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1)

2025-04-28

1.我国音乐有约八千年可考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考古学家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骨笛三十多只,历史最早的至今约九千年晚期的至今约八千年,有的还能吹出像河北小白菜这样的曲调.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发现的骨哨比舞阳骨笛晚一两千年,另考古出土大量的古埙,其中最早的为六千多年.考古学家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发现一只距今约五千余年有舞蹈图像的彩陶盆.这是我国乐舞有悠久历史的确证. 1.1古歌与古乐舞:原始音乐的形势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其中歌唱和舞蹈具有重要地位,节奏因素较为突出,比较大型的乐舞相传有皇帝的<云门>尧的<咸池>流传下来的有舜的<箫韶>夏的<夏>商的< >等。

2.远古及夏商时期的乐器有哪些类型?请举出八种乐器的名称。

远古:骨笛,骨哨.夏代乐器主要有石磐,陶埙,掏铃等,商代青铜铸造类有铜鼓及钟,镛,还有玉磐等。

3.我国音节可以肯定在多少年前已经形成,有何依据?

商代音乐文化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音节的观念已经成熟。据目前发现的史料,在河南舞阳骨笛之后近五千年的晚商时期,才有可能肯定存在五声七声音阶,以至半音关系的实证 4简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这时期音乐文化有那些成就?

特点: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西周衰落后,礼乐制度受到冲击,在春秋末期形成礼崩乐坏,音乐逐渐突破礼的束缚而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古乐的衰微,新乐的兴起,成为春秋末期至战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特征。

成就:1、这时期产生的专业化乐人称作伶人、乐正、大师、小师等。 2、歌唱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行。 3、乐器在这时期获得较大发展。

4、这时期已形成调、调式、转调、固定音高、节奏、速度等古代乐理观念。 5、西周时期形成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规定十分严格。

6、春秋末至战国时期音乐哲学、音乐美学相当发展。有很高的理论水平。 @5周代有哪几种重要的乐舞,什么是六舞?

大型乐舞,小舞,民间乐舞,四夷之乐,宗教性的乐舞 5诗经楚辞产生于什么时代?他们与音乐有什么关系?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诗经:孔子曾以他作为音乐教材向弟子传授。今存诗经305首,分为风(基本上是北方民歌)雅,颂多半为古老的祭歌和舞蹈)屈原的作品收入楚辞中,这部书大部分是可唱的歌词,是楚风的重大发展,其中《九歌》《离骚》《天问》都是很好的歌曲。 6什么是八音?每类举出两种乐器

周代乐器曾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为八音,是我国音乐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八音分为金(钟,镛)石(磐,鸣球)土(埙,缶)革(鼓,建鼓)丝(琴,瑟)木(椌,木兄)匏(簧,笙)竹(萧,管)。

*7儒家的音乐哲学、美学最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方面?

《乐记》是一部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著作。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内容:1、就音乐的产生提出了物动心感的命题,即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这是我国最早对音乐产生过程中的心物关系的理论概括。它指出了诗歌、音乐表现感情的特征,具有唯物论的认识因素。2、系统论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提出所谓“乐统同,礼辨异。”乐的特点是“和”,目的在于和同,即通过音乐歌舞的演奏,使不同的人在感情上相容。礼的特点是异,目的在于辨异,即通过各种不同的具体的文饰等规定,把贵贱上下亲疏等界限区别开来。礼主敬,是一定理智的表现:乐主外,是一定情感的表现。礼乐的结合,即情理的统一。 8.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流行哪几种音阶?十二律是什么?

燕乐清乐雅乐。五声调式、七声调式 半音关系在商代已经出现,到了周代逐渐形成完整的半音阶构的十二律,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十二律又分作六律六吕,黄钟,太簇,姑洗, 宾,夷则,无射称六律。是为阳律,其余大吕等六律称为六吕,是为阴律。 *9、对墨子非乐思想如何评价?

墨子是一位卓越的哲学家,反对一切享乐,也包括反对音乐,他著名的非乐观点主要载于墨子一书的《三辨》,《非乐》两篇中,墨子主要的论点是要做“仁”的事,一定要为天下人兴利,为天下人除害,以此为法则,利人的就做,不利人的就不做,墨子说作乐是不对的。墨子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去反对当时王公贵族的奢侈享乐是正确的,但她偏激的反对以至主张禁止一切音乐则是错误的,另外墨子要求音乐也具有如物质生产那种直接的功利,也是不可能的,这是墨子不认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对社会对人具有不同的功能的缘故。 10、汉代俗乐的发展表现了哪些主要内容?

