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11-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2025-04-27

单元质检卷十一 种群和群落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6分)

1.(2016甘肃兰州冲刺模拟,6)很多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会产生某些化学物质,用以抵御植食性动物的取食,如芥子油苷就是十字花科植株产生的,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对多数昆虫都是有毒的,但却能吸引菜粉蝶前来产卵,其幼虫(菜青虫)也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由此无法推断出( )

A.十字花科植物和菜粉蝶发生了共同进化 B.芥子油苷可以吸引菜青虫的天敌前来捕食 C.菜青虫能消除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 D.用芥子油苷人工诱杀雌性菜粉蝶,可降低种群出生率

2.(2016北京海淀期末,29)科研人员对某岛屿连续两年中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数据

1

C.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别比例(♀∶♂)利于种群密度恢复

3.(2016江西八校联合模拟,6)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 B.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

C.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定

4.(2016安徽示范高中一联,22)在某人工饲养的线虫种群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不能产生成熟精子的突变型雄虫。有学者分别观察了一定数量的野生型雄虫与突变型雄虫的存活率,结果如右上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断最合理的是

( )

A.能否产生成熟精子对雄性线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 B.该线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2

C.在第15~20天时,线虫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野生型雄虫比突变型雄虫的平均寿命长

5.(2016辽宁五校协作体期初测试,33)下列叙述不是种群空间特征的是( ) A.桃子湖水面上的一群群野鸭

B.盛有5 mL培养液的试管培养草履虫64只 C.校园花坛中的狗尾巴草杂乱分布 D.樟树在潇湘大道每隔5米种植一棵

6.(2016河北衡水二中期中,33)Nt表示该种群第t代的种群密度,Nt+1表示该种群第t+1代的种群密度,右图表示某经济动物种群密度Nt与Nt+1/Nt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为a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c点时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b和e点时,该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D.种群密度为d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7.(2016安徽合肥一中冲刺模拟A,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B.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最终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

3

C.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均是由光照决定的

D.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不可能呈“S”型增长

8.(2016河南三门峡模拟,13)右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 B.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C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 D.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

9.(2016安徽示范高中一联,23)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种动物种群增长速度最快时,乙种动物的数量约为500头 B.甲种植物的K值应远大于1 000,而丙种动物的K值应远小于1 000 C.当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时,短时间内会导致甲种植物减少,丙种动物增多 D.该生态系统的群落存在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甲、乙、丙三种生物不能构成群落 10.(2016湖北武汉四月调研,4)下图为某群落中棉蚜及其天敌瓢虫的种群数量(单位:头/百株)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4

A.7月5日后瓢虫数量下降表明该群落中动物的丰富度降低 B.棉蚜活动能力较弱,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棉蚜的种群密度 C.棉蚜与瓢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反映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 D.瓢虫数量上升具有滞后性,棉蚜发生初期应及时人工防治

11.(2016辽宁鞍山质检一,6)头细蛾帮助小叶黑面神传粉,并将卵产于雌花中。每颗小叶黑面神果实中有6粒种子,而每条头细蛾幼虫发育需消耗2~4粒种子。含头细蛾幼虫的果实中大多数只有一条幼虫。调查小叶黑面神的两种果实中头细蛾幼虫的存活情况,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果实 果实总数卵数成活幼虫数幼虫成活率 类颗枚条 型 无梗 228 果实 有梗 495 果实 520 142 27.3 267 169 63.3

A.种子适度保留利于小叶黑面神与头细蛾互利关系的维持

5

B.有梗果实比例上升会造成第二年头细蛾的种群密度降低 C.头细蛾幼虫成活率越低,小叶黑面神种群数量将会越高 D.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12.(16分)某滩涂湿地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水分减少、不断退化,其植被变化顺序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海三棱藤

草群落→芦苇群落→芦苇—柽柳群落→旱柳群落

(1)海三棱藤草群落被芦苇群落替代的现象称为 (填“初生”或“次生”)演替。该地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为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 法进行采集、调查。

(2)由芦苇—柽柳群落演变为旱柳群落的过程中,柽柳与旱柳的种间关系为 ,旱柳的数量变化呈现“ ”型增长,一定时间后,旱柳的种群数量趋于稳定,该种群的数量最大值称为 。

(3)图中四种群落的命名是根据群落中的 命名的。土地较干旱的地方分布着大量旱柳,在水分湿度较大的地方分布着大量芦苇,芦苇低处分布着海三棱藤草,上述描述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4)图示群落的变化说明了人类的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 。

6

13.(18分)(2016广东中山期末,32)生态护坡是综合生态学、工程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知识,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护的综合技术。下图为某种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研究人员在建造海岸生态护坡前,采用 法调查此地的植物丰富度和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要注意 。

(2)图示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如互花米草、白茅等,在高潮带和超高潮带种植柽柳、樟毛等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3)人们通过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植被稀少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这种演替类型属于 。

(4)经观察和测定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同化量(图中字母代表)如图所示。图中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动物之间的关系为 和 ;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第 营养级。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7

答案:1.B 根据题意,十字花科植株产生的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对多数

昆虫都是有毒的,但却能吸引菜粉蝶前来产卵,其幼虫(菜青虫)也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无法判断芥子油苷是否吸引菜青虫的天敌前来捕食,B项错误;菜青虫能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说明菜青虫能消除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C项正确;用芥子油苷人工诱杀雌性菜粉蝶,可降低种群出生率,D项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十字花科植物和菜粉蝶相互选择、共同进化,A项正确。

