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共同特点》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生命物体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
3.情感目标: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
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概括和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整理了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四种动物的共同点,概括出了动物的共同特征,那么大自然界的各种生命体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征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新授
(一)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我们周围的生物丰富多彩,走进大自然,我们会发现更多的动物和植物。它们是否也具有我们总结出来的动物的特点。
1.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项。 (1)爱护小动物,不许上海它们。
(2)在寻访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许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3)不要破坏动物的栖息地原貌。
(4)要做到安静的观察,不打扰校园内的动植物。
2.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 3.回教室汇报。
4.关注:是否能做到安静的观察、不打扰校园的动植物。 5.设计意图:学生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二)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1.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3.关注:学生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4.设计意图:理解什么是生物。 学生分组讨论,加深记忆。
(三)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1.师:同学们,经过对比,我们已经知道动物和植物的相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
2.师指着动物、植物的共同点问:“人有这些特点吗?” (学生分组讨论)
3.归纳小结: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4.关注: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
5.设计意图:对生命的特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三、练习 1.选择题
(1)( )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A 老虎 B 长颈鹿 C 非洲象 (2)( )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A 老虎 B 长颈鹿 C 非洲象 (3)观察完小动物后,我们可以把它( ) A 弄死 B 养起来 C 放回原来的地方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知道了动物的共同特征了吗?知道了生命体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