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医学院成教本科-生理自习题及答案

2025-04-29

生理学复习参考

一、名词解释

1.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 稳态: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以及免疫系统的调控下,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3. 反射:反射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活动。 4. 钠泵:Na+泵的本质是一种Na+-K+依赖式ATP酶,当细胞外K+浓度或细胞内Na+浓度上升时激活,分解ATP获得能量,逆浓度差将Na+泵出膜外,将K+泵入膜内。 5. 兴奋:指神经和肌肉可分别产生神经冲动、肌肉冲动.生理学把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冲动的 反

应称为兴奋。

6. 兴奋性:这种组织受到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叫兴奋性。

7. 阈值:生理学上将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

8. 血细胞比容:是指一定量的抗凝血积压后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是一种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的简单方法。 9. 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是指血红细胞在1小时内沉降的速率。

10. 血型:血型是对血液分类的方法,通常是指红细胞的分型,其依据是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某

些可遗传的抗原物质。

11. 心动周期:心脏舒张时内压降低,腔静脉血液回流入心,心脏收缩时内压升高,将血液泵到

动脉。

12. 每搏输出量: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13.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14. 期前收缩:期外收缩,简称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

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

15. 呼吸运动:是指人和高等动物的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主要为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整个过程。

16. 用力呼气量:在一定的时间内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快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17. 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人或呼出肺泡的气体总量,它是与直接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18. 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19. 消化:动物或人的消化器官把食物变成可以被肌体吸收养料的过程

20. 容受性舒张:指的是咀嚼或吞咽食物时,进食动作和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

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中的抑制性纤维。

21. 胃排空:,胃运动产生的胃内压增高是胃排空的动力(原始动力) 22. 脑肠肽:调节胆囊和胆管运动的激素有胃动素、胆囊收缩素和促胰液素等,这些肽类在胃肠

和神经系统双重分布,

23. 能量代谢 :是指通常把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 储蓄利用, 24. 食物的热价:亦称卡价。每单位重量(每克)食物完全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

25.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

右。

26. 滤过分数:是指GFR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正常约为20%(120/600)。 27. 肾糖阈:指近端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一定的限度。 28. 感受器: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和装置。 29. 适应性: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 30. 视敏度:眼辨别物体形态细节的能力即视觉的角分辨力,称为视敏度。 31. 近点:当眼高度调节时即用最大的调节力所能看清的最近一点, 32. 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是指沿神经纤维传导着的兴奋。

33. 轴浆运输:轴浆是经常在胞体和轴突末梢之间流动的,这种流动发挥物质运输的作用。 34. 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35.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细胞膜对Na+、K+等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主要是Na+),导致Na+内流,出现局部去极化电位。 36.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加,Cl-内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

37. 激素:它对肌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38. 应激反应: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有害刺激时,通过下丘脑引起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迅

速升高,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

39. 激素的“允许作用”:是指有些激素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器官、组织或细胞而产生生理作用,

但是他的存在却为另一种激素的生理学效应创造了条件(即对另一激素起支持作用)。

90、何谓正反馈和负反馈?试举例说明它们在生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及意义?

解答:负反馈( negative feedback):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和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它的意义是使系统的活动保持稳定。例如,人体的体温经常可稳定在 37 °C 左右,就是负反馈调控作用的结果。现在认为下丘脑内有决定体温水平的调定点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发出参考信息使体温调节中枢发出控制信息来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体温维持在 37 °C 左右。如果人体进行剧烈运动,产热突然增加(即发生干扰信息,使输出变量增加)体温随着升高,则下丘脑内的温度敏感(监测装置)就发生反馈信息与参考信息进行比较,由此产生偏差信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从而改变控制信息来调整产热和散热过程,使升高的体温回降,恢复到场 37°C 左右。正反馈( positive feedback)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继续加强原来方向的活动。意义: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使某一生理过程彻底完成。如分娩过程是正反馈控制系统活动的实例。当临近分娩时,某些干扰信息可诱发子宫收缩,子宫收缩导致胎儿头部牵张子宫颈部;宫颈受到牵张可反射性导致催产素分泌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强宫缩,转而使宫颈进一步受到牵张;如此反复再生,直至胎儿娩出为止。

94、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内压,因为通常低于大气压,所以称为胸内负压。推导出:胸内压 =- 肺的回缩力。在呼吸运动过程中,呼气末最小,吸气末最大。生理作用:使肺泡呈扩张状态;有利于胸腔静脉和淋巴回流;可防止肺水肿。

96、试述家兔耳缘静脉注射 20% 的葡萄糖 10ml 后尿量变化和机制。 解答:当家兔耳缘静脉注射 20% 的葡萄糖 10ml 后尿量明显增多。因为近球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超过 160-180mg/100ml 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同时由于原尿中的葡萄糖不能全部被吸收,肾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小管液渗透压因而增高,结果妨碍了水和 NaCl 的重吸收,造成渗透性利尿,尿量明显增多。糖尿病患者的多尿,就是由于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导致的。

99、叙述牵张反射产生的机制。

解答: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产生反射效应,引起受牵扯的同一肌肉收缩,此称为牵张反射( stretch reflex )。牵张反射有两种类型,一种为腱反射,也称位相性牵张反射;另一种为肌紧张,也称紧张性牵张反射。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其表现为受

牵拉拢肌肉能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向的基础。肌紧张与腱反射的反射弧基本相似,感受器也是肌梭。肌梭囊内一般含有 6-12 根肌纤维,称为梭内肌纤维;而囊外的一般肌纤维就称为梭外肌纤维。整个肌梭附着在梭外肌纤维上,并与其平等 排列呈并联关系。梭内肌纤维的收缩成分位于纤维的两端,而感受装置位于其中间部,两者呈串联关系。因此,当梭外肌纤维收缩时,感受装置所受的牵拉刺激将减少;而当梭内肌纤维收缩时,则感受装置对牵拉刺激的敏感度增高。肌梭的传入神经支配有两类。 I 类传入纤维直径较粗( 12-20μm ), Ⅱ 类传入纤维直径较细( 4-12μm )。中枢有运动传出支配梭外肌和梭内肌纤维,前者称为 α 传出纤维(直径 12-20μm ),后者称为 γ 传出纤维(直径 2-6μm )。当 γ 传出纤维活动加强时,梭内肌纤维收缩,可提高肌梭内感受装置的敏感性,因此 γ 传出纤维的活动对调节牵张反射具有重要作用。

91、


川北医学院成教本科-生理自习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护理学基础习题7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