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廖氏典型世系世之一

2025-04-30

广东省兴宁廖氏典型世系世之一

人,总该知道,根从何来~

龙田镇简介;兴宁市辖镇,距兴宁市城区8公里。面积37.9平方公里,人口4万,廖姓人口约占15%。兴(宁)平(远)公路和梅隆铁路、兴合铁路支线过境,宁江河龙田段有3座大桥。辖15个管理区(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龙田圩,地处兴宁县的中心位置,是兴宁最大的商贸集散圩镇之一,民间流传“龙田圩,老虎圩”(即多大量的商品来到龙田都不用发愁卖出)。圩镇西傍宁江河,南依码头围(旧时宁江水运的重要货物上落码头之一),东依206国道(老线路)。龙田圩历朝都是南来北往、水陆交通的咽喉重地。历朝龙田都是朝廷官道上的驿站(龙田驿)。大岭古地处龙田圩头上,14世荫义公兄弟慧眼识宝,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 龙田廖氏祖系渊源:1世中华廖氏始祖叔安公,37世伯高,68世从宪,79世崇德,88世花公,花公8世德(得)源(兴宁1世),2世敬斋。 3世思温公,公元1430年农历9月2日寅时生,妣潘氏。公从和山大茔里迁叶塘三口塘万安围开基,葬和山(另一说叶塘)深坑塘。生五子:宗仁、宗义、宗礼、宗智、宗信。长子宗仁公,其孙六世世钦公迁宁塘凉溪,次子四世宗义公迁叶塘龙角隆落基至今,三子宗礼公迁叶塘龙坪朱石碑,四子宗智公迁叶塘鸭池大井头开基。其后裔六世翁凯、翁灏、翁荣公向汤湖山下、群星轩塘里、新陂下长岭发展。五子宗信公,有三子,其中次子五世仲德公迁新陂马岗开基,七世分支十二世奇芳公迁赤巷口,长子仲兴公,三子仲安公仍留乌池祖屋居住。 4世宗仁公,字统四,妣曾氏,生二子:长房:元明(移居河源)、二房元昭(本支祖)。5世元昭公,字蕴厚,妣赖氏,公妣合葬凉溪白墓下。生四子:长房世昌(移居惠州)、二房世钦(本支祖)、三房世鉴(迁居恩平)、四房世宁(待查)。6世世钦公,字端士,从叶塘三口塘万安围迁宁塘凉溪,妣陈氏,公妣合葬凉溪竹园里。生二子:长房浩(本支祖)、二房清(迁居博罗学堂等处)。7世、浩公,字若海,妣吴氏,生五子:长房文、二房武(本支祖)、三房圣、四房贤、五房良。8世武公,字惟扬,妣王氏,生三子:长房仕(本支祖)、二房儒(迁居梅州鹿子山)、三房任。9世仕公,字善士,妣陈氏,与十世祖合葬在三家村和尚顶仙人献掌形,癸山丁向。生四子:长房成元、二房成才(本支祖)、三房成利(迁居东莞)、四房成贞(迁居东莞)。10世成才公,妣杨氏,公与妣及九世祖考四金合葬于三家村和尚顶,喝仙人献掌形,癸山丑向。生五子:长房应魁(本支祖)、二房应元、三房应科(幼故)、四房应举、五房应中(字云汉,迁居龙门)。11世应魁公,字志高,妣刘氏,公妣合葬角洋径,喝雄牛退扼形,卯山(西)向。生一子:存一。注:谨吾黄公与妣黄氏(系存一公妻父外祖考妣)合葬公坟右肩角。每年农历八月廿六日同祭。公生存一公才四十天,骤遇寇难,后脱回遂卒。祖妣抚六月幼孩,外遭寇乱,内遭家变,家业荡然,尽心竭力,不畏艰险,后被救,而母子无恙,未遭陷井,母子始安。莫非有暗佑焉?昔舜非遇笃傲,何以显孝之大。祖妣非历诸难,何以显节之贞。正是:朴实忠厚积德,忠心勤厚开基。熟知非祖妣节烈真诚所致耶?12世存一公,字时化,妣黄氏,生三子:长房忠(本支祖)、二房恕(字如心)、三房志(字士心)。13世忠公,字中心,号凉愚。妣肖氏,葬龙北上官田洋田村,生八子二女:长房荫昌(字尊先,邑庠生)、二房荫义本支祖、三房荫泰(字质先)、四房荫光(字亮先,邑庠生)、五房荫章(字焕先,邑庠生、六房荫杰(字挺先,邑庠生)、七房荫登早故、八房荫俊(字秀生,邑庠生)。外迁:5世元明(移居河源),6世长房世昌(移居惠州)、三房世鉴(迁居恩平),7世二房清(迁居博罗学堂等处),9世二房儒(迁居梅州鹿子山),10世三房成利(迁居东莞)、四房成贞(迁居东莞),11世四房应中(字云汉,迁居龙门),

