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年春高一下期4月月考理科综合
生物部分
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总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7题 每题6分 共42分
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该实验结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且其比例为1:1 B.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C.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 D.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A
【解析】A正确;B、C、D错误: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3:1,其根本原因是:F1 (Dd) 产生配子时,D和d彼此分离且含D和d的配子种类比例为1:1。 2.某品种花卉只有杂合子,生产上通常用其茎或幼芽繁殖,现要选育高茎(基因型为Aa)、红花(基因型为Bb)的新品种,则应选择的亲本基因型是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C
【解析】本题考查了杂交育种,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获取题干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花卉只有杂合子,所以可排除A、B项;另外,要选育出AaBb的新品种,所以亲本不应具有该基因型的个体,可排除D项。
3.下图为某雄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细胞②中
B.细胞①中的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组数之比为8︰8︰0︰4 C.通常情况下细胞①和③产生的子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D.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D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与分析。①、②、③、④依次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项正确;细胞①中无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中含1个DNA分子,
- 1 -
含有4个染色体组,B项正确;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通常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C项正确;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因是雄性动物,故细胞④只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D项错误。
4.人类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下表、图分别表示1号染色体上的几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若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他们的儿子可能出现椭圆形红细胞的概率为1/2 B.他们的孩子的血型不可能是Rh阴性的
C.母亲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第一极体的基因组成是aDe D.他们所生孩子中有的可能不产生淀粉酶 C
【解析】母亲的基因型为Ee,父亲的基因型为ee,因此他们的儿子可能出现椭圆形红细胞的概率为1/2,A正确。母亲的基因型为DD,一定会给她的孩子传一个基因D,因此,孩子的血型不可能是Rh阴性(即dd),B正确。母亲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第一极体的基因组成还可能是ADE,C错误。父亲、母亲的基因型都为Aa,可能生下基因型为aa的孩子,表现为不产生淀粉酶,D正确。 5.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D.②―→③表示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 C
【解析】①图中DNA数为染色体的2倍,所以DNA已完成了复制,A错误;③时期染色体数目等于DNA数目都为2N,为间期的G1期或末期,而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是末期的现象,B错误;②图染色体数目等于DNA数目都为4N,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分离,D错误。 6.下列叙述中哪项不能表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
A.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组成之一 B.在细胞分裂中,基因和染色体都能通过复制保持连续性 C.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
- 2 -
D.配子形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重组互不干扰 A
【解析】“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是指DNA与染色体的存在关系,而不是表明DNA上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
7.下图是两个有关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其中两个家系的7号的色盲基因分别来自Ⅰ代中
A.甲的2号,乙的2号和4号 B.甲的4号,乙的2号和4号 C.甲的2号,乙的1号和4号 D.甲的4号,乙的1号和4号 B
【解析】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图中,儿子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而Ⅰ代的3号正常,因此,7号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4号。乙图中,7号的色盲基因来自5号和6号,5号的色盲基因来自2号,6号的色盲基因来自4号。
- 3 -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14分)
8.某种自花传粉的豆科植物,同一株能开很多花,不同品种植株所结种子的子叶有紫色也有白色。现用该豆科植物的甲、乙、丙三个品种的植株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 组别 一 二 三 四 亲本的处理方法 让甲植株进行自花传粉 让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 甲植株(♀)×乙植株(♂) 让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 所结种子的子叶颜色及种子数量 紫色 409粒 0 369粒 297粒 白色 0 405粒 0 99粒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植物种子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如果用A代表显性遗传因子,a代表隐性遗传因子,则甲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丙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
(2)实验三中所结的紫色子叶种子中,能稳定遗传的种子占 。 (3)实验四中所结的297粒紫色子叶种子中杂合子理论上有 粒。
(4)若将丙植株的花中未成熟的雄蕊全部除去,然后套袋,等雌蕊成熟后授以乙植株的花粉,则预期所结种子中紫色子叶种子∶白色子叶种子为 。 【答案】(1)紫色 AA Aa (2)0 (3)198 (4)1∶1 【解析】根据第四组实验后代中紫色子叶种子∶白色子叶种子=3∶1,可判断出紫色为显性性状,则甲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乙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丙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因此,实验三中所结紫色子叶种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其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实验四中所结紫色子叶种子中杂合子(Aa)占2/3,杂合子理论上有297×(2/3)=198(粒)。给丙植株授以乙植株的花粉,即Aa×aa→1/2Aa+1/2aa,即所结种子中紫色子叶种子∶白色子叶种子=1∶1。 三、综合题:(44分) 9.(本题12分)图甲表示果蝇细胞某些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图乙表示果蝇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所示果蝇精原细胞完成完整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可用图甲 (填字母)时期表示,此分裂过程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与图甲d时期代表的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过程c最可能发生了 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 4 -
