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屠格涅夫说,“人的心灵是一座幽暗的森林”。但是,个性的不足并非不可改变,可以通过环境、教育来修补和健全。润物无声的心理关怀和辅导,就像一缕缕阳光,照进幽暗的“森林”。有时,可能就是老师的一次谈心、一个动作、一个神态,帮助学生拨开心灵雾霾,逐渐学会包容,学会谅解,学会换个角度看待问题,能够对琐事一笑而过。
15.关于文章思路结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4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6.对待校园琐事,作者的态度是什么?4分
17.文章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作用是 。(4分)
18.文章第⑤段划线句“这都是对学生负责、积极作为的方式”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3分)
19.文章第⑥段引用屠格涅夫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4
(5.浦东)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分)
作家寄语中学生作文创作
彭友东: 面对当今五彩缤纷的世界,中学生在写作时,如果要想写出好的作品,需要准备的很多。要具备足够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需要长期的学习、磨砺,需要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写作时,能用自己的心、自己的笔来记录青春的印记,来描绘美好的未来,来观察世界,来思索人生,便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积累和准备。 余华:写作是一种乐趣
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种乐趣,一种创造的乐趣。最初写作时的主要乐趣是对词语和句子的寻找,那时候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让自己坐下来,让屁股和椅子建立友谊,我刚开始写作时才二十岁出头,这是一个坐不住的年龄。想想当时我的同龄人在到处游荡,而我却枯坐在桌前,这是需要极大的耐心来维持的,必须坚持往下写,然后突然有一句美妙的语言出现了,让我感受到喜悦和激动,我觉得自己艰难的劳动得到了酬謝,我再没有什么可抱怨了,我枯坐桌前也同样有无穷乐趣。
对一个长期从事写作的人来说,有时候写作已经不单纯是在写作,更像是一种人生经历,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写作,长达一年或者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写作者的情感往往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同舟共济,共同去承受苦难,也共同去迎接欢乐。这时候得到的乐趣会让我们相信,虚构的世界比现实的世界更加引人入胜。 我要谈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任何一个写作者同时也是读者,写作者必须重视自己读者的身份。正是在阅读很多经典作品时带来的感受,才会不断纠正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错误。
王蒙:写作要真实地袒露自己 中学时代非常重要,而且一个喜好文学的人往往在中学时代就表现出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个性,乃至处于萌芽状态的才华。 我希望中学生把作文写好,但是我不喜欢看那种年轻人做老年语、做未老先衰语的作品。我希望中学生能保持青少年的单纯和朴素,不要说空话、套话。如果太像大人的作品,等于瞄准了一些作家的创作,让人感觉到有一些勉强,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文章应多一点朴素的、单纯的、直抒胸臆的语言,不需要加太多的修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大家应多写这样的文章。最真实地袒露自己,用许多辞藻、妙笔生花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我小时候就读过一些名家的短的散文,非常好,像冰心的《笑》,还有朱自清的《背影》等。
钱理群:写作要说自己的话,说真话。 我想抄一段鲁迅的话,赠给年轻朋友:
“我们要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真,自然是不容易的。……但总可以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引自《三闲集·无声的中国》)
我希望我们的中小学生,从现在开始,一辈子说自己的话,说真话,至少说较真的话。
15、作家彭友东给中学生写作的建议是: 。(3分) 16、阅读余华的寄语,完成下列题目。(7分) (1)余华认为写作的乐趣是:(4分)
① ②
(2)请你谈谈对“任何一个写作者同时也是读者,写作者必须重视自己读者的身份”一
句的理解。(3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