先后有四支先祖由祖居宁塘凉溪,迁居龙田开基,他们都是三世思温公、6世世钦公、10世成才公的后裔。

龙田镇高陂村廖氏,共有两支先祖:一、十三世惟顺公从凉溪迁龙田洋岭高陂开基。二、13世忠公第四子荫光公开基龙田高陂日塘。(字焕先,邑庠生。后裔分居:

龙田镇金星村廖氏,共有两支先祖:一、13世忠公第二子荫义公开基龙田金星大岭崮(后人习惯用作古),二、13世忠公第六子荫杰公开基龙田金星三样村坜唇。

十四世荫杰公,字挺先,邑庠生,妣刘氏,生一子:嘉享;四孙:于周、于清、于明、于晋。荫义公与荫杰公兄弟相继迁入龙田。荫杰公开基龙田金星三样村坜唇。后裔分居龙田金星三样村坜唇,大坪镇等地。现有人口X人。

十四世 荫义公,号敬裕,字颙能,生于明万历卅四年(1606)丙午岁正月廿五日寅时,卒于清康熙廿九年(1690)庚午岁二月廿二日卯时,享寿八十有五。妣朱孺人,谥慈懿,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辛亥岁七月初六日酉时,卒于清康熙廿五年(1686)丙午岁三月廿三日酉时,享寿年七十六岁。妣朱孺人,原葬渡田河,巽山乾向,后迁葬仅剩一齿,与祖考合葬于岗背螺子塘,艮山坤向兼寅,喝玉枕形,每年农历九月初三祭祀。生七子(五庠生):嘉祯、嘉卓、嘉伟、嘉球、嘉祚、嘉黉、嘉冀。

公祖居宁塘凉溪。擅经商,善理财,发家致富。由凉溪迁居龙田大岭古开基。于明朝崇祯年间(约1640),得黄绍松明师主盘创建“龙岭围”老祖屋,喝“搏虎耀威”形,因公谦恭处世,对外说“团虎咬尾”,形如睡觉之虎。故自龙岭围建成以后,原有多姓(传说有18姓)居民渐渐迁走,大岭古和三样村成了清一色的廖姓人聚居地,至今民间仍流传着大岭古左廖右廖的美谈。龙田圩的传说是:上街廖,中街袁,下街罗(意思是:上街是廖姓人的地盘,中街是袁姓人的地盘,下街是罗姓人的地盘。)。 1928年三省谱载:龙岭围,乙山辛向兼卯,左片坑内离老屋二十余丈,竖有斗门,系辛山乙向,其祸福之关系甚大,故志之。1980前该斗门被拆除,现己被后裔修建房屋。(风水之说本文编者不妄加评论,读者信仰自由。) 公至中年,置田种七十余石(约今八百多亩)。设立尝田五石一斗(约今六十亩),另立学田八斗三升(约今十亩),及商业店产专项收入,立为子孙节日祭祖庆典及后裔应试之费用。 公宽宏大度,兴学育才,和亲睦邻,济急扶危,使龙田大岭古廖氏得以蓬勃发展,繁荣昌盛。公叮嘱子孙买田置产次要,要着重教育后代,谦恭待人戒骄奢,培育人才谋发展。由于重教育才,七子中有五个秀才,孙辈中有七个秀才,树起一代文风。

15世长房嘉祯公,字升文,邑庠生,妣罗氏,生三子:模、上珍、梗,四孙:肇儒、肇伟、肇康、肇昌。后裔分居:龙岭围、中心屋、玉山围、寨里泰源、孝友围、龙田上街等地。外迁:18世:光浩妣罗氏、光海妣曾氏、光淳妣彭氏、光迪妣陈氏、鼎宗妣彭氏、光淯妣林氏、光沅妣刘氏、光英妣罗氏、光淮、光泗,共10支先祖于1700年前后不知外迁何处(待查)。 15世二房嘉卓公,字员文,邑庠生,妣余氏,生四子:檀、梓、棋、枢,十四孙:肇锡、肇铉、肇玉、肇锦、肇美、诏礼、诏制、诏茂、诏利、龙宣、凤生、龙生、相生、威士。后裔分居:外翰第、上围(友善围)、寨里裕源档、三英第、枫甘塘、龙北丰乐茶亭下(1998年廖氏人口633人)、黄陂径口:上廖屋、下廖屋(由龙田车坜高车村因合水建水库移民,1998年廖氏人口566人)。外迁:17世肇锦迁居四川,18世维德迁四川滴水岩。 15世三房嘉伟公,字升宗,妣罗氏,生二子:宇滨、宇屏;二孙:肇严、肇岸。后裔分居石马洋门、洋门猫子墩、径心宝山半径村。