汉代,北方兴起了一种称作相和歌的歌曲形势,他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以后徒歌有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唱和形势,称作但歌。但歌发展成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较为复杂形势成就为相和歌。

汉代的百戏,上承周代散乐是多种民间艺术的回合,它包括了角 ,杂技,魔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势,百戏在汉代得到高度的发展,在张衡的《西京赋》李尤《平乐观赋》中所列的百戏节目有鱼龙曼延,东海黄公等如此规模庞杂,妙趣横生的娱乐性百戏歌舞的出现,实在是汉代民间俗乐中一簇瑰丽的花朵。汉代百戏乐舞包括了多种民间艺术形势,据四川成都天回山东汉墓出土的击鼓说唱俑可知说唱音乐在当时的民间艺术中已有反映。 11、汉代时期哪几类乐器的发展反映出值得注意的内容? 两汉以来,吹管乐器以及古琴等弦乐器发展颇引人瞩目,其中吹管乐器是以排箫,笛,羌笛,角等更为突出。先秦已有的排箫,两汉时更为广泛的出现在鼓吹骑吹的乐队中。弹拨乐器类箜篌,琵琶,古筝发展比较重要。箜篌这一类乐器的东传即主要流播地域与古代丝绸之路关系密切。我国历史上的琵琶,形式和名称有多种。 12、魏晋南北朝的音乐文化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歌舞伎乐的交流。(如东晋时北方先后出现了十几个封建政权大批中亚西亚和印度人,包括乐舞一人陆续进入中国)2、乐器、乐曲的交流。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得《摩柯兜勒》一曲,带回长安。同时,汉以来乐器交流渐多。 *13、《声无哀乐论》和儒家音乐思想有哪些相对立的观点?

魏晋以来随着佛教的传入发生着对两汉以来董仲舒等人定于一尊的传统儒学思想的冲击。一批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清淡家应运而生,他们带着任冲动而生活的风流,带着放达的浪漫资质构成了与传统儒学相抗衡的思想流派。其中以嵇康的声无哀乐最为典型。 *14古琴音乐的成熟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1、琴的形制在两汉时期逐步趋于成熟。东汉末年出现了解说琴曲标题的古琴艺术重要专著《琴操》2、东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蔡 、蔡 、 康等一批文人琴家。3、出现了《广陵散》、《猗兰操》、《酒狂》市委农工一批著名琴曲。 15、简述两汉魏晋时期琵琶类乐器的发展:

琵琶:我国历史上的琵琶,形制和名称有多种。从形式上看,大别为两类。1是共鸣琴箱成圆形,直颈共鸣琴箱与颈连接成梨形。秦汉时本土流传的琵琶主要为前一种。隋唐时被称之为秦琵琶。汉琵琶。秦汉子。魏晋时期因“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善弹此器,被称作阮咸。魏晋时期琵琶类乐器出现了与秦汉子形制迥异的曲项琵琶、五弦琵琶。 16、九、十部乐和坐、立部伎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九、十部乐无论汉族歌舞或外来歌舞,多数保留了原有的传统形式,或者是汉族歌舞与西域

歌舞的照搬或加工,具有浓重的民族情调和乡土气息。坐立部伎则是晚于多部伎形成的唐代宫廷燕乐。二部伎以演出形式为区分标志。坐立部多为唐代的创作歌舞,初唐已有制作的迹象,奠定于武则天时代,最后确立于唐玄宗时期。 17、什么叫大曲?什么叫法曲?大曲的结构有何特点?

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歌舞,在隋唐宫廷燕乐中具有重要地位,也代表着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平。

法曲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形式。法曲又名法乐,始建于东晋《法显传》,因用于佛教法会儿得名。

结构:散序-无拍无歌,节奏自由,由器乐演奏。 中序-入拍歌唱,多为抒情慢板,由器乐伴奏。

破-以舞蹈为主,节奏逐渐加快,在热烈气氛中结束。 18、变文在我国说唱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何地位与作用? 变文是唐代佛门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名称来源于佛教语汇。佛教徒在宣讲教义时,为使更多的百姓接受,便将深奥的佛教哲理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宣传,称其为俗讲,所用的讲唱本子叫变文。后来人们又利用变文形式创造出以民间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世俗性变文。深受群众喜爱。在社会下层拥有广泛影响。无疑在说唱音乐发展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9、唐代有哪些专门性的音乐与著作? 《教坊记》、《蝎鼓录》、《乐府杂录》 20、什么叫璇宫转调?

