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要素、园林课件

2025-04-27

地形地貌的利用和改造

一、园林地形地貌及其作用 二、园林地形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三、园林地形地貌的设计 地形地貌的利用和改造

一、园林地形地貌及其作用

(一)园林地形地貌的概念

园林绿地设计中习惯称为“地形”是指测量学中地形的一部分——地貌,包括山地、丘陵、平原,也包括河流、湖泊。 (二)园林地形地貌的作用

地形地貌的处理是园林绿地建设的基本工作之一。它们在园林中有如下作用: 1、满足园林功能要求:利用不同的地形地貌,设计出不同功能的场所、景观。 2、改善种植和建筑物条件:利用和改造地形,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建筑的条件。 3、解决排水问题。

二、园林地形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一)园林地形和改造应全面贯彻“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美观”的城市建设的总原则。园林地形的特殊性,还应贯彻:

1、利用为主,改造为辅;2、因地制宜,顺其自然;3、节约;4、符合自然规律与艺术要求。 (二)园林地形设计的步骤 1、准备工作:

1)园林用地及附近的地形图;

2)收集市政建设部门的道路、排水、地上地下管线及与附近主要建筑的关系资料; 3)收集园林用地及附近的水文、地质、土壤、气象等现况和历史有关资料; 4)了解当地施工力量; 5)现场踏勘。 2、设计阶段:

1)施工地区等高线设计图(或用标高点进行设计),图纸平面比例采用1:200或1:500,设计等高差为0.25米至1米,图纸上要求表明各项工程平面位置的详细标高。并要表示出该地区的排水方向;

2)土方工程施工图;

3)园路、广场、堆山、挖湖等土方施工项目的施工断面图; 4)土方量估算表; 5)工程预算表; 6)说明书。

三、园林地形的主要类型

园林陆地主要有:平地、坡地、山地 1、平地:一般指坡度比较平缓的地面

平地这种地形在新型园林中应用较多。为了组织群众进行文体活动及游览风景,便于接纳

和疏散群众,公园必须设置一定比例的平地,平地过少就难于满足广大群众的活动要求。 一般可作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草地、建筑基地?..

按其地面材料划分:土地面、砂石地面、铺装地面、绿化种植地面 注意问题:排水的倾斜度

过渡地带

2、坡地:一般指倾斜的地面

根据地面的倾斜角度不同可分为:缓坡、中坡、陡坡 常见的变现形式有:土丘、丘陵、山峦?. 一般可作为:种植观赏、景观界面、空间围合?.. 注意问题:倾斜度于观赏者的关系 排水处理 3、山地

包括自然的山地和人工的堆山叠石

一般作用:可构成自然山水园的主景,组织空间,丰富园林内容,提供建筑和植物需要的不同环境,亦改善小气候,点缀装饰园林景色,在 园林中起到主景、背景、障景、隔景等作用。 常规做法是挖湖堆山,根据堆叠材料的 不同,可分为: 土山 石山 土石山

堆山(又叫掇山、迭山)

我国的园林是以风景为骨干的山水园而著称。有了山就有高低起伏的地势,能调节游人的视点,组织空间,造成仰视、平视、俯视的景观,能丰富园林建筑条件和园林植物的栽植条件,并增加游人的活动面积,丰富园林艺术内容。

堆山可以是独山,也可以是群山,一山有一山之形,群山有群山之势。在设计独山或群山时都应注意东西延长的山,要将较大的一面向阳,以利于栽植树木和安排主景,尤其是临水的一面应该是山的阳面。

四:地形的实用功能

1、分隔空间 2、控制视线

3、影响导游路线和速度 4、美学功能

五、地形的 处理及设计

1、地形改造

2、地形排水和坡面稳定 3、坡度 4、地形造景

补充: A叠石

1、选石

石有其天然轮廓造型,质地粗实而纯净,是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空间联系的一种美好的中间介质。叠石是我国园林中传统的艺术之一,有“无园不石”之说。 我国选石有六要素:质、色、纹、面、体、姿。 2、理石的方式与手法