(2)图乙中细胞Ⅱ的名称是 。
(3)已知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上,若图乙中的a与一只红眼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结合后发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蝇,则b与该红眼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结合发育成的果蝇的表现型为 。
(4)若已知果蝇的灰翅(B)对黑翅(b)为显性,你能否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即可确定这对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 。如果能,请写出杂交组合的亲本表现型: 。(如果不能,此空不作答) 【答案】(1)a、b 染色体数目减半 受精 (2)次级精母细胞 (3)红眼雄果蝇或白眼雄果蝇 (4)能 灰翅雄果蝇和黑翅雌果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分析与探究能力。(1)分析图甲可知,a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c阶段发生了受精作用,d阶段表示受精卵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最大区别是经过减数分裂后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减半。(2)图乙中,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所产生的两个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3)由精细胞a与红眼雌果蝇杂交产生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wY)可以推知,该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WXw,精细胞a的基因型为Y,那么精细胞b与a的基因型相同,也是Y,所以精细胞b与该红眼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结合发育成的果蝇的基因型是XWY或XwY,表现型是红眼雄果蝇或白眼雄果蝇。(4)已知性状显隐性关系,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可以通过选择隐性性状雌性个体和显性性状雄性个体杂交,观察子代性状是否与性别相关来解决。
10.(本题14分)下图是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请根据图回答:
(1)此果蝇的性染色体为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性果蝇。
(2)此果蝇体细胞中,有_______对常染色体,_______对等位基因,1和3是_______染色体,A和a是_______基因,A和B是_______基因。
(3)果蝇在产生的配子中,含ABCD基因的配子占_______。
(4)图中A与a基因在遗传中应遵循基因的_______规律;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同时遗传时应遵循基因的_______规律;D与d基因在遗传中不光遵循基因的_______规律,还与_______有关;D、d与B、b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_______规律,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和6 雄(2)3 4 非同源等位非等位(3)1/16 (4)分离自由组合分离性别自由组合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图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5和6是一对性染色体,5是X染色体、6为Y染色体,故为雄性果蝇。除5、6一对性染色体外,另外3对为常染色体,每对同源染色体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与性别相联系。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CcXDY,故含ABCD基因的配子占
- 5 -
1/2×1/2×1/2×1/2=1/16。
11.(本题18分)下图为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示意图。图中1、1',......,4、4' 表示染色体;B、b,V、v,W、w分别表示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原始生殖细胞是__________细胞。
(2)图中的________属常染色体且为同源染色体,而____属性染色体且为同源染色体。
(3)正常情况下此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最多有_____种。
(4)该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________个DNA分子。 (5)该果蝇基因型可写成__________。
(6)如图所示的一个初级性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____个______种生殖细胞,该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产生_______种基因组成类型的配子。
【答案】 (1)卵原 (2)1、1',2、2',3、3' 4、4' (3)16种 (4)16 (5)BbVvXWXw (6)1 1 8 【解析】(1)因两条性染色体相同,故为雌果蝇的卵原细胞。(2)图中4、4'为性染色体,其余都是常染色体。(3)含4对同源染色体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组合为24种。(4)该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已经经过染色体的复制,故含8条染色体16个DNA分子。(5)图中有2对基因,但写基因型时注意W、w是在X染色体上。(6)在强调一个初级性(卵)母细胞的情况下,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1种类型;但强调该果蝇时,则按理论值考虑含3对等位基因的个体BbVvXWXw产生的配子种类。
- 6 -
1/2×1/2×1/2×1/2=1/16。
11.(本题18分)下图为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示意图。图中1、1',......,4、4' 表示染色体;B、b,V、v,W、w分别表示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原始生殖细胞是__________细胞。
(2)图中的________属常染色体且为同源染色体,而____属性染色体且为同源染色体。
(3)正常情况下此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最多有_____种。
(4)该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________个DNA分子。 (5)该果蝇基因型可写成__________。
(6)如图所示的一个初级性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____个______种生殖细胞,该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产生_______种基因组成类型的配子。
【答案】 (1)卵原 (2)1、1',2、2',3、3' 4、4' (3)16种 (4)16 (5)BbVvXWXw (6)1 1 8 【解析】(1)因两条性染色体相同,故为雌果蝇的卵原细胞。(2)图中4、4'为性染色体,其余都是常染色体。(3)含4对同源染色体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组合为24种。(4)该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已经经过染色体的复制,故含8条染色体16个DNA分子。(5)图中有2对基因,但写基因型时注意W、w是在X染色体上。(6)在强调一个初级性(卵)母细胞的情况下,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1种类型;但强调该果蝇时,则按理论值考虑含3对等位基因的个体BbVvXWXw产生的配子种类。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