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交友新时空》
◆ 教材分析 《网上交友新空间》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
本课分为“网上交友”和“慎重结交网友”两部分,通过活动“运用你的经验”,让学生分享网上交友的经历,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中学生“吴凡”在网上交友的两个活动,让学生辩证认识网上交友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既看到互联网对交友的积极影响,也看到互联网对交友的消极影响;通过把照片放网上以及见网友的活动,提示学生在网上交友要具有自我保护意识,要慎重对待将网上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最后,教材分析了网上交友的利弊后,鼓励学生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懂得网络交友有利有弊,网络交友需谨慎;
2.懂得仅通过网络沟通了解他人,由于沟通信息不足或不准确,容易上当受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乐于交友、善于交友的能力,善于辨别是非; 2.理智地进行网络交友,学会自我保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网络交往,恰当运用网络进行交往的意识; 2.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以礼待人的意识。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网上交友的特点以及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 慎重结交网友。 ◆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多功能教室; 2、网上交友的正反面案例。
◆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 根据提示,联想猜题:
1、提示:冲浪、信息传递、楼主、巨大的网。 2、学生猜谜。 3、出示答案:互联网。
4、谈话引题:你有过上网的经历吗?你平均每个礼拜有多少时间在上网?你上网都做些什么?(例如:网上购物、看新闻、网络课程学习、网上交友等)
5、教师过渡:网络和大家的生活联系的越来越紧密了,网络交友也是同学们不能回避的话题,网络交友更需要智慧。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二课时——《网上交友新时空》。
教师板书,导人新课。 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 探究一:网上交友 (一)网络交往的特点
活动1:运用你的经验(教材P54)
1、互动交流:你有过网上交友的经历吗?如果有,是怎样的感觉?
2、拓展分享:你的微信或QQ朋友圈里都有哪些人?你的朋友圈中有网友吗?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3、教师小结(1):互联网成为我们交往的平台。我们想与他人交往,渴望与同伴建立深厚的友谊,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
活动2:小青的上网经历 1、展示材料:
小青经常利用网络查资料,并在网络中认识了许多天南地北各个知识层次的网友,有大学生、同学和老师。学习之余,上网聊聊天。遇到问题,在网络上向同学、老师请教,非常方便、快捷。
2、提出问题:
(1)对小青来说,互联网有什么作用?
(2)小青认识了天南地北的各个知识层次的网友,这说明了网络交往具有什么特点? 3、教师小结(2):我们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查找相关信息,也在这个虚拟的时空中交往。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二)网络交往的影响
活动3:“探究与分享”(教材P55上) 过程:
1.多媒体呈现情境素材。
2.学生分组针对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探究。 吴凡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档案? 3.小组代表交流探究结果。 4.师生共同归纳:
正是因为网络中的交流具有虚拟的特点,所以使得我们无法了解对方真实的情况,吴凡也许是出于自身交友的不同需要,因而他会有两个不同的档案。
活动4:“探究与分享”(教材P55下) 过程:
1.多媒体呈现情境素材:
有个特别谈得来的网友突然消失,吴凡到处打听,却怎么也联系不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吴凡既疑惑又失落。有的网友告诉他,网上的交往都是虚假的,下了线彼此谁也不认识谁,不能当真。
2.学生分组针对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探究。 (1)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吗? (2)吴凡的网友消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网上的交往可以当真吗? 3.小组代表交流探究结果。 4.师生共同归纳:
(1)不一定。如果是熟悉的、真诚的朋友,网络可能会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友好;如果是陌生的网友,要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可能就很难了,由于是在虚拟的空间,我们无法知道对方的真实信息,不了解对方,所以我们很有可能成为被对方利用的工具、成为被欺诈的目标。
(2)吴凡网友消失的原因可能是:暴露身份、透露信息、寻找新的网友了…… (3)从吴凡结交网友的情况告诉我们,网上交往不可以当真,因为这是在虚拟的世界里发生的事情。
活动5:小结归纳
1、网络交往对我们的影响:
(1)积极影响:网络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让人们自由地宣泄内心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舒缓压力,拓展人际交往圈;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
(2)消极影响:互联网有时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我们可以发送一个咧嘴的符号,却无法和对方一起会心微笑;我们期待持久的友情,但遇到考验时,又常常点击鼠标让自己一直“下线”;我们期待对方的真诚,但常常又戴上面具去参加一场又一场“假面舞会”。
2、如何认识网络交往?
(1)网络上的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它超越时空限制,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拓展了人际交往圈。
(2)网络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探究二:慎重结交网友 (一)理性看待网上交友 活动6:读漫画,谈启示 1、PPT展示“网上交友陷阱”。
2、分析漫画,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在网络交往中为什么要学会自我保护? 3、答案示例: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二)具有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7:辩论台——教材P56“探究与分享” 过程:
1.针对“探究与分享”中的材料展开辩论。 2.分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你会把自己的照片放到网上吗?