15世四房嘉球公,字文淑,邑庠生,妣罗、陈、萧氏,生八(或九)子:梧、松、柏、椐、栋、棠、棣、馨、坪洋16世祖(名失考);34孙:肇修、肇岐、肇嶷、肇峁、肇恭、肇宽、肇敏、肇明、肇荣、肇盛、肇华、肇华、肇金、肇高、肇台、肇崇、肇隆、肇阶、居

谦、居仁、居通、居礼、居全、东麟、东鳌、东珠(首修《兴宁廖氏族谱》人)、凤廷、良学、良仁、良万、良来、良才、良利、良九。嘉球公与罗妣合葬于鸡麻塘陈屋背戌山辰向兼乾。陈妣葬于水陂村。萧妣葬礼于鸡麻塘王屋对门岭艮山坤向,每年农历八月初六与祖考合祭。1995年8月迁葬于凉伞村“辉映楼”右侧。定于每年农历八月十六日蘸祭。后裔分居,三样村:金汤围、矮屋家、龙兴围;凉伞村:聚丰围、合祥泰、石马桥头;坪洋金坑,合水富和(1998年廖氏人600多人)。外迁:16世松、柏、椐、栋等房大部份外迁,椐公后裔有迁广西木格镇,木梓坡;18世光忠公迁惠州。

15世五房嘉祚公,字启文,邑庠生妣凌、罗氏,生三子:于京、于展、于耀,九孙:圣章、明章、用章、崇章、华章、元章、绣章、平章、瑶章。后裔分居,大岭古:塘背、凉伞:芳兴围、上新屋、大茔里、下屋、细屋祗;石壁绍拔塘。外迁:18世日增迁广西。 15世六房嘉黉公,字宗文。1928年三省谱载至四代,其后不知迁居何处(待查)。嘉黉公坟原葬黄麻坑三家村,后迁螺子塘。敬裕公坟为钟姓侵葬,争回地点竖一嘉黉公碑作为地坟,系艮寅立向。

15世七房嘉冀公,字弘文,邑庠生,妣张、陈氏,生六子:于琳、于柱、于桂、于桐、于彬、于懋;仅有于琳公房五子(肇炎、肇烈、肇勋、肇焕、肇熙)留兴宁,其余外迁。嘉冀公葬于岗背螺子塘。后裔分居,大岭古:坑尾、龙领围、茔里、细屋祗;石壁绍拔塘。外迁:16世于柱、于桂、于桐、于彬、于懋五公不知迁居何处。

自荫义公、荫杰公兄弟二人,开基至今370多年,己繁渊后裔16代,现有人口(含外出)己过万人。兴宁廖氏族谱第五卷详载后裔明细情况。 大岭古廖氏大事纪 一、后裔分支创业概况:

荫义公长房,15世嘉祯公(约1670年间)创建中心屋(围龙屋)。 21世炳徽公,约于清嘉庆年(1810年)间创建“玉山围”。

21世尚杰公,字凤山,妣赖、江氏,生二子:长子瑞其,登仕郎,妣黄、陈氏;次子瑞华,妣罗氏。父子三人勤奋开拓,领先于本地区,从江苏学回染布技术,在兴宁城西河背开设兴宁首家染布作坊“泰源染行”,并在兴宁城西门街开设“泰源布行”;同时在省城广州开设联号。由于在当时技术领先于同行,且质量上乘,货真价实,生意红极一时。由于清楚认识到大清朝正走向没落,国内外矛盾日一升级的社会大势,认为防战乱兵祸之患迫在眉睫,当即召集大岭古六大房(当时第六房早己外迁)的有识之士、族中贤能共商防范大计。提议集六大房九万、六十千(是当时族中的富户:九个万户、六十个千户。)户之智慧、财力,共同创建易守难攻的城寨(兴宁县仅有三个城寨),这一提议得到举族上下的一致拥护支持。龙田廖家城寨建成于清道光戊戌年间( 1838年 )。城寨四周围墙厚1米,城内六房均有房屋,占地面积,喝四石八斗种(包括耕地)。其中长房屋“泰源”,二房屋“裕源当”,四房“ 下屋”等。后来城寨确实为防战乱兵祸之患起到了极大作用。可惜此城寨己毁于1958年大跃进,为建龙田公社水电站需要建筑材料而被拆。

