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空调系统检测
第一章 综合效能
一、填空题
1、空气调节是使室内空气 、 、 、 、压力、洁净度等参数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技术称空气调节。
2、舒适性空调(民用空调)是根据不同用途(如电影院、剧场、商店、体育场、旅馆等)而确定能满足人们 要求的空调诸参数的空调。
3、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的干球温度。
4、南京市室外气象参数: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
5、h-d图是表示一定大气压力B下,湿空气的各参数,即焓h、含湿量d、温度t、 和 的值及其相互关系的图。
6、在空调中,常常用设备露点温度表示空气经过淋水室或表面冷却器处理后,所得的接近饱和状态(一般在相对湿度ψ= ~ 之间)的空气湿度。 7、热压是由于 引起的室内外或管内外空气柱的重力差。 8、 余压是特指室内某一点的空气压力与室外或邻室 的空气压力的差值。 9、 导流板是装于通风管道内的 ,使气流分成多股平行流,从而减少阻力的配件。
10、 条缝型风口是装有导流和调节构件的长宽比大于 的狭长风口。
11、 空气以垂直于叶轮轴的方向由机壳一侧的叶轮边缘进入并在机壳另一侧流出的通风机叫 。
12、潜热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发生 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3、气流组织是对室内空气的 和 进行合理组织,以满足空气调节房间对空气温度、湿度、流速、洁净度以及舒适感等方面的要求。
14、空气调节系统是以空气调节为目的而对空气进行 、 、 ,并控制其参数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称。
15、新风系统是为满足卫生要求而向各空气调节房间供应经过集中处理的 的系统。 二、选择题
1、在VWV的冷冻水空调系中必须存在控制系统有( )。
A DDC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B DCS集散控制系统
C ⊿P压差控制器 D PID比例积分微分调节
2、目前常用的制冷方式有( )
A 正压制冷 B 负压制冷
C 真空制冷 D 常压制冷
3、空调冷水系统定压方式有( )
A 生活水箱直接定压 B 膨胀水箱定压 C 城市自来水管网定压 D 稳压罐定压
4、室内负荷计算,当计算系统负荷时,还要计算下列负荷( )
A 风机、风管的温升 B 新风的冷负荷和湿负荷 C 冷却泵、冷水管和冷水箱等温升的附加冷负荷 D 混合损失
5、LA、NR、NC噪声评价方法的相互换算关系( )
A LA=NR=NC B LA=NR+5=NC+10 B LA=NR-5=NC-10 D LA=NR=NC-10 6、低压风管系统工作压力为 Pa。
A、≤300 B、≤800 C、≤500 D、≤600
7、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有压差要求的舒适性空气调节房
间,其压差值不应大于 Pa。 A、80 B、60 C、50 D、40
8、制作风管和风管配件时,采用的连接方式尽可能采用 ,以便增加风管的强度。 A、焊接 B、咬接 9、碳钢板风管焊接宜采用 焊接。
A、直流机焊接或气焊焊接 B、氩弧焊 C、氧乙炔气焊
10、没有恒温恒湿特殊要求的检测房间,室内温湿度的测定点应选择 处。 A、送、回风口 B、室中心 C、敏感元件 D、室内任意点
11、通风与空调系统无生产负荷的联合试运行及调试应符合系统总风量调试结果与设计风量
的偏差不应大于 的规定。 A、5% B、10% C、15% D、20%
12、当制冷管道系统内的压力至 MPa时,应对系统再次进行检验。
A、0.196-0.294 B、0.0196-0.0294 C、0.196-0.0294 D、0.0196-0.294 13、制冷系统气密性试验,制冷剂为氨的系统,采用 进行试验。 A、压缩氢气 B、压缩氮气 C、压缩氧气 D、压缩空气
14、空调工程系统调试应配置下列仪器 。
A、温度计、流量计、声级计 B、毕托管、采样管、粒子计数器 C、热球风速仪、微压计、钳形电流表 D、漏风量检测装置、压力表、发烟剂 15、空调制冷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这个循环系统是由 组成。 A、机组 B、附属设备 C、管道 D、阀门 16、制冷设备应用的燃气管道可分 类别。
A、高压 B、中压 C、低压 D、无压 17、当采用漏光法检测系统风管的严密性时 为合格。
A、低压系统风管以每10m接缝,漏光点不大于2处且以每100m接缝,漏光点平均不大于16处;
B、低压系统风管以每10m接缝,漏光点不大于4处且以每100m接缝,漏光点平均不大于30处;