园林中利用岩石构成景物的方式称为理石。可分三类。 (1)点石成景:有单点、聚点和散点。

(2)整体构景:用多块岩石堆叠成一座立体结构的形体。

“二宜”:造型宜有朴素自然之趣,不矫揉造作,卖弄技巧;手法宜简洁,不要过于繁琐。 “四不可”:石不可杂;纹不可乱;块不可匀;缝不可多。

“六忌”:忌似香炉蜡烛;忌似笔架花瓶;忌似刀山剑树;忌似铜墙铁壁;忌似城郭堡垒;忌似鼠穴蚁蛭。

“十大手法”:挑、飘、透、跨、连、悬、垂、斗、卡、剑。 (3)配合工程设施,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可用作亭、台、楼、阁、廊、墙等的基础与台阶,山间小桥、石池曲桥的桥基及配置于桥身前后,与周围环境协调。 3、山石在园林中的配合应用

(1)山石与植物的结合自成山石小景; (2)山石与水景结合; (3)山石与建筑、道路结合。

B:微地形

1.地形指一定范围内承载树木、花草、水体和园林建筑等物体的地面。“园林微地形”是专指一定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在造园工程中,适宜的微地形处理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景观层次、达到加强园林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2.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原则

园林绿地可分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混合式等几种微地形模式。按其功能对不同微地形模式可以参考以下处理原则。

2.1结合自然地形、充分体现自然风貌

自然是最好的景观,结合景点的自然地形、地势地貌,体现乡土风貌和地表特征,切实做到顺应自然、返朴归真、就地取材、追求天趣。 2.2以小见大,适当造景

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地表特征,为景观变化提供了依托的基质。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平坦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但在较小范围,可从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以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以精、巧形成景观精华。 2.3 因景制宜,融建筑于自然景色与地形之中

地形景观必须与景园建筑景观相协调,以消除建筑与环境的界限,协调建筑与周边环境,使建筑、地形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体现返朴归真、崇尚自然、 向往自然的心理。 3微地形应用处理的技巧

不同的绿地有不同的微地形处理技巧。 3.1公共绿地 3.1.1路堤

路堤是联系水与绿地的媒介,是现代城市中滨水绿地景观的常见园林地形要素。把路堤处理成微倾斜状、采用沙滩或草地模式使路堤缓缓延伸到水面,打破绿地与水的界面;或把路堤做成台阶式,并把台阶直接延伸到水中以提供人们戏水的可能,可以使人亲临水体,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3.1.2人工水系

园林绿地的人工水系一般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规则式水体如喷泉等,其轮廓可处理成几何式,水岸整齐;驳岸常采用条石或瓷砖砌成规则式,垂直于池底,此形式多见于喷泉水景中。

自然式水体讲究“疏水之去由,察源之来历”,需要设计者对天然水体观察提炼,求得“神似”而非“形似”,以人工水面创造出近似于自然水系的效果。为避免水出无源,通常将水的轮廓处理成自然曲折、时隐时露、水岸为自然曲折的倾斜坡地。如设计成人工沙滩或草地缓缓倾斜延伸入水体中,驳岸主要用鹅卵石或石矶等天然材料修砌。宽阔的水体还可创造洲、渚、滩等景观;狭窄的水体可形成瀑布、跌水,地泉等水体景观,使水具自然河流之秀色,潺潺山溪之灵性。

混合式水系的处理要因地制宜或根据造景需要,如在建筑附近,可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驳岸,而稍偏远的地方可处理成自然式以增加野趣,提高水体的欣赏性和艺术性。 3.1.2广场绿地

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故有城市“起居室”和“客厅”的美誉。

在广场绿地设计中,往往对地形进行抬升和下降处理,以体现或表现不同景观。对纪念性园林,如纪念碑、塔、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的地形常作抬升处理,以体现崇高、雄伟和肃穆感,使观者油然而生一种崇拜之情。水景可高可低, 喷泉池宜高或平,旱地喷泉则宜下沉,以仰视体现高大和壮观,以平视体现其平和而亲近,以俯视体现其生动活泼。对无主景的公共休闲广场常做成下降地形,如建造下沉式广场以交汇视线景观来营造群众文化表演和休闲乘坐的景点设施。 3.1.4街道绿地

