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七单元 酸及其性质(1)》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

2025-04-30

课题: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的影响。 内容和学情分析:

酸和碱是“课标”中“主题二 身边的化学物质\\生活中的常见化学物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中的主要内容。本单元的知识线索为H和OH,要求用微观构成和变化的观念认识酸和碱的组成和性质。本单元知识按照其内在逻辑分为三部分:一是酸和碱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二是如何识别酸和碱,如何检验物质的酸碱性及其强弱程度,三是酸和碱的应用。另外,科学方法(概括、分类、演绎等)也是本单元的线索之一,也是重要学习内容。

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水及溶液、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等代表性物质,并以这些代表性物质为载体,分别从宏观组成、微观构成和符号表征三个领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学习了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认识了学化学知识及做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领悟到化学科学与其他科学的不同点及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起点,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入“酸碱世界”来系统地认识最具代表性的两大类化合物 ——酸和碱。 学习建议:

1. 对于本单元的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建议用类比的方法掌握物质的性质、用途。 2.熟练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十分重要,要牢记教材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

3.本单元涉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运用到数形结合的方法,建议多分析,多绘制。 学习目标:

1. 单元目标,整体展示(以知识树的形式,见后)

2. 通过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记住他们的主要物理性质;通过实验,能认识到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3. 通过实验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信息。

4. 通过学习盐酸与某些化合物的反应,能从形式上认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并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难点是学习概括、分类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及从观察和实验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实验准备:多媒体;试管、试管架、玻璃棒、温度计、烧杯、镊子、药匙、砂纸、布条;浓盐酸、浓硫酸、稀盐酸、镁条、生锈铁钉、Na2CO3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 1 -

情景创设:投影[1]生活中有酸味的物质: 观察 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酸类物质的兴趣;另一方面准确定位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起点,非常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导进入“酸的世界”。 形象直观的给学生呈现H,让学生深刻认识这个符号及表示的化学意义。 通过实验事实让学生认识浓酸的腐蚀性,增强实验的安全意识;提醒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 2 - + 提问:这些物质都有什么味道?你还知道哪些具有相同味道的物质? 导入新课:化学家研究了这些物质,发现它们都含有一类组成和性质相似的化合物,称之为酸。 板书[1]:§7.1酸及其性质 [走进微观世界1] 投影[2] 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察,了解酸溶液的独特 介绍:酸溶于水后都能解离出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H)。酸的味道正是通过H刺激舌头上的味蕾表现出来的。 [过渡1]初中化学实验最常用的酸是盐酸和硫酸,在实验室里存放的是浓盐酸和浓硫酸。 板书[2]:一、常见的酸 [探究活动1]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 演示实验1:我来给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同学们要认真观察现象并思考此现象说明什么? 用玻璃棒蘸浓硫酸涂到一块棉布中间。 特别提醒: ++性——都含有阳离子H,所以都有酸味。 观察现象(玻璃棒穿过来啦!),思考原因(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1、浓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特别小心,避免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如果不慎将浓酸粘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灼伤皮肤。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啊! 2、闻气味时不可凑近瓶口,要小心地打开瓶塞,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要特别小心,规范操作。 [活动天地] 投影活动要求,进行实验指导。 1、阅读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 标签上的内容,并观察浓盐酸和浓硫 酸的颜色和状态。 小组内合作完成,将观察、 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探 2、分别打开浓盐酸和浓硫酸试阅读、思考的结果填在下表中,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剂瓶瓶塞,观察现象。闻一闻它们是并与同学们交流。 能力。 否有气味? 打开 溶质瓶塞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质量时的其他 分数 现象 浓盐 酸 浓硫 酸 通过小实验让学生认识浓演示实验2:用温度计末端蘸浓硫 两学生观察并表述温度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解时放出热酸在空气中静置。派两学生观察温度变化情况(温度在升高)。 量;为下面让学生设计浓硫酸稀变化情况。 分组讨论:温度变化的原释的方法做好铺垫。 介绍: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因。并在全班交流。 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 肯定学生的回答:可能是浓硫酸 在空气中吸水会放出热量。 小组内交流、思考讨论后 提问:这对稀释浓硫酸有何启示?你能试着设计浓硫酸稀释的方回答: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 法吗?(提示:水的密度是1.0g/mL 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 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 浓硫酸的密度是1.84g/mL) 倒进浓硫酸里! 热烈交流、讨论、并大胆 继续追问:如果倒反了,会出现猜测。 什么现象? 学生异常惊讶:液体往外 演示实验3:在锥形瓶里倒入少量浓! 以实验事实说明:切不可将硫酸,塞上双孔塞,分别插上分液漏飞溅,倒反了真的有危险!水倒进浓硫酸里!增强安全意斗和导管,从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的 - 3 -

