售额增长了 14.6%,达到 59 亿美元。

收购辉瑞公司的消费品业务,扣除相关的资产剥离,2008 年,强生公司的销售额增幅和运营增幅占总额的 40.2%。2008 年,强生公司的促销费用增长了 5.2%,而杂志开支下降了 19.6%。

2009年:

强生制药公司2009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到302.65亿美圆,同比下降7.3%。在美国销售下降5.9%,而在海外下降达到8.8%。从不同部门看,消费品部门销售收入为75.65亿美元,下降6.6%,其中在美国销售下降2.2%;在海外的销售下降9.9%.。药品部门销售112.78亿美元,下降11.7%;其中在美国的销售下降了12.9%,;海外销售下降9.7%。药品部门面临的困难比较大。医疗器械部门销售达到114.22亿美圆,下降3.0%;其中在美国的销售增长了2.2%,;海外销售下降了7.3%。上半年纯利润达到67.15,占销售的22.2%,下降仅3%。

本年第一季度强生公司药品业务销售收入下跌7.2%,为150亿美元;第二季度。药品业务销售收入下跌13.3%,仅为55亿美元。而强制药中国区每年的增长比例都是以两位数的速度在上升,这也充足表明了中国市场的价值所在。对于各大制药公司来说,中国机会不仅意味着市场和销售,而且让整个产业链深受裨益。

5、诺华制药

2007年:诺华公司2007 年全年,诺华公司净收益增长66%,为120 亿美元;销售收入增长8%,为398 亿美元。(行业分析2008) http://info.pharm.hc360.com/2008/03/110929111191.shtml 诺华集团的制药部分在全球的销售额增幅仅有6%,营业收入甚至出现-9%的倒退,在美国市场也因药物召回、专利药受仿制药冲击等原因,首次出现-7%的下滑,但在中国的增幅达24.5%,其中制药部分达27%,药品销售额达20亿元人民币,共有6个产品在中国销售额过亿元,其中高血压药物洛汀新更是突破了4亿元。 2008年:http://finance.qq.com/a/20090225/003555.htm 2月25日,全球制药巨头诺华公司在京公布2008年诺华全球及在华经营业绩:诺华集团2008年全球净销售额达415亿美元,同比增长9%,净收入82亿美元同比增长25%。其中,诺华中国2008年总销售额超过33亿元,比2007年增长29%。其中北京诺华制药实现32.8%的高速增长。从2004年至2008年,诺华对华投资的复合增长率为76%,总投资额已达22亿人民币,人员复合增长率为22%,目前员工总数达3500多人。

目前,诺华中国销售业绩仅占到其全球总营收的1%,销售排名尚未进入诺华全球前10位。“不过,诺华将继续加大在华投资力度,2009年有望实现销售增长30%以上。”

2009年:

诺华公司在美国(中国医药行业报告2009):诺华的系列行动为公司带来了重大变革,即重组管理机构、削减销售人员和施行以客为先计划,将美国市场划分成 5 个地区的新销售模式。2008 年,诺华公司的全球销售额增长了 10%,主要是受肿瘤和高血压系统用药销售的推动。最近获得批准的肿瘤用药 Afintor 将成为诺华公司未来的增长点。

诺华制药公司2009上半年公司的总销售下降了2%,集团的销售收入达到202.55亿美元(按照当地货币计

算,增长8%)。纯利润40.19亿美元,下降12%。在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下的2009年,能够达到这样的成果很不容易,也体现了公司的经营有可持续性,主要归功于处方药部门新产品的销售。其中处方药品部门销售达到135.48亿美元,增长12%(以当地货币计,如以美圆计仅增长3%);疫苗和诊断试剂部门销售达到4.94亿美元,下降18%(以当地货币计,如以美圆计仅下降9%);仿制药部门山道士公司销售达到35亿美元,增长4%(以当地货币计,如以美圆计下降9%);,消费品部门销售达到27.13亿美元,增长1%(以当地货币计,如以美圆计下降9%)。公司在新兴国家,如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土尔其等的销售增长都比较快,在中国的销售增长超过20%。

通过收购Alcon,Speedel,Protez,Nektar等企业或者其股份,诺华制药公司的产品方向包括治疗II型糖尿病,高血压,哮喘以及眼科疾病的药物,当然也包括抗癌药物,因为抗癌药物是很多跨国制药企业的主攻方向,包括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罗氏制药公司等。有些产品的专利到期对于药品部门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新产品的增长还是弥补了这些问题。诺华公司是跨国制药企业中唯一同时做处方药,仿制药和消费品的企业,同时还进入诊断试剂和疫苗等生物制剂领域。其他企业都曾经放弃了仿制药和消费品业务。

2010年:

Jimenez表示,诺华制药2010年将业务运营管理方式从北京总部运营转变为全国地方办事处运营方式。因该公司集中于业务重组,其2010年在华盈利增长跌至30%下方。