(2)“线上朋友”可以变成“线下朋友”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3)你如何看待小梅的回帖。 3.师生共同归纳:
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将“线上朋友”转为“线下朋友”,需要慎重,除了考虑安全因素外,还需要面对许多其他问题:我们对线上朋友的真正了解有多少,如果与自己的想象有差距怎么办;等等。
4、案例拓展:
案例1:李先生携家人从国外旅游归来,家中价值10万余元的财物被偷。经警方调查,犯罪嫌疑人居然是曾在他家做过的保姆。因在微信上发现李先生全家在国外旅行,趁家中没人盗取价值10万余元物品。
案例2:2016年7月,在广州市白云区新市从事教育工作的市民李小姐发现,自己的照片被人在网上随意发布,并放在了一些交友约会涉嫌有色情成份的宣传海报上!她感到非常气愤,为何自己的照片会出现在色情海报上?原因很可能与她发布在微信朋友圈上的自拍照有关。
(三)见网友需要慎重 活动8:故事解读 1、PPT展示材料:
小青的父母决定国庆长假去桂林旅游,小青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的喜悦,桂林网友天马看见后提出在桂林见一面。
2、提出问题:
(1)小青能与网友见面吗?为什么?
(2)小青会见天马,可能会有哪几种结果? (3)如果要见面,小青一定要注意哪些问题?
3、教师小结: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除了考虑安全因素,我们还需要面对许多问题:彼此是否都愿意把真实的自己完全袒露给对方;对方与自己的想象有差距,该如何对待;等等。
(四)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 活动9:“探究与分享”(教材P57) 过程:
1.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课后完成表格内容。 2.针对材料中提出的问题,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1)网友和现实中的朋友有什么异同? (2)你愿意只在网络中交往吗?
3.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探究结果,教师纠偏。 4.师生归纳:
(1)在网络中交往,虽然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但是,虚拟的网络交往无法触摸到生命中最真实的部分,不能去信任对方,这种交往即使是单从感情来说,也无法让人获得安全感。而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不仅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而且必须承担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压力和责任。
(2)我不愿意只在网络中与朋友交往,因为虚拟的交往无法触摸到生命中最真实的部分,而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
三、拓展空间
做个小调查,了解中学生网上交友的普遍程度、网上交友的动机、网上交友的标准、网上交友的方式、网上交友的时间、网上交友的影响,并写出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
四、课堂总结
网络交往的特点
网上交友 网络交往的影响
网上交友新时空 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慎重结交网友 具有自我保护意识 见网友需要慎重 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 五、课堂检测
1.关于网络交往,比尔·盖茨曾说:你甚至不知道和你交流的对方是一条坐在电脑前会
敲击键盘的狗。这句话主要说明了(A)
A.网络交往具有虚拟、平等和自主的特点 B.网络交往都是虚假的,毫无真实性可言 C.网络交往可以畅所欲言,无拘无束 D.网络交往可以实现人和动物的交流
2.在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A) A.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B.对陌生网友的邀请,予以回绝 C.与对方玩游戏 D.相互欺骗的技巧
3.七年级学生小丽在上网时交了一个网友,两人聊得非常投机。这时网友忽然询问小丽的家庭住址,并约小丽在某地方见面,你认为小丽应该(C)
A.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B.告诉他并准时赴约 C.不告诉他地址,也不去赴约 D.不告诉他地址,但可以去赴约
4.初二学生小丽是位网络爱好者,在网上认识了三个人。一位是她的游戏搭档,帮她闯过了不少游戏的关卡,可是经常拉着小丽不让她下线,影响小丽完成作业。一位是她上网聊天的聊友,经常和她说一些奇闻趣事,逗得小丽非常开心,可有时候这个聊友会发一些黄色笑话给小丽,让小丽很尴尬。还有一位是小丽在一个论坛里的朋友,这个朋友会和她讨论一些最新的社会现象,还经常解答小丽的一些疑惑,小丽很感谢他,可是这个朋友最近提出要和她见面。
(1)请你帮小丽作一个选择:谁是她最值得交往的朋友?
(2)如果你是小丽,对于论坛里的朋友你会选择见面还是不见?为什么? (3)请给小丽就网络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几条建议。 答案:
(1)会选择和论坛里的网友交朋友。
(2)不见。小丽现在还是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不强。可以找个借口不去见面,但要感谢他在网上的帮助。
(3)①网上交友要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②要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③对网
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 教学反思 略。
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第2课时 网上交友新空间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慎重对待虚拟世界中的交友,不沉迷于虚拟世界,学会在现实世界中与同伴交往。 2.能力目标
能够辩证认识网上交友带来的影响,学会运用互联网结交朋友。 3.知识目标
(1)了解网上交友的特点以及带来的影响。 (2)知道如何慎重结交网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网上交友的特点以及带来的影响。 难点:慎重结交网友。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网上交友新空间》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
本课分为“网上交友”和“慎重结交网友”两部分,通过活动“运用你的经验”,让学生分享网上交友的经历,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中学生“吴凡”在网上交友的两个活动,让学生辩证认识网上交友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既看到互联网对交友的积极影响,也看到互联网对交友的消极影响;通过把照片放网上以及见网友的活动,提示学生在网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