水,提示学生仔细观察现象。 [反思交流1] 1、为什么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形 成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什么性 小组内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质? 2、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一 段时间后,各自溶质质量分数有何变 化?原因相同吗? 3、应如何保存浓盐酸、浓硫 酸? [归纳总结]并板书[3]: 积极回答对于浓盐酸、浓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比较: 硫酸的认识。 色、味、态 浓盐酸 浓硫酸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无色、粘稠液体,溶液体,易溶于水(工于水时会放出大量业浓盐酸略带黄色) 的热 有挥发性,敞口放置,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瓶口有白雾出现 无 无 挥发性 吸水性 有吸水性,敞口放置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比水的密度大 密度(与水比较) 比水的密度略大 2、浓盐酸、浓硫酸都有强腐蚀性。 3、稀释浓硫酸: 介绍常见酸除了盐酸(HCl)、 硫酸(H2SO4),还有硝酸(HNO3)、 碳酸(H2CO3)、醋酸(CH3COOH)。 投影[3]上述溶液的微观粒子。 了解常见酸的化学式,并+—分组讨论这些溶液中的微观粒HCl = H + Cl 子,找出共同点。 + 2—H2SO4 = 2 H+ SO4 +—HNO3= H + NO3 + 2— H2CO3= 2 H+ CO3 +— CH3COOH = H + CH3COO 引导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 是H的化合物。 + 了解酸的组成和结构。 酸由H和酸根离子组成的。 [过渡2]下面我们可以用稀释后的硫 酸和盐酸进行下面的实验。 [走进微观世界2]

识,强调实验操作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定。 反思交流是科学探究必不可少的环节,补充实验探究中的不足之处并引发思考。 巩固学生对浓盐酸、浓硫酸的认识。 帮助学生构建酸溶液的微观结构及组成,加深对酸的理解。也为下面认识酸的化学性质打好铺垫。 - 4 -

板书[4]:二、酸的化学性质 [探究活动2]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 1、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然后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并记录现象。 操作 稀盐酸 + 石蕊试液 现象 分组探究,小组内合理分工、合作、交流,观察并记录现象。 稀盐酸 + 酚酞试液 分组探究,小组内合理分工、合作、交流,观察并记录现象,获得结论。 硝酸银溶液 氯化钡溶液 2、向分别盛有镁条、碳酸钠粉末、生锈铁钉、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液的5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并记录现象。 (提示:实验前镁条要先用砂纸打磨光亮。有气体生成的,假设气体可能是什么并设计实验加以检验。) 物质 加入稀盐酸后的现象 镁条 碳酸钠粉末 生锈铁钉 培养学生从观察和实验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走进微观世界3] 我们已经知道盐酸中有水分 子、氢离子和氯离子。通过实验探究, 我们知道金属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 成氢气。那是盐酸中的哪种粒子与金 属镁发生反应呢? [课件1]模拟镁原子与氢离子 带着疑问观看课件展示。 相互作用的微观过程。 介绍:与盐酸和镁反应类似, 其他物质与盐酸发生的反应,实质上 都是物质与盐酸中的氢离子发生的 反应。 使学生意识到盐酸的化学 +性质实质上是由H决定的。 教师引导根据反应物的组成以试着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 及实验现象,推断反应的产物,然后 再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写出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从观察和实验中板书[5] Mg + 2HCl = MgCl2 + H2↑ 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帮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CO2↑ 助学生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各小组派代表将观察的现象、获得的结论在全班交流,相互弥补并矫正。

