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是(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小资产阶级同大资产阶级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当前经济发展不能满足需要之间的矛盾 2.1956年4月,______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A. 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周恩来
3.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是从_____ 到____。
A.1958 1963 B.1958 1962 C.1956 1960 C.1957 1961
4.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______次全国党代表大会。 A.一 B.二 C.三 D.四
5.中共八大确定的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______。 A.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
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6.八大提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国家的主要任务是______。
A.解放生产力 B.解放生产关系 C.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D.在新的条件下保护生产关系
7.中共八大选举出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成员,下列不属于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成员的是______。
A.刘少奇 B.邓小平 C.朱德 D.陈毅
8.毛泽东在1956年八大开幕词中提出了整顿党风的问题,主要是整顿党内存在的_____、_____、____思想和作风。
A.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 C.主观主义,投机主义,官僚主义 D.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形式主义 9.1957年3月进行的整风运动的主题是______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进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C.进行党内的阶级斗争 D.清除党内的腐败现象
10.1957年2月27日,______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陈毅
11.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做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______。
A.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D.以阶级斗争为纲
12.1957年3月,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宣布,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应把_____作为基本性的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C.调整、巩固、提高 D.团结——批评——团结
13.______会议在北京召开,正式通过了毛泽东创议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大跃进”的正式发动。
A.八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二次 C.南宁会议 D.八届三中全会 14.在庐山会议上向毛泽东献“万言书”的人是______。 A.彭德怀 B.周恩来 C.刘少奇 D.张闻天
15.1958年8月2日至16日举行的党的____ 对彭德怀等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A.八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二次 C.八届八中全会 D.八届七中全会
16.庐山会议后,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_____活动。 A.“反右倾”斗争 B.大跃进 C.大炼钢铁 D.人民公社运动
17.1961年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_____方针。 A.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B.调整、改革、充实、提高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调整、巩固、整顿、提高
18.1962年1月,党中央为进一步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增强团结,动员全党更坚决地执行调整方针而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这个会议又叫_____。 A.八届十中全会 B.庐山会议 C.七千人大会 D.八届九中全会
19.“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这是_____在七千人大会上作的自我批评。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19.在_____会议上毛泽东作了关于阶级、形势、矛盾问题的讲话,实际上把中央工作会议议题变成了阶级斗争问题。
A.中共八大 B.八届二中全会 C.八届十中全会 D.八届十一中全会 20.从1956年党的八大一次会议,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_____的十年。
A.探索中停滞不前 B.探索中曲折发展 C.探索中迅速发展 D.探索中倒退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共八大提出的正确论断有_____。
A.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后,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B.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D.经济建设要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2.以下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次大会是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大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C.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国内形势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由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准备不足,一些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并没有能够变成全党牢固的共识
3.召开中共八大的意义在于_____。
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战略决策 C.提出了改革旧的经济体制的任务 D.提出了加强民主法制的要求
4.1957年开展的整风运动中整顿“三风”是指_____。 A.主观主义 B.机会主义 C.宗派主义 D.官僚主义 5.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造成的严重恶果是( )
A.导致了对党的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正确判断的改变 B.使大批干部、知识分子和爱国民主人士受到了错误的打击 C.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产生了严重的消极作用 D.打断了整风运动的进程
6.1958年,中共中央错误发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是_____。
A.反右派运动的影响 B.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影响 C.苏联撕毁合同的刺激 D.党内急于求成思想的影响
7.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了不切实际的_____。 A.高速度 B.高估产 C.高指标 D.浮夸风
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失误的主要原因有____ A.对苏联建设模式的教条执行 B.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C.对经济落后大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认识不足 D.对掌握经济规律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9.从1958年11月开始,党中央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初步纠正,期间召开的会议有_________。 A.第一次郑州会议 B.八大二次会议 C.八届六中全会 D.第二次郑州会议
10.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是_________。 A.《关于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定》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关于加强对当前运动的领导的指示》
D.《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
11.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进行的反右倾斗争严重扩大化带来的恶果有_________。
A.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不良倾向迅速得到发展
B.在经济上打断了纠“左”的积极进程 C.加剧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局面 D.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12.“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是1960年8月________主持研究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时候提出的。 A.周恩来 B.邓小平 C. 李富春 D.陈云
13.60年代调整时期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制定了一系列条例,主要有________ A.农业六十条 B.工业七十条 C.科学十四条 D.高教六十条 14.1962年,党中央所做的主要调整工作有_________。 A.在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的同时,继续加强重工业战线 B.继续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 C.继续调整农村政策
D.缩短工业战线,实行必要的关、停、并、转 15.十年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有______.
A.我国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部分是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的
B.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大部分在这个时期培养的 C. 党在这十年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D.党有效地进行了阶级斗争,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16.十年建设中,在工业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有______. A.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石油工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C.工业地区布局和门类结构有了较大改善 D.工农业结构趋向合理
17.十年建设中,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有______.
A.成功爆炸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 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 C.成功爆炸中国第一颗氢弹 D.成功登上月球
18.十年探索中,党的指导思想有两个发展趋向,其中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趋向主要指如下几个阶段______.
A.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前后一年多的探索 B. 1957年反右斗争期间的探索 C.1959年庐山会议以前八九个月的探索 D.1960年冬天以后五年调整的探索
19.十年探索中,党的指导思想有两个发展趋向,其中错误的趋向主要指如下几个阶段______。
A.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前后一年多的探索 B. 1957年反右斗争期间的探索
C.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到60年代调整前的探索 D.1960年冬天以后五年调整的探索
20.十年探索中,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错误的原因和表现主要有______. A.阶级斗争扩大化 B. 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C.党内组织生活不正常,个人崇拜盛行 D.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