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练习——《新唐书》贾耽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注】:播越:流亡。 旄钺:军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
B.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
C.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
D. 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在古代,“署”指的是提拔官员时让其代理某个职务,而“兼”则指在担任某个官职的同时兼任另一职务。
C.太傅,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两汉沿置,后多用为大官加封的虚职。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如太祖、文帝、韩文公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人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