- 5 -

Fe2O3 + 6HCl = FeCl3 + 3H2O 黄色 AgNO3 + HCl = AgCl↓+ HNO3 Fe + 2HCl = FeCl2 + H2↑ 浅绿色 [反思交流2] 提出问题:1、分析物质MgCl2 、MgCl2 、FeCl3 、AgCl、FeCl2的离子构成,有什么共同特点? 指出: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也是盐。 2、构建出物质分类体系? 3、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总结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反应生成哪些物质? 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回答:都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掌握盐的定义和组成。 独立建构物质分类体系。一生在黑板板书。 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归纳总结。 肯定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归纳: 板书[5] 1、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盐酸 + 活泼金属 → 盐 + H2↑ 3、盐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H2O 4、盐酸 + 某些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4、指出有关盐酸的化学反应在实验室、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实际应用。 5、从物质分类和形式上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的特点: 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 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回答Fe2O3 + 6HCl = FeCl3 + 3H2O 问题。 AgNO3 + HCl = AgCl↓+ HNO3 引导分析,介绍像这样的反应 掌握并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是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复分解反应。 概念。 [课件2] 模拟复分解反应的过程。 板书[6] 观看、理解并从形式上把复分解反应: 握复分解反应特点。 AB + CD = AD + CB [小试牛刀]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 应: 1、NaOH + HCl = NaCl + H2O

帮助学生理解盐的概念,掌握盐的组成。 使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物质分类体系,为下一步总结盐酸的化学性质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分类概括能力,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帮助学生理解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从形式上认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 6 -

2、CO2+Ca(OH)2 =CaCO3↓+H2O 3、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CO2↑ 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投影]课中检测(可以参考使用《助学》之“课中练习”栏目) 1.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形成 ,这是因为浓盐酸挥发出来的 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 缘故。 2.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 ,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故可用作某些气体的 剂。浓H2SO4溶于水时, 热量,故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 缓慢倒入 中,并用 搅拌散热。 3.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这是因为盐酸中含有大量的( ) A、氢原子B、氢离子C、氢分子 D、氯离子 4.下列物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 A、镁条B、生锈铁钉C、氯化铜溶液D、碳酸钙 5.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如何变化( ) A、变大 B、变小C、不变 D、无法判断 6.下列关于浓硫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B.有强烈的腐蚀性 C.稀释浓硫酸时,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 D.可在量筒中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 7.含有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其中的溶质都属于酸的是 ( ) ++2—2+——+2— —+2——A.Na H SO4 B.Ca Cl NO3 C.H SO4 NO3 D.K CO3 Cl 8.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Mg + 2HCl = MgCl2 + H2↑ B.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CO2↑ C. Fe2O3+ 6HCl = 2FeCl3 +3H2O D. CO2 + Ca(OH)2 = CaCO3 ↓+ H2O 答案:1. 白雾,氯化氢气体,盐酸小液滴 2. 水蒸气,吸水性,干燥,放出,浓硫酸,水,玻璃棒 3. B 4. C 5. B 6. D 7. C 8. BC 总结: 请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系巩固课本内容,交流本统化、概括化,从知识、能力、节课的收获(自主建构知识化学思想、化学观念等维度进体系) 行小结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1、助学§7.1酸及其性质 课时1 习题 +2、用拟人的手法,以“我是H”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教学反思:

++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认识酸溶液中H,物质与盐酸的反应实质上都是物质与盐酸电离出的H发生的反应。

二、本节课设计了两个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习了概括、分类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及从观察和实验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增进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了科学探究能力。

+

三、本节课以H为线索,帮助学生用微观构成和变化的观念认识酸的组成、性质。

四、本节课用到的浓盐酸、浓硫酸都有强腐蚀性,特别是浓硫酸,一定要在学生具备全常 识、掌握正确操作方法、做好防范措施后方可做实验。

- 7 -

- 8 -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七单元 酸及其性质(1)》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绝对全)88341_KB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