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语文a版第十册《七律·长征》word教案(第一课时

2025-04-28

人教版第九册——《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中心小学 刘文洁

1.教学内容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八组的课文。这首诗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之后饱蘸胜利的喜悦和革命豪情所创作的。全这首七律诗,虽然只有短短的4联8句,但却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整个历程,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突出和强调了红军蔑视困难,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表现了红军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

2.学生分析

学习者是南海市大沥中心小学五年级(2)班学生,即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试验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网上阅读、查找资料,利用学习辅助软件自学的能力,而且课前预习时,学生已经通过上网大量阅读了与长征相关的资料。

3.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本诗距离学生生活现实太遥远,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依据新的课程理念提倡的“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这一点,根据课文自身的特点,两次整合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地研读诗文,以读悟情。第一次,通过整合课前学生利用百度收集的资源体会“远征难”,第二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整理相关资料,以此了解理解红军把远征当做平常事。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指导朗读,以读代讲,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结合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⑵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⑴ 本课的教学分为五个步骤:

A、走近长征 触动诗情 B、初读诗文 把握节奏 C、资源整合 体会艰难 D、网络阅读 自主探究 E、总结提炼 升华感情 ⑵ 教学方法

A、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情景教学法、简笔画教学法、指导归纳法、自主探究法进行教学。

B、资料辅助理解法突破教学难点。利用网络资料辅助学生理解诗意,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 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运用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解读诗意,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教学过程 教学环活动时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节 间 走近长征 触动诗情 5分1、指名简单介绍一下长征。 2、示范打开课件,和操作的方法。要求学生一边走长征路,一边读出长征经过哪些地方。 七律:七律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押韵。 1、 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简单介绍长征。 2、 电脑操作走长征路,并读读长征经过哪些地方。 3、 齐读课题。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长征,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重走长征路,可以极大地激发兴趣,感染学生。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的埋下伏笔。 钟 3、谈话引出课题,简单介绍初读诗文 把握节奏 71、 明确朗读的要求:读准字音,划出停顿。 2、 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评价。 3、 出示停顿,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戴上耳机听读课文。一边听一边划出停顿。 2、自由朗读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 4、齐读课文。 1、因为个体的差异,学生听课文所需时间不一致。因此,我在听课文录音的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自主学习。 2、朗读指导要有层次,初读诗文要求比较低,让学生学起来不感到吃力。 1、课前学生已经对诗文出现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资料的搜集,现在让学生进行汇报,既检查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概括资料的能力。 2、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首次运用了资料辅助教学法,让学生汇报这五个地方的资料,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徒步走分钟 1、默读诗歌,用横线划出诗资源整合 体会艰难 8分钟 中描写红军经过哪些地1、 默读诗歌,用横线划方?(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桥、岷山) 出诗中描写红军经过哪些地方? 2、谁能结合课前利用百度2、 结合资料,介绍这五收集到的资料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地方。 个地方。体会长征的艰难。 3、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指导3、 在资料的熏陶下,有朗读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预设学生百度收集的资料如下: 感情朗读诗歌一、二句。 (1)五岭又称南岭,是一组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簇,气候差异颇大。 (2)乌蒙山海拔约2000米,最高峰4000米, (3)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 (4)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5)岷山山脊海拔4000~4500米。当地人称为神仙山,他们认为连鸟也飞不过。 4、小结:五岭连绵不断,乌蒙山气势磅礴,金沙江水急浪大,泸定桥千难万险,怪不得诗中写道:红军不怕…… 板书(远征难) 网络阅读 15 自主探究 分钟 过这几个地方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正如诗文所说:远征难。为下面学生体会红军的精神作铺垫。 3、学贵有法。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不断渗透给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整理资料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用。 1、万水千山……板书(只等1、联系实际理解“只等1、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闲)。理解“只等闲”。 闲”。 习,在学生了解了远征2、哪些诗句写出红军把万水千山看作平平常常的事呢? 3、你是怎样体会到红军把万水千山看作平常的事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打http://www.http://m.njliaohua.com//2、思考:哪些诗句写出红军把万水千山看作平平常常的事呢? 3、利用网络进行探究学习。 难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探究,研究红军是怎样克服这一切苦难的。这样既能突破难点,让学生领悟到红军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又培养开百度首页: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体会红军不,搜集《巧渡金沙江》《飞怕远征难的精神。 了学生探究能力,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2、 网络阅读,探究学习后,学生不仅弄清文章的背景,而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内心体验。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感情朗读,学生都能把发自内心的感受读出来。 3、 朗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已读准字音和节奏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指导。 4、 本片段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搜索,结合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明白红军是如何克服困难的,以此突破教学难点。 夺泸定桥》《丰碑》《过雪6、在对诗歌有了进一步山》等文章进行阅读,或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感者观看相关视频,帮助自己理解诗句。 投影示具体学习要求: (1) 读读诗句,看看诗中怎样写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 根据诗句内容,利用百度查找资料,了解红军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3) 用几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 A.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 从这里,你感悟到了红军怎样?(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乐观的精神。) (2)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读出五岭的绵长,语气要舒缓;读出乌蒙山的雄伟,“磅礴”要重读;豪迈,“腾细浪”“走泥丸”要重读。) 情朗读。

B.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 每当回顾到金沙江的精彩战役,大家有什么感觉。重温故事《巧夺金山江》。 (2) 我们该怎样读这句话呢? (3) 每当回顾到泸定桥,给你什么感觉?欣赏视频《飞渡泸定桥》片断。 (4) 所以作者说大渡桥横铁索…… (5) 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把战役中的一暖一寒读出来。自由练习、指名读、评价、齐读。 C.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岷山那么难,为什么大家会这么喜悦呢? (2) 我们用朗读来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喝彩。 总结提炼 感情升华

5分1、让我们用朗读来大声地赞颂这伟大的长征吧!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 1、朗读练习。 通过朗读和输入,进一2、进入word,输入自己步升华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的所想所感。 3、全班交流。 再一次体会到这首诗的情感。 钟 2、把你所想所感的输入word。

7.教学流程图 图 符 说开始、结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网络应用 学生利用 判断 明 教学内容 网络学习


2024-2025年语文a版第十册《七律·长征》word教案(第一课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电大【文献检索】 形考作业1-4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