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

2025-04-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解释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所观察各种能量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探究动能和势能分别跟哪些因素有关,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 【教学难点】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新课引入 用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1.高速公路上都有限制汽车速度的标志,想一想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2.“??忽然,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从轨道的最高端飞驰而下,如同一条蛟龙,时而上下翻腾,时而左摇右摆,??乘坐过山车的我在万分紧张的气氛中紧闭双眼,经历如此惊心动魄、激动不已的旅程,当我感觉过山车似乎平稳时,睁开了双眼.哎呀!太可怕了??我正处于回环的最高处,而且还头朝下??太刺激了!”过山车速度为什么能够快慢不同的改变?过山车在最高点时,怎么会有平稳的感觉?想知道这里面的物理道理吗?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聪明的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能 (a)形变的跳板把运动员弹起, (b)拉开的弓能将箭射出, (c)举高的重锤将桩打入土中, (d)流动的水推动水轮发电机发电. 1.教师提出问题:你能从以上四个所举事例中,看出它们具有的共同点是什么吗? (教师可作以下引导:发生形变的跳板、被拉开的弓弦、举高的重锤、流动的水都具有什么样的本领呢?对学生回答的各种答案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师生共同分析:发生形变的跳板对运动员有一个向上的力,运动员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它对运动员做了功;被拉开的弓弦将箭射出,箭受力并且移动了距离,拉开的弓对箭做了功;举高的重锤将桩打入土里,桩受力并移动了距离,举高的重锤对桩做了功;流动的水推动水轮机转动,水轮机受力并且移动了距离,流动的水对水轮机做了功. 3.总结:四个事例中,形变的跳板、被拉开的弓弦、举高的重锤、流动的水都能对别的物体做功,都具有做功的本领,从物理学的角度说,它们具有能. 物理学里,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多.能的单位与功的单位一样,都是焦耳,符号为J. 4.对能的概念的理解 (1)在物理学中,能量这个概念跟前面学过的功的概念是有密切联系的,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打个比方,这就好像一家企业对外能够支付的资金越多,表示这家企业的资金越雄厚一样.我们周围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形式多种多样. (2)要注意对“物体能够做功就是具有能量”这句话的理解,能够做功并非一定正在做功.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它可能正在做功,也可能目前没有做功.比如:被举高的重锤,当它静止在空中时没有做激发学习热情,铺垫后续学习,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身边的现象引出能的概念. 进一步地讲解能的概念,加深学生对能的理解. 问题式引入动能,有助于下一步讲解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功,而当它下落将木桩打入地里时,它才对木桩做了功;又如空中飞 行的子弹并没有做功(不考虑空气阻力),而当它击入木板或碰到木板 时就做了功. 教师导入:我们知道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就说这个物 体具有能.那么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流水能够推动水磨转动,风能够推动 帆船前进,子弹能够击穿木块等.提问: (1)这些物体是否具有能量?为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回答:具有能量,因为它们都能做功.) (2)它们为什么能够做功? (因为它们都是运动的.) (3)这种形式的能应该怎样命名?能否试着给这种能下一个定义?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教师导入:同一汽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行驶时,速度越大,刹车 距离越长,说明动能克服阻力做功越多,汽车的动能越大.针对这种 情况你想提出什么? 2.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动能大,表示物体由 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大,所以动能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还可 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实验原理:①将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斜面 底端的速度只与起点高度有关,起点越高到达底端的速度越大.②不 同质量的小球分别从光滑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并撞击平面上的纸盒, 被撞击纸盒运动距离越长,小球具有的动能越大. (4)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①将纸盒放在水平面上,让小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撞 击纸盒,通过比较纸盒运动距离的长度,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 ②比较纸盒分别被处于不同高度的同一钢球撞击后运动的距离. ③比较纸盒分别被处于同一高度的不同质量的木球、钢球撞击后 运动的距离. (5)实验器材:斜面、钢球、木球、纸盒、刻度尺. 在观察实验现(6)实验步骤: 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①按照如图11-4-1所示的装置组装,让小球分别从斜面上同一 高度滚下,比较它们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长短. ②让小球分别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滚下,撞击纸盒,观察纸盒运动 情况. (启发思考:从图(a)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的 距离长短不同,在A位置运动的距离较长,说明小球在斜面上位置越 高,滚到水平面上时的运动速度越大.从图(b)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小 球在斜面上所处位置越高,纸盒在水平面上被推得越远,表明小球此 时具有的动能越大.) ③按照如图11-4-2所示的装置组装,让不同质量的小球分别从 斜面上同一高度处滚下,比较它们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长短.④让 不同质量的小球分别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滚下,撞击纸盒,观察纸盒 运动情况. (启发思考:从图(a)实验现象可以看出,不同质量的小球在水平 面上运动的距离长短相同,说明小球在斜面上同一位置滚下,滚到水 平面上时的运动速度相同.从图(b)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小球的质量越 大,纸盒在水平面上被推得越远,表明小球此时具有的动能越大.) 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两个不同的实验中,分别控制哪些因素不变?哪些因素改变?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实验? (第一次实验中,小球的质量没变,在斜面上的高度变了;第二次 实验中,球在斜面上的高度没变,但小球的质量变了.因为有两个因 素(速度和质量)会影响动能的大小,所以当研究动能和其中一个的关 系时,需要控制另一个因素不变.) ②两次实验中,分别让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或相同高度滚下, 目的是什么? (使小球滚到水平面上时,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速度.) ③为什么让小球推动纸盒?