22世瑞祯公的夫人张四婆,早年守志,贞节可嘉,勤俭兴业,关心公益,并约于1890年间创建三进二横“孝友围”。深得族人和乡民的好评。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及兴宁县政府,均为其赐赠牌匾。孙中山赐匾原文是《巾帼典型》,县政府赐匾原文是《操凛松筠〉,71岁寿庆时,孙中山秘书张杜鹃为其撰录序言。可惜原寿屏在文革后期违失,但其美德却一直流传。

荫义公二房:15世嘉卓公,约于1680年间,创建大围龙屋“友善围”(上围)。

17世肇玉公,约于1720年间,从龙田大岭古友善围迁龙北黄塘(丰乐茶亭下)开居,建有三栋二横的“义创围”称为老屋,18世维城公建有二栋二横的“文创氏基”。从17世肇玉公开基至今,历时200多年,传11代(17至28世),现有人口约700多人。19世维德

公迁居四川滴水岩下(待查)。

18世光永公(肇铉公之子)、18世光荣公(肇锡公之子)兄弟二人相继由龙田大岭古“友善围”,迁居龙田车坜高车村落居。光永公建“上廖屋”,光荣公建“下廖屋”,光永公卒后葬于高车村下坜唇,光荣公卒后葬于高车村新茔里。1956年,为兴建合水水库,上、下廖屋集体移民至兴宁黄陂径口村落居。现有人口566人+X。外迁:20世南秀迁广西。 18世绳猷公,妣凌氏,创建大屋“外翰第”。现有X人。

寨里“裕源当”大屋, 由18世绳猷公后裔21世其章公,22世应凤、元凤、铭凤父子同创城寨“裕源当”大屋,并在龙田上街开设“裕源当”当铺。当时传闻要向朝庭报百万户了。 21世仪宾公,家名洪章(1835—1910),清光绪皇帝钦赐三品衔(今中将级),约于1900年间,从龙田大岭古“外翰第”迁龙田枫甘塘开居,建有枫甘塘廖屋。现有X人。 三英第,由18世绳猷公后裔22世质凤公(名文标,邑庠生,妣陈氏)由寨里迁出上街创建三英第。现有人口X人。

荫义公三房:15世嘉伟公,约于1650年间从龙田大岭古“龙领围”迁居石马洋门猫子墩开基。现有人口X人。外迁:22世新龙外迁。

荫义公四房:15世嘉球公,约于1680年间创建三样村“金汤围”大屋。现有人口X。 嘉球公第六子 16世棠(于龙)公,监生,妣陈氏,生五子,创建三样村“龙兴围”,清雍正九年(公年1731年))落成。公妣合葬黄麻宫山顶,喝鹤形。外迁:于龙公之孙19世弥庄公迁移广西。

15世嘉球公第七子16世棣(于和)公,妣李氏,生五子。从三样村“金汤围”迁凉伞村创建“合祥泰”。

18世弥文公(16世于龙公之孙,17世居全公之第五子。),清朝登仕郎,文武双全,妣朱氏,生七子,于1810年间,由三样村龙兴围迁居合水富和村(原名富斗窟)落居。弥文公葬于合水双溪蝴蜞坜,喝企羊倒草形;祖妣朱氏葬于公坟对面,喝飞鹅贬眼形。后裔于1932创建了富和小学(原名三德学校)。现有人口700人。(注:19世春芳公分回大岭古龙岭围,丽芳公、薰芳公分回三样村龙兴围。) 18世弥纯公(16世于龙公之孙,17世居全公之第七子。),妣张氏,生五子。从三样村龙兴围迁凉伞村创建聚丰老屋。

荫义公五房:15世嘉祚公,创建唐背老祖屋。 17世用章公(嘉祚之孙、于展之第三子),号云登,妣潘氏,生六子,迁居凉伞村大茔里开基。

17世用章公之第五子怀悠、第六子怀久,兄弟二人从凉伞大茔里迁居龙田石壁村绍拨塘开基。现有人口X人。

18世怀博公(于展公之孙,用章公之长子。)妣陈氏,生二子。创建凉伞下屋。 17世崇章公、元章公(16世于展公之第四、第六子),分迁凉伞细屋祗开居。 荫义公七房:15世七房嘉冀公,创建坑尾龙洞围老屋。