Jimenez 拒绝披露财务细节内容,称去年盈利仍然呈双位数增长,而且2011年可能会加强。诺华制药2010年全球销售年比增长14%至506亿美元。该公司2010年净收入增长18%至99.7亿美元。

6、赛诺菲安万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2007年:

赛诺菲-安万特公司2007 年全年净收益增长1%,为71 亿欧元;销售收入下跌1%,为281 亿欧元。赛诺菲-安万特预计2008 年公司每股收益增速将达7%。(行业分析2008)

2008年:

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在美国():

赛诺菲-安万特的总公司位于法国巴黎,是居欧洲第一位的世界性保健企业,每年净销售额的 16%以上用于研发再投资,2008 年研发投资额高达 46亿欧元。

虽然拥有如此坚实的基础,但还需要新的增长平台,因为也面临着专利药物到期的困境和研发产能下降的严峻挑战。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的新任首席执行官魏巴赫(ChrisViehbacher)曾经表示,那些市值在 150 亿欧元以下的中小型公司将成为其收购的目标,他对肿瘤、非处方药和疫苗这样的公司尤其感兴趣。2008 年,利莫那班(rimonabant、Acomplia)的失利给公司带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看到了一线曙光,FDA顾问委员会赞成决奈达隆(dronedarone,Multaq)用于治疗房扑和房颤。接下来的几年内,赛诺菲安万特公司销售最好的药物唑吡坦(Ambien)、泰素帝(Taxotere)和波立维(Plavix)将会专利期满。

2009年: 赛诺菲2009:

2009年7月29日法国赛诺菲公司公布了2009年上半年业绩。公司2009年上半年销售达到145.45亿欧元,增长6.7%。纯收入达到71.86亿欧元,增长3.2%。药品部门销售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新产品的销售,包括Lantus, Taxotere,Lovenox, Plavix, Aprovel 等,新业务包括OTC和仿制药部门。疫苗部门仅增长3.7%。 “大家都在努力扩张,整个中国医药行业的增长率为28%。”赛菲安万特中国区负责人Tom Kelly说。去年,赛诺菲安万特在中国的收入为6.86亿美元,该公司希望至2015年,收入超过20亿美元。 http://www.chinamsr.com/print.php?contentid=18472

7、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2007年:

罗氏全球销售额增长10%,在中国则高达30%;

http://info.pharm.hc360.com/2008/03/110929111191.shtml

2008年:

罗氏公司在美国(中国医药行业报告2009):

2008 年,罗氏的表现一直很出色,销售业绩的实质性增长弥补了抗流感药物达菲(Tamiflu)销售额的急剧下降所带来的损失。按照瑞士当地货币计算,罗氏在美国地区的销售额增长了 5%,而按照美元计算增长了 8%,为 360 亿美元。将达菲销售额扣除之后,按照瑞士当地货币计算,罗氏公司在美国的药品销售额增长了 10%,这一数字是全球药品销售增幅的两倍。罗氏销售额的增长主要受关键产品群,诸如肿瘤、 炎症、移植、病毒、代谢和骨科用药中的个别产品(全年销售额和增长额)的推动。罗氏全球药品销售额增幅也达到了 10%,这一数字是全球药品销售增幅的两倍。2008 年,罗氏有 12 个主要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同时,该公司还先后收购了 Piramed、Mirus和 ARIUS 公司,显著增强了公司的研发力量。

罗氏在中国:

2008年,罗氏全集团的收入456亿瑞士法郎,其中有100亿瑞郎是来自于诊断这条业务线的收入。而在中国市场罗氏诊断年增长率超过了30%。 中国市场以19%以市场份额占到了亚太市场第一位,是整个亚太市场1/3的规模。随着制药公司在美国和欧洲这些成熟市场上的销售收入下降,它们正在将目光瞄向中国等新兴市场,以寻求获得更大的销售份额。罗氏正在中国实施的科研项目大约为6个。

罗氏2009:

瑞士罗氏公司(Roche)7月23日公布2009年上半年业绩报告。2009年上半年罗氏公司纯利润大幅度下跌29%,为41亿瑞士法郎(合38亿美元),集团销售收入增长10%(以当地货币计增长9%)。利润下降和收购基因技术公司(Genentech)相关开支有关联,一次性开支达到30亿瑞士法郎。在抗癌药产品和禽流感治疗药物磷酸奥塞米韦(oseltamivir phosphate,达菲,Tamiflu)销售强劲的积极推动下,罗氏公司上半年药品部门销售收入增长11%,达到191亿瑞士法郎(合179亿美元)。

拳头产品结直肠癌治疗药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上半年销售收入增长29%,为31亿瑞士法郎(合29亿美元)。抗肿瘤药利妥昔单抗(rituximab,MabThera/Rituxan)上半年销售收入增长8%,为31亿瑞士法郎(合29亿美元)。乳癌治疗药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赫赛汀,Herceptin)上半年销售收入增长10%,为26亿瑞士法郎(合24亿美元)。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治疗药物ranibizumab(Lucentis)上半年销售收入增长21%,为5.73亿瑞士法郎(合5.36亿美元)。