C、中压系统风管以每10m接缝,漏光点不大于1处且以每100m接缝,漏光点平均不大于8处;
D、中压系统风管以每10m接缝,漏光点不大于2处且以每100m接缝,漏光点平均不大于10处;
18、燃气管道的吹扫和压力试验,应为 。
A、压缩空气 B、氮气 C、纯净水 D、煤油
19、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设置空气调节 。
A、当采用采暖通风达不到人体舒适标准或室内热湿环境要求时。
B、当采用采暖通风达不到工艺对室内温度、湿度、洁净度等要求时。 C、对于地下建筑设施,当采用采暖通风达不到使用要求时。
D、对于临时性建筑物,当采用采暖通风达不到使用要求时。
20、通风与空调系统风量的测试内容主要有 。
A、总送风量 B、新风量 C、回风量 D、排风量 21、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应根据 和噪声标准等因素确定。
A、送风方式 B、送风口类型 C、安装高度 D、室内允许风速
三、判断题
1、 相对湿度是空气实际的水蒸气分压力与饱和状态下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
2、孔板送风 依靠顶棚稳压层下部的多孔板实现均匀送风的方式。( )
3、射程是射流从风口到速度降至接近零值处所经过的距离。( )
4、静压箱是使气流降低速度以获得比较稳定静压的中空箱体。( )
5、防火阀是借助感烟(温)器能自动关闭以阻断烟气通过阀门。( )
6、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制冷剂是溴化锂。( )
7、安装立式水泵的减振装制一般用弹簧减振器。( )
8、含湿量是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与干空气质量之比。( )
9、露点温度是在大气压力一定的情况下的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
10、在冰畜冷制冷系统中,为了保证乙二醇不被无缝钢管的铁锈二次污染;所有无缝钢管的内外壁都必须进行二次镀锌。( )
11、 加湿是将水分或水蒸气加入到物质中。通常指使湿空气含湿量增加的过程。( )
四、综合题
1、民用建筑室内空调参数的一般规定? 2、简述空调系统综合效能试验的测定项目?
3、简述在空调风管内测量风量时,测定断面和测定断面上测定点的确定原则?
第一章 综合效能(答案)
一、填空题
1、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噪声 2、舒适 3、50h
4、-6℃、35℃
5、相对湿度ψ、水蒸气分压力Ps 6、90%、95% 7、温差
8、同标高未受扰动 9、一个或多个叶片 10、10
11、贯流式通风机 12、相变
13、流动形态、分布 14、处理、输送、分配 15、室外空气 二、选择题
1、(C) 2、(A、B) 3、(B、D) 4、(A、B、C、D) 5、(B) 6、(C) 7、(C) 8、(B)9、(A)10、(B)11、(B)12、(A)13、(D)14、(A、C、D)15、(A、B、C、D)16、(B、C)17、(A、C)18、(A、B)19、(A、B)20、(A、B、C、D)21、(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四、综合题
1、答:1)冬季温度应采用18~22℃,相对湿度应采用40%~60%,风速不应大于0.2m/s;冬季使用条件无特殊要求时室内相对湿度可不受限制。
2)夏季温度应采用24~28℃,相对湿度应采用40%~65%,风速不应大于0.3m/s。
2、答:空调系统综合效能试验一般包括下列项目: 1) 送回风口空气状态参数的测定与调整; 2) 空调机组性能参数的测定与调整; 3) 室内噪声的测定;
4) 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测定与调整;
5) 对气流有特殊要求的空调区域做气流速度的测定。
3、答:1)测定断面原则上应选择在气流均匀而稳定的直管段上,尽可能远离产生涡流的局部构件。在实际工作中,按照气流方向,一般选择在局部构件后大于或等于4倍管道直径(或矩形管道的大边尺寸),以及在局部构件前大于或等于1.5倍管道直径(或矩形管道的大边尺寸)的直管道上。当现场条件受限,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距离可适当缩小,但必须使测定断面到前局部构件的距离大于测定断面到后局部构件的距离,同时适当增加测定断面上测定点的数目。
2)测定断面内测点位置和数目,主要根据风管断面的形状和尺寸大小而定:
对于矩形风管,可将测定断面划分为若干个面积不大于0.05m是正方形或接近正方
形的面积相等的小断面,测点位于小面积的中心。
对于圆形风管,应根据管径的大小,将断面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同心圆环上,测点