二、兴学育人:民国初年,由22世廖纽若等人牵头创办了龙田金星“启诱学堂”,创办了合水富和“三德学堂”;由21世廖淑衡倡导并带头创办新学龙蟠学校,他又是龙田中学的创办人之一。

三、当地民俗:每年农历正月十八日过“暖丁”节日,家家户户都象过春节一样热闹、隆重。每年农历九月初三举行隆重的祭祖(集体祭祀大岭古开居祖荫义公)活动。

四、宗族公益事业:1996年以来,组织大量人力、财力积极配合兴宁廖氏联谊会的各项工作;维护修缮老祖屋“龙岭围”(兴宁市古民居重点保护单位),使老祖屋面貌换然一新;重修了九世、十世、十一世、十四世祖坟。,成立了三样村老人协会、大岭古老人协会。

龙田大岭古廖氏名人、人才简介

1、中华民国以前人才简介

21世仪宾,家名洪章(1835—1910),龙田枫甘塘人,文武双全,屡建奇功,清光绪皇帝授予蓝翎三品衔(今中将级),特授贵州仁怀都司,御赐金匾“钦赐花翎”高悬老祖屋中厅,另有顶珠衣冠等朝服,身份显赫。解甲归田后,以诗抒怀伴岁月。 洪章诗作:七律 七十抒怀?(此诗载兴宁县志) 百战余生觉倦游,升平日事管城侯; 无才未学淮阴策,有志难伸定远谋。 煮酒谈诗消岁月,焚香读史厌戈矛; 武功本是群黎泪,何必量沙作唱酬。

21世福友,生卒年月不详,龙田某村人,武艺高超,清光绪年间任后补都司,钦赐蓝翎五品衔。

22世文亮,大岭古上围人,清朝军功品衔。 2、中华民国时期人才简介

24世廖慷,家名盛康,字健民(1908—1983),田大岭古寨里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中将军衔,曾任青年军军长,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民国主席林森为其题写《健庐》屋名(至今仍保留完好)。

23世颂尧,家名启源(1887—1953),龙田凉伞村人。年幼家贫失学,少年从军,抗战期间屡立战功,由旅长荣升十八兵团少将高级参谋。1949起义后转业地方土改工作。他一生刚毅正直,主持公道;关心教育,支持办学。 23世中天,家名敬熙,字奋庸(1908—1983),合水富和人,黄埔三期及陆军大学毕业,少将军衔,曾任粤中师管区副司令员。参加过北伐战争,在抗日战争的台儿庄和长沙战役中重创日军,为国家民族立下不朽功勋。

22世俊香,1920年生,田凉伞村人,重庆军需学校毕后,又到美国某军事学院深造,少将军衔,曾任师部军需主任、台湾造币厂厂长等职。退休后移居加拿大温哥华。

22世木云,字济时,合水富和人,十九路军团长。曾资助龙田中学办学。 22世开福,田凉伞村人,黄埔七期生,曾任虎门要塞司令部参谋(团级)。 23世国英,田枫甘塘人,曾任粤军第六军三旅六团团长。

22世纽若,家名润昌,字文枢(1887—1943),合水富和村人,两广师范学堂毕业,曾任田商会会长,是田启诱学校、富和三德学校的创办人之一,首任校长,为兴学育人作出贡献。1928年倡导编修廖氏族谱。他为家乡和族人办了不少好事,深得民心。 21世廖淑衡(1872—1931),龙田凉伞人,清末贡生,曾任兴宁县议会副议长。1905年,倡导并带头创办新学龙蟠学校,又是龙田中学的创办人之一,并与廖紫英等倡修老祖屋龙岭围,为家乡兴学育人和廖氏宗亲事业作出了贡献。

24世廖应柏,1918年生于龙田大岭古,中山大学教育系毕业,任台湾逢甲大学教授,擅长书法国画。

3、新中国成立后人才概况(现代精英传略) 24世廖仕萼(1919—1988),龙田凉伞人,水利工程师,广东省五届人大代表,曾任兴宁水电局副局长,为兴宁水利事业作出贡献,事迹录入《兴宁县志》。

23世廖可人,1932年生,曾任深圳大学教授。主要科研成果有:发现和证明了“常微分方程组的管形中心定理” ;主持和参加了原子频标的数学理论分析与计算,该仪器获1978


广东省兴宁廖氏典型世系世之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