今年甲型H1N1流感全球肆虐为罗氏公司Tamilfu(达菲)的销售增长起了推动作用,因为所有国家都进行了达菲的国家储备。2009年上半年,流感治疗药物达菲的全球销售收入激增203%,达到10亿瑞士法郎(合9.35亿美元)。罗氏方面表示,日本和欧洲地区的需求增长是本品销售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此外,公司还指出,达菲的销售存在可变性,2008年的销售曾经大幅度下降,不过其依然是罗氏公司未来增长的重要产品。

业界分析师普遍认为,收购基因技术公司后,罗氏将获得10个新分子实体在研药物,这无疑将大大增强公司未来的发展实力。罗氏公司的业绩和它比较早的介入生物技术产业有很大的关系。

另据了解,在公布上半年业绩的同时,罗氏公司上调了全年收益预期。罗氏公司表示,收购基因技术公司产生的协同效果将比预期更早实现,包括巩固制造网络、行政管理能力合理化等。罗氏表示,到2011年前公司年节约资金有望达到10亿瑞士法郎(合9.35亿美元),预计2009年和2010年核心每股收益将达到两位数增长,之前其预计增速将维持2008年水平。

8、默沙东 2008年:

默沙东在美国(中国医药行业报告2009)公司:

即使在收购先灵葆雅之前,默沙东就已经拥有了一条非常强大的研发线。此前,双方就合作生产两个降血脂“重磅炸弹”药物 Zetia 和 Zetia 与辛伐他汀组成的复方制剂 Vytorin。默沙东计划向 FDA 提交急性心力衰竭、头痛和高血脂用药的三项新药申请,并努力扩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加德西(Gardasil)和带状疱疹疫苗 Zostavax的适用人群,使雷特格韦(Raltegravir、Isentress)能够成为治疗艾滋病的一线用药,开发西他列汀(Sitagliptin、Januvia)新的固定剂量复合制剂和雷特格韦、西他列汀和二甲双胍组成的新的复方制剂。2008 年,由于福善美(Fosamax)专利到期,该公司确实损失了可观的销售额。 默克

2009年,默克9月以4000万美元收购苏州泰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1月其旗下业务部门默克雪兰诺对外宣布,公司计划在北京建立一个全球研发中心,未来4年将投入1.5亿余欧元(约合人民币15亿余元)用于建设该研发中心。

根据医药市场权威调研机构IMS Health发布的2009年截至目前的数据,默克集团在华医药业务今年增速位居中国前15大医药外资企业首位。默克雪兰诺在中国的业绩突出,销售收入近三年内增长了9-10倍。默克雪兰诺在中国已经有分布在8个不同领域的16个产品上市销售。主要分布在生殖、肿瘤、内分泌、心血管、外科急症等领域,在上述多个领域默克雪兰诺已经是市场主导公司,比如甲状腺领域默克雪兰诺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80%,在生殖领域的市场份额也超过65%。默克雪兰诺目前正在忙于新药在中国的注册事项。

9、美国礼来 2008年:

礼来在美国 ()

礼来公司: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礼来公司在 2008 年仍然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全年销售额首次超过 200 亿美元。由于礼来公司的拳头产品再普乐(Zyprexa)、欣百达(Cymbalta)专利将分别于 2011 年、2013 年期满,公司需要寻找新产品来弥补损失。在公司一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Ⅱ期临床试验以失败告终后,礼来还没有在内部研发线中找到合适的药物。在这种情况下,礼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JohnLechleiter 将目光转向公司外部,将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收购和合作销售方法。2008 年 11 月,礼来公司以 65 亿美元将英克隆(ImClone)纳入麾下,Lechleiter 表示,他将继续寻找 50 亿~150 亿美元之间的收购机会。

10、拜耳 09年年初,拜耳医药保健旗下的拜耳先灵医药宣布,投资1亿欧元在北京建立全球研发中心,从而加强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能力。

拜耳医药保健执行委员会成员、拜耳先灵医药董事会主席安德里费比说:“拜耳一直在加强亚太区的业务,中国更是公司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新建立的北京研发中心,拜耳将组建一支世界顶级水平的研发团队,从而延展拜耳全球的研发专业知识和能力。北京将是拜耳全球创新药物开发的重要地点。” 德国拜耳医药保健2008年的亚太区业绩:总销售收入为9.1亿欧元(合13亿美元),中国市场对其业绩贡献达到48%,北京将是拜耳全球创新药物开发的重要地点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其他参考:

http://www.hyey.com/MemberServices/ArtcleCharge/ShowArticle.aspx?ArticleID=129628 制药巨头08一季度业绩综述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长情况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天津2024年钳工安全考试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