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二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化学第一次限时作业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即可发生
B、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 C、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D、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盖斯定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
B.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 = –57.3kJ/mol,若将含0.5mol H2SO4的浓硫
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C.由C(石墨)→C(金刚石);△H = +73 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2H2(g)+O2(g)=2H2O(l);△H = –285.8kJ/mol
3.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
A.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B.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C.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
D.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 4.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①C(s)+O2(g)===CO2(g) ΔH1 1
C(s)+O2(g)===CO(g) ΔH2
2
②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3 NaOH(aq)+HNO3(aq)===NaNO3(aq)+H2O(l) ΔH4 1
③H2(g)+O2(g)===H2O(l) ΔH5
22H2(g)+O2(g)===2H2O(l) ΔH6 ④CaCO3(s)===CaO(s)+CO2(g) ΔH7 CaO(s)+H2O(l)===Ca(OH)2(s) ΔH8
A.①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1
+
-
5.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H2SO4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 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100 mL 2 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7.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
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C.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 D.1 mol H2与0.5 mol 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 8、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
C、由H2(g)、I2(g)、HI(g)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D、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9.现有下列四个图像:
量生成物含O 1.01×10Pa 量生成物61.01×10Pa 含温度 O 5平均773K 相对573K 分子乙 质时间 量O 573K 773K 压强 反应速率 O v(逆) v(正) (温度固定)压
下列反应中全部符合上述图像的反应是( ) A.N2(g)+3H2(g)B.2SO3(g)
2NH3(g) ΔH1<0 2SO2(g)+O2(g) ΔH2>0
4NO(g)+6H2O(g) ΔH3<0 C(s)+H2O(g) ΔH4>0
xM(g)+2N(g),5min
C.4NH3(g)+5O2(g) D.H2(g)+ CO(g)
10、把3molP和2.5molQ置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P(g)+Q(g)
后达到平衡,生成N 1mol,经测定M的平均速率是0.1mol/(L·mi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5mol/(L·min) C.Q的平衡浓度是1mol/L
B.Q的转化率是25% D.x的值为2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
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给2分。】
2
11.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改变条件,又达新平衡,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一定增大 12.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
Z(g)+W(s)ΔH>0。下
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13.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2NO+2CO=N2+2CO2 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B.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C.冬天气温低,反应速率降低,对人体危害更大 D.无论外界条件怎样改变,均对此化学反应的速率无影响 14、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
-1
-1
-1
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08 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
A.c1∶c2=1∶3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 mol·L 15.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PCl5,反应PCl5(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s n(PCl3)/ mol 0 0 50 0.16 150 0.19 250 0.20 350 0.20 PCl3(g)+Cl2(g)经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为v(PCl3)=0.0032 mol·L·s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则反应的△H<0 3 -1 -1 -1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5、0.20molPCl3和0.20molCl2,达到平衡前 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3、2.0mol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 小于80% 第II卷(非选择题,共8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80分。】 16、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① H2(g) + 2O2(g) = H2O(l);△H = -285kJ/mol 1② H2O(g) = H2(g) + 2O2(g); △H = + 241.8kJ/mol 1③ C(s) + 2O2(g) = CO(g); △H = -110.4kJ/mol ④ C(s) + O2(g) = CO2(g);△H = -393.5kJ/mol 回答下列各问: (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用序号填写) (2)燃烧10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 (3)CO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_____。 (4)已知常温下拆开1mol 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 ______________ 17.对于A+2B(气) nC(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请回答: (1)A量的增减,平衡不移动,则A为______态。 (2)增压,平衡不移动,当n=2时,A的状态为________;当n=3时,A的状态为______。 (3)若A为固体,增大压强,C的组分含量减少,则____。 (4)升温,平衡向右移动,则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__反应。 18.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 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 大、偏小、无影响”) (2)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 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3)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19、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 高温 4 得:3 SiO2(s)+ 6 C(s) + 2 N2(g) Si3N4(s)+ 6 CO(g)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 (2)若知上述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若已知CO生成速率为υ(CO)=18mol·L·min,则N2消耗速率为υ(N2)= 。 (3)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N2、CO的量),反应速率υ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图中t4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 ;图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CO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 20、在100℃时,将0.200 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 L真空的密闭容器中,每隔一定的时间对 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格: 时间s 浓度mol/L c(N2O4) c(NO2) 试填空: (1)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为 %,表中c2 c3、a b(填“>”、 “<”或“=”)。 (2)20s时四氧化二氮的浓度c1= mol/L,在0 s~20 s时间段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 速率为 mol/(L·s)。 (3)1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4)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该容器充入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二氧化氮 的起始浓度是 mol/L。 21.在某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在T℃时按下图1所示发生反应: 0 0.100 0.000 20 c1 0.060 40 0.050 c2 60 c3 0.120 80 a 0.120 100 b 0.120 -1-1 v v(正)v(正) v(逆) v(正)v(逆) v(逆) t0 t1 t2 t3 t4 t5 t6 t7 5 mA(g)+nB(g) pD(g)+qE(s) ?H<0(m、n、p、q为最简比例的整数)。 (1)根据图1所示,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用D表示该反应速率为_____ mol/(L·min); 方程式中m:n:p:q = (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为_________________(保留至一位小数); (3)下列措施能增大B的转化率的是 ( ) A.升高温度 B.保持体积不变通入1molB C.保持体积不变移出部分物质D(g) D.将容器的容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 E. 保持体积不变通入1mol A (4)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恒容恒温时容器中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中D浓度不变 C.v(A)正 = v(A)逆 D.恒容时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变 (5) 反应达到平衡后,第7 min时,改变条件,在第9min达到新的平衡,在图2上作出第7 min 至第15 min(作在答题纸上):下列情况下,D浓度变化图像 ..①若降低温度且平衡时D物质的量变化了0.4 mol (用虚线) ②若将容器的容积压缩为原来一半(用实线) 泰州二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化学第一次限时作业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 A 2 D 3 C 4 C 5 C 6 D 7 B 8 C 9 0 B B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给2分。】 11 B 12 C 13 AC 14 AD 15 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8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80分。】 16.(12分)(1) ①③④;(2) 1425 kJ; (3)CO(g)+ 1O2(g)=CO2(g); △H=-283.1kJ/mol 2-1 (4)N2(g)+3H2(g) === 2NH3(g) ΔH=-92kJ·mol 17.(10分) (1)固或液 (2)固或液 气 (3)n≥3 (4)放热 18. (10分) (1)偏小(2)不相等 相等 因中和热是指稀酸与稀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3)偏小 19、(15分)(1)K=c (CO) /c (N2) (2)增大,6 mol?L.min (3)增大压强 , t3—t4 20.(14分)(1) 60% > = (2)0.070 0.0015 (3) 0.36 (4)0.2 21. (19分)(1)0.1 mol/(L·min);2:1:3:1 (2)1.7;(3)C、E(4)B、C、D (5)关键点:起点在第7分钟,拐点在第9分钟。 6 2 -1 -1 (降低温度的图像超越0.6mol/L给0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