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

2025-05-15

羚羊木雕

教学 目标 重点 教 材 分 析 与 教 法 设 想 板 书 设 计 分角色朗读,梳理课文的情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 品味赏析文中的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 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羚羊木雕》所写家庭故事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文章大量的人物对话,更适合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但围绕羚羊木雕母女情和同学情发生的矛盾,是非曲直,也需要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感受文章丰富的情感。从而欣赏课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羚羊木雕 张之路 妈妈 爸爸 万芳 我 重财轻义 重视友谊 导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说一个人的历史要用笔来写的话,那么现在应该是我们从父母手里接过笔自己写的时候了。 在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只会听话的小朋友了。在我脑海的深处,有一颗叛逆的种子在萌动。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听从家长了。 学习过程 聆听关于同龄人对长大的一段话 通过引用同龄人的一段话,激起同学的同感,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浏览课文,学生就“一个——的木雕”、“一个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内容,感知了作者的情感,——的爸爸”、“一个——的妈妈”、“一个——感知木雕的名贵,爸爸妈妈的逼迫,奶奶的无能为力,万芳的仗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注意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过程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三)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1—15段默读课文,标划出体现爸爸、妈妈、我三个人物形象的神态描写。 2、使学生在标话中感受到了爸爸妈妈不同的人物语言体现了人物的不同的性格,同时了解了爸爸妈妈对我的逼迫,描写了我的委屈,使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爸爸妈妈的批评。体会到爸爸妈妈对我的伤害。 3、速读文章26段至结尾,标化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既加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又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我”的无奈、委屈、痛苦。爸爸妈妈对我的伤害。 4、指名读、学生齐读 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在读中感受作者的倾向。 (四)探究课文 1、这件事究竟应该怪谁?展开辩论。 (1)、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文中来。 (2)、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到父母和“我”的的奶奶”、“一个——的万芳”、“一个——的故事”进行自选话题,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说话活动。当同学说完的时候,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默读课文1—15段默读课文,标划出体现爸爸、妈妈、我三个人物形象的神态描写 1、 培养了学生圈点勾画等读书的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1——15段,学生进行评价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指名读、学生齐读 展开辩论 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父母非常的重财轻义, 而我和万芳之间非常重视友谊。 2、讨论:既然羚羊木雕已送给了万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1)、不限制学生的答案,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2)、交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与人沟通。 展开辩论,培养了学生在合作中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小结:本文围绕羚羊木雕,写了一场家庭矛盾,小结 做笔记 赞美真诚无私的友爱,批评重财轻义的思想, 呼吁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纯真的感情;同时也说明我们做事应与人商量,考虑周全些。 记录作业 课后作业: 1、与父母一起欣赏这篇小说,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快乐生活。 2、与父母一起探讨后,合理地改编某一部分的故事情节,并工整地写到小作文本上。 教 学 札 记

在本课中学生们讨论比较热烈,但是抓不到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平时加强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机敏进行辩论的方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经典整理)五上数学易错题集中练习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