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断题专题复习框图型试题
1、常见金属D的制取与转化关系如下(有些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是 ; (2)写出上图中①②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E
① ; ② ;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例2小红对暗紫色消毒粉A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 E__________; F__________; G__________ (2)写出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小明在家中厨房取得一种白色粉末A,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含有氢元素,则A的名称是 ,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A不含氢元素,则A的名称是 ,它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写
出
D
→
E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例 4、老师请小刚帮助他将失去标签的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三瓶溶液鉴别出来,重新贴好标签。为了鉴别这三种溶液,小刚取这三种溶液各少许,分别编号为A、B、C,按下图步骤进行实验,同时观察现象。
A为 溶液,B为 溶液,C为 溶液。
例5、某生在实验室发现一没有瓶塞的试剂瓶,里面装有白色固体试剂,瓶上标签已经严重腐蚀,看不清上面的字迹,但可以判断里面所盛试剂由三种元素组成。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他取少量该固体配成无色溶液A,然后进行了以下实验:
(1)无色试剂B是 (填名称)若无色溶液D中只含一种溶质NaCl(不考虑前面加入的B试剂),则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 。
(2)结合题目所给信息判断:原试剂瓶内所盛白色固体可能是 或 。 例6、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具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多余产物均已略去):
①A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钙盐,由三种元素组成,C是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 ②A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无色液体,D是一种黑色的金属氧化物,工业上可用D与C在高温下作用冶炼金属。
(1)请你任选①或②其中一种作为条件,推断A、B、C、D四种物质: A ;B C D 。 (2)
写
出
C
与
D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例7、A、B、C、D、E、F六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内容中涉及的化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D是最常见的溶剂。
2
⑴根据上图推断,C是 ,D是 ,E是 (填写化学式)。 ⑵
写
出
反
应
①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写
出
反
应
②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反应④属于 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例9、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 ;(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 ; (
3
)
反
应
①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例10、实验室有一包由两种盐(不含氢元素)组成的白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未知酸溶液。为了确定各自成分,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已知A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固体B是农业上常用的两种元素组成的钾肥。
则:气体A是 ;未知酸溶液是 ;组成白色粉末的两种盐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例11、A、B、C、D分别是氯化钠、硝酸钡、氢氧化钠、和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现用一种无色溶液X把A、B、C、D一一鉴别来开,已知X是含有镁元素的化合物。鉴别方法见于下图所示(所加溶液均过量,使反应完全)。回答下列问题:
(1)确定A、B、C、D和X代表什么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A ;B ;C ;D ;X ; (2)写出X和B、X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X和B ;X和D ;
例15、下图中A~H和甲、乙、丙分别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甲和G均为黑色固体单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丙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常温下C、E、F均为无色气体(图中有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F ;乙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E的反应: ; G—→H的反应: 。
例16、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E为化合物,且A与B 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已知C、丙均为黑色粉末,C和E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试推断:
(1) D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甲乙B甲CE丙DA→甲+B:___________ 甲→E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甲→C: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8、. 下图中的A→K分别代表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已知:A、C两物质组成元素相同; G溶液为某物质的稀溶液,G的浓溶液能使小木棍变黑。图中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 单质气体D 黑色固体H
G溶液
A碱 黑色粉末B 金属单质E 蓝色溶液I K 溶电解 液 C G溶液 单质气体F 金属单质J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J可能的化学式: (任写一种)。
4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C + D: ; ① A ② F + H → E + C: ;
③ I + 碱 → K: (任写一种)。
(3)写出实验室制取D的另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A~J分别为九年级化学学过的不同纯净物,它们存在右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铁锈的主要成分,E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H的溶液呈蓝色,常温下B、D、F、J均为无色气体,其中J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反应②、④的个别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
E__________,J__________.
(2)化合物W的组成元素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2、已知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声称B和C,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1)则A、E的化学式为 A , E
(2)请你写出一下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A+F→C ; D→B+C . 35、如图所示,A、B、C、D、E、F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
与B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B与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F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盐。
结合图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E的化学式为 ;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6、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属于氧化物,
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无色气体C 高温 适量 A Na2CO3溶液 足量水 D F溶液 E 操作Ⅰ ①
I(有色沉淀) 稀盐酸 G(有色溶 B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 (2)得到F溶液的操作Ⅰ的名称为: 。
(3)若I是红褐色沉淀,请写出G + F → I的化学方程式:
5
(4)指出反应①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37、在下面关系图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单质,且丁是由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金属元素组成,F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气体。
(1)写出化学式:乙是 ,F是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G→丁: ; D→E: ; (3)与A物质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是 (填写化学式)。
39、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4所示。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 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41、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试回答
(1)写出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浅绿色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他们之间有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
6
(4)指出反应①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37、在下面关系图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单质,且丁是由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金属元素组成,F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气体。
(1)写出化学式:乙是 ,F是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G→丁: ; D→E: ; (3)与A物质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是 (填写化学式)。
39、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4所示。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 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41、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试回答
(1)写出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浅绿色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他们之间有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