2.C 岛屿环境相对封闭,排除了个体迁入和迁出对种群数量波动的影响,因此决定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项正确;调查该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宜采用标志重捕法,B项正确;由图可知,秋冬季社鼠种群中雌性明显多于雄性,该季节社鼠种群数量相对较少,较高性别比例(♀∶♂)时,种群数量更大,C项错误,D项正确。

3.D 我国人口政策控制的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具有人为控制的特点,A项正确;人口的年龄结构只能预测人口种群数量的变化,不能进行精确的计算,B项正确;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C项正确;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考虑到环境污染、传染病等问题,人口总量还可能继续下降,D项错误。

8

4.A 分析曲线图可知,两类雄虫存活率变化曲线不同,说明能否产生成熟精子对雄性线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不能产生成熟精子导致突变型雄虫存活时间较长,A项正确;两曲线均显示幼龄个体存活率为100%,老龄个体存活率下降,说明该线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项错误;在第15~20天时线虫存活率下降,但不能说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大小关系,C项错误;野生型雄虫存活率提前下降,说明野生型雄虫比突变型雄虫的平均寿命短,D项错误。 5.B 桃子湖水面上的一群群野鸭属于种群空间特征中的集群分布;盛有5 mL培养液的试管培养草履虫64只为种群的数量特征,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校园花坛中的狗尾巴草杂乱分布是指空间特征中的随机分布;樟树在潇湘大道每隔5米种植一棵属于空间特征中的均匀分布。

6.B 据图分析可知,纵坐标表示Nt+1/Nt,若纵坐标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下降,若纵坐标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增加。当种群密度为a时,纵坐标小于1,则此时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A项正确;c点时Nt+1/Nt最大,说明种群数量增加最大,并非表示该种群环境容纳量,B项错误;b点和e点时,Nt+1/Nt等于1,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为d时,C项正确;Nt+1/Nt>1,说明种群数量在增加,推测该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项正确。

7.A 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主要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使其在正常水平波动,A项正确;由于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后的顶极群落也不同,B项错误;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由光照决定的,而动物的

9

分层现象是由食物和栖息空间决定的,C项错误;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如果有天敌和空间的限制,社鼠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呈“S”型增长,D项错误。 8.D 由题图可知,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数量减少至一定水平,故桑毛虫环境容纳量变小,A项正确;B点时,暴猎蝽种群数量增长得最快,故增长速率最大,B项正确;C点时暴猎蝽数量达到最多,限制其数量增长的因素是食物,C项正确;由图中桑毛虫和暴猎蝽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知,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捕食关系,D项错误。

9.B 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乙种动物种群数量处于K/2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A项正确;同一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的K值大小与营养级高低没有必然关系,B项错误;由于生态系统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所以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时,短时间内会导致其食物(甲种植物)减少,其天敌(丙种动物)增多,C项正确;任何生态系统的群落都存在水平结构和垂体结构,生态系统内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构成了群落,D项正确。

10.A 7月5日后瓢虫数量下降,但是该群落中动物的物种数目并没有降低,A项错误;棉蚜活动能力较弱,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棉蚜的种群密度,B项正确;棉蚜种群的数量增多,进而使瓢虫种群的数量增加,瓢虫种群的数量增加又使棉蚜种群的数量降低,体现了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C项正确;瓢虫数量上升具有滞后性,棉蚜发生初期应及时人工防治,D项正确。

10

11.C 由题意可知,头细蛾帮助小叶黑面神传粉,并将卵产于雌花中。每颗小叶黑面神果实中有6粒种子,而每条头细蛾幼虫发育需消耗2~4粒种子,说明它们之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所以种子适度保留利于小叶黑面神与头细蛾互利关系的维持,A项正确。由数据分析可知,有梗果实比例上升虽然卵数较多,但成活的幼虫数少,所以会造成第二年头细蛾的种群密度降低,B项正确。由它们的互利共生的关系分析可知,应是幼虫成活率越高,小叶黑面神种群数量将会越多,C项错误。两种生物彼此有利又互相制约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项正确。 12.答案 (1)次生 取样器取样

(2)竞争 S 环境容纳量(K值) (3)优势种 垂直结构和水平 (4)速度和方向

解析 (1)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2)柽柳与旱柳因争夺生存空间而发生的斗争属于竞争,旱柳的数量变化呈“S”型增长,在达到K值后会保持相对稳定。(3)群落的命名是根据该群落中的优势种命名的。干旱地分布旱柳,湿润地分布芦苇和海三棱藤草,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芦苇低处分布海三棱藤草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4)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13.答案 (1)样方 随机取样

11

(2)水平 (3)次生演替

(4)捕食 竞争 三、四 (b+d+e)/a

解析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和植物丰富度采用样方法,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2)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种群的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在中低潮带、高潮带和超高潮带不同种群的分布即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3)原来的荒滩上有植被,在这个地方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4)沙氏变色蜥可以以小型地面肉食动物为食,二者构成捕食关系,同时沙氏变色蜥和小型地面肉食动物都能以地面草食动物为食,二者构成竞争关系。题图食物网中樟毛等植物为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四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樟毛等植物同化的能量为a,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小型飞行草食动物、大型飞行草食动物和地面草食动物,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为b+d+e,因此,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b+d+e)/a。

12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11-种群和群落(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