包含两个概念:旋宫指调高的变换,转调指调式的转换。合起来便是璇宫转调 21、隋唐时期有哪些极谱法?古谱解释在今天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 主要有:古琴字谱和燕乐半字谱两大系统均属于音位极谱法的体系。 意义和作用:乐谱是传播音乐的媒介,特别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记谱法负担着记录、传播和保存音乐信息的重要作用。隋唐时期的乐谱对于推动这一时期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和保存古代音乐成果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于古谱的深入研究也成为了我们今天了解这一时期音乐具体面貌的重要途径。

22、隋唐时期有哪些音乐机构?他们担负着什么样的职能? 太常寺是我国封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隋代太常寺是监管雅乐和俗乐的机构。唐代太常寺,规模更为庞大。唐朝太常寺下面,隶属了“大乐署”和“鼓吹署”两个机构。大乐署主管对于音乐艺人的训练和考核,管理相当严格。鼓吹署则专门管理一仗中间的鼓吹音乐。梨园和教坊则是适应唐代宫廷燕乐的需要建立的音乐机构。 23、隋唐时期有哪些著名音乐家?

万宝常是隋朝的著名乐工,他提出了八十四调。郑译是隋朝的上层官僚,他提出了七声十二律旋相为宫的八十四调主张,撰写了《乐府声调》。李隆基是盛唐音乐的设计者与缔造者,他创作霓裳与羽衣曲,龙池月等都是名曲。永新是开元年间的著名歌手,念奴是天宝年间的著名歌手。李桂年是开元年间的著名乐工。贺怀志是开元年间的宫廷琵琶名手。段善本又称段和尚是唐代琵琶名家。魏池青善吹 。德宗朝时位置将军李 开元年间的著名的笛手。 *24、简述宋元市民音乐的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适应着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城镇中普遍设立了瓦子勾栏等娱乐性场所,市民音乐迅速发展。

意义:促进了说唱艺术走向成熟,创造诸宫调,也为戏曲艺术的确立创造了条件,对宋代音乐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市民音乐的繁荣使宋元音乐文化出现了巨大的转折,就音乐的性质而言,我国音乐的主流由宫廷转向民间,有贵族化转向平民化。民间音乐逐步加入到

商品经济行列。就音乐形式而言,我国音乐最具代表性的形式由歌舞转向戏剧。 *25、曲子的繁荣对宋元多种音乐形式的产生有和影响?

曲子在民间的繁荣发展,对社会的音乐生活发生了深刻影响。唱曲填词,不仅是乐工们的专业活动,而且成为广大市民的业余嗜好。直接影响到宫廷即仕官府第。宋代曲子的繁荣发展产生了大量优秀曲牌,涌现出了大批词曲作家。 26、唱赚是怎样形成的?

曲子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鼓、拍板和笛为主要伴奏乐器而清唱套曲的一种表现形式~唱赚。主要有缠令和缠达两种形式。 27、何谓诸宫调?

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同,以唱为主,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有很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使用一个宫调,不同曲牌使用不同宫调,这样造成宫调色彩的对比,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28、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杂剧兴起于北方,北宋时期已经很流行,元代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一段时间名家辈出,佳作如云。以元杂剧为主体的“元曲”,继唐诗、宋词之后,成为一种艺术的代表。

*29、杂剧与南戏有何区别?

杂剧兴起于北方,元杂剧的表演由曲,宾白,科三部分组成。曲是歌唱部分,全剧只能由一个角色组成。宾白是语言部分。科是动作表演部分。南戏兴起于南方,南戏的剧本结构根据剧情需要可长可短,具有较大灵活性,南戏与北杂剧相比:在宫调使用方面,南戏不受宫调的限制,且可随时换调。在演唱方面,南戏没有一人主唱的规定,剧中的角色根据需要均可随时演唱,且创造了对唱、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在音乐风格方面,南戏以唱南曲为主,风格细腻委婉。在曲牌的运用方面,南戏已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连缀习惯,也吸收了北曲的曲牌,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

29、宋元时期影响较大的乐器有哪些?新出现了哪些重要的器乐合奏形式?


中国音乐史(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Unit 2 Let\\&#39;s play sports!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