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会考必修三专题1
一、选择题
1.(2011年6月广东会考55题)“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
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说这段话的应该是
A.朱熹 B.孟子 C.董仲舒 D.荀子
2.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筒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3.(2010年夏季山东会考15题)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治理社会方案的主张是 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 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 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 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
4.(2009年安徽会考18题)古代中国启蒙读物《三字经》开篇写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中国最早主张“性本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5.(2008年1月宁夏会考15题)西汉时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是由于 A.儒家思想是孔子和孟子创立的 B.荀子提出“性恶论”
C.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D.科举制的需要
6.(2009年天津会考24 题)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思想流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7.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在郊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回答说,“你来看此花树时,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是
A.程颐 B.朱熹 C.王守仁 D.黄宗羲
8.(2011年海南会考1题)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自觉地、直接地思考政治秩序问题的先驱。他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吸引了大量门徒。他的学生将其言论和教诲编辑成书,对中国政治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是
A.《诗经》 B.《尚书》 C.《春秋》 D.《论语》
9.春秋战国时期的某学派代表人物认为:万物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该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
10.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宇宙便是吾心” 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1.(2009年黑龙江会考16题)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下列属于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是
①程颢、程颐 ②朱熹 ③陆九渊、王守仁 ③李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③ D.①③④
12.(2011年海南会考2题)有这样一种思想,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强调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将个人、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它是 A.早期儒学 B.黄老学说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宋明理学
13.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他的真实意图是( ) A.限制君权
C.宣扬“天赋人权”
B.消灭君主制度 D.维护中央集权
14.朱熹在理学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他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 B.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C.他将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D.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
15.《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16.汉代以来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宋代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它是 A.心学 B.佛学 C.理学 D.伦理学 17.(2010年6月广东会考55题)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批判君主专制 B.反对经世致用
C.提倡重农抑商 D.主张学习西方
18.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 这反映了他
A.主张男尊女卑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礼教 C.迷信孔子的思想 D.主张“工商皆本”
2
19.(2008年海南会考1题)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以悼念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逝去的数万生命。其中所包涵传统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思想源于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20.(2008年天津会考31 题)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 A.“百家争鸣”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维新思想的传播 D.新文化运动
21.(2011年浙江会考27题)中国古代一位浙江籍哲学家提出“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并强调“知行合一”。这位哲学家是
A.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守仁 22.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种观点属于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3.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下列思想中,孔子提出的是
A.“无为而治” B.“格物致知” C.“有教无类” D.“存天理,灭人欲” 24.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 儒家思想 D.兵家思想
25.战国时期进一步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倡导“民贵君轻”的思想家是 A.荀子 B.孟子 C.庄子 D.墨子
26.(2010年海南会考15题)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被后世推崇,是因为一些在历史的星空中永恒闪耀的名字:老子、孔子、墨子、孟子……。他们针对社会和学术上的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相互诘难、批驳。历史上将这一局面称为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百花齐放 27.(2010年广东会考56 题)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提倡重农抑商 B.主张学习西方 C.反对经世致用 D.批判君主专制 28.吃棕子、赛龙舟是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统活动。下列作品属于屈原的是 A.《诗经》 B.《离骚》 C.《 春望》 D.《 念奴娇? 赤壁怀古》
29.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 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书体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这种书体是
A.篆书 B.隶书 C.行书 D.楷书
30.《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的三百多首诗歌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
3
A.西周至春秋中叶 B.夏朝至隋唐 C.西汉至隋唐 D.秦朝至明清
31.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
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A.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 B.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
C.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 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
32.(2010年2月山东学业水平测试第15题)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的是( ) A.《诗经》 B.《离骚》
C.《西游记》 D.((红楼梦》
33.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①发明了造纸技术 ②打破了“坊”、“市”的界限 ②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 ④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4.)明清小说是当时文学成就中最为突出的领域,不管从数量、体裁、表现手法以及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其中,有一部作品通过对几个家庭兴衰的描写,极其广泛而深人地触及到社会各个方面。该作品是( )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35(2011年1月河南会考34题)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有一幅对联写到:“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人百万雄兵”。这是戏曲表演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体现了戏曲表演的( ) A.真实性
C.虚拟性
B.通俗性 D.优美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0分)
28.(2008年江苏会考36题)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4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焚书》 “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2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1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2分)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1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2分)
29.(2010年1月黑龙江会考29 题)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 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 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 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