布置在各同心圆环面积等分线上,且应在相互垂直的两直径上布置两个或四个测孔。
2
第二章 洁净室
一、填空题
1、空气洁净度等级划分为5级,则每立方米空气中≥0.5μm的尘粒数为大于或等于 pc/m。 2、洁净室的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测定之前,净化空调系统应已连续运行 h。 3、相邻不同级别洁净室之间和洁净室与非洁净室之间的静压差不应小于 Pa。 4、垂直单向流是与 垂直的单向流。
5、根据GB50243-2002测定单向流洁净室的风量时,采用 和截面积乘积的方法确定送风量。
6、测定室内洁净度等级时,每个洁净室最少采样次数为 次。 7、微生物检测方法有 和 。
8、高效过滤器检漏时将采样口放在距离被检过滤器表面 处。
9、室内洁净度检测时,对于单向流洁净室,采样口应对着 方向。
10、空气中悬浮粒子的测试是测定洁净室空气中粒径分布在 范围内悬浮粒子浓度。 11、根据JGJ71-90,乱流洁净室系统的实测风量应 各自的设计风量,但不应超过 。
12、当洁净室、洁净区仅有一个采样点时,则最少在该点采样 次。 13、非单相流洁净室的风量可以用 和 两种方法测量。
14、按照洁净室所需控制的空气中悬浮微粒的类别,可将洁净室分为 和 。 15、单向流通过洁净区整个横断面的受控气流,其风速 ,流线大体 。 16、洁净度等级测试采样时,测试人员应在采样口的 。
17、空气中悬浮微生物的测定有多种,但其测定的基本过程都是经过捕集、 、计数的过程。
18、进行高效过滤器检漏前,被检过滤器必须已测过风量,在设计风速的 之间运行。 19、单向流洁净室采用室截面平均风速和截面积乘积的方法确定送风量,水平单向流洁净室取距送风面 的垂直截面。
20、沉降菌测定时,培养皿应布置在有 的地点和气流扰动极小的地点。
二、判断题
1、如果有多间洁净室,测定静压差时,应从平面上最外面的房间开始测起。 ( ) 2、测定洁净室洁净度等级时,室内的测定人员不宜超过5名。 ( ) 3、洁净室调试时,要对进入洁净室的人员进行严格控制。 ( ) 4、高效过滤器安装前,必须对洁净室进行全面清扫、擦净。 ( ) 5、室内浮游菌测点和洁净度测点可以相同。 ( ) 6、室内洁净度检测时,对于乱流洁净室,采样口可以随便摆放。 ( ) 7、室内沉降菌测定时,培养皿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地点和气流扰动极小的地点。 ( ) 8、对于洁净度高于100级的单向流洁净室,还应测定在门开启状态下,离门口0.6m处的室
3
内侧工作面高度的粒子数。 ( ) 9、单向流洁净室测定截面平均风速不得不用手持风速仪测定时,手臂应伸直至最长位置,使人体远离测头。 ( ) 10、洁净室的静压差越大越好。 ( ) 11、高效过滤器检漏时,只要检测边框就行了。 ( ) 12、测定空气中悬浮粒子浓度所用的粒子计数器必须在仪器校准的有效使用期内。 ( ) 13、洁净室的正压是靠送风与回风的差值实现的。 ( ) 14、洁净度等级测试时,采样管长度不受限制。 ( ) 15、乱流洁净室室内各风口的风量与各自设计风量之差均不应超过设计风量的±15%。( ) 16、乱流洁净室对于不安装过滤器的风口,可按一般通风空调的方法进行。 ( ) 17、测量洁净室室内噪声时,可不考虑本底噪声的影响。 ( ) 18、尘埃粒子计数器具有粒径鉴别能力。 ( ) 19、测定室内噪声时,一般只测B声级。 ( ) 20、洁净室洁净度的检测,应在空态或静态下进行或按合约规定。 ( )
三、选择题
1、洁净室所处状态分为以下几类:( )。 ①空态 ②静态 ③动态 ④工作状态
2、洁净区与室外的静压差不应小于 ( )。
①5Pa ②10 Pa ③15 Pa ④20 Pa
3、根据国标GB50073-2001的规定,洁净室空气中悬浮粒子浓度检测采样时,应使用采样量大于( )的光子粒子计数器。
①1L/min ②1.5L/min ③2L/min ④3L/min
4、采用扫描法对高效过滤器安装接缝和主断面进行检漏时,检测点应距被测表面( )处。 ①10~20mm ②20~30mm ③30~40 mm ④10~15mm 5、测定洁净室洁净度等级时,室内的测定人员不宜超过( )名。 ①2 ②4 ③6 ④5
6、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测定以前,净化空调系统应已连续运行至少( )小时。 ①12小时 ②24小时 ③8小时 ④20小时
7、室内浮游菌和沉降菌测试时,所需培养皿数以沉降( )计。
①0.5h ②1h ③2h ④3h
8、测量洁净度等级时,对于洁净度高于5级的单向流洁净室,还应测定在门开启状态下,离门口( )处的室内侧工作面高度的粒子数。 ①1m ②0.2m ③2m ④0.6m
9、洁净度测试时,每点采样次数不少于( )次。 ①2次 ②3次 ③4 次 ④5次
10、单向流洁净室风速不均匀度应不大于( )。
①0.1 ②0.15 ③0.25 ④0.5
11、洁净室温湿度测试时,每次读数间隔不大于( )min。 ①30 ②60 ③15 ④120