街道绿化是街道景观的要素,要使相对狭长、单调﹑封闭的道路上具有上乘的景观效果,立面空间至关重要。除了植物的高矮搭配,适当的地形处理也非常重要。整地时把地表做成“龟背状”或楔状,不仅可以增强道路的连续性、方向性,满足排水、地下管线、管沟的布置需要,丰富立面上的景观层次;又有利于阻止尾气、粉尘、噪音等污染物的扩散,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3.2居住区绿化的微地形处理

由于居住区地域有限,且各种暴露的地面建筑设施较多,常使绿地显得小而零碎。一幢长42m、宽12m,总占地面积为1527.5m2 的楼房,其建筑占地504m2,它的建筑散水为88.96m2,水电气检查井为9.04m2,化粪池18m2,后三项地面附属建筑合计占地7.52%。合理绿化这7.52%的面积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工作。解决这7.52%的面积绿化问题既可解决国家园林城市30%绿地标准中的25%。由此可见居住区环境的微地形处理是挖潜力,找绿源的一项有效措施,对居住区的环境治理也极有意义。 3.2.1窨井、化粪池、建筑散水的处理

生硬的窨井、化类池盖板和建筑散水常被认为是园中的一大败景,因为无论从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与周围景观格格不入。通过微地形处理可能有效改善景观效果。

园林绿化中常采用花卉或绿篱、藤蔓植物、花坛的植物景观进行遮盖处理窨井、化粪池盖板和建筑散水。如果通过在窨井、化粪池盖板和建筑散水上置石或架空成微地形处理手法,则可使其与周围景致更加协调。 3.2.2园路

在居住区、动态交通、游路设计中常见。园路的微地形处理上,可造成适当的地形起伏,或形成步道台阶以缓冲平坦路面,调节游人的步伐、缓解疲劳。园路两侧的地势呈起伏状,既满足了排水,又使道路具有流动性和方向性。采用不同材料点化路面,如用卵石或用卵石拼成不同图案铺地,可从色彩、造型上丰富园林景观,且有利于健身;如用碎瓷砖铺地,既可充分利用材料又可增加园林景观色彩。 3.2.3楼梯下部

楼梯下部空间一般比较狭小、阴暗潮湿,常常形成卫生死角,常被称为被遗忘的角落。经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则可使这个角落形成一定的视觉景观。可采用日本枯山水园林的手法,在楼梯下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景观,配以彩色灯光照明,颇具写意韵味。也可使楼梯下的地形呈自然起伏,配置耐荫植物、园林设施,形成精巧的微型园林景观。 3.2.4中庭、天井

中庭、天井一般是视线比较集中的地方。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要使景观丰富而又不显得拥挤,可依不同的景观设计作微地形处理。结合建筑户型,在中庭、天井开挖规则式或自然式水池,营建喷泉、跌水、地泉、小溪流、水石等水体景观,引水入户,使人更加贴近自然。如将地面处理成自然起伏,配上植物,可呈现自然风貌,充满野趣。 3.2.5楼宇之间

楼宇之间空间有限,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形成小土包,可代表自然界的山峰;也可形成主峰与副峰遥相呼应,两峰之间的低矮地段自然而然地形成山谷,峰谷相间形成自然山野的微缩景观。把自然搬进家门可做到足不出户便可享受自然之趣,使人居环境与大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3.2.6绿地边沿

一般做法是使绿地边沿形成缓坡逐渐延伸至路面,不仅利于排水,而且在道路与绿地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区。也可随意以自然石嵌边或采用短木埋桩,不仅能形成野趣景观而使整块绿地清新而不落俗套,使道路与绿地融为一体,使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相得益障

C: 等高线特征

等高性: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等,但高程相等的点不一定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闭合性:登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a.图内闭合

b.图外闭合

密陡稀缓性:同一幅地形图中,等高线愈密表地面坡度愈陡,反之坡度愈平缓。 非交性:除在悬崖式绝壁处处,等高线不能相交式重合。

凸脊凹谷性:等高线向低的一侧(方向)凹进侧表山谷,反之亦然。 正交性:山脊和山谷处等高线与山脊线和山谷线正交

对称性:高程相同的等高线在山脊线、山谷线的两侧以相同的数量对称出现


地形要素、园林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毕业设计说明书-最终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