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弹性安排幼儿一日活动的时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把更多的自主给幼儿园,园长能够把更多的自主给老师,老师就能能把更多的自主给孩子。弹性安排作息时间,就是要减少环节过渡时间,减少少幼儿的等待时间. (二)从课程的角度思考一日活动的安排
在一日活动的安排当中,如何给予幼儿自主学习和自主游戏的空间,怎样从课程的角度去思考一日活动的安排,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到底如何安排?在一日活动当中,如何去体现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都是在这个支架实施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
一日活动流程的安排是否有效,教师可以去通过观察去研究,在一日活动当中幼儿的等待时间、有效活动的时间有多长,如果一个好的一日活动的安排,一个好的课程实施,当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的时候,孩子的等待时间,一定是最少的,那么他有效的游戏和学习活动的时间,应该是最长的。 (三)一日活动安排如何体现“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第六个支架要求“每天由教师主导发起的集体教学活动不超过1次;加大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每个班级的户外游戏材料和活动不少于5种;区域游戏时间不少于1.5小时,每个班级有6个左右的游戏区域,允许儿童自己创造玩法。”是为了帮助老师实现“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的理念,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游戏,按照日程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动,让幼儿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的活动。
推动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模式,因主体的不同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行政模式;行政模式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六个支架的实施就是这个模式。第二钟模式是草根模式,是幼儿园自己内部发展需要而要
求的课程改革,是自下而上的推进课程改革。第三种是平行的示范模式,是有专家团队研究引领的课程改革。在课程的发展当中,只有当三种模式形成合力时,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才会最为有效。而合力形成的重要前提是这个课程的改革所有的参与者具有共同的价值观、责任感和目标感。第三种模式是合力中的中坚力量。首先,既要推进行政发起的改革,还要要通过研究帮助幼儿园产生改革的内需,从幼儿立场出发,理清观念,不断修正观念,引领实践的正确方向。第二,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搭建桥梁,不是简单的去评判幼儿园做的好还是做的不好。第三,要从课程的宏观背景去出发,去帮助幼儿解决微观层面的实践问题,而不能就事论事,就形式做形式,就内容做内容。
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循环往复的、有内在规律的过程,因此幼儿项目课程游戏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到幼儿园的课程目标,从空间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到一日活动的安排,到教师的教育策略途径和手段到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从对幼儿的观察到对幼儿学习发展的观察和评估,从自然资源到家园社区的合作等,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是一个宏观的课程系统。这样的六个支架,给了老师们六个支点或是六个路径去改变固有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为推动整个幼儿园课程改革做号前记得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