纸盒被推动距离的远近说明了什么? (通过小球对纸盒做功的多少比较它所具有动能的大小;纸盒被推 得越远,小球能做的功越多,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培养学生交流(7)分析与论证: 合作,探究总结的①当同一钢球从不同高度释放时,起点高的钢球,到达底端的速能力 度大,并且撞击后使木块运动的距离长,表明它的动能大. ②木球和钢球的质量不同,钢球的质量大,当它们从同一高度被 释放时,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但钢球撞击木块运动的距离长, 表明它的动能大. (8)探究总结: ①质量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 ②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 ③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 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教师导入:从我们前面所举的事例中可以看出,不仅运动的物体 具有能,静止的物体也具有能,静止的物体具有什么能呢? 问题式引入势(三)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激发学习兴趣. 1.用多媒体展示:被举高的重锤能对木桩做功,变形的撑杆能对 运动员做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启发学生回答下列所提问题. (1)被举高的重锤具有能量吗?为什么? (重锤具有能量.因为重锤被举高后,能够在下落时把木桩打入地里,对木桩做功.) (2)变形的撑杆具有能量吗?为什么? (变形的撑杆具有能量.因为撑杆发生弹性形变后,能够把运动员弹出一段距离,对运动员做功.) 总结:①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②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③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教师导入:打夯机被举得越高,落到地面时,对地面做的功越多,说明打夯机的重力势能越大.那么,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按照科学探究步骤,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由于重力势能是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所以它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还可能跟物体被举高的高度有关.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①让同一重物从不同高度下落冲击小方桌(小方桌的桌腿是四根钉,并放置在沙箱的沙面上),如图11-4-3(a)所示,比较小方桌下陷的深度.②让两个不同质量的重物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冲击小方桌,比较小方桌下陷的深度,如图11-4-3(b)所示. (4)实验器材:装有沙子的沙箱、重物、小方桌. (5)实验过程:①小方桌放在沙中,让同一重物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冲击小桌,发现重物被举得越高,桌腿陷入沙中越深.②用两个质量不同的重物分别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冲击小桌,发现重物的质量越大,小桌下陷得越深. (6)探究总结:物体的位置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用弹弓射箭,让学生观察弹弓弹性形变的程度与射箭远近的距离的关系,让学生总结. 探究总结:弹性物体的弹性越强,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四)机械能的转化 在很多情况下,物体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例如,“神舟七号”飞船在空中绕地球遨游时,既有动能,又有重力势能;又如,摆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归纳交流、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验引入,有助于学生理解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球在摆动时同样既有动能,又有重力势能.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那么,物体的动能跟势能是否能相互转化呢? 1.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1)演示实验:如图11-4-4所示,将小球拉到一定的高度,然后释放.仔细观察小球的摆动情况;比较小球在左、右最高点(点A、B)和中间最低点(点C)势能和动能的情况. (2)探究分析:小球在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即重力势能最大,而动能最小(为零);小球在最低点时的速度最大,即重力势能最小,而动能最大.此时从最高点到最低点,小球重力势能减小,这部分能量到何处去了?动能增大,这部分能量又是从何而来? (通过启发学生,分析讨论:从最高点到最低点,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最低点到最高点,小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探究结论: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动能与势能转化的应用 引导学生观看课文活动3(a)、(b)、(c)各图,分析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情况. 师生共同分析:在图(a)中,男演员下落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男演员挤压跳板,使它发生弹性形变时,男演员的动能转 化为跳板的弹性势能;跳板逐渐恢复原状,把女演员上弹,跳板的弹 性势能转化为女演员的动能;女演员上升时,她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 能. 培养学生观察在图(b)中,小孩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小孩挤压蹦蹦事物、分析原理的床,使它发生弹性形变,小孩的动能转化为蹦蹦床的弹性势能;蹦蹦能力. 床逐渐恢复原状,把小孩上弹时,蹦蹦床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孩的动 能;小孩反弹起来后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在图(c)中,过山车从高处到低处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低 处到高处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教师总结:物体的动能与势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有摩擦等阻力时,在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机械能会减少. 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 一、能 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二、动能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与运动速度. 三、重力势能 1.物体由于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决定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与被举高的高度. 四、弹性势能 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弹性形变的程度. 五、机械能 1.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机械能. 2.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学习了功和能的关系,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由于举例来源于实际生活,设计的实验现象较为明显,学生的接受较为良好.但是由于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时还是存在一定的障碍,下节课还要继续进一步讲解.


【新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一定要记住这20种PS技术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