12、每个采样点的最少采样时间为( )min。
①2 ②3 ③5 ④1
13、测定室内浮游菌和沉降菌时,采样结束后,培养皿在恒温箱中培养不少于( )h。 ①12 ②24 ③48 ④36
14、洁净度测试时,每个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应( )洁净度等级规定的限值。 ①大于 ②小于或等于 ③小于 ④大于或等于
15、对于单向流洁净室,采用室截面( )和截面积乘积的方法确定送风量。 ①平均风速 ②最大风速 ③最小风速 16、空气洁净度是指洁净环境中空气含尘(微粒)量多少的程度,含尘浓度高则洁净度( )。①高 ②低 ③没影响 ④不变
17、通过洁净区的整个横断面的受控气流,风速稳定、流线大致平行的洁净室是( )洁净室。
①乱流 ②单向流 ③非单向流
18、乱流洁净室室内各风口的风量与各自设计风量之差均不应超过设计风量的( )。 ①±10% ②±15% ③+15% ④±20%
19、静压差的测定应在所有的门关闭时进行,通常也就是( )的房间与其紧邻的房间之间的压差测起。
①洁净度级别最高 ②洁净度级别最低 ③平面上最外面
20、对于安装于送、排风末端的高效过滤器,应用扫描法进行( )检漏。 ①过滤器安装边框 ②全断面 ③过滤器安装边框和全断面
四、简答题
1、洁净室室内静压差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2、洁净度测点的布置原则?
3、进行洁净室空气中的悬浮粒子测试,在使用仪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对高效过滤器进行扫描检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章 洁净室测试(答案)
一、填空题
1、3520 2、24 3、5 4、水平面 5、室截面平均风速 6、3 7、空气悬浮微生物法(沉降生物法) 8、2~3cm 9、气流 10、0.1~5.0μm 11、大于、20% 12、3 13、风管法、风口法 14、工业洁净室、生物洁净室 15、稳定、平行 16、下风侧 17、培养 18、80%一120% 19、0.5m 20、代表性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20、(√) 三、选择题
1、①②③ 2、② 3、① 4、② 5、① 6、② 7、① 8、④ 9、②10、③ 11、① 12、① 13、③ 14、② 15、① 16、② 17、② 18、② 19、① 20、③ 四、简答题
1、静压差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相邻不同级别洁净室之间和洁净室与非洁净室之间的静压差应不小于5Pa。
②洁净室与室外静压差应大于10Pa。
③洁净度高于100级的单向流(层流)洁净室在开门状态下,在出入口处的室内侧0.6m处不应测出超过室内级别上限的浓度。
2、洁净度测点布置原则是:
根据洁净区面积确定最低限度的采样点数,多于5点时可分层分布,但每层不少于5点。 5点或5点以下时可布置在离地0.8m高平面的对角线上,或该平面上的两个过滤器之间的地点,也可以在认为需要布点的其他地方。 3、(1)仪器开机后,预热至稳定后,方可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对仪器进行校正。(自检、自校、零计数)
(2)采样管口置采样点采样时,在确认计数稳定后方可开始连续读数。
(3)采样管必须干净,严禁渗漏。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仪器的允许长度。除另有规定外,长度不得大于1.5 m。计数器采样口和仪器的工作位置应处在同一气压和温度下,以免产生测量误差。
(4)对于单向流洁净室,采样口应对着气流方向,对于乱流洁净室,采样口宜向上,采样速度均应尽可能接近室内气流速度。
4、(1)被检过滤器必须已测过风量,在设计风速的80%一120%之间运行。
(2)采用粒子计数器检漏高效过滤器,其上风侧应引入均匀浓度的大气尘或其他气溶胶尘的空气。对大于等于0.5μm的尘粒,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10pc/m,或对大于或等于0.1μm尘粒,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107pc/m3,若检测D类高效过滤器,对大于或等于0.1
93
μm尘粒,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10pc/m。
(3)检漏时将采样口放在距离被检过滤器表面2-3cm处,以5-20mm/s的速度移动,对被检过滤器整个断面、封头胶和安装模框和安装框架处进行扫描。在扫描过程中,应对计数突然递增的部位进行定点检验,发现有渗漏现象,即用硅橡胶进行补漏或更